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1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探讨研究以中华“孝道”精髓建设本地神学思想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张良
  天津西开总堂 资料图片, ~' n5 F2 c0 j: ]  e' D http://www.phoer.net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但中国教会对普世教会神学思想并没有很多的贡献和影响,这是令人惋惜的事。普世教会应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教会,其中应有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贡献和烙印。因此,多年来,中国天主教界努力提倡教会本地化,成为了推动本地化神学思想建设的基础。
http://www.phoer.net * H& m+ S6 C  Y$ ]  利玛窦──教会神学本地化的先贤0 [2 N4 p; n) I" K" X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9 X0 a* K% |& s9 b! @! S- Q8 Z5 z& a  对中国人来说,我们所拥有的是更值得珍惜的东西: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由中国人独自发展,又是世上唯一连绵不断延续至今的文化;我们有世上最长的编年史,在诗歌和文学上的成就,无论从质和量来说,都是惊人的;我们的方块字、音乐和绘画,尽管不是世上最完美的艺术瑰宝,却是极具特色的人类遗产;中国人对天道或人道,对大自然或人间的组织和制度等,在两三千年前,便已有很深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http://www.phoer.net 9 K5 I* L5 }3 e5 Q  中国教会本地化的意义,并不是让一个洋教穿上唐装;中国文化也不是单指中国的古书、古董、古画和古音乐。本地化绝不是表面形式与复古。因此,中国的传统和文化必须受到尊重,中国人的具体生活处境必须获得关注,中国基督徒也必须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履行宗教责任,以自己熟悉的语言、思想和象征去表达自己的宗教情愫。
http://www.phoer.net : y$ P3 X) q# S  O% p: l  利玛窦被誉为“中西方之间最杰出的文化中间人”。利玛窦不仅精通多种语言、记忆力惊人,而且是有魅力的健谈者及杰出的科学家,尤其擅长数学和天文学。利玛窦完成了对《四书》的拉丁文翻译,创立了首个罗马化的文字系统,获得了西方汉学之父的称号。他的灵活性格使他能够吸收大量的中国文化及形成适应化的政策,有学者认为,“该政策既是一种大胆的传教战略,也是中欧文化之间相遇的一种精深程式。”
http://www.phoer.net 7 Y1 K/ ~. b9 P" x3 f% l  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因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57岁。他庄严肃穆的葬礼及被允许埋在皇家之地,都是一种史无前例的特殊待遇,标志着利玛窦在中国社会和历史中被接受的程度是极高的。利玛窦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是一个宗教榜样,因为他尝试着为在非基督环境中形成的礼仪赋予基督的意义,或至少基督的定位。/ S+ F/ x# \" t( R http://www.phoer.net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著述里频频出现“儒家式的基督徒”、“儒家基督徒”、“儒者基督徒”、“儒家天主教徒”等词汇,以此来称呼这个文化流脉。这就是教会神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成功结合的典范,是教会神学植根于本地文化的结果,更是建立中国教会神学思想体系的良好契机。
http://www.phoer.net % s7 N' S! I2 @4 [* w$ U& Q  利玛窦适应中国国情,分别将“敬孔”和“祭祖”解释为“敬其(孔子)为人师范”、“尽孝思之诚”的非宗教礼仪。在此基础上,尊重士大夫和平民的祭祀习俗。使得当时的中国教徒,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政治、社会地位的天主教徒,在需要参加“敬孔”和“祭祖”仪式时,不致产生宗教上的阻碍和困难。同时,利玛窦还以儒家经典中的天、上帝称呼天主教的“唯一真神”天主。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将此称为“利玛窦规矩”。康熙皇帝接受利玛窦的解释,并以是否遵循“利玛窦规矩”作为决定传教士去留的标准。这一做法正好可以成为我们对利玛窦其人及其策略所作评价的注脚。1 {+ ^' `9 d# z# F; Q6 M4 z( z http://www.phoer.net
  中国道德的核心之一,是孝、悌、忠、信;而表达方式之一,就是祭祖。同样,中国士大夫亦会祀孔,以表尊敬。若传教士贸然以反对拜偶像为由,禁止祭祖、祀孔,一方面会令信徒自绝于家庭和社会;另一方面,会令未信者望天主教而却步。因此,利玛窦对中国传统习俗保持宽容的态度,允许中国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这正是教会本地化的有益尝试。0 K/ o2 m4 D' }: B  { http://www.phoer.net
