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699|回复: 23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科学家陈薇院士:鼻喷雾式/吸入型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

 [复制链接]
  陈薇,女,1966年2月出生于浙江兰溪,中共党员,生物危害防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
  陈薇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薇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玲系我心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玲系我心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玲系我心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玲系我心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玲系我心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玲系我心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湖北省委原副秘书长杨邦国案细节:曾以赌资、房款等形式受贿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3#
 美好一下 发表于: 2021-6-3 17:16:00|只看该作者

陈薇院士:鼻喷雾式/吸入型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陈薇院士:鼻喷雾式/吸入型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

  《科创板日报》3日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在今日举行的浦江论坛上表示,疫苗既可以通过皮下注射,还可以通过鼻喷雾式吸入,后者所需的剂量是前者的1/5,而且可以形成黏膜免疫。“鼻喷雾式/吸入型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6月2日,康希诺董事长兼CEO宇学峰在青岛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康希诺的鼻喷雾式/吸入型新冠疫苗现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科创板日报》记者 金小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22#
 健哥纯爷们 发表于: 2021-3-7 10:05:57|只看该作者

陈薇委员: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陈薇委员: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7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薇
  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出“四个面向”的号召,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科技工作中最集中、最深刻、最现实的体现。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命健康。这次我们团队能把全世界新冠疫苗第一针打在武汉,能在俄罗斯、巴基斯坦、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71个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中取得可喜结果,能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上市和多国应急使用许可,都是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近年来,我们自力更生构建集靶标发现、分子设计、效力评价、快速制备于一体,上中下游无缝衔接的重大生物安全防御疫苗研发技术体系,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个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了中国创新疫苗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并获得了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两条技术路线上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成果来之不易。
  “十四五”规划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从近年来的科研实践和这次抗疫应急科研攻关,以及参加全国政协“健康中国”、“创新中国”委员读书活动,我感到要推动规划所提出的目标落到实处,在生物科技创新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如: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不足、研究力量分散,长效性支持机制不健全、基础研究不稳定,条件设施不完善、快速响应体系不健全等。
  为此,提四点建议:

一:建立国家重大安全科技攻关“白名单”制度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在生命健康、生物安全等重大前沿领域系统性地谋划重大项目布局,建立核心技术团队“白名单”,国家长期稳定投入,实现“项目—基地—人才”有机融合,为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破解重大安全风险、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奠定坚实科技基础。

二: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科技部已印发《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十四五”期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议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紧扣国家生物安全防御重大需求,梳理“卡脖子”技术和“长板”技术,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开展跨军地、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达到“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助力国家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持续开展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全面控制,但从全球来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强防控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应继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综合运用生物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手段,进一步厘清病毒起源、动物宿主和致病机制,深入分析病毒变异对现有防控措施的影响,未雨绸缪,开展针对重要变异毒株的疫苗、核酸和抗体检测试剂等预研,必要时及时更新换代。

四:营造潜心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创新生态,在项目攻关、平台建设和人才计划中,加大对长期坐“冷板凳”从事科研和基础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队伍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大家勇于探索,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实现越来越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鼓励更多的青年才俊淡泊名利、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研究,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发挥科技创新应有的支撑力量!
  大道不孤·勇往直前──2021年全国两会新浪特别报道
21#
 梅溪河 发表于: 2021-2-27 14:56:00|只看该作者

陈薇透露关键信息!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陈薇透露关键信息!


近日,陈薇团队研发的国内首个单针接种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可在2℃~8℃的条件下运输保存。
26日,白岩松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陈薇透露了关键信息:早已启动针对变异株的新疫苗研发!

