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8434|回复: 59
 4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探讨研究本地媒体四川方言用字用词正误辨[系列跟帖]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张世光 于 2010-2-27 18:50 编辑:

前言:一直以来,在本地媒体上见到不少方言用字用词。在感到亲切的同时,亦发现不少方言用字用词并不正确。为不使这些谬误影响年轻一代,敝人冒昧写了本帖,并拟继续写下去,以便为本地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尽绵薄之力。

正误辨之一:“做月子”还是“坐月子”?
今天从本地某报纸上见到这样一则标题:“赵薇怀孕7月被抛弃?做完月子就会复出捞钱”。其中,“做完月子”应为“坐完月子”,“坐”误写成了“做”。

究其原因,是方言读音不准造成的。本来,普通话里的“坐月子”,成都人习惯只说“坐月”。其中的“坐”字读作“zo4”。而标题中所用的“做”字,成都方言读作“zu4”,音同“住”。然而,这两个字在普通话里的读音都是“zuo4”,如“坐下”读作“zuo4xia4”,“做事”读作“zuo4shi4”。而在成都方言里头,这两个词却分别读作“zo4xia4”和“zu4si4”。如果按照标题中的用字,成都方言的读音就是“住完月子”了。

由于这样的读音错误,现在的小学生多把“做作业”说成了“坐作业”,而非“住作业”。不少人甚至干脆用北方说法说成“写作业”。对于后一说法,敝人认为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表达法。“做作业”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阅读、背诵、抄写、计算等等内容在内,简单一个“写”是无法表达的。

由于长期的强力推普,而方言教育又缺失,致使年轻人不知方言到底怎么发音,从而按照成都方言和普通话的一般对应规律来读方言。他们不晓得,许多字的发音并不对应,所以造成了这样的失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关于羌族释比文化实地调查的收获和体会 临沂市福彩中心向敬老院捐赠800台彩色电视机
2# 四姑娘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2-27 17:35:1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正误辨之二:“闯车”还是“撞车”?
本地某电视台在其新闻节目曾报道了一次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画面上,交警正在了解情况。一个驾驶员用成都话说,是对方违规“cuang3了我的车”,下面的字幕写的是“闯了我的车”。显然,字幕中的用字有误,把“撞车”写成了“闯车”。

究其原因,也是方言的读音问题。“撞”在普通话里读作“zhuang4”,而在成都方言里头却读作“cuang3”。而“闯”字在普通话里读作“chuang3”,在成都方言里头对应地读作“cuang3”。可见,这两个字在成都方言里头的读音是一样的。许多年轻人不晓得“撞”字在成都方言里头读音同“闯”,于是按照普通话和成都方言的读音对应规律把它读成了“zuang4”,音同“状”,这是错误的。

由上可见,把“撞车”写成“闯车”是错误的,而把“撞车”读成“状车”也是错误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2-27 19:19:16|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三:“抽牛牛儿”还是“牛牛儿”?

前不久,本市某报纸在报道本市某小学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成都文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有我们小时候非常喜欢的“can3牛牛”。报纸上的标题是“晓得啥叫抽牛牛儿滚铁环吗?耍过没喃?”,把“can3牛牛”写成了“抽牛牛”。

成都人把玩具陀螺说成“牛牛”,把“抽陀螺”说成“can3牛牛”。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方言字,就是“can3”(音同“惨”)。成都方言词典用的是“摌”字(简化字应为“扌产”)。该字有两读,一为“chan3”,音同“产”;一为“sun4”,音同“顺”。据《康熙字典》,读“产”音时意为“以手扌亥(动)物也”,读“顺”音时意为“挥也”。成都方言读作 can3 应是对的。所以,“抽牛牛”最好写成“摌(扌产)牛牛”,这样才是道地的成都方言用法。

既然要保护和传承方言,就应当用道地的说法,用方言里应当用的字。当然,这有一定难度,因为我们没有一本常用方言字典。不过,最常用的方言字还是应当使用的。比如说,表达“软”的“pa1”现在都晓得方言字是“火巴”,“pa1耳朵”现在都晓得写成“火巴耳朵”了,这其中也有媒体的功劳。
4# 金佛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5 19:37:27|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四:“烧卖”还是“烧麦”?
今日在某媒体上读到一篇谈及成都小吃的报道,其中赫然写有“烧卖”一词。其实,这种小吃应当写作“烧麦”。

究其原因,又是方言读音带来的问题。在普通话里,“麦”和“卖”都读作 mai4,音同“迈”。而在成都方言里头,“卖”和“迈”都读作 mai4,只是声调和普通话不同而已。然而,“麦”是古入声字,它在成都话里并不对应地读作mai4,而是读作mê2,音同另一个古入声字“脉”。二者除了声调不对应而外,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值得注意的语音现象。

许多年轻人不晓得“麦”字的方言读音,于是参照普通话对应地将其读成了“mai4”音,并据其音写成了“卖”字,就不奇怪了。曾有朋友告诉我说,他曾在成都一麦当劳店外,听见有人说“我们去吃卖当劳哇”,当即把他雷翻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6 12:03:40|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五:“制药”还是“智育”?
前不久,敝人曾在本地某电视台方言节目中,听到某演员在节目中提到了成都曾经有过的一座电影院──智育电影院。然而屏幕下方的字幕打出的却是“制药电影院”。

