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621|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匿名 发表于: 2010-4-23 11:38:08|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周辉枝的《羌族情歌》

 [复制链接]
感言辉枝
⊙作者:谷运龙

  对辉枝老师,我有很多话要说,这些话并非我个人所言,而是一个民族的心里话。
  他为这个民族做了很多。
  从部队转业以后,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便以一种坚毅和果敢投身于这个民族,用他乐此不疲的双脚去翻越羌寨的千山,去泅渡羌寨的万水,用他睿智敏锐的双眼去捕捉文学的灵光一现或者发掘千年的古老诗篇,用他勤快的双手去记录羌族的兴衰和喜忧。无论是风情还是乡土文学,无论是山歌还是民间故事,无论是释比还是各色人物,他都不放过,经过加工,经过哲思以后让其放射出生活的万丈光芒,让其充盈着滔滔哲理。
  但文学,仅凭一个或几个人的执著和追捧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市场的认同和金钱的包装,因此,几十年如一的心灵呼应和思想融汇,尽管精神上的个人空间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愉悦,但物质上的微薄收益又让家人和朋友都难以理解。作为人学的文学总是在带给人们享受的时刻却让伤者有很多难言之隐。加之这个古老民族在地域上的收缩,在数量上的弱小和在历史上的很少记载,因此让为这个民族的一些有情之士有心之人常常是难堪至极。
  十四年前,我刚到汶川当县长,他主办的《羌族文学》就面临停刊的危险,他找到我诉苦,给我讲到刊物的重要性,洋洋洒洒,口若悬河,我是被他的深情真情良苦用心所打动了,我也是被他几十年为这个民族所作的一切所融化了。这在县长而方言只是一句话的事,但在一个文人那里却是难以逾越的一座山了,我用他对这个民族的情爱做了一个族人本该做一件小事。十多年了,他一直惦记并经常提起,让我总生敬意。
  与他一路走去,脚印无论深浅总透出一种坚韧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他对一个民族的忘我之爱。因此我要说:
  辉枝是为个这民族而生的。
  汶川5·12大地震以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退休了。


  5·12大地震,让羌族的家园遭受了空前的毁损,较之物质生活家园而言,这个民族的生活家园损毁的面更大,程度更深。如云朵上的罗卜寨、西羌第一村、桃坪羌寨、黑虎羌寨等,上千年的古寨顷刻间成为历史的废墟,成为季节的黄叶。如一些老艺人、老释比都不幸遇难,让一些独门绝活随他们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在深深地伤痛时,在殷殷地流血时,在呼天怆地恸哭时,有那么多为这个民族呼号、奔跑的政要、商贾、义士,让这个民族感受到一股永生的力量和不朽的情爱,这种力量和情爱抚慰了那么多受创的心灵,催生了那么多顽强的生命,弹奏了那么多感天动地的旋律,让这个民族始终都在天伦之乐中锐意进取。
  很久没有见到辉枝老师了,也没有时间去想去念。倒不是文人相轻,的的确确是地震让人没有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轻松。
  去年年底,他在电话上传递信息说他正在编两本书,一本是羌族情歌,一本是羌族民间故事集,瞬时让我心里暖暖的,并要我为之作序,一下又让我惶恐不安了。
  老实说,为他作序我是不够格的,但也难得他一份苦心,高看我三分。但转而再想,我无论从哪个身份、哪个角度,我都不能将其谢绝的,那样会让他伤心的。
  让他伤心会对不起这个民族。
  试想一想,地震让他的家人四处分散,让他的居所成为危房,在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依然保持了他对一个民族的深情厚爱,依然保持了他对文学的长远至尊,从那些将逝的老人那里,从那些厚实的尘封那里,从那些瓦砾下、破损的书斋里将其一点点地发掘出来,搜集起来,通过整理加工,结集出版,这是一种多么细致的工作、艰难的工作呀。他让这个民族的零星记忆系统化,让这个民族的口头表达文学化,活化了许多东西,让这个民族的一些险些离去的东西又保存和生存下来,使这些东西得以拯救。他不断自己一丝不苟的抢救羌族历史文化,还把他的学生鞠莉也发动起来,参与故事、情歌整理之中。
  因此我还要说:他是为这个民族而活的!
  这些文字在是他的再三催促下自然流泻的,绝无半点美化辉枝老师的想法。在这些文字中,我没有去引用情歌和故事中的一些佳句好段,原因是我想把这个民族的几句心里话说说,让心里疏解疏解,也让自己和这个民族对他不会有太多的愧疚。
  这样写序也话他不满意,甚至有意见,但我心里踏实了,这个民族心里好受一些了。
  对于一个矢志不渝的文人而言,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许总离不开文学这美丽的幽灵,衷心地希望辉枝老师再为这个民族的文学事业所为所乐几十年。地震快两年了,这个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建任重道远,工程宏大,我期盼着辉枝老师能给这个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建以更厚重的礼物,到时如再作序,估计应该入流一些。
  二O一O春 映秀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匿名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匿名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匿名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匿名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匿名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匿名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羌族|主题: 151, 订阅: 0
广元发现宋代地下“艺术团” 漩口中学为玉树举行哀悼、捐款活动
2# 四姑娘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10-4-23 11:44:3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后    记

