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535|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9-4-22 10:51:5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其他邛崃──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

 [复制链接]
徐学书

位于川西高原南部的邛崃山,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北方草原地区南下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通要冲的枢纽地理区位,使这里很早就成为人类活动、迁徙的重要区域,成为历史上南来北往、东渐西进的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汇、融合区。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邛崃山区及其南部区域已有古人类活动。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北地区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曾多次南下进入岷江上游西部和大渡河上游的邛崃山区,并与当地原有的土著文化及其它地区迁入的文化发生碰撞融合,然后继续南传和西传,向南进入川西南、云南西北部直至南亚的缅甸北部、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北部,向西进入西藏东部。从交通线路和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后来由邛崃山地区出发的陆上南方丝路和川藏茶马古道,实际上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奠定基础。

先秦至汉代,随着古蜀人和川西高原氐羌系统民族的南迁,开拓了起始于西蜀、通达东南亚和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并为承载这条商贸通道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基础。而四川盆地西部汉区与川西高原藏羌民族间的商贸交往,随着唐宋时期茶马贸易的兴盛,形成了内地汉区与西部藏羌等民族地区间的茶马古道,并最终扩大到以西蜀为中心通往西北和西南民族地区的庞大茶马古道网络。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通过商业贸易,为促进中国西南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维护中国西南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沟通中国西南与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中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发西南、推进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邛崃山及古临邛地区以其丰富的物产和独具优势的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成为历史上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

一、邛崃──南方丝路的重要起始地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古代的蜀人很早就经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发生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文献记载发祥于岷江上游的古蜀人蚕丛氏部落,除一部分东迁进入成都平原建立了蜀国外,一部分则翻越邛崃山南下,在邛崃山南麓的青衣江、大渡河下游建立了“青衣国”。据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记载,青神县即因“蚕丛衣青而教民农事,人皆神之”而得名。清李沅《蜀水经》称:“青衣水,蚕丛氏青衣劝农,子孙遂为青衣国”。考古发现以汉源狮子山遗址为代表的大渡河下游商周文化遗存,正是源于岷江上游、与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面貌近似的古蜀文化系统的遗存。蚕丛氏蜀人后裔继续南下,在川南的宜宾亦建立了青衣国。《华阳国志·蜀志》载春秋中期第三代开明氏蜀王保子帝为了雄霸西南诸族,向南“攻青衣,雄张(长)僚僰”。春秋时期僰人分布在川南至滇中一带,僚人在僰人以东,保子帝攻青衣而雄长僚僰,表明此青衣国与僚、僰相邻。《蜀中名胜记》载川南叙州府南溪县有青衣江,并引《旧经》云:“青衣江,在南溪县南十五里。古有青衣国,与叙州相邻,其人因贾至蜀,见汉衣冠,遂求内属,因以名焉。”当蚕丛氏在蜀国失国后,其后裔的一支再次南下迁入了今川西南至滇西北地区。《史记·三代世表》载西汉元、成帝间博士褚少孙言:“蜀王,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干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史记正义》引《普记》称:“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 “姚”指姚州,在今云南大姚县、姚安县一带。“嶲”指嶲州,为今川西南西昌市一带。正是在历史上蚕丛氏蜀人南迁的基础上,战国末西汉初蜀王子安阳王率领的蚕丛氏蜀人后裔南迁至越南北部,在今河内建立了安阳王国。《交州外域记》对这一历史进行了记载,并记载安阳王在与秦末汉初兴起于广州的南越国的争斗中失败后,带领余部逃亡海外。这支蜀人,越南史籍《越史通鉴丛考》记载为“蚕丛”。