  陈薇表示:疫苗上市后我们会对安全性做长期跟踪,也会跟踪疫苗对新出现变异株的有效率。我们在分析变异株的数据,用实验验证它们对现有疫苗的交叉反应作用。也早已启动针对变异株的、针对性更强的新疫苗研发,这个疫苗不一定用得上,但宁愿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
  
  针对“中国的疫苗研发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的问题,陈薇回答:第一方阵,毋庸置疑,这是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的。我们既不夜郎自大,也绝不妄自菲薄。学习别人更多的长处,做更好、更安全的疫苗,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科技自信。
  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全国科技系统一周内完成病毒基因测序、14天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上市。疫苗研发5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7款进入Ⅲ期临床,4款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11种药物或治疗手段进入诊疗方案。
陈薇研发疫苗头发由黑变白
  向科研人员致敬!
  陈薇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
  去年,陈薇被授国家荣誉称号奖章,母亲看电视,发现女儿头发白了。

陈薇接受采访时落泪的画面,也曾在网上刷屏。↓
  
无数网友留言:
  向陈薇致敬!
  向科研人员致敬!
源自:中国青年报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
20#
 梦幻意境 发表于: 2021-1-26 22:34:39|只看该作者

陈薇院士回忆去年今日出征武汉: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陈薇院士回忆去年今日出征武汉: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2020年1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奉命前出武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和死神过招、和病毒赛跑,和全国人民一道打赢了那场疫情阻击战。
  2021年1月26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今天,让我们通过一组图文,共同回望那段难忘的战斗时光。
  [去年的今天,我带领军事医学专家组闻令而动,奔赴武汉,时间飞驰,转眼已过一年,在这365天中,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重要决策指示,充分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枕戈待旦,抓紧一切时间进行科研攻关,用科技创造美好未来。如今,我们的疫苗在保障战斗力、维护战友们生命健康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正如习主席所说,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在同灾难的斗争中成长进步、浴火重生!]
2020年1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奉命前出武汉。
短短24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位于半山腰上的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建了起来。从那天起,大量核酸样本会不定时地送到这里。
专家组成员和病毒赛跑,第一时间搭建了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以及全自动提取核酸的方法,将近百份的样本从处理到检测完成的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实现了一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在疫情初期,无论是检测速度,还是任务比重,这样的答卷在武汉市都名列前茅。
2020年2月中上旬,专家组开始搭建基于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专家组借助这一平台,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断的精准度。
年过五旬的曹务春和曹诚研究员亲力亲为,带队多次深入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以及各方舱医开展多点位、全方位的气溶胶传播采样调研,每进去一次时间都长达6小时以上。
在战疫一线拼搏奋战的,还有迟象阳、张梦瑶、董韵竹3名女博士战斗的身影──她们既参加核酸检测,又参与疫苗、抗体研究等科研攻关,超负荷工作是她们的常态。
迟象阳的女儿芊芊只有三岁。因为想念妈妈,她会拉着爸爸的手,去办公区大屏幕前看播放妈妈视频,还会看着手机中迟象阳的照片,抱着手机入睡。
2020年3月16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企业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并于当日20时18分完成了第一针免疫接种,成为全球首个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2020年4月10日,完成疫苗I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2020年4月12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企业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中最年长的有84岁。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这是全球当时唯一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2020年5月22日,I期临床结果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108名志愿者全部产生了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是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的里程碑。
2020年9月17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企业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该院承担研发的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也全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020年9月,中宣部授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时代楷模”称号。
  陈院士拜年视频: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年春节,无论你是在家乡还是在他乡,都祝福大家节日快乐,欢乐祥和,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更加幸福安康。(00:22)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19#
 绿油油 发表于: 2020-5-24 10:31:38|只看该作者

陈薇院士战“疫”归来上两会,带来什么提案?

源自:中国日报网
原文标题:陈薇院士战“疫”归来上两会,带来什么提案? 源自:央视军事微信公号

  武汉战“疫”,陈薇院士率领团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北京时间5月22日晚,《柳叶刀》在线发表该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人体临床数据。全国两会已开幕,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带来了什么提案?

