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10|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小蘑菇 发表于: 2011-7-26 19:15:04|只看该作者|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教师专访中国农大昆虫系教授张龙:沙漠蝗灾暴发期长,要长期防范

 [复制链接]
  张龙,男,1963年生人,博士,现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骨干教师。联合国粮农组织蝗虫防治专家。全国农区蝗虫防治科研协作组组长。国际直翅目昆虫学会中国、朝鲜韩国台湾地区代表。中国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专家顾问。中国化学生态学会专业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昆虫学会理事。植物保护学报编委。中国昆虫学会直翅类昆虫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林学会森林草原昆虫分会委会理事。2013年任第十一届国际直翅目昆虫学大会组委会主席组织召开了第11届国际直翅目昆虫学大会。

★ 同名人物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小蘑菇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小蘑菇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小蘑菇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小蘑菇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小蘑菇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小蘑菇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已经删除 已经删除
7#
 巴石一 发表于: 2020-2-19 08:24:00|只看该作者

专访中国农大昆虫系教授张龙:沙漠蝗灾暴发期长,要长期防范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专访中国农大昆虫系教授张龙:沙漠蝗灾暴发期长,要长期防范

  近日,数十年一遇的沙漠蝗灾在非洲之角暴发,并向南亚进一步蔓延,已有10余个国家受到沙漠蝗侵扰,农田损失巨大。蝗灾是否会波及我国也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虽然沙漠蝗灾已经在巴基斯坦、印度暴发,但是主要在这两个国的南部。而巴基斯坦和印度与我国接壤的区域为东北部,且是高海拔的山脉,气候寒冷,是蝗虫迁飞的天然屏障,难以逾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代次的沙漠蝗虫直接从巴基斯坦和印度迁入我国的可能性小。
  张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蝗虫防治专家,也是全国农区蝗虫防治科研协作组组长。在他看来,虽然目前蝗灾对我国影响不大,但由于沙漠蝗的灾害暴发期很长,期间也不排除从其它途径入侵我国的可能,因此必须做好长期的防范。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对肆虐全球的蝗灾保持高度关注,提出将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境外沙漠蝗虫迁入危害,全面做好蝗虫防控应对准备。

  :近日,源于非洲之角的沙漠蝗虫越过红海,蔓延至南亚地区,对多个国家造成严重危害。在您看来,此次蝗灾为何会爆发并蔓延至亚欧地区?
  :这次的沙漠蝗引起的蝗灾主要发生在东非、西亚和南亚,尚未波及到北非,因此目前蔓延到欧洲的可能性小,但是自2018年就已经在西亚的伊朗、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国暴发,而且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大规模暴发。

  :目前来看这种蝗虫的为害能力有多强?
  :沙漠蝗的为害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量大,每天可以取食2克左右的食物,如果上亿只蝗虫,则每天的取食量就大的惊人;二是沙漠蝗为害植物谱广,既可以为害小麦、玉米、水稻、高粱,也可以为害甘蔗、棉花、葡萄、香蕉、柑橘;三是沙漠蝗有聚集成团为害,集团作战,所到之处植物就会遭到毁灭性破坏;四是远距离迁飞为害,沙漠蝗每天可以迁飞150公里,而且迁飞路线不确定,给防治带来严重困难。

  :此次沙漠蝗灾对于中国的威胁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虽然沙漠蝗灾已经在我国的邻国巴基斯坦、印度暴发,但是仍在这两个国家南部,而与我国接壤的区域为东北部。巴基斯坦和印度与我国接壤的地区又是高海拔的山脉,气候寒冷,是蝗虫迁飞的天然屏障,难以逾越。因此,我认为这代次的沙漠蝗虫直接从巴基斯坦和印度迁入我国的可能性小。但是,由于沙漠蝗的灾害暴发期长,可达20年,这期间也不排除从其它途径入侵我国的可能。因此要做长期的防范,如建立国际顺畅的相关信息交流渠道,保障及时、准确的研判;在相关边境地区建设监测点;对沙漠蝗防治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开展相关的科研,对沙漠蝗的防治进行科技支撑等。

  :我国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多年以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技术手段,当前中国治蝗技术储备如何,在此次蝗灾中可能发挥什么作用?
  :我国是长期遭受蝗灾的国家,蝗灾曾经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历史记载蝗灾暴发时遮天蔽日、禾草一空、民不聊生。历朝历代对蝗灾治理都十分重视,但是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我国没有大规模蝗灾的发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支持蝗灾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蝗虫防治组织系统,研制开发了生态控制(改造发生基地)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有效、先进的监测技术等。整体上我国蝗灾治理的水平处于国际前列。在此次蝗灾发挥的作用,一是可以为邻国提供参考、甚至直接的支援;二为积极应对此次蝗灾对我国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过去我们曾采用养鸡养鸭等生物防治手段应对蝗灾,最近因为养殖业发展也比较困难,央视纪录片《牧鸡治蝗》在网上受到热议,您认为这种方式靠谱吗?
  :牧鸡牧鸭治蝗是一个途径,但是也有局限性,如蝗虫处于成虫期飞翔扩散能力强时,鸡和鸭就无法捕食,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效。再有,在大规模蝗虫暴发时,此项措施实施复杂,难以及时有效实施防控。
6# 青城山
 午夜思 发表于: 2011-7-28 16:25:55|只看该作者

获奖记录

  2019年获得国际直翅目昆虫学会Uvarov奖。该奖项是以现代蝗虫学之父、著名直翅目昆虫学家Sir Boris Uvarov (1886~1970)命名,由国际直翅目昆虫学会应用蝗虫分会发起和设立的。该奖用于表彰在蝗虫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或者蝗虫管理方面有直接影响的杰出贡献者。
  2013年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奖名称:我国迁移性蝗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5年获大北农科技奖创新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1年获首届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技奖。
  2004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十佳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09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十佳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5# 华蓥山
 不做胖妹妹 发表于: 2011-7-28 07:44:36|只看该作者