  “孝”乃中国教会神学本地化的基础& o% q" Y" G: h http://www.phoer.net
  ! O; Q8 K/ Y; b( p( N http://www.phoer.net
  中国教会的神学本地化,不仅是应用中国词汇的翻译,而更是透过中国人的喜好、情操、直觉,以借中国文化的精神反省天主的启示。中国神学不必依随西方的分门别类,更须融合地自成系统。  [3 X+ {2 C* y1 g( Y http://www.phoer.net
  古往今来,普世知识均可归纳在“孝”的范围内。在天主教神学方面,天主圣三(三位一体)可视为孝的根基与来源;造世是对外的无限慈爱;降生是圣子身为典范教人以孝事天;七件圣事则为助人对天父善尽孝道之法。同时,孝道在教友生活方面,发扬为“信、望、爱”以及不越矩的“礼”;在神修方面,孝道是成德之本,在于相似耶稣孝爱天父。孝之神学,重点不只是在求知,认识天道;并且也是力行,实践于生活之中。可见,孝道是仁与理统一的原则。
http://www.phoer.net ; W! ~' [4 v0 s; r  早在1959年,《建立中国公教文化的根基刍议》一文的作者构想以“孝”为本,构建中国神学。这是一个相当系统化的构想,使人知道在“梵二”大公会议之前,已有人如此讨论中国神学了。作为贯通中西学术的根基,孝是推行本于天主、布于宇宙、印于人心的仁与理。孝道包括人道、物道、天道。人道为人可知,因来自理性的阐发,但知的程度有别,唯圣人则知其全。物道来自宇宙万物,所谓格物致知。天道来自启示,耶稣为其来源,默观基督,得知孝道的真谛。
http://www.phoer.net : t, O" k' @5 ?. V7 A/ F  中华民族固有文化中,无可否认,“孝”与“仁”是两个枢纽,统括一切的德行。后代儒家阐衍的孝道,甚至成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所以,在神学本地化思考中,产生了很多中国的孝道与基督信仰互相对照与融合的作品。
http://www.phoer.net " s8 h$ Z- F$ ]  U, _" P8 e5 w  天主教的孝敬父母,受罗马帝国重法精神的影响,义务与权利味道很浓厚。子女出生后,父母养育;子女长大,父母予以教育。这是父母的义务。子女属于父母,谁也不能夺去;子女该服从父母,孝敬父母。这是父母的权利。至于中国儒家的孝道,乃是以生命为基础。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子女的一生,便为孝敬父母而生活,所谓“养儿防老”。父母去世了,子女也要祭祀,表示祖宗先人的生命继续存在。那么,中国的孝道基础,是否也该为天主教的信仰吸收呢?: o( ]+ O0 I) Q http://www.phoer.net
  儒家的人生哲学以“法天”为宗旨,以“天人合一”为目的。天是万物的生命根源,而父母生子女,所以父母是子女的近因,天是远因。返本思源,人应该敬父母、祭父母,就像敬天事天一般。孝道使人经由父母上达于天,即藉孝顺父母而敬天。是以儒家在天人之间插进父母,使孝道有了宗教意义。另一方面,在天主教里,耶稣自己的孝道是承行天父的旨意,同时也孝爱圣母,使中国基督徒自儒家的孝在天主教内得到实践。: H4 d' f" `1 e http://www.phoer.net
  天主教里,基督称天主为父,与中国的孝道极为接近。但是鉴于现代西方神学在位际范畴影响下,偏向以友谊来解释天人的关系,如果引入中国,则违背中国文化。以下6个理由,值得在这里重述。中国传统的五伦之中,父子、朋友不属同伦;孝的对象是父母,友的对象是同辈;对父以友相待是缺少尊敬与礼貌;孝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个人修养、家庭教育、社会国家都以孝为本;社会习俗不许称父亲为朋友;最后,明末天主教传入中国,提倡孝道,受到欢迎,而“礼仪之争”导致禁止敬祖,天主教会因此被视为夷狄。因此,即使西方社会允许以友谊来解释天主与人的关系,由于上面种种理由,便不可引进中国教会。所以,在写作讲道时,应力加避免;甚至翻译西方书籍时,每遇称天主为友时,应加注解,以免贻笑大方。9 j5 C! X* b8 X5 W5 K- R http://www.phoer.net
  在牧灵实践中,弘扬“孝道”收效甚佳
http://www.phoer.net ( M$ D, q2 O5 Q% s6 |  
http://www.phoer.net ! v; t& ?5 }7 [3 ]- p+ j' P  ~2 `  笔者身为晋铎20年的一位神父,长时间的一线牧灵工作,使我深知广大教友在信仰生活中对于追思纪念先祖、先辈的迫切需求,也体谅“礼仪之争”后僵化地执行圣教礼规对中国教友传统理念的冲击;深知很多慕道者因无法接受刻板的教会追思祭礼,而将基督信仰拒之门外的普遍现实,更体谅一代代教会神长难以使教会信仰与中国传统的“孝道”理念完好地结合的无奈。) T) N; Z7 Y) |! I' ^7 F http://www.phoer.net
  “梵二”大公会议之后,鼓励各地方教会按照当地的文化,加以适度调整,以落实基督信仰和本地文化互融的“本地化”理想。台湾和香港的天主教会,作为中国教会的先行者,按照罗马《殡葬礼典》的三阶段祈祷:守灵、出殡(包括入殓和辞灵礼)、下葬(土葬或火葬),在殡葬礼的本地化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港台与大陆区域差别较大,因此,一些本地化的举措难以在大陆,尤其是在中国北方推广。在此,笔者强调的是,我们弘扬的并不是某一种固定模式的礼规,而应该是符合基督信仰并结合于本地文化的理念。通过教会适应当地文化的礼仪,满足广大教友的信仰生活需求,实现神学思想上的本地化。在长期实践中,笔者认为,在教会信仰中,弘扬“孝道”是天主教中国化的有益实践。" r* @; H6 O0 G! U4 l6 C+ |  R http://www.phoer.net