义无反顾冲一线“让逆行变逆袭”  9c6c-itzixrs6648565.jpg  保存到相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军队抽组的军事医学专家1月26日前往武汉,全力进行科研攻关。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雁。
  “当时来到武汉,做了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并且准备进行最长期奋战。”陈薇说。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核酸检测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抵达武汉后,陈薇带领专家组一天内就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
  在帐篷实验室搭设完成后,她第一个进入实验方舱,实地检验各类装备。队员执行高风险任务前,她都会逐人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并不断激励鼓舞大家“要用科技让逆行达到逆袭”。

  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在武汉临床检测遭遇瓶颈期的1月底和2月初,发挥了突出作用。
  在一线通宵达旦工作,她瘦了一圈,白头发也多了不少。在生物安全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用行动诠释着军人担当。


全力攻关疫苗 临床数据结果登《柳叶刀》
  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在武汉,陈薇率领团队与北京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疫苗研制应急科研攻关。
  3月16日,陈薇领衔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在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当天,首位志愿者完成疫苗接种。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这是全球当时率先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5月22日,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刊登了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结果显示:安全且能产生免疫应答。

战“疫”归来上两会“让生物安全成果惠及百姓”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战“疫”归来的她带来什么提案呢?
  陈薇:“我今年准备的提案是关于建设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与产业创新中心。在几十年的研究中,特别是在武汉抗疫一线,我更加觉得,在生物安全领域要做出真正的创新性成果,要能够迅速普及、惠及广大百姓。”
  2003年抗击“非典”,陈薇率领团队成功研制“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让1.4万名预防性使用该药剂的一线医护人员无一感染;
  2014年远赴西非,抗击致死率高达90%的埃博拉病毒,陈薇率领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中国创新疫苗境外临床“零”突破;
  今年,作为我军第一位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两院院士,陈薇再一次拿出“硬核”成果,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
  “我是一名军事医学科研人员,是军事科研‘战舰’的一员,特别希望科研‘战舰’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相信我们的用心、走心,全国人民也能够看得到。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使命!”
18#
 茅膏菜根分身 发表于: 2020-5-23 09:33:53|只看该作者

全球首个新冠疫苗人体试验结果公布!陈薇院士:应谨慎解读

源自:中国科学报
⊙作者:李晨阳 倪思洁

  5月22日晚,《柳叶刀》在线发表全球首个新冠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在I期临床期间安全,并能在人体内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
  该试验结果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

  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接种后28天内,108名志愿者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在第14天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28天达到高峰。特异性T细胞应答在接种后第14天达到高峰。
  陈薇表示,这些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证明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是有潜力的候选疫苗。
  但她同时强调,对上述结果应谨慎解读。“研制新冠疫苗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疫苗能触发上述免疫反应,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保护人类免受新冠感染。这一结果显示开发新冠疫苗的前景是有希望的,但我们离这种疫苗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次发表的研究结果仅评估了受试者28天的情况,而最终的试验结果将基于对受试者6个月情况的评估。
  该试验对108名18至60岁未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健康成人使用了不同剂量的新型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并评估疫苗产生免疫应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受试者被平均分为三组,分别肌肉注射低剂量(5×1010病毒颗粒/0.5毫升)、中剂量(1×1011病毒颗粒/1.0毫升)或高剂量(1.5×1011病毒颗粒/1.5毫升)的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此后,研究人员定期对志愿者的血液进行测试,以确定疫苗是否刺激产生了抵御新冠肺炎病毒的抗体和T细胞反应。
  研究发现,最常见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为疼痛,最常见的系统性不良反应为发热、疲劳、头痛和肌肉疼痛。一名接种高剂量疫苗的受试者报告出现严重发热,及疲劳、呼吸短促和肌肉疼痛等严重症状,但这些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不到48小时。
  在疫苗接种后的两周内,所有剂量水平的疫苗都触发了某种程度的免疫反应,一些受试者检测到抗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的结合抗体增加4倍,中、低剂量组有一半的受试者和高剂量组有四分之三的受试者显示了抗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
  目前,全世界有100多种候选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制中。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在II期临床已在武汉启动,以确定结果是否可以重复,以及在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任何不良事件。II期临床还首次包括了60岁以上的受试者。
17#
 点点小女子 发表于: 2020-5-23 08:45:59|只看该作者

新冠疫苗重磅好消息 中国率先发布!

源自:长安街知事
原文标题:新冠疫苗重磅好消息,中国率先发布!

