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02|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9-9-16 15:16:3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乡村·农业析论孕生华夏“酒都”的文化基因

 [复制链接]


──川南宜宾酒俗谚语风情的人文基础





骆凤文 黄诗玉  



     

    川南宜宾美酒的凝浓与人文精神的滋养,在酒都民众中呈现出质朴馥郁的种种宴饮习俗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各种蕴涵深意的酒谚民谣和俗语,形成酒都民众人事交往中的纯美酒德和待人接物、送往迎来的酒礼习俗与娱乐文化,就是孕生酒都的仁和义美的人文因素。

   

    一、酒饮类型习俗──多种宴饮、各具风情

   



1.
古僰群集欢饮


   

    先秦僰人是川南重要的农耕种植民族,在祭祀神祖、庆祝丰收等大型活动时,都要用酒表达心中的诚敬与热烈,美酒成为举行重大群众活动时情感精神的载体和象征。古僰民族“多以荔枝为业,园置万株”〔1,以这一产业作基础,酿造出大量的荔枝果酒,这就为大规模的族群祭祀和庆丰欢饮活动提供了酒品保证。祭祀时由僰人的“君长”、“巫师”〔2〕主持领祭,贡献荔枝果酒于地祗神祖位前,这是一种“献祭”。再进行洒酒以祭的“祝奠”仪式。祭毕,则可进行族人聚饮;夏秋之季,果物稻谷丰收,古僰人则举行庆丰活动,美酒欢歌、群饮狂舞、骑射赛马、鼓铜击剑,放舒情怀,激荡精神。无酒不成礼、无酒不足欢,古僰民族在祭祀庆祝时的敬酒、饮酒活动,揭开了川南民众群聚欢饮的先河,产生了川南最初的酒歌、酒乐、酒舞等艺术酒文化,成为川南酒俗风情的源头。

   



2.
乡民小饮


   

    自汉以来,僰道戎州(宜宾)的民众百姓,自酿家酒,或买酒于市,在劳作之余,三五乡邻,聚会于荔枝树下或槐花树旁、场坝地头,或江畔山麓、湖泉舟船或亭阁楼台,品饮佳酿,随谈消遣,解除劳作的辛苦和化解心中的烦绪,交流人生感悟与劳动经验,鼓荡生存的意气雄心。这类小饮,不拘时间地点形式礼仪,随和而又亲切。宜宾山谷祠出土的《汉代酤酒俑》〔3,提罐入市酤酒为酌;宋代王公权家的“荔枝绿”酤卖〔4;姚子“雪曲”的自品;黄庭坚、范成大的晚饮锁江亭〔5〕等等,就是这种酒俗的真实体现,传递着川南民族温润的人情与和美的物性。

   



3.
酒家品酌


   

    一般是寻集市酒店或乡村幺店子,买酒点菜,自斟自饮,遣游兴排劳倦。如:邑人杨端任清雍正的“成都教谕”时,竹杖芒鞋,听筑郊原,荡舟江头,兴游戎州白塔,归时便向河亭酒家问酒以酌〔6,品酒抒发游情,消除踏游后的疲劳,在酒香中骋目长江流水,思追先贤才品正气、体悟人生苦乐真谛。







4.
诗酒唱饮


   

    雅士友朋的诗文唱和、酒宴酬答。一般是墨客骚人,情意和畅,诗酒相连,慰谈饮酌。他们同聚一处,借酒抒情,心怀天地,神游宇空,饮酌于亭楼之上,流杯于曲水之间,择字定韵,品酌饮诵,思古怀今,呵吟成诗。如:杜甫“东楼宴君忘情发兴”〔7;涪翁“江亭晚饮乡思如潮”;明代姜子羔“聚友邀朋浮杯追效风流”〔8,叙府推官涂瑜“曲水流觞感时伤事”,乾隆时宜宾知县查淳“旋流奉樽缅古慰使”〔9〕。这类唱饮,体现了雅士的情怀节行,更润泽了宜宾的文风习俗,对酒都宜宾的人情风貌和文化精神的形成流布,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至今浸淫在民众心怀,纯美着后生德行。

   



5.
合家聚饮


   

    家庭亲眷间的和睦叙情、欢聚同饮。如:节日良辰的庆贺饮;红白喜事的婚丧饮;“嫁女餪饮”;“生男月酌”;“生日愊酌”;“生酒祝敬”;“入学芹饮”,“还历祥酌”,“戏酒彩觞”〔10〕。这类饮酒,时间上是明确的,凡时令佳节,人事吉日都可举行。主要是庆贺欢聚,祝愿福祥,凝浓亲情,承传美德佳风。