周辉枝

1978年初冬,我从部队转业到县文化馆从事群从文化辅导工作,经常下乡走村串户,搜集羌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如故事、歌谣、谚语等。那时候,文化馆穷得叮当响,没有一部录音机,那些民间老艺人的口头作品,只能用钢笔记录在笔记本上,回到单位再整理。1981年8月,我搜集整理的《羌族盘歌》荣获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83年,阿坝州文化局给了一部云雀录音机。从此,我把录音机当心肝宝贝,买回索尼磁带和干电池,身背录音机,穿梭在羌放地区的村村寨寨,与羌民同住、同吃、同劳动,将民间老艺人组织起来,听他们讲述和演唱,或在田间地头歇息,或在夜间围坐着撕玉米时,听他们讲述和演唱,我都是一个大忙人,又是录音又是记录……至今,我记得讲故事讲得最多而且有一定研究价值的要数雁门小寨子的袁侦琪老人(已故),如他讲述的故事《木姐珠和斗安珠》、《羌族立地根源》、《羌戈大战》;歌谣唱得最多的而且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要数萝卜寨王贤举(已故),如他演唱的苕西调《杜鹃花儿逗人爱》、《月亮照在独木梯上》等。后来,我推荐他为四川省民间歌谣演唱艺人,是全省榜上有名的人物。还有许多就不──例举了。

1986年,我搜集整理的《十月放羊歌》荣获阿坝州文化局文艺奖。1987年,全国开展隆隆烈烈的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即《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由我主编的汶川县三套集成卷,荣获四川省三套集成卷编委会二等奖;荣获中国三套集成总编委会先进个人称号。另外,我还完成了阿坝州羌族三套集成卷,并获得阿坝州文化局2000元的奖赏。可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如今,我已经是日落西山的人物。但是,身体还不错。我想人活着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那样,才活得潇洒、快乐。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5·12大地震,对羌族历史文化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作为羌族历史文化工作的专家(自称),更不能袖手旁观。所以,我把40多盘录音磁带翻出来,打开录音机,那些20多年前民间老艺人的演唱歌声,又在我耳畔响起,心里依然甜蜜。许多民间老艺人相继不在人世,但他们的歌声还活在人世间,他们讲述的民间故事里的人物形象仍然刻在人们的大脑里……

我是个现代科盲,不会电脑。我只得用钢笔记录,再进行筛选整理。我有位多年的文友──鞠莉,她也搜集了不少故事和歌谣,而且会电脑,愿意与我合作出版《中国羌族故事精选》、《中国羌族情歌精选100首》这两个小册子,以飨读者。

在印刷出版时,衷心感谢中共阿坝州委常委著名羌族作家谷运龙先生的鼎力相助,感谢汶川县财政局古明局长的鼎力支持,他们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热爱羌族历史文化事业的高尚风格,将永远铭记在羌族人民心中。那些在九泉之下的羌族民间老艺人,将保佑他们百年长寿。

记于都江堰文房四室

二O一O年一月三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匿名 发表于: 2010-4-23 11:46:57


张叹凤

周辉枝先生在十三年前收集整理出版了一部《羌族情歌精选》,令我写序,我义不容辞。现在,辉枝先生又再接再厉,补充完整,推出《中国羌族情歌精选100首》,仍然命我序,感动、光荣。只是遗憾近期穷忙,交卷时间拖得稍久了。

我接读这些情歌,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儿女情肠顷刻卷土重来,儿时所见,长大所历,以及经验的世界,都打开了奔放的大门,那些“豆蔻词工”与“巧笑倩兮”的永恒美好皆如潮涌出……是“思无邪”,更是雄   

更是雄山大川的深情质朴──

      白布帕子三丈长,

挽个疙瘩甩过墙。

千年不愿疙瘩散,

万年结在哥心上。

记忆中我们羌族人民唱山歌(情歌)如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往往是对唱,而且用胀红面庞的神色,并一种尖锐如号子的声音表达。想来这必与山区地貌有关,这山唱与那山,表述要坚决、彻底、高亢,而且往往在激烈的语调下,更容易掩饰羞涩与窘迫。

妹唱山歌哥合音,

吃饭喝酒腊肉炖。

走路离不了日和月,

阿哥离不得妹伴身。

我曾经在读大学高年级时,春节期间深入理县嘉山寨一个星期,于火塘边上记录了许多羌族山歌,可惜后来意外丢失。辉枝先生这本集子,恰好弥补我的不少损失,读来往日情景如在目前。

月亮照在独木梯上,

杜鹃花在夜风里芬芳,

姑娘哟,你如果真心爱我,

你把我放在左右心房。

记得嘉山寨有个新媳妇异常美丽,她丈夫是一个残疾人,但很爱她,几乎不要她下地干活,她在纳鞋底的时候为我提供了不少生动的情歌歌词。我犹记得跳动的火焰映着她女神一般的面庞,以及羌族妇女极尽绚丽的服饰。当然,还有她的一些隐隐约约闪烁于眉宇间的淡淡的忧伤……

羌族情歌自然也应用羌语演唱,这方面也有大量歌词,但以汉语演唱的形式也很普遍,这缘由是羌汉艺术融合由来已久,如羌笛很早传入内地,成为家家户户熟悉的笛子,胡琴亦然。而汉族的文字与曲谱,弥补了羌人文书失传(或未尽)的遗憾。汉羌团结最好的口碑是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主力后来竟多为羌族骁将勇士,我们家乡屹立千年的姜维长城,即最好的见证。

辉枝先生是湖北人,十多岁从军到达我们羌族地区,迄未离开,而且在当地安家、立业、退休,说句笑话,他锲而不舍地编辑羌族情歌,是不是还有一些自身的情愫与纪念在里边呢?

序文写到这里,似乎应该从文艺美学方面分析一番,例如诗歌艺术的赋比兴手法啦,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啦等等,但写了以上一通,似觉已无必要。古人所谓“哀乐之情感,歌咏之声发。”一切尽在其中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22:06,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