智育电影院是成都一座老电影院,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敝人曾在该影院看过电影。该影院是什么年代消失的,敝人不知。不过,它的地点就是现王府井百货所在地。之所以把“智育”写成了“制药”,仍是不知方言读音所造成的。

“智”和“制”,在普通话里都读作 zhi4(音同“志”),在成都方言里头均对应地读作 zi4(音同“字”)。二者声调相同,但调值不同,且后者没有翘舌音。“育”和“药”在普通话里分别读作 yu4 和 yao4(音同“玉”和“要”),而在成都方言里头却都读作 yo2(音同“约”)。现在不少年轻人不知道“育”字的成都方言读音,而是对照于普通话把它读成了 yu4(音同“玉”),所以,听见“yo2”的读音就把它写成了“药”字。于是,从其音把“智育”写成了“制药”。

此外,敝人曾在某医院里曾听见某医生问病人“吃药没有”,而其发音竟然是“吃摇没有”,把我“吓”了一跳。这又是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读成都方言的例子。他竟然用普通话的音节加上成都方言的声调来说方言,让人感到实在奇怪。
6# 青城山
 匿名 发表于: 2010-3-6 16:30:25
欣赏张兄的严谨与认,现在方言确实用得烂,谢谢你老兄给大家的指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舟戈 发表于: 2010-3-6 16:37:14|只看该作者
咦!久了没有上《巴蜀》发了言的名字都成了匿名?我叫舟戈。
8#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7 16:34:21|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世光 于 2010-3-7 19:33 编辑:

正误辨之六:“莫法”还是“没法”?
今在本地某报纸上看见这样一个标题:新房“缩水”  业主想退房却莫法。这里的“莫法”敝人以为还是写作“没法”为妥。

“莫”和“没”在成都方言里头,甚至川西地区,读音相同,都读作 mo2(音同“魔”),但二者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莫”者,“别”也,或“不许”也。如果大人不准娃娃做啥子事,就会说“莫搞、莫动、莫说”等等。例如,走人户或到别家做客时,事先会提醒娃娃“莫搞别个的东西哈”,“去了莫费哈”,“莫乱开腔哈”,等等。而“没”者,“没得”之意也。“没法”即“没得办法”,“没眼”即“没得希望”,“没事”即“没得事情”或“完蛋了”,等等。

由于“莫法”和“没法”的读音完全一样,都读作“魔法”,所以有不少人喜欢把“没法”写成“莫法”。但从“莫”和“没”的字义来看,敝人认为,还是用“没法”更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7 19:26:59|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七:“铲牛牛”还是“摌(扌产)牛牛”?

      在前面“正误辨之三”中,敝人曾经说过,成都人把“抽陀螺”的游戏说成“摌(扌产)牛牛”。

但敝人在某报纸上却看见有“铲牛牛”的写法,这显然是误用了“铲”字。“铲”字在普通话里读作 chan3,成都方言的对应读音应为 can3,音同“产”。但是该字在成都方言中实际上却并不这样读,而是增加了韵头 u,读作 cuan3,音同“川”上升调。正因为有人把它读成了“产”音,又不知“摌(扌产)”字,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误用。

成都人喜欢把“铲子”说成“铲铲”(读作 cuan3cuan2,后一个“铲”字要变作阳平调,音同“船”),并将其比喻为“没得搞头”的意思。试想一下,当锅头的东西都已经被铲走,只剩下铲铲时,你当然就只有“吃铲铲”了。例句:1、你去晏(晚)了还看个铲铲啊!2、哦嗬,下雨了,耍个铲铲!3、卖都卖完了,还排个铲铲啊!
10#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3-8 16:36:55|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八:“囤船”还是“趸船”?
今天在本市某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标题:茶馆开在河滩  囤船告其侵权。其中,“囤船”应是“趸船”之误。

之所以会把“趸船”误写成“囤船”,是因为没有弄清楚“趸”和“囤”的字义以及它们在成都方言里的读音之故。

“趸”和“囤”的字义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所组的词“趸船”,指的是“[landing stage;pontoon] 一种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设在突堤或码头的尽头且固定在岸边,通常有浮动而锚着的平台,供船舶停泊或旅客和货物上下船用”。而“囤”指的是“ [grain bin]用竹篾垫子或荆条编织物或用席子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围栏 ”。还没有听说过有“囤船”一说。

在普通话里头,“趸”字读作 dun3,“囤”字读作 dun4 (粮囤)或 tun2(囤积) 。按照普通话和成都方言读音对照规律,它们在后者中的读音也应当是 dun3,dun4 或 tun2。然而,成都方言里头没有 dun 音节或 tun 音节。实际上,它们分别变成了 den4(注意不是对应读音 den3), den4 (音同“邓”)或 ten2(音同“腾”)。正因为“趸”和“囤”都读作 den4 ,所以造成了误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14:41, Processed in 1.981203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