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张世光|查看: 48439|回复: 59
[探讨研究

本地媒体四川方言用字用词正误辨[系列跟帖]

 [复制链接4熊猫 
11#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8 18:46:39|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九:“响簧”还是“提簧”?
曾在本地某报见到一篇有关民俗活动的报道,其中提到了“扯响簧”。但是,所配的图片却并非扯“响簧”,而是扯的“提簧”。

说起提簧,大家应当很熟悉,因为有一个传统的杂技节目叫做“抖空竹”,所耍的道具就是提簧。提簧的外形有点像哑铃,两头各有一个两端封口的竹筒,竹筒上有一条斜口,连接两个竹筒的轴中间细一点,以便绳子缠绕。而响簧是由一个像百雀灵香脂盒那样的扁木盒加上一个轴组成的,扁木盒上有一条斜口,轴的自由端削尖以便在地上旋转,轴的近盒一端也细一点,以便绳子缠绕。提簧发出的声音是“嗡嗡嗡”的,比较低沉,而响簧发出的声音是“嘘嘘嘘”的,比较尖细。从下面的图片可看出二者的区别。
扯提簧(这是塑料做的新型提簧,老提簧是竹子做的,而且竹筒要长一些)  扯提簧.jpg  保存到相册
12#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9 16:01:5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本帖最后由 张世光 于 2010-3-9 19:22 编辑:

正误辨之十:“毛根儿”还是“帽根儿”?

曾在本市某报上读到介绍某小学教学生娃娃些唱老童谣,其中有这样一首:花脸巴,偷油渣,婆婆逮到打嘴巴,爷爷逮到扯毛根。这是一首练习儿话音的童谣,唱起来很有韵味,我们小时候都唱过。

但是报上写的这个“毛根”是不地道的,因为我们从来都是说的“帽根”。尽管“毛”和“帽”都读作 mao,但前者为阳平调,音同“矛”,后者却读作去声调,音同“貌”。而我们从来就读作“貌”音。从读音上讲,应是“帽根”而非“毛根”。之所以写成“毛根”,估计是认为头发是毛发,所以用了毛字。

本土方言大师李劼人先生在其名著《大波》里,用的也是“帽根”。书中有这样一句:军队下来没抓拿,难免不把你们当帽根抓的。先生还专门对其写有一条注释,曰:帽根即发辫,抓帽根,即是容易被人捉住的意思。至于“帽根”的由来,劼人先生未曾谈及,敝人亦无研究,不敢妄说。如有知者,敬请指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10 13:28:56|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十一:“憋疯了”还是“逼疯了”?

中午吃饭时,偶见本地某电视台方言节目中,一女角色说:我都要遭他 bie1 疯了,屏幕下方打出的字幕是“我都要遭他憋疯了”。我想,这个“憋”实际上应当用“逼”字。

“憋”字读作 bie1,音同“鳖”,义为“不通气;勉强忍住”,例如“憋气;憋不住了”。例句:这个事情我憋了好久都没有说出来,结果今天你把它戳(读作 do2)穿了。而“逼”字是古入声字,在成都方言头读作 bi2,音同“笔”,义为“强迫,威胁;切近;狭窄”,例如“逼迫,逼人,威逼;逼近;逼仄”。剧中的意思是“威胁”,故当写成“逼疯了”。它既可读作 bi2fong1lo2,亦可读作 bie1 fong1 lo2。也就是说,“逼”字在此说法中既可读“笔”,亦可读“憋”。这种文白两读的现象在成都方言头并不鲜见。所以说,剧中人说的 bie1 疯了,应写作“逼疯了”而非“憋疯了”。

当然,如果是强忍不住使人发疯,则可用“憋疯了”。例句:哎呀,我尿胀昏了,再不停车我就要憋疯了。

点评

我觉得用“憋”字更准确,老成都民俗,可以说自己如何忍耐,但是绝不轻易在外人目前示弱。 发表于 2012-9-24 09:12
14#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11 17:40:04|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世光 于 2010-3-11 19:44 编辑:

正误辨之十二:“下哈雨”还是“下下雨”?

昨天在本地某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见并听到记者采访某地旱情。当地一位农妇说:要是老天爷下 ha4 雨就对了。屏幕下方的字母写着:要是老天爷下哈雨就对了。其实,这里的“下哈雨”应当写成“下下雨”。

这里涉及到的主要是“下”字的两个读音。在成都方言里头,“下”本读 xia4,音同“夏”。但是,当它用于表示“一下”时,却读作 ha4,音同“哈”去声调。这是受客家话影响造成的读音变化。成都人把“来一下,去一下,尝一下,‘告’(试)一下,耍一下”等等用法中的“下”都读作 ha4,而非 xia4。前面所说的“下 ha4 雨”指的是“下一下雨,下一点雨”,所以,应当写作“下下雨”,只是这两个“下”的读音不同,前一个读作 xia4,后一个读作 ha4。

此外,“哈”字在成都方言里头正读为 ha3,如“哈儿,哈戳戳的,哈德门(一种老香烟牌子),努尔哈赤”等等。它还可以读作 ha1,如“哈哈大笑,笑哈哈”。这个字没得去声调,也就是说不能读作 ha4。

还有一点,“老天爷”在老成都话里头说成“天老爷”。我们小时候有一首童谣就唱道:天老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13 10:33:28|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十三:“霉到住”还是“霉到注”?
渗水造成的发霉  渗水造成的发霉.jpg  保存到相册

