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93|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彭媛媛 发表于: 2004-6-23 20:06:1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推荐──古代诗歌常用典故!不可不看!

 [复制链接]
推荐──古代诗歌常用典故!不可不看!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回顾近几年中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考一些常用典故。1994年涉及“陶渊明采菊东篱”,1996年题涉及“三国赤壁”,1997年题涉及“湘水神娥皇女英”,1998年题涉及贾岛的“推敲”,2000年春招卷试题涉及贵宦的“冠缨”,2002年题涉及“折柳”:9年中有五次涉及用典。

1. 投笔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当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要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设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4. 折腰 《宋书·隐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人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向谁收。”

6. 鸿雁 《汉书·苏武》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谎称汉天子打猎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同“雁书”、“雁足”、“鱼雁”等一样,用来指代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 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代称书信。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 青鸾 《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 双鲤 典故出处同上“尺素”。故“双鲤”也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其中“嵩云秦树”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后两句化用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事,写自己目前的境况。可见读诗明典的重要性。

10.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也就成了代指隐士隐居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九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市,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 长亭 古代驿站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 南浦 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是南面的水滨,后来和“西楼”一起,常用来指称送别地。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 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称作“阳关”、“渭城”。如柳永《少年游》:“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17. 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 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 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指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如李贺《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月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20. 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壮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人就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 杜鹃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望帝等。望帝传说是蜀国的君王,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

22. 杜康 《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来就用杜康代称酒。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3. 瑟瑟 原为绿色宝玉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4.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5. 鸡黍 《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后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6. 桑梓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后人有诗:“何须埋骨桑梓地,青山处处留忠魂。”
[此帖子已经被萧枭于2004-7-13 2:44:38编辑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彭媛媛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彭媛媛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彭媛媛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彭媛媛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彭媛媛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彭媛媛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涪陵风情 成都警察体能测试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2# 四姑娘山
 黄川丽 发表于: 2004-6-23 22:41:5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呵呵,得让我儿好好看看你的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曹斌 发表于: 2004-6-24 02:41:51|只看该作者
投笔从戎是何等的气概,只怕现在的精英们是投笔从贼了。
4# 金佛山
 娜尕 发表于: 2004-7-10 23:53:45|只看该作者
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唐小菡 发表于: 2004-7-19 16:07:30|只看该作者
好帖,作个记号,再回过头细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23:51,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