   



6.
随意菲饮


   

    随时随事随意,不拘形式的浅饮。如:单碗便饮;独酌寡饮;袖酒行饮;“随事薄饮”;“花宵花饮”,日升朝饮〔11;月夜晚饮;午时品饮。这类饮酒,特点是随心所欲,不拘场所,不受约束,不讲仪式;人数不多,少可一人。时空不定,随情就人;暖春凉秋,寒冬热暑,长日短时,静夜响午,时时可饮;街头巷尾,田边地头,郊野荒原,花前树下,处处可饮。这是酒俗行为中最可以放纵的一类,是酒都宜宾娴适文化的一种,体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和特立情调。

   



7.
排忧释怨饮


   

    此类饮酒,场面很小,常是一个人或二、三知己,忧国忧民,愤时伤事,借酒浇愁,抒怀谴愤,欲消心中块垒。如:杜甫、黄庭坚、陆游等人,怨聚胸中,正气难抑,借酒鼓勇,吐气成诗。杜甫高楼愁思,惊“身老发兴”黄庭坚“江头一醉”,叹“事如浮云”〔12;陆游怒问“文章何罪”,触动“君王雷庭”〔13〕。风雨飘摇的人生中,他们只有以酒自醉自醒、自 慰自勉。此一类酒饮之俗,存留在文士间,对戎州影响久远。在蹉跎岁月的年代,不乏其人。一代文宗一代盛迹,传流一代文风,抒发一代正气,布成一方民俗。

   



8.
迎送宴饮


   

    此类宴饮,主要是送往迎来恭贺慰问上司、同僚、友朋。主要有:洗尘宴、践行宴、慰问宴、祝贺宴。一般是择一胜地名楼,设宴以待。如:杜甫的“宴杨使君东楼”,清乾隆三十年(1765),宜宾知县查淳“留别宜宾士民”,清嘉庆叙州知府淡仕灏“饮庆遇仙楼落成”等宴饮活动。

   



9.
立誓酒饮


   

    此类饮酒,重点在表明壮志,显示决心。向亲朋立誓,向某类人群立誓,为某一种志向立誓,宴饮场面大小不论,立誓者先向众人说明事由,然后表明誓言,一言三杯,再掷杯于地,以表决绝:不实现誓言,就如此杯。体现了川南民风豪壮的一面。

   



10.
商贸洽谈宴饮


   

    这类饮酒,是商人,商家或企业公司间销售商品、发展生产而举行的酒事活动。场面可大可小,宅内户外皆可举行。个人商户举行的饮宴人数较少,厂家公司间的饮宴人数较多。如“会馆商事洽谈贺庆”、“茶叶商品展销会”、“宜宾酒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时,酒宴的场面较大,人数较多。这类宴酒,对活跃市场、发展经济、促进商家与客户间的了解和贸易,推动商业文化的发展流布,造就诚信的商业道德起着很大的作用,也塑造着酒都民众良好的经营行为。

   



11.
政事会议宴饮


   

    这类饮酒,在古代通常是官府首脑人物举办,一般在第一餐与最后一餐举行隆重的饮酒宴席。规模大、人数多,讲求排场仪式,伴以舞乐。此种饮酒已属官场交流活动,但对民间的宴饮起着影响和某种导向作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三星堆青铜器的审美特征 四川历代《春秋》学略论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9-9-16 15:17:1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酒谚俗语风情──酒浓语多,蕴涵深意

酒都宜宾酒产业的兴盛,不仅酿成了宜宾代不乏传的美酒,还产生了川南宜宾的一些独特民谣、谚语、俗语、套语,留存民间,传布社会,这些谚语,教人择业创业,行事处事、交往礼迎、待人接物,养成宜宾民众良好的家风习俗和人文风情。

1.“造杂酒,做醪糟,大曲小曲必要包”〔14〕这一谚语,告诉乡民酿造杂粮酒(五粮液前称),做醪糟酒,要用不同的酒曲,即“大曲、小曲”,大曲酿“杂粮酒”,小曲酿“醪糟酒”。无论大曲小曲,一定要包好保存,避免变质,酿酒时再投放使用。这一对“包”的强调,就是酿造五粮液酒的“包包曲”称呼的来源。同时反映出对酿酒质量的重视和工艺操作的特色。