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记载:“蚕丛始居岷山石室”,岷山蜀侯蚕丛“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考古发现表明,岷江上游的古蜀人自新石器时代末至西汉时期实行石棺葬,而商周时期及战国末西汉初在川西南至滇西北地区存在大量石棺葬,其文化面貌与岷江上游的战国末西汉初的石棺葬文化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关系。在川西南盐源盆地发现的西汉时期石棺葬文化与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存在密切渊源关系,发现的青铜人物发型为辫发三根束于头后,与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及成都平原发现的古蜀人发型相同。而在越南北部,考古工作者已经在多个地方发现了与成都平原三星堆、金沙古蜀文化遗址出土玉璋相同的玉璋,还发现了大量相当于中国战国末至西汉早期的青铜时代石棺葬文化遗存、成都商业街古蜀人船棺葬墓和滇西北船棺葬墓造型相同的横断面呈半月形的船棺葬墓。在河内古蜀人建立的安阳王国都城遗址中曾发现了大量蜀式和中国中原式兵器,而发现的一件青铜人形匕首上的人首发型也是同于古蜀人的辫发发型。正是由于西汉时期的中国西南从岷江上游经邛崃山,大渡河下游至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古代民族皆有着共源关系,故《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分布于该区域的“西南夷”各部族冉駹、邛、笮、徙、巂、昆明及滇国王族和夜郎王族,皆“氐类”。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民族学资料研究分析,该氐类的“夷”系统民族与古代的蜀人渊源颇深,实际上也可称为蜀系统民族。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表明,邛崃山及其周边地区是蜀系统的“西南夷”各部南迁的重要源头区。正是伴随着先秦至汉代蜀人的不断南迁,从而开拓了由蜀地通往东南亚的商道,蜀地的物产通过交换等方式被传播到东南亚,而三星堆等遗址发现的南海海贝也应是通过这条商道传到了蜀地。

古蜀人在开拓东南亚通道的同时,也开通了由蜀地通往南亚的通道。商代甲骨上包裹有来自古印度的木棉、来自缅甸以南地区的甲骨,而商王朝与古蜀国有着密切的联系,表明早在商代从南亚经蜀地连接中原的通道已经存在。公元前4世纪末的印度古文献《国事论》中记载有来自“支那成捆的丝”,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个“支那”所指为蜀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在中亚的今阿富汗境内见到由蜀地经身毒(古印度)转销至大夏的邛杖、蜀布。邛杖出邛崃山,蜀布为蜀地所产,其中国境内的贸易者当为蜀人及蜀系统的“西南夷”。秦汉时期,临邛卓氏、程氏,在邛崃山下冶铸铜铁,将生产的产品大量贩卖至西南夷各部牟取厚利,以至于成为“富侔公室,豪过田文,汉家食货以为称首”的全国巨富。而邛崃山的邛、笮等部族,必然成为卓氏、程氏商品的重要贸易对象和商品转销者。随着汉代北方羌人向西南地区的大规模南迁,羌人与原“西南夷”各部逐渐融合或在各部落间迁徙,也加入到这条西南通道上的商贸和文化传播队伍之中。根据大量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由蜀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这条商贸通道无疑是以蜀地工商业中心城市成都为出发地。我们今天将由成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这条陆上商贸通道系统称为“南方丝绸之路”,而其开拓者是蜀人及蜀系统民族的“西南夷”。汉唐时期,由成都出发的这条商道,形成了由多条主干道和支干道、若干支道组成的庞大商贸道路网络系统,在今日四川境内主要包括二条干道:一条由陆路西向经邛崃山南的临邛西进,入灵关道南下今云南,分道至南亚、东南亚;一条由岷江水路南下经乐山至宜宾,入五尺道南下今云南,再分道至南亚、东南亚。其中,由成都沿邛崃山南麓经临邛西至雅州南入灵关道的陆路,起始段为邛崃山南麓,大量商品也是由邛崃山南麓的工商大邑临邛生产。因此,邛崃堪称是先秦至汉唐南方丝路的起始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巴蜀神话的影响及研究价值 诸葛亮“六出祁山”诸问题新探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9-4-22 10:52:0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邛崃──川藏茶马古道的起始地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已经有了茶叶商品贸易,西汉王褒的《童约》中已有“武阳买茶”的记载,故西蜀被公认为我国最早种茶和销售商品茶的地区。唐代,宫廷及王公贵族饮茶之风开始兴盛,茶叶随着藏汉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传入吐蕃。唐代晚期,随着以岷山和邛崃山及其周边区域为中心的川西汉区茶叶生产的兴旺、川西高原诸羌部落及吐蕃部落对茶叶需求的增加,川西汉区与川西高原诸羌部落及吐蕃部落间的茶马贸易兴起。尤其是唐末五代的前蜀王建自得蜀之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资治通鉴》记载王建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一次就“贡茶、布十万(担)”,这是关于唐朝地方上贡朝廷茶叶记载最明确、数量最大的记录。第二年,秦王李茂贞与蜀王王建和亲,王建除嫁女与秦王外,“许之茶、布,……秦王大喜”。前蜀建立后,面对兴盛的茶叶生产和贸易,王建实施国家管理的榷茶制度,前蜀大臣毛文锡《茶经》记载王建“始立榷茶之法”。此制度实行后,并对后世茶叶管理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虽然文献记载唐僖宗始行“榷茶法”,但实行不到一年便废止。自王建实行“榷茶法”,榷茶制度才得以延续不断传于后世)。西蜀生产的大量茶叶,有相当一部分用做了交换川西高原羌蕃部落“蕃马”的商品茶。《十国春秋·前蜀·王建世家》记载唐末天复三年,王建“集诸州马,大阅于星宿山,官马八千、私马四千”,而这些战马的来源,乃是“建以骑将起家,故得蜀之后,于文、黎、雅、茂诸州多市蕃马,十年之间遂及兹数”,表明当时蜀军的战马为与川西高原各羌蕃部落贸易所得。而贸易的商品,由前蜀毛文锡所著《茶经》中记载在邛崃山南麓一带有“火蕃饼”,这种“蕃饼”茶即宋代的粗梗茶“西蕃茶”,乃是专门生产用于交换川西高原及西北羌蕃部落战马的茶叶品种,表明王建的庞大骑兵部队的马匹为用茶叶等商品贸易而来。而“市蕃马”的地点“文、黎、雅、茂诸州”,文州治地在今甘肃东南文县西北,黎州治地在今川西雅安市的汉源县境,雅州治地即今雅安市,茂州治地即今岷江上游的茂县,即今邛崃山、岷山山脉沿线,这一分布区至宋代仍为官方开展茶马贸易的主要地区。因此,文献记载中内地与川西高原羌蕃部落开展大规模的官方茶马贸易,始于唐末王建治蜀时期。而邛崃山南的黎州、雅州是后世川藏茶马古道最早开展大规模茶马贸易的地区,最早的专用马茶“火蕃饼”也是出现于邛崃山南麓。因而邛崃山乃是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和最早的川藏茶马古道起始地。

