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2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讯《孤独的城市》直击现代城市人群的“孤岛生存”

 [复制链接]
《孤独的城市》  (英)奥利维娅·莱恩  杨懿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生活在人潮拥挤的大城市之中,你是否感到孤独呢?你做过的最孤独的事是什么?
  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搬家,甚至一个人去冷冰冰的医院做手术。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孤身在城市里打拼,千方百计去融入,却始终没有归属感。地铁里身体紧贴着几个陌生人,却是最孤独的时刻,人群中的疏离感。拼命刷着朋友圈,使用交友APP,却仍然无法填补心里的空缺。
  我们无法逃离北上广,却也无法丢掉孤独感。
  8月,未读·文艺家带来这本写给城市生存个体的“孤独之书”──《孤独的城市》,本书讨论“城市里特有的孤独感”,作者从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大卫·沃纳洛维奇等当代艺术家生活和创作故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从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呈现出孤独的全貌。
  本书抛出许多疑问和独到的观点:倘若我们不与另一个人紧密缠绕,我们该如何生活?
  要是我们无法轻松地开口交谈,我们该如何与他人发生联系?科技让我们更靠近彼此,还是将我们禁锢在屏幕背后的牢笼里?“孤独本身就是一座城”,它是一种人人都会有的情绪,所有人都栖居其中,因这种共有的情绪而彼此相连。
  《孤独的城市》在美国一经出版便横扫欧美各大图书榜单,不仅《华尔街日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华盛顿邮报》等重磅媒体纷纷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本书还入选《出版人周刊》《纽约时报》2016年度好书,在美国和英国的亚马逊榜单上也高居榜首。
  现在,未读·文艺家将这本书带入国内读者的视野,让每一个生活在北上广或其他现代城市的人们认识这部好作品,同时借本书视角,了解和正视存在于自身的那种难以表达的孤独。
  本书作者奥利维娅·莱恩漫游纽约这座超级大城,追寻孤独的本质,坦率地将自己在纽约的经历与艺术家们的往事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感同身受的方式解读艺术家们的传世之作中所蕴含的孤独体验。奥利维娅的文字自然、动人、极富感染力,以旁观又介入的写作手法,让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共情。阅读这本书时,你可以跟随奥利维娅的脚步──时缓,时急;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怅然若失,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心如止水。
  奥利维娅·莱恩是一位颇受赞誉的英国作家,曾任英国《观察家》图书版副主编,她还是2011年麦克道尔奖得主,曾获得英国艺术委员会、作者基金会,以及2014年艾克尔斯基金会作家驻英大使馆的奖励。她的著作《沿河行》被《独立报》《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选为年度好书,并且入围翁达杰文学奖、多尔曼年度最佳旅游书奖短名单,这本书也将在秋季由未读·文艺家编辑出版,与中国的读者见面。
  《孤独的城市》为我们描绘这样一幅场景:身处现代城市的人群中,却无法与他人发生联系,仿佛置身于一座孤岛,发出没人理解的呐喊。
  它又为我们找出面对孤独的方法:孤独是个人化的,也是政治化的。我们共同身处其间,身处于这个如此频繁地戴上地狱面具、有形的、暂时的天堂里。重要的是善意,是互相支持。重要的是保持敏锐,始终敞开心扉。
  正如这本书扉页上所写:若你孑然一身,这本书便是为你而写。

《孤独的城市》内容简介
  写给城市生存个体的“孤独之书”
  横扫欧美各大图书榜单,《出版人周刊》《纽约时报》2016年度好书。
  逃不出的北上广,丢不掉的孤独感
  说出你无处倾吐、难以言明的苦闷,为孤独正名。
  本书作者莱恩孤身一人居住在纽约这座玻璃牢笼般的城市中时,一种亲密感的缺失状态促使她不断地追问孤独的本质。她从数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她以用一种自然流动的叙事方式,将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大卫·沃纳洛维奇等当代艺术家的生平与自己的反思浑然天成地编织在一起,深入地剖析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从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呈现出孤独的全貌。

<b>
⊙ 作者简介
  奥利维娅·莱恩(Olivia Laing)
  备受赞誉的作家、评论家,曾任英国《观察家》图书版副主编,她撰写的文章多见于《观察家》《新政客》《卫报》等主流媒体之上。她还是2011年麦克道尔奖得主,曾获得英国艺术委员会、作者基金会,以及2014年艾克尔斯基金会作家驻英大使馆的奖励。她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回声泉之旅》和《沿河行》等,前者入围2013年柯达传记作品奖短名单、传播奖以及戈登·伯恩奖短名单,而后者被《独立报》《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选为年度好书,并且入围翁达杰文学奖、多尔曼年度最佳旅游书奖短名单。