2.“罐烧酒、打窖酒,称称魔芋并称酒”〔15〕这一谚语表明,宜宾酿酒业有土窖酿造的“大曲酒”,就是川南戎州的蒸馏曲酒,有用陶罐酿造的“小曲酒”,即白酒。同时,谚语又反映出川南宜宾在计算酒量时的方式,即计算酒的“重量”。一“称”(读第四声,即仄声),就是十市斤(五公斤),这是过去戎州酒业的市场销售时的一种计量方式。宜宾酒业计算酒量的多少,其实有计重量和计容量两种方式。在过去,糟房酒店买卖酒品,习惯是以容积(也就是酒容器)来计算酒的重量。容器的体积大小是明确的,重量也就确定了。比如:一麻坛(大酒坛)、一罐、一壶、一瓶、一提等,就是一种以容积大小为单位来计算酒重量的方法。大宗交易时以坛、罐、壶、瓶来计量,民众临时到酒店买散装酒时则是以“一提”来计量,大提有3市斤、2市斤,中提有1市斤、半市斤,小提有3两、2两、1两多种,“酒提”用竹子做成,成筒状带竖把。酒家用酒提竖着向下伸进酒罐内,盛满酒提后又竖向提出,然后向上斜翘酒提,把酒倒入雇客的酒器内,这种买卖盛装散酒的操作方式,宜宾民众称为“打酒”,就是买卖酒。宜宾的“提装大曲”,一方面含有“提取酒中精华尖子,特别包装”的内涵外,同时又含有对“分别重量多少、分别装入大小容器、分别进行不同包装”的操作过程的表述,宜宾的“尖装”牌名酒,就是对以上内涵的高度概括。

3.“北门窖子出好酒,任太和卖的好酱油。好酒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出嫁不用愁”〔16〕这是产生于酒都宜宾的生动民谣。因为宜宾北门长春街的“利川永”糟房系明代遗物,素产“五粮液”美酒,深负盛名,所以形成“北门窖子出好酒”的民谣。今宜宾长春街,位于北门,长长的窄巷,旧称“长巷子”,所以过去又有民谣说:“好酒不好巷子深,皇帝女儿出嫁不用愁”。就是因为宜宾“利川永”糟房所在的地点,在北门长巷子且又素产好酒“五粮液”,因而产生了这一民谣。它直白地告述人们,哪怕巷子再长再深,也关阻不住人们对美酒五粮液醇香的向往,酒客酒商,闻香慕名,络绎纷至,一品为快。宜宾人民创造的这一经典民谣,展示了宜宾酒业以优质取胜的行为准则和民众崇尚美酒的风格精神。

4.“酒醉聪明人,饭胀憨脓包”〔17〕

这一谚语表明,宜宾民众对饮酒有清醒的认识:再聪明的人,酗酒也会醉,酒醉之人容易误事。因此民谣告诫饮酒者不要把自己当成只能装饭装酒的“脓包”,即便是聪明人也应适度饮酒,能饮酒却不酗酒,就不会因酒醉失去理智控制而造成错误或灾难,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酒中君子,是宜宾民众遵循推崇的良好饮酒德行。

5.“勾兑勾兑,品酒不醉”

“勾兑”一词本是五粮酿酒工艺中的专用技术语言,是指“调味酒”与“基础酒”协调谐和的操作方式和过程,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五粮液酒厂勾兑专家范玉平先生所创造,是提高谐和五粮液美味的专用工艺技术名词,含有“品味、探讨、调和”等意蕴。今天它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已突破酿酒行业和工艺技术的范畴,成为一个表述社会性交流活动的特有指称和套语,含义广泛而耐人寻味。如对某一问题的协商、各个方面的协调、各种意见的探讨、各种关系平衡,今人常说:“我们勾兑勾兑”,一个生产工艺用语演化为社会通用语和民间习惯用语,含义虽多然而明确,不失礼貌又能直白表达:需要帮助、需要互利、需要和谐的本意。适合在各种场合和各个方面的运用。它显示出酒都宜宾特有的酒文化和宜宾民众包容和谐的性格风范。

6.“酒长春、酒长寿──久长春、久长寿”