  中国研究团队22日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这是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开展了这项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疫情暴发初期就身赴武汉的女将军,曾掷地有声地表态: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1月26日起,陈薇院士带队进驻武汉

  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团队在试验中招募了108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间。这些志愿者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
  报告介绍,接种后的28天内,这种疫苗在不同剂量的组别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没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

  同一时间,《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这则消息,并赞叹:首次对此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柳叶刀》也通过其官方微博称:首个1期临床试验COVID-19疫苗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并能在人体内产生针对SARS-CoV-2的免疫应答。

  不过,陈薇同时指出,要谨慎对待相关成果,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该项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报告说,这项临床试验的主要限制包括样本规模较小、试验期较短、缺乏随机对照组等,因此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


  据《柳叶刀》介绍,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长期解决方案,当前全球有超过100种候选新冠病毒疫苗正在开发中。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此前报道,1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科学家将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疫苗。陈薇则表示,“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于3月16日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并于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
  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5月14日,陈薇在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谈及疫苗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大国形象、大国担当的体现,更是对人类的贡献。”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16#
 格尼薇儿 发表于: 2020-5-22 22:44:00|只看该作者

柳叶刀发布一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 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

源自:cnBeta
原文标题:柳叶刀发布一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 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 来源:澎湃新闻网

  5月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论文称,研究显示,前述以腺病毒Ad5为载体的新冠疫苗,在给志愿者接种后28天时,显示出免疫原性和人体耐受性。
在健康成年人中,对SARS-CoV-2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接种疫苗后第28天达到峰值;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从接种疫苗后的第14天开始有记录。
  稍早前,5月22日中午,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方面向澎湃新闻表示,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团队关于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目前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
  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
  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
  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透露,新冠疫苗二期临床实验的508个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正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将在5月份揭盲。
  陈薇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15#
 丁丘 发表于: 2020-4-29 11:56:00|只看该作者

陈薇院士披露新冠疫苗研发背后:一开始心里很没底,五月有望迎来揭盲

源自:健康时报
原文标题:陈薇院士披露新冠疫苗研发背后:一开始心里很没底,五月有望迎来揭盲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婷婷)自2020年1月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致力于与全世界研究人员加速疫苗研发过程。在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及其团队率先开始了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

  “我们在3月16日晚8:18分,给第1个志愿者进行了接种。Ⅰ期比较顺利,它在7天、14天的安全性都得到了医学数据。”陈薇院士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家庭报承办的《疫苗说》直播节目中回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入了第Ⅱ期的研究。目前第Ⅱ期的508位志愿者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5月份有望揭盲。”
  所谓揭盲,在人体临床试验结束后,需要进行试验药和对照药的安全性疗效比较,需要知道受试者具体使用的是哪个组别的,这个过程就是揭盲。

招募志愿者:刚开始准备招募时,心里很没有底
  “对于这些志愿者,我有很多话要说。”陈薇坦言,“在刚开始准备招募志愿者时,自己心里很没底。大多数人对疫苗这一领域了解不深,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知识盲点,而这次的疫情又很严峻。”
  第Ⅰ期临床试验招募的108位志愿者,确实大多对疫苗不是很了解,但他们普遍有一种奉献精神。陈薇透露:“他们把这当成一种很高尚的事业,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来给后来者探路,这也成为了我们进行研发的动力。”
  第Ⅱ期临床试验涌现了更多甘愿奉献的“无名英雄”。许多第Ⅰ期的志愿者发动了家人,儿科医生熊英甚至带着自己84岁的老父亲一起成为Ⅱ期临床试验志愿者。
  参与新冠疫苗临床试验Ⅰ期志愿者朱傲冰今年27岁,退伍后在大学就读。参加完疫苗注射后,他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注射疫苗的体验。他表示:“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专家不辞劳苦地奋战在一线,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我也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是先斩后奏,但家人得知后都非常支持,爷爷尤其自豪,他说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们必须挺身而出。”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Ⅱ期志愿者熊英是一名儿科医生,除了自己,她还带动了84岁的父亲熊正兴一起参与临床试验。“为抗击疫情做些事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去参加试验后,我爸爸非常感兴趣,问他可不可以参加。我和家人都希望能为新冠疫苗的研发献出一份绵薄之力。”父亲熊正兴透露:“现在注射差不多半个月了,我觉得身体状态和以前差不多,各方面感觉都不错。”
  陈薇感叹,“踊跃参与的背后,是志愿者对科研人员的信赖,更是百姓对祖国科技的一种信赖。以后,我们各行各业还是要带着自信,更稳更快地往前走,我们要相信整个民族的能量。”