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
  1. Long Zhang,* Michel Lecoq, Alexandre Latchininsky, and David Hunter 2019 Locust and grasshopper management. Annu. Rev. Entomol. 64, 15~34. (影响因子15.6)
  2. Liwei Zhang, Hongwei Li and Long Zhang* 2017 Two Olfactory Pathways To Detect Aldehydes On Locust Mouthpa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13(6)759~771. (影响因子4.96)
  3. Hongwei Li, Peng Wang, Liwei Zhang, Xiao Xu, Zewen Cao and Long Zhang* 2018 Expressions of Olfactory Proteins in Locust Olfactory Organs and a Palp Odorant Receptor Involved in Plant Aldehydes Detection. Frontier in physiology, 9, article 663. (影响因子4.18)
  4. Yinwei You, Dean P. Smith, Mingyue Lv, Long Zhang* 2016. A broadly tuned odorant receptor in neurons of trichoid sensilla in locust, Locusta migratoria.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79 (2016) 66~72.(影响因子3.97)
  5. Peng Wang Xuwei Yin* and Long Zhang* 2019 Plant Approach-Avoidance Response in Locusts Driven by Plant Volatile Sensing at Different Range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代表成果
  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害虫生物防治》第四版副主编
  2.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病害虫害生物防治学》第一版和第二版副主编。

发明专利
  1. 张龙,一种蝗虫行为测定嗅觉仪, 2009,中国, ZL 200810056093.4.
  2. 张龙,蝗虫微孢子虫株系及其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2013,中国, ZL201110174318.8
  3. 张龙,一种培养蜡蚧轮枝菌的方法,2006,ZL200410058017.9
  4. 张龙 等,蜡蚧轮枝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2006,ZL20041005816.4
  5. 张龙 吴迪,一种迟眼蕈蚊雄成虫引诱剂,2017,中国,ZL201610249033.9
4# 金佛山
 龙泉山 发表于: 2011-7-27 22:57:11|只看该作者

科研成果

  1. 蝗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长期从事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害虫──蝗虫的防治技术研究。系统地研究了蝗虫微孢子虫疾病流行规律,以及微孢子虫与蝗虫的分子互作,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长效与速效相结合的蝗害可持续治理策略;筛选出了3个蝗虫微孢子虫高毒力株系;研制出了蝗虫微孢子虫高效生产工艺流程,筹建了蝗虫微孢子虫生物农药生产厂,研制出世界首个微孢子虫水悬浮剂,获得国内首个微孢子虫生物农药登记证,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为大规模应用蝗虫孢子虫防治蝗虫提供了生物农药来源保证;研制出了适于农田飞蝗和草原土蝗的田间应用技术;建立了以应用蝗虫微孢子虫为主的我国蝗灾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在河北、山东、天津、河南、新疆、内蒙、青海等省应用面积达2000多万亩。在我国首次提出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导航指挥飞机防治蝗害,先后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推广,替代了人工为飞机打信号,节省了成本。研制开发出了我国蝗虫防治指挥辅助信息系统,已为农业部和主要蝗虫发生省份所采用,大大提高了蝗害防治指挥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上述技术均成为我国蝗虫防治的主要技术内容,列入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蝗虫防治技术规范,NY/T 2736-2015》。显着促进了我国蝗害治理的技术进步。2018年应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作为专家在老挝、越南的蝗灾治理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功的开展了黄脊竹蝗的监测与生物防治,效果十分显着,得到老挝和越南政府,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认可。
  2. 果树和蔬菜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深入研究果园种植牧草对于果树、害虫、天敌相互间的种群密度、营养、化学信息、空间等相互关系,探讨了果园中植被多样化增加天敌控制害虫的理论,实施了果园植被多样化控制害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研制开发了防治蔬菜重要害虫白粉虱、蚜虫和烟粉虱的真菌杀虫剂──蜡蚧轮枝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2项已经转化。
  3. 昆虫感受化学信息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转基因技术和RNAi技术、电生理学和行为学等技术相结合,在国际上首次鉴定出蝗虫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气味分子受体和离子型受体,明确了飞蝗识别部分植物气味和虫体挥发物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该成果对于研究昆虫化学感受的分子机制的进化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研制出基于化学感受分子机制的飞蝗防治新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发表SCI论文超过30篇,是国内最早开展此方面研究的工作者,有较高的国际声望。
3# 峨眉山
 大小姐 发表于: 2011-7-27 20:36:49|只看该作者

教学工作

  主讲植物保护专业的《普通昆虫学》。主讲《害虫生物防治进展》研究生课。曾主讲园艺专业和草业专业《园艺昆虫学》和《草地昆虫学》本科生课。指导毕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40余名,其中4人以上获校百篇优秀毕业论文奖。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
2# 四姑娘山
 外茂家 发表于: 2011-7-27 04:51:04|只看该作者

科研项目

  1.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迁移性蝗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2013年,经费1739万元)首席科学家,源自:农业部,项目编号:200903021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飞蝗感受行为信息化合物的分子机制及其利用探讨”(项目编号:30730012,经费145万元)主持人(2007~2011年)
  3. 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飞蝗触角气味分子结合蛋白”主持人(2000~200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聚集信息素受体及其编码”主持人(项目编号:31472037,2015~2018)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飞蝗口器触须识别植物挥发物的气味分子受体及其协同作用”主持人(项目编号:31872968,2019~20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9:26,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