至宋代,宋朝需要大量战马,川西高原及西北各羌蕃部落需要大量茶叶,茶马贸易进入鼎盛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宋朝朝廷设置的茶马贸易场仍主要沿邛崃山、岷山各州分布,针对高原羌蕃各部需要而专门生产的粗梗饼茶“西蕃茶”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与西蕃各部交换马匹的主要商品。由于茶马贸易主要在沿邛崃山、岷山各州进行,故宋朝将统管全国茶马贸易的机构“都大茶马司”置于成都。沿邛崃山南麓由成都经临邛西至雅州的驿道和穿越邛崃山、岷山的灵关道、和川道、西山道、岷江道、始阳道等古道成为早期茶马贸易的主要通道。元明清时期,茶马贸易扩大成为对整个西北、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大规模商业贸易活动,茶马古道遂成为中国西部广大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和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通道。而邛崃山南麓的临邛地区,一直是由成都经雅安入西藏的茶叶生产和商品茶运输的起始地。

因此,邛崃地区不仅是中国茶马古道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自唐末开展大规模茶马贸易至于近现代千年来的川藏茶马古道的起始地。邛崃山南麓和云南的部分茶马古道,由于仍然沿用原来的南方丝绸之路古道,茶马古道从而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延续。根据文献记载,历史上的茶马贸易将祖国内地与西南至西北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增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川藏茶马古道,尤其成为明清时期维护藏区稳定、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命线。

三、结语

由上可见,邛崃山及其周边区域乃是我国历史上先秦至汉唐时期南方丝路文化和唐宋至明清时期川藏茶马古道文化的发祥地和起始地,在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为促进中国西南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和民族团结,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区域社会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扩大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徐学书,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源自:《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12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孟良 发表于: 2009-5-1 18:17:06|只看该作者
去过邛崃三次,却没仔细研究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3:24, Processed in 1.700403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