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93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罗子兰 发表于: 2011-3-4 21:18: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人物·人事禹祭坛抚今忆古

 [复制链接]
  自己本属禹羌后代,却不知大禹不仅是我的故乡人,也是我等羌民华夏的老祖宗!直到而立之年,在《蜀王本纪》上才看到:“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坪”的记载,方知大禹出生地离我不过二十分种的车程。惭愧!
  2010年的夏天是百年不遇的酷夏,但这阻挡不了我到绵虒一睹珠海市援建的新落成的大禹祭坛的脚步。
  一路上震后新建的带有羌族符号和特色的民居,象一朵朵,一簇簇艳丽的花,展示着灾后人们新家园,新生活的开始。这多少宽慰了点看见那些多年后才能复原植被的破碎山体的心痛。
  偏题了,我的目的不在这些,我心底呼唤不断的是一个自小就知道《三过家门不入》的那个似人似神的王:大禹。
  其实大禹就是人,就是我们的羌人。如果是神,他会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吗?如果是神,他会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吗?在华夏历史上,是大禹第一个用导的办法驯服了“荡荡怀山襄陵”的滔天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他为华夏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祭奠他,是祭奠我们的精神家园。所以说大禹是人不是神。但我们称他为王,华夏人的王。
  祭坛建在离绵虒镇还有五里之遥的石纽山刳儿坪。
  冒着炎炎日头,老远就见到离飞沙关不远处的刳儿坪已经不是昔日衰草凄凄的旧模样,一处气势非凡的仿古祭坛座落在安静的万山之中,炙热的光和犀利呼啸的风在大禹祭坛上交叠着时代和时代间的信息。
  登上祭坛,混身的暑热汗雨,给山风吹佛得一干二净。
  祭坛分上下两个圆形平台,台阶宽而陡,用了一色的青麻石做护栏和阶梯面,平台地面一律也是这样的材料。
  单这石头和它的雕刻花案,几何图形的布置,让我感觉到传统民族文化在珠海市援建者、设计者、建设者的手中是运用得那么积厚流光,润泽馨香。
  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悄然而逝的历史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有些冲动的我不觉放慢脚步,聆听我走过的那些细碎的声音,陈述着过去和今天。
  祭坛本是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庇佑的特有建筑。而珠海市把他们对大禹的感悟融入其中,升华到特有的理念,如方位、阴阳、布局等,无不完美地体现在大禹祭坛中。
  前不久,这里开过一次祭祀大禹的活动。活动除了各级官员专家,学者,更多的是组织了当地羌族民众和释比参加的祭祀。
  祭祀大禹,是今天的人与历史,与自然的对话,这种对话通过仪礼、乐舞、祭品,达到我们的精神与上古历史人物的呼应。
  高高在上的大禹塑像,披挂着来自另一颗燃烧着的星球的强烈光谱,金黄色的光芒,从他身上向四周散发,扑朔迷离的光晕折射着神秘的符号。
  前不久在诗人龚学敏的博客上看到他刚写的一首诗:《在汶川石纽山大禹祭坛》。读来如李清照的《声声慢》,顿挫清绝,回味无穷,忍不住摘录几段。诗人,请不要怪罪一个穿长衫的西羌女子,将你的诗句用我迷离的泪眼滴落在黑色的键盘上:
  王,你要走在前面,水是春天里长出的草,肥硕,
  没有言语。像是那么多羊的影子。
  水听你的呀。王。
  一夜之间,便是沃野千里。如同你途经过的松子,薪火,
  会飞的石头,你肩上的鸟鸣是我。
  ……
  王,春天已经来了。
  王,我要远离那么多的花儿,包括抚摸过她们的水。
  王,在汶川一座叫做石纽的山上,春风正在得意,
  你要把我这棵孤独的草,栽在哪里?
  王,我真的不想让诗歌,总是把穿着长衫的我,写得
  泪流满面。王。
  ……
  王,站在这里也是你的命了。算是命犯花朵,犯穷山,犯水。
  你在高处,我是你千秋万代后的水,不恶,在下面,
  千里迢迢,因为汛过的情,开作一朵桃花。
  王,你要站在高处,水朝低处流。低处是我。
  唉,读起来起来真是愁肠百转,让人不忍,心里泛酸。岷江,依然在流淌,亘古不变的步伐从祭坛下匆匆而过。但再不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狂傲不羁的模样,难怪诗人要发出:
  “王,你要站在高处,水朝低处流。低处是我。”这样高山仰止的卑微状态。
  我在傍边,大禹站在高处:虽双眉微琐,却目光坚毅,那是抱负的表白。他很年轻,二十出头。《夏书》“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 ,开凿巫江山峡,改壅塞为疏导,导九江入海应该就是从这里开始,就是这个年龄。
  我在傍边,大禹站在高处:飒爽男儿孤标傲世气概冲天,手握去来无定的雾气,俯瞰汶水东去,大禹,你是站在华夏大地的至高点上,给予华夏子民的不仅是一个真正国度的诞生,新的文明的里程,“还有奋进,还有坚强,还有智慧,还有力量。”
  我在傍边,大禹站在高处:看人世沧桑,览阡陌村寨,记述不灭的信仰,那就是──羌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那是大禹精神的延续,一个民族精神的发源,不会是空穴来风,都有他的出处。这都来自大禹。
  大禹,这个传颂了几千年的名字,终于在他的出生地又一次重生。我想,大禹知道的。
  写于汶川  朴阳居  2011-2-20 02:22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罗子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罗子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罗子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罗子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罗子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罗子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前世今生谈爱情 重庆卫视停播商业广告 网友担心“死在半路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12:12,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