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轮到我们问苟华建先生。与潘建伟相比,苟华建没有留过洋,也没有受过特殊培训,类似“土包子学者”──他仅是一所普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他的超世界级水准的铁路电信网络通讯新产品、新材料的发明或发现,其中包含的创新思维竞相迸发的基础来源于哪里?或者问,他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或动力来源于哪里?苟华建先生回答得简单,也很肯定。他说,来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看过的一本名叫《从一到无穷大》的从国外翻译过的书。看后对他启发很大,他看过很多遍,使他终生受益。 众所周知,《从一到无穷大》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由我国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书中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讲述科学入门知识“一”的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通过对林林总总的人类科学活动,向纵与深双向的“无穷大”方向,阐述引导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的认识,从中摘取沧海“一”粟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微观世界和如太阳系、星系等宏观世界方面的成就,使其读者窥视到科学大千世界的“无穷大”的壮美和改造世界的“无穷大”的潜力。 然而这类书,在我国出版得也很多,为什么只有《从一到无穷大》对苟华建先生影响那么很大?这就是人与人不同了。 《从一到无穷大》的作者乔治·伽莫夫(1904-1968),是20世纪相对论、量子论这类非确定性思想的追随者。有人说他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但区别是如在我国“民科”的网络战争中,他是被老中青很多人批判的提出大爆炸宇宙论的“罪魁祸首”。据介绍,伽莫夫1904年生于俄国敖德萨市。1928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和卢瑟福。并先后在列宁格勒大学、巴黎居里研究所、密执安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科罗拉多大学等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68年卒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伽莫夫兴趣广泛,曾在核物理研究中取得出色成绩,并与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了天体物理学的“大爆炸”理论,还首先提出了生物学的“遗传密码”理论。他一生正式出版25部著作,其中18部是科普作品,多部作品风靡全球。1956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伽科普奖。也许我国老中青大多数“民科”,并不知道伽莫夫,也没有读过他的《从一到无穷大》。因此伽莫夫的“替罪羊”是霍金,这可以从21世纪的网络战争中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