[编辑推荐]
  逃不出的北上广,丢不掉的孤独感。
  身处现代城市的人群中,却无法与他人发生联系
  仿佛置身于一座孤岛,发出没人理解的呐喊。
  倘若我们不与另一个人紧密缠绕,我们该如何生活?
  要是我们无法轻松地开口交谈,我们该如何与他人发生联系?
  科技让我们更靠近彼此,还是将我们禁锢在屏幕背后的牢笼里?
  孤独不是光环,却也不是污点。
  正视孤独,为饱经折磨的灵魂发声。

▲ 拥挤的城市里,人们从未如此孤独,而“孤独”这座城却早已人满为患。
  在《孤独的城市》中,作者展开了一场对“城市里特有的孤独感”的讨论。空间上的亲密状态无法消除人们心理上的孤独,甚至还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一栋栋高楼中,人们可以看见彼此,却无法产生真正的亲密关系,就像被关进玻璃牢笼中,无时无刻不经历这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而与此同时,作者认为“孤独本身就是一座城”,它是一种人人都会有的情绪,所有人都栖居其中,因这种共有的情绪而彼此相连。

▲ 孤独是个人的苦难,也是群体的困境。
  孤独不是一种病,但它给人造成的痛苦却深入骨髓。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孤独的成因可能是与亲密的人之间的沟通障碍,也可能是曾经发生的苦痛经历所导致的对人际交往的恐惧;从群体的角度来说,人们会对孤独的、异于常人的人表现出厌恶和恐惧,将孤独污名化,把本就需要关怀的人推向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

▲ “另类”艺术家的坎坷人生,振聋发聩的社会反思。
  作者在追寻孤独的本质时,将安迪·沃霍尔、爱德华·霍珀、亨利·达戈、大卫·沃纳洛维奇等数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用作自己的思考载体,奔走于档案馆、博物馆等地,亲自接触日记等私人物品和材料,挖掘出鲜为人知的人物故事。这些艺术家或是在童年时经受虐待,或是终身难以摆脱口音、相貌等方面的缺陷,或是性取向不被认可,种种原因都引发了他们的孤独与不安。这些故事不仅令人扼腕唏嘘,更能引发读者对校园霸凌、虐童等社会事件的深度思考。

▲ 一场交织着回忆录、艺术评论与人物传记的理性思辨,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作者用散文般优美的语言坦率地将自己在纽约的经历与艺术家们的往事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感同身受的方式解读艺术家们的传世之作中所蕴含的孤独体验。阅读这本书时,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时缓,时急;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怅然若失,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心如止水。正是作者的这种旁观而又介入的写作手法,让本书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

▲ 小开本精装,轻巧方便。随书附赠精美书签,扫描书签二维码查看相关经典艺术佳作。

[媒体评论]
  奥利维娅·莱恩在她的新书《孤独的城市》中讨论了令人痛苦的城市隔绝的话题,并且将它归因于许多巧妙而又让人莫名感到慰藉的地方。她将这个话题据为己有……也许我能给这本书的最高的赞誉就是莱恩女士的致词:“若你孑然一身,这本书便是为你所写。”──德怀特·加纳,《纽约时报》
  奥利维娅·莱恩是最优秀的新式非虚构类图书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引人入胜、独特新颖。──《时尚芭莎》
  这本具有难得的洞察力的书将回忆录、历史和文化评论结合在一起,非同寻常、见解独到。──《旧金山纪事报》
  在评论和自我坦白中成功地转换着实不易。与《回声泉之旅》一样,《孤独的城市》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心驰神往的自传与名人传记的结合体。莱恩毫不费力地平衡了二者。作为一名评论家,她极具天赋,因为她具有通过想象来与被评论者产生共鸣的能力。如此一来,艺术家们的作品和人生在本书收尾后仍然散发出种种深意。──Elle杂志
  这是一部好作品。莱恩女士格外地擅长在体裁之间转换,她灵活地穿梭在回忆录、传记、艺术评论和她沉浸在‘孤独研究’中所得出的结果之间……她在写到亨利·达戈和其他人物的时候见解独到、感同身受,而在写到自己的时候则避免了喧宾夺主,令人耳目一新。《孤独的城市》每一页都散发出一种能够让人解除戒备的深沉的人文关怀。──《华尔街日报》
  《孤独的城市》所迸发出的智慧足以穿透人心。它是一幅描绘了城市孤独的幽灵般的蓝图,奥利维娅·莱恩认为这种情绪“本身就是一座城市”。这提醒了我们,正是孤独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杰森·赫勒,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莱恩的冥思逐渐聚集力为宣言,针对那种简单的、不可知的“精神病”的假设来解释域外艺术家亨利·达戈、瓦莱丽·索拉纳斯和安迪·沃霍尔的生活和创作。她没有美化孤独或是20世纪70年代的纽约所经受的衰落。《孤独的城市》慷慨激昂地记录了苦难、差异,记录了个人对压迫的反叛以及它所激发出的不可思议的丰富艺术。──《华盛顿邮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李娟代表作《羊道三部曲》珍藏版精美呈现 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完成,死亡真的能“暂停”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20:54, Processed in 2.792405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