今天早本市某报上读到这样一条标题:车库渗水  这房“霉到住”。这里的“霉到住”就是倒霉透顶的意思。这是成都人很爱用的说法。不过,这个“住”用得并不恰当。

凡是川人都晓得,川话里头的“**到 zu4”,说的是做某事或某种情况到顶了。据流沙河先生讲,这个说法来源于赌博中的下注,“到了注了”指的就是“到顶了”。所以,应当写作“**到注”,而非“**到住”。四川方言大师李劼人先生在其名著《暴风雨前》中用的也是“整到注”。因而,前面所说的标题也就应当写作“霉到注”。而且,“**到注了”还可以说成“**到了注”。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注”来形容达到了极点。例如:1、他两天没有吃饭,硬是饿到注了。2、“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整到注了,差点整死。3、走了几十里山路,他累到了注。
16#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22 11:55:20|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十四:“超”还是“操”?
昨天在本地某电视台一方言节目中,一男角色说:跟到黄总超,不得挨飞镖。据剧中情节,这个“超”并非“超越”,而是“混”之意。所以,将其改为“操”字更妥。

成都人把在社会上混说成“操”,把那些不干正事、讲究时髦、自由散漫且有流氓习气(并非流氓)的青年男女喊成“操哥操妹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初期,这个说法曾经非常流行。“操”字用于此,是带贬义的。

现在把那些开车超速的人喊成“超哥”,尽管在本地方言中跟“操哥”同音,但含义迥异。故还是用“操”字好。

点评

操字好!典故源于老成都对武术者称为“操扁挂”或“操刮刮”,操此类者,一般都是在袍在字者。 发表于 2012-9-24 09:16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22 17:53:44|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十五:“茅室”还是“茅厕”?


曾经在本地某报纸一篇文章中读到回忆农村夺肥比赛的文章,其中写到了那种农村的老式旱厕,文中写作“茅室”。其实,四川人把这种老式旱厕喊成“茅斯”,如写作“茅室”,读音是不符合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茅厕”。

老四川人喜欢把老式旱厕喊成“茅厕”(读作“茅斯”),这是有依据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茅厕”词条,并注明这是一个方言用词,读音 maosi,作名词,意为“厕所”。

在此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这个“厕”字的读音。在普通话里它读作 ce4,在四川话里头读作 ce2(音同“册”),二者声调不对应。所以,“厕所”读作“册所”。而在“茅厕”这个方言词中,“厕”却读作“斯”音,所以,“茅厕”不读作“茅册”,而读作“茅斯”。

除了把“厕所”喊成“茅厕”而外,四川人还把“厕所”喊成“茅房”。这个“茅房”不是指草房,如要指后者,则说“草房子”或“茅草房”。
18#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25 12:47:08|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十六:“滑滑板”还是“梭梭板”?

今天在本地某报纸上见到一则消息,其中写道某街道的小儿童乐园,“有秋千、滑滑板”。这里,“滑滑板”一说,既不符合普通话,也不符合本地方言。普通话把它叫做“滑梯”,而本地方言把它喊成“梭梭板”。

四川方言把动词“滑”说成“梭”,发音 so1。例如:他要抄近路,就从坡坡上梭下去了。蛇是靠腹部滑行前进的,四川人就把它喊成“梭老二”。

娃娃些喜欢耍的“滑梯”,四川人喊“梭梭板”,因为娃娃些是从高头朝底下滑也就是梭着耍的。那么,滑滑梯,在四川人口头就变成了“梭梭梭板”。第一个“梭”作动词,表示“滑动”,与“滑滑梯”的第一个“滑”一样。

不过,现在也有“滑滑板”的说法,那指的是一种新型儿童玩具──滑板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匿名 发表于: 2010-4-8 21:46:05
统招教育(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具备学籍(教育部登记的学生学籍号、学号)、在学校内部档案一份、电子注册档案(可上教育部网上查询)、本教育机构能拿到一份档案、在高校就读期间合格合法的学习成绩和体检、教育厅(局)考试院(校)全国普通高考录取成绩和入学通知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合格成绩(笔试、面试成绩一起)、国家教育部登记备案资料、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就业协议书、实习鉴定、学位证书、英语等级级证书等等。有完整的档案学籍成绩单毕业论文鉴定 有完整的手续。专业齐全 可以任意选报。 (2)成人教育(自考、成人脱产、夜大、函授、网络教育等等)具备学籍(教育部登记的学生学籍号、学号)、在学校内部档案一份、电子注册档案(可上教育部网上查询)、本人能拿到一份档案、在高校就读期间合格合法的学习成绩和体检、教育主管部门注册备案资料、国家教育部登记备案资料、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等. (3)本教育机构中心办理所需要的时间在7天到30天的时间。  QQ:653195530  Eamil:   jcfwcc@163.com
20#
 匿名 发表于: 2010-4-8 21:46:49
统招教育(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具备学籍(教育部登记的学生学籍号、学号)、在学校内部档案一份、电子注册档案(可上教育部网上查询)、本教育机构能拿到一份档案、在高校就读期间合格合法的学习成绩和体检、教育厅(局)考试院(校)全国普通高考录取成绩和入学通知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合格成绩(笔试、面试成绩一起)、国家教育部登记备案资料、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就业协议书、实习鉴定、学位证书、英语等级级证书等等。有完整的档案学籍成绩单毕业论文鉴定 有完整的手续。专业齐全 可以任意选报。 (2)成人教育(自考、成人脱产、夜大、函授、网络教育等等)具备学籍(教育部登记的学生学籍号、学号)、在学校内部档案一份、电子注册档案(可上教育部网上查询)、本人能拿到一份档案、在高校就读期间合格合法的学习成绩和体检、教育主管部门注册备案资料、国家教育部登记备案资料、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等. (3)本教育机构中心办理所需要的时间在7天到30天的时间。  QQ:653195530  Eamil:   jcfwcc@163.com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20:4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