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71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1-7 11:09:1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工业遗产:温暖钢城的文化记忆

 [复制链接]
“去‘十三栋’,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攀枝花市文化局林海自信地说。在攀枝花,像“十三栋”这样的工业遗存有很多,它们都烙印在攀枝花人的记忆深处。

然而攀枝花市调查报告显示,攀枝花是全国少数没有博物馆的中等城市。“先生产,后生活”曾经是攀枝花人的观念,如今他们意识到了城市的缺失。于是,建设工业遗产系列博物馆的构想浮出水面。

2010年12月29日,攀枝花市邀请全国文物保护专家到现场考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瑜认为:“攀枝花钢铁公司的冷轧厂、兰尖铁矿,当年工业建设和现在的工业生产场景,都是工业文明的标志物。保护大工业遗产地,我觉得这里条件最好,应该从建设工业博物馆开始。”

从“十三栋”,看“三棚城”变身钢铁基地
[镜头]大渡河边的盘山道路旁一排排老式的职工住宅区里,一幢两层的砖木结构办公楼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十三栋”,现在的名称叫攀枝花开发建设博物馆。修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十三栋”,外观与那个时代遍布中国各地的办公楼没有太大的区别,楼里的木质地板有些裂缝,油漆有些斑驳,却依然平整结实,让人感受到当年的建筑特色──耐用。

1965年,20万建设大军进驻攀枝花,钢城建设进入高潮。当年,大渡口南岸山坡上修建起一排排干打垒房屋,全国各地来的建设者在此落户,于是有了“万人招待所”之称。这批楼房共有16栋,其中的“十三栋”,当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攀枝花时曾在此住宿。

如今,“十三栋”成为寻常百姓感受当年激情岁月的最佳场所。“每次来,都要激动一番。”一走进“十三栋”内的通道,43岁的林海就变成了小孩,拉着记者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参观。木板床、木沙发、有点变黑的藤椅、办公桌上罩着绿色玻璃的台灯,没有一样东西不让人感慨。

“我们很少关心45年前的事,就知道攀枝花是父辈创造的工业城市。”站在“十三栋”二楼窗口上,几个攀枝花人发出一样的感叹。

从二楼窗口望过去,对面就是弄弄坪,当年国家领导曾在这里用望远镜观察那里的建设情况。弄弄坪原本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山丘,在建设年代曾经被戏称为“三棚城”,因为当年席棚、牛毛毡棚和茅草棚遍布;如今,这里早已是攀枝花钢铁公司的厂区。

在“十三栋”陈列室里,一幅幅照片讲述着当年的故事:1970年7月1日,弄弄坪上炼出第一炉钢;1975年,一个配套完整的钢铁基地屹立在中国西南深山之中。相比世界其他钢铁基地一般10平方公里的规模,方圆2.5平方公里的攀钢是那样小巧,但它的设施却又“一个都不少”。

雪佛莱轿车,最好的车见证当年建设潮
[镜头]“请看这部雪佛莱轿车,它是上世纪70年代初周总理送给当时的渡口市(攀枝花市原名)交通指挥部指挥长刘炳温的,这是当年市里最好的车,记录着中央领导对攀枝花市无限的关怀和鼓励。”1990年,攀枝花市在内炳草岗竹湖园内举办首次经济文化建设展,刚过20岁的解说员张月凤向参观者如是讲述。

当年计划展出3个月,但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只好一次次宣布延期。最后市里决定成立专门的展览办公室,展览也得以保留。1995年,这个以攀枝花开发建设史为主线的展览正式命名为“金色攀枝花”。

“攀枝花的历史不长,这里陈列的每一份物件都能引起共鸣。”张月凤说,许多单位把这里当作新党员宣誓的地方,学校在这里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市民也把这里作为向外地来客介绍历史的地方。

在“金色攀枝花”陈列厅里,一块1米见方的钒钛磁铁矿发着黑亮的光泽。“当年布展,听说我们要摆矿石,矿山立即给我们运来一块,结果我们用了16个人才把它抬进来。”解说员邓连军说。

邓连军回忆,最早的展览中,围绕着这块矿石,还搭起席棚,用三块石头支起一只大铁锅,一个女工雕塑在生火做饭,旁边的树枝上挂着高音喇叭,贴着标语和口号……再现当年建设大军战天斗地的场景。“每次解说这个场景,总会让观众热泪盈眶。”

1995年,展厅更新。“面向未来”成为主题,引入大量的现代化展览方式。

“那辆车现在哪里?”有观众好奇地追问。邓连军告诉记者:“我们把它保存在那堵墙后面,将来场地允许它会重现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是一面挂满照片的墙壁,赫然贴着“艰苦创业”几个大字。

工业博物馆,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镜头]1935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地质专家常隆庆来到西昌地区考察金沙江地质状况。一天,在路边茶馆里,一位铁匠讲述了一段当地人常常遇到的恐怖故事:在通往大山深处的道路上,常常发生“鬼扯脚”的事情,身背铁锅的人到了那些路段就走不动了。敏锐的常隆庆脑子里立即意识到“山里可能有丰富的铁矿”,于是召集人手前往“鬼扯脚”路段调查。

经过几年的调查,常隆庆先后发表《宁属七县地质矿产》《盐边盐源华坪永胜等县矿产调查报告》等论文,对攀枝花磁铁矿的储量、地质、成矿原理、藏量进行了论证,并提出设厂开发的建议。

当年“鬼扯脚”之地,如今已经是一片繁忙的采矿现场,布满优质矿石的山坡正被一层层地剥开,山坡就像一只巨大无比的“洋葱”,又被当地人称为“工业梯田”。

为了便于四面八方的参观者观看“洋葱”,攀枝花人在“洋葱”的对面修建了兰尖观景台。听到当年“鬼扯脚”的故事,参观者就纷纷掏出钥匙等小物件,放到观景台上一块大矿石上,一试磁力。

站在兰尖观景台上,攀枝花市文化局长马晓凤说:“现在博物馆已经选好场地,建成后将成为攀枝花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其实,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博物馆。”在攀枝花,正在采掘中的矿山、不断出炉优质钢材的炼钢厂,当年会议的地址,建设者居住过的场所等,都是大工业遗产。45岁的攀枝花城,希望以保存活态文物的方式,将这个城市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物化地呈献给观众。

【延伸阅读】 工业遗产
2003年7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提出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下塔吉尔宪章》,其中明确: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的遗留物组成,这些遗留物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包括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制造厂和工厂,矿山和处理冶炼遗址,仓库和储藏室,能源生产、传送、使用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筑物所在的场所,以及与工业相关联的社会活动场所、住宅、教育机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英英:一个老街戏班的孤独与坚守 杨家观:古老天灯唱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08:46,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