新冠疫苗研发:5月有望迎来揭盲
  “目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II期临床试验的500名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现在正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将在5月揭盲”,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院士陈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家庭报承办的《疫苗说》直播节目中透露。
  无论是科学研究、疾病防控实践,还是人类发展的历史,都充分证明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陈薇介绍,我们国家第一时间向WHO分享了我国科学家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当日陈薇及其团队便开始了疫苗的研究。
  3月16日,第Ⅰ期临床试验正式获批。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在第7天、第14天的都得到了医学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团队开始了Ⅱ期临床试验,第二批508名志愿者目前处于观察期。
  目前,针对COVID-19的候选疫苗正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陈薇对世界合作寄予厚望,陈薇院士希望,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能够让人类尽早迎来新冠疫苗的面世。”
  “最近,自己收到许多来自青少年学生的信,不少都透露了对科研人员的敬佩之情,并希望未来能投身这一行业”陈薇院士及其团队对此倍感欣慰。
  陈薇院士说,“这是我根本没想到的事情,孩子们信中说要做科学也好,做生物科学也好,做疫苗科学家也好,我们的科研工作除了疫苗本身的价值,还形成示范效应,这让我非常自豪”。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14#
 小笼包 发表于: 2020-4-25 12:25:55|只看该作者

陈薇: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5月揭盲

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原文标题:陈薇: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5月揭盲

  4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在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2020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透露,目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临床实验的508个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现在正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年5月揭盲。
  由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于4月12日启动了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今天会议连线陈薇院士时,她透露,到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在国内疫情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控制状态,但是全球还处于疫情的爆发期,甚至还没有达到拐点。“此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疫苗可能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她介绍,自我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自己便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新冠病毒疫苗顺利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陈薇透露,目前二期临床实验的508个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现在正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年5月揭盲。
  会议现场还连线了27岁的武汉年轻人朱傲冰。作为中国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第一批临床试验志愿者,他不久前已经完成了注射疫苗后的隔离检测。
  “我是从一个微信群里得知新冠疫苗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朱敖冰曾经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说,自己当时非常震惊和激动,没想到我们中国研发的疫苗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就进入临床试验。于是当即就填写了申请的志愿和健康信息。“跟家里算是先斩后奏吧,但是家人还是非常支持我的决定。”
  在疗养院的日子里,为了把有关疫苗研发的正能量传递出去,朱傲冰每天都发布一个短视频,和大家分享他的隔离生活。现在,他仍然坚持每3天左右更新一次视频或微博,向大家汇报自己健康状态。“我现在能够跟以前一样正常活动,身体一切都非常好。”
  对于接种疫苗可能面临的风险,朱傲冰说自己在接种前就都已经了解清楚了。他说:“在这次疫情中,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科研专家们流血、流汗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志愿者,相比之下,我这一点小小的举动,能算得了什么呢。”
  活动现场还连线了这次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临床试验中年纪最长的志愿者──84岁的宜昌老人熊正兴。目前,老人家中有三口人都接种了疫苗,除了他还有女儿和女婿。当时,老人得知女儿一家报名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临床试验的志愿者,当即表示自己也要参加。
  “父亲当时态度很坚定。”女儿熊英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她说,“当时我们觉得父亲这么大年纪,有这个想法也很难得,于是就询问了工作人员,他们说志愿者年龄没有上限,只要身体合格。”
  “研究新冠疫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能参与其中,我感到很欣慰。”画面中的熊正兴老人已接种完疫苗近半个月。他说,自己血压不高,身体也没有其他毛病。“当时和家里人商量过的,老伴也支持。现在感觉身体和平常差不多,没有什么变化。”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影响到全球,此时参加疫苗临床试验的意义特别重大。在武汉这个疫情风暴中心,我在参与抗疫的同时,能感受到全国的力量都支援和帮助我们。这次能够和家人一起参加疫苗临床试验,我感到很荣幸!”熊英说。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7:2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