  鼓励教友在信仰生活中,注重对先人的纪念。祭祖礼俗系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中国教会现在已经接纳天主教徒的祭祖礼俗。这种开明的态度使教外人士对教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至少能教人知道天主教不是反文化的,而能够“属乎文化”并“改造文化”。
http://www.phoer.net ( O" @, M3 G5 R( r* o- |8 i( e7 @  天主教有关中国礼仪禁令之解除,还是上世纪的事情。1939年12月8日,教宗庇护十二世宣布收回1742年的禁令,视祭祖敬孔如同圣徒崇拜。根据传信部部令第四条明文规定:“在亡灵前,或在亡灵像前,或只写姓名的牌位前鞠躬或行及其他社会敬礼,乃属善举,理应准行。”这一条文可以说是天主教恢复祭祖礼俗的依据。2 X4 P1 B$ L" ~' {. ]1 I0 a http://www.phoer.net
  因此,在牧灵实践中鼓励信友祭祖,尤其以敬神的礼仪追思先人,对于提升信仰、巩固灵修具有积极的意义。
http://www.phoer.net $ W% z( R/ O, ^: A. L  M  在传统节日增设教会追思礼仪。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中,每逢佳节,不忘先祖,必要焚香举祭。尤其是春节和清明节,更是有非常隆重的纪念仪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在一年开元之际祭祖的传统,其本意就是以祭祀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之意,就是要告诫今人:我们的一切来自祖上,来自逝去先人曾经的哺育、教养与恩惠。特别是要告诫年轻一代:感恩是为人的本分,报答是做人的责任。正是在祭祖这一时刻,人们面对先人做出内心宣示与共同勉励,感激所有施恩于己之人,怀念所有对家庭与社会作过贡献之人,立志做一个不负先人厚望,奋发有为、德行高尚之人。- b$ W! x' p) P+ E4 v& x/ b http://www.phoer.net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
http://www.phoer.net - \7 ~& Q% Z* Z- r( W4 c$ ^. G1 n  为迎合民族传统,以中国教会特有的理念满足信教民众“逢佳节,祭先祖”的传统,借神圣的弥撒圣祭实现敬神爱人,其意深远。天津西开总堂早在10年前开始固定在每年除夕、清明举行追思大礼弥撒,召集信友齐聚天主圣殿,在感恩圣宴之中追忆、祈祷,既迎合了国人传统,又弘扬了福音精神,使传统的文化借圣教礼仪更显神圣。直到今天,除夕、清明到天津西开总堂参与追思礼仪的教友从未减少。可见,教友需要教会把民族传统文化与基督信仰有机结合,需要让教会接纳并弘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更需要基督信仰成为中华文化的新的亮点。
http://www.phoer.net : L& T: b# N! \" `4 g  阐明“祭祖”的核心理念,为慕道者打消疑虑,体现教会的至公性。多年的牧灵经验证明,“礼仪之争”遗害无穷。它导致众多热心教友面对民族优良传统却步不前,以一味的西方化为“纯真的信仰”。这恰恰有悖于基督的训诲,有悖于至公教会多元化的特征,给福传工作造成了巨大影响。很多新教友被冠以“背祖”的名号,很多慕道者因得知不能参与传统祭祖礼仪,产生了对基督信仰的排斥。
http://www.phoer.net 4 h1 j) C! V3 w, F; A  试问,教会诸多传统习惯不都来自犹太民族的习俗吗?教会礼仪、服饰不都源自中世纪欧洲的传统吗?既然如此,中华文化的传统当然可以被借鉴和吸收。再问,难道中华文化的精髓不可以被普世教会接纳并弘扬吗?“诸子百家”的理念竟无一与教会神学相容吗?如果可以,教会的至公性才得以彰显。当前,举国上下都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荣,教会神学如果一味与大众需求背道而驰,势必造成新的“礼仪之争”,使教会的发展停滞不前。
http://www.phoer.net # _4 M- @+ f8 e: V  因此,中国教会有义务向国人阐明“孝道”的核心理念,将这优良的民族传统融入中国教会,使教会因弘扬传统而自豪。如此,才能培养出“爱国爱教”的中国天主教徒。让更多的天主教徒在“爱教”中彰显“爱国”的情结;在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抒发“爱国”情怀的同时,为真理和福音作见证,做到真正的“爱教”。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再轮回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再轮回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再轮回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再轮回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再轮回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再轮回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佛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山水水泥上演数百人大武斗 装载机突袭办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9:04,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