这一俗语,也来自宜宾酒业和民众生活。酒长春、原指宜宾长春街(长巷子)利川永糟房所酿造的五粮液美酒。“酒”与“久”同声同韵同调,“长春街的五粮液美酒”,紧缩其称呼就是“长春酒”,交换位置就是“酒长春”,谐音就是“久长春”。所以五粮液美酒不仅有酒质醇美的内涵,而且隐喻着“久长春”的吉祥祝愿;另一方面,“久长春”又意味着“长久保持青春”这一含意,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极好的祝愿语,老少咸宜,男女均爱,贵贱皆喜,贫富都求,在人际交往中,确实能使人欣慰。同时,在民众的饮宴活动中,划拳喝酒常以呼喊数字,挥手作数较胜,这时,“久”字又转化为数字“九”,“久长寿”又代表了“九长寿”。即与划拳表数的“九”相连,又与中华民俗中推崇长寿的“九九重阳”的敬老含意相连。真是一音多意,多字一音,韵味幽长,耐人浮想,深情地传送了中华民族丰厚隽永的人文内涵,也增添了酒席间饮者的无尽快意。

7.“烟酒烟酒──研究研究”

烟酒,实指香烟美酒(旧称纸烟烧酒),与普通话“研究”发词的声韵完全相同,只是方音调值略有变化。宜宾民众借以讽刺一些职权者推诿拖延,暗中索物的劣行。凡民众或下级向职权者提出某种申请或要求时,职权者不作明确肯定的答复,常说“研究研究”,民众则揭露他们是“索要烟酒”的烟酒。民众用谐音法加以讽刺,音韵是“究”,意思在“酒”,真是妙语一言,打中要害实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9-9-16 15:17:48|只看该作者
三、人事交往酒俗──酒德诚真,酒礼浓美

宜宾民众在酒业生产、经营销售、仓储运转方面,送往迎来的社会交流活动中,注重酒德酒品,以酒为礼,以酒显情。宴请亲朋、馈赠佳宾,总不忘敬奉美酒,借此以表宜宾民众的深情厚谊,同时自己也深感荣耀。可说是“酒浓情深,情凝美酒”。“无酒不成礼,酒浓情更浓”。由此产生并形成了酒都民众注重酒行,酒德、酒礼的良好风尚习俗。

1.“酒器必洁,清觞第一”〔18〕

这一谚语告诉我们:以酒宴请良朋宾客,盛酒的器具酒杯必须洁净,“器不清则酒不纯,酒不纯则礼不敬”。这是酒宴的第一要义,酒具酒杯不在于高级与否,而在于“必须洁净”。因为盛酒器具不洁净,必定会破坏酒的醇味,美酒也会变味变质,所以“洁净酒器”是必须的要求,而宾客饮酒时首先接触到的是“酒杯”(觞),因此,“洁净”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把酒杯清洗干净。这里包含着对酒席卫生方面的要求和保证酒味醇美的基本方法,而且也体现出酒都川南尊重礼敬客人的酒俗风情。

2.“开奠酒,写奠仪,节品只有送节宜”〔19〕

这是在祭祀、节日活动时的酒礼仪式要求。它告诉人们:“以酒为礼”,要有诚敬的仪式,要用适合的文词。以酒祭奠祖先,要写奠仪,节日礼品要在节日送奉才切合人情。既要酒好,又要注意施行酒礼的时令、方式、场合、对象,以及送酒礼时的遣词用语。表明宜宾民众不是胡乱地“以酒为礼”,而是慎重地运用美酒,表达自己虔诚孝敬和不忘慈恩的心性。

3.“杂酒祭,敬先祖”〔20〕

专用“杂粮酒”祭奠祖先是宜宾一重大民事活动。杂粮酒既是美酒,又是宜宾民众皆能具备的常用酒。既能表达敬重,又能显出朴实。若逢年节忌日,在家中祭祀先祖,或一杯,或三杯,置于先祖牌位前,敬请祖先品尝,然后阖家跪拜叩头,汇报家中大事,祈愿祖先保佑;若是清明时节,则在先祖墓前置一尊佳酿,或酹酒三杯,洒于先祖墓前,以此奠祭逝者,表达生者不忘先辈慈恩的孝心和敬意。

4.“杂酒坛,与炉缸,饭盆水桶莫装粮”

这一谚语告诉人们,生活中要养成与酒相连的好习惯,不同器具,分装不同的生活用品。杂酒坛是酿酒、盛酒的器具,炉缸是取暧、煮饭的器具,饭盆水桶是盛饭装水的器具,功能不同,要求不一样,应该分开使用。生活中需要的粗细粮食,不能装在上面所说的生活器具中,酒具酒器要专用,不能与其它生活用具混用。特别是“杂酒坛”,只能专用于酿酒、盛酒,如把粮食或其它物品装入“杂酒坛”,会影响和破坏“杂粮酒”的美味醇香,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这表明:酿造“杂粮酒”是酒都宜宾一般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宜宾普通的民事活动,反映出酿造杂粮酒的工艺技术在宜宾已深入平常百姓家庭,所以用谚语倡导民众,要把酿酒活动与日常生活事项合理安排区分,形成优良的劳动习俗和生活风尚。

