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张世光|查看: 48437|回复: 59
[探讨研究

本地媒体四川方言用字用词正误辨[系列跟帖]

 [复制链接4熊猫 
31#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6-19 13:29:08|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二十七:院落”还是“院坝


    本地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常常谈到成都的院子,并把它们称作“院落”。其实,成都人从来不这样子说,而是习惯并喜欢把院子说成“院坝”,不少人把它读作“愿巴”。其实,老成都的发音是“万巴”,亦非“愿霸”。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评选过“革命大院”,把成都人的院坝也叫做“大院”,那是北方的说法。
32#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6-22 18:55:3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正误辨之二十八:火麻”还是“蠚麻



    本地某媒体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四川的一种草时,说:用火麻(学名:麻叶荨麻)叶擦屁股,被蜇得疼痛万分。这里的“火麻”应当是“蠚麻”之误。


    四川的这种草,学名“荨麻”,普通话读作“钱麻”。成都人把它说成“蠚麻”。“蠚”字是方言用字,读作“何”,意为“蜇,刺”。因为这种草的茎和叶面都长得有刺,人体接触后就会被刺痛,并且皮肤上会起一团一团的红疙瘩,成都人喊“风丹”,也就是“风疹块”(西医说法是“荨麻疹”,这时“荨”却读作“寻”),所以,把它喊成“蠚麻”。



    火麻则是桑科植物大麻,其种子火麻仁是一种中药,功效是“润燥,滑肠,通淋,活血”。而且,从读音来说,尽管这两个字的音节一样,都是 ho,但“蠚”是阳平调,“火”是上升调。



    所以,应当是“蠚麻”,而非“火麻”。

点评

这个词,我们读“河马”,意为轻微的毛刺所刺,例如:这个毛衣蠚人的。 发表于 2012-9-24 09:36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6-24 14:26:33|只看该作者
前言:一直以来,在本地媒体上见到不少方言用字用词。在感到亲切的同时,亦发现不少方言用字用词并不正确。 ...

张世光 发表于 2010-2-27 17:08

昨天本地某报在一篇关于旅游的报道中写道:当地老人做在桥边抽着叶子烟,……这里的“做”亦应当是“坐”之误。究其原因,仍然是“做”字的普通话读音和方言读音不同所致
34#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7-19 10:29:14|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二十九:“熏腊肉”还是“煍腊肉”?

本地某报纸今天有这样一条标题:高楼冒烟 熏腊肉惹的祸。这里的“熏腊肉”是北方说法,四川人喜欢说“煍腊肉”。

四川人把烟熏说成“煍”,读如“秋”。比如说,眼睛遭烟子熏到了,四川人就喜欢说“烟子把眼睛煍到了”,而不说“眼睛遭烟子熏到了”。例句:你们在烧啥子哦,好煍人哦,煍得我眼睛都睁不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5#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7-27 18:13:58|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三十:“枸树”还是“构树”?



本地某媒体今天用了这样一条标题:成都:银杏树枸树吹倒一片。这里的“枸树”应当是“构树”之误。

构树是本地常见树种,街巷头、院坝头、公园头到处都可见其踪。“构”的读音是 gòu,音同“购”。“构树”又叫“楮”或“榖”。

而“枸”则指另外的植物:枸橘(读作 gōujú,音同“钩菊”)即是“枳”,枸杞(读作 gŏuqĭ,音同“狗起”,成都方言读作“狗己”)人们都很熟悉,枸橼(读作 jŭyuán,音同“举园”)又叫“香橼”。他们和“构树”都差之远矣。
36#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7-30 16:06:52|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三十一:“抑郁”和“束手无策”的读音

    前面的帖子都只从用字用词方面来谈,其实还有方言读音方面的问题。今后的跟帖也会包含读音方面的辨正。例如:



    本地某媒体今天在方言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在说到“抑郁”时,其方言发音为 yi2yu4,音同“乙玉”。其实,“郁”字在成都方言中的发音是 yo2,音同“约、药”。而且,成都人在说到“抑郁症”时,喜欢说“忧郁症”,发音为“优约正”。




    同一节目中主持人还说道“束手无策”,其发音为“树手无册”,把“束”字读作了“树”字。其实,成都人把“束”字读作 so2,音同“说”。所以,上面这个词应读作“说手无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7#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7-30 20:32:13|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世光 于 2010-8-1 11:14 编辑:

正误辨之三十二:“存粹”还是“纯粹”?
本地某电视台今天在一则报道中,被采访人说:我 cun2cui4是个男人。下面的字母写道:我存粹是个男人。这里的“存粹”应当是“纯粹”之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是因为成都方言读音不准造成的。“纯”字普通话读作 chun2,成都方言并不对应地读作 cun2(音同“春”阳平调),而是读作 sun2(音同“绳”)。“存”字普通话读作 cun2,成都方言并不对应地读作 cun2(音同“春”阳平调),而是读作 cen2(音同“成”)。由于强力推普和方言教育的长期缺失,许多人已不晓得很多字的成都方言读音,于是就对着普通话来读成都方言。故而,把“纯”读作了 cun2,把“存”也读成了 cun2,所以有此误用。
38#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8-5 19:41:47|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三十三:“结巴”还是“节疤”?

本地某媒体今天在方言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说了一句俗语“砍竹子遇 jie2ba1”,屏幕下方的字幕写作“砍竹子遇结巴”。这里的“结巴”应当写作“节疤”。

这里所指实为有节植物的节,生活中常见的有竹子、甘蔗、莲藕等。成都方言把这些节说成“节疤”并儿化之,读成“jie2ber1”。

而“结巴”指的是说话不畅的人,也说成“结子”。例句:他是个结子,一句话半天都(读作 tou3,说)不伸抖(读作 cen1tou3,清楚)。

点评

格巴尔 发表于 2012-9-24 09:40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9#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8-11 09:46:52|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三十四:“左撇子”还是“左刮刮”?

本地某报纸今天说8月13日是“国际左撇子日”,并报道了本地左撇子们的生活状况。其实,成都人在口头上把“左撇子”喊成“左 gua2gua2”,一般写成“左刮刮”。至于这个 gua2 是否是“刮”字,尚待考证,不过其读音是对的。
40#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8-24 11:41:06|只看该作者
正误辨之三十五:“好惨了”还是“好腾了”?


本地某电视台播出的描写成都的一部半方言电视剧中,有一角色说道“生意好惨了”。其实,在成都方言里头,只习惯说“好腾了”而非“好惨了”。

成都人在形容词或动词后头加上“腾了”,表示达到很高的程度,且无褒贬。

加在形容词后,可以写成“得很”。例如:好腾了,坏腾了,快腾了,慢腾了,等等。换成普通话就是:好得很,坏得很,快得很,慢的很,等等。在“好腾了”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说成“好吃腾了,好看腾了,好耍腾了”,等等。

加在动词之后,根据其义可有不同的写法。例如:跘腾了,吃腾了,打腾了,怄腾了,耍腾了,等等。换成普通话就是:摔惨了,吃爽了,打惨了,气坏了,玩够了,等等。

而在形容词或动词后头加“惨了”,是川东和重庆的说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4:39,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