5.“赊酒扯布进集市,莫要贪杯误正事”

这一谚语强调:酒德为上,酗酒坏事。酒可助兴,也能乱性。这是宜宾民众通晓的行为道理。俗话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有宴必用酒,有酒能发兴。礼宴节令之时,应当用酒,但是宜宾民众却反对酗酒生事,借酒闹事。谚语说:“赊酒扯布进集市,莫要贪杯误正事。”深刻地表明了宜宾民众强调酒德,反对饮酒者贪杯贻误办事。所以用谚语告诫人们,饮酒要讲时空和主次,赊酒不是饮酒,饮酒不误正事,不能酗酒烂饮而迷失真性、坏了品行。

6.“茶酒账,布草帐,摊子寄物要妥当”

这一谚语告诫商家民众,在经营销售酒业产品等商业活动时,账目要分记,酒账等各类账目不能混淆,这是酒业、商业经营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会账目不清,盈亏不明,不会成为好的商家,也不能发展酒业与商业。同时还要求多种商品经营者的货物摊子在陈放排列货物时要有规律次序,应适合销售需要和方便顾客购买。如酒类商品要安置在位低而稳实处,茶叶放置不宜靠近酒坛酒缸,以避免酒坛倾倒与酒味窜入茶叶中。布草一类也要避免因酒器倾倒而打湿布草商品。由此可见,酒类等各种商品要有序销售,酒账等类要专记专清,反映出宜宾人民在酒业、财务等方面的认真精细、酤酒双方的诚信。爱酒、酿酒、酤酒、饮酒,各有讲究。酒润泽了宜宾民众的商业诚信、风情习俗,德行人品,从而成为酒都宜宾浓美的酒文化、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文基础。

川南的饮酒类型丰富多彩,各具风情。川南宜宾民众的生产生活事类、人文风情言语、性格特点精神等对酒情习俗的形成起着极大的作用,从而产生了生动质朴的酒谚民谣、推崇文明饮酒的风尚德行、注重酒业工艺、讲求质量和精酿美酒的品节情怀;展示了巧妙幽默的语言才智和崇敬纯美仁和的境界精神;以“仁义和美”为人生追求的川南民众,在人际交往的酒事活动中,形成了以美酒展显美德、范仪言行、纯洁心灵和升化精神的风情习俗。酒不在多而在美与醇,“酒美人更美,酒浓情更浓”,酒和人和,爱酒更爱人,爱人又爱自然,这才是美酒精神的人文真谛。正由于此,方显示出川南民众敬祖敬德,承传优秀传统文明的慈恩之心和进取精神;构建了川南民众讲求诚信贸易的商业道德、遵循职业规则、有序经营的模式理念。这些就是誉称为华夏“酒都”的川南宜宾在饮酒类型风采、谚语民谣创造、人事交往礼仪等方面深长灿烂的浓美风情,就是华夏酒都生发传扬的特有人文基因。

〔参考文献〕

〔1〕乐史.太平寰宇记〔M〕.文渊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

〔2〕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M〕.

〔3〕川南文博·图片〔J〕. 1984年宜宾博物馆主编,实物藏宜宾博物馆.

〔4〕〔12〕黄庭坚.王公权家荔枝绿,嘉庆宜宾县·艺文志〔M〕. 1984年宜宾市志委校注重印.

〔5〕黄庭坚.晚饮锁江亭;范成大.七夕至叙州登锁江亭,宜宾县志·艺文志〔M〕.

〔6〕杨端.宜宾县志·艺文·泛舟游北塔寺〔M〕.

〔7〕杜甫.宜宾县志·艺文·宴戎州杨使君东楼〔M〕.

〔8〕姜子羔.宜宾县志·艺文·同人游流杯池〔M〕.

〔9〕查淳.宜宾县志·艺文·临流杯池〔M〕.

〔10〕〔11〕〔14〕〔15〕〔16〕〔17〕〔18〕〔19〕〔20〕民国·金木环当家书〔J〕.宜宾坊间石印本.

〔13〕陆游.陆放翁全集〔M〕.中国书店出版, 1986.

〔作者简介〕

骆凤文,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

黄诗玉,宜宾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四川宜宾 644000。

源自:《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7:16, Processed in 0.296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