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76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奇人满秀实 接引天使的“洋妈妈”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张世光 于 2012-4-26 10:02 编辑:

满秀实(Marian Manly)女士  满秀实女士.JPG  保存到相册

满秀实
   Marian Manly   (1896—1980)

美国人,1896年出生于重庆, 长大后回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临床医学,学成后回到中国,在成都陕西街存仁医院当皮肤科医生。行医中她了解到当时妇女生孩子都是由接生婆来接生,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特别高,于是萌生了在中国推广现代产科接生术的决心。随后她返回美国学习产科,193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到成都创办了西南地区第一所助产学校──成都私立进益高级助产职业学校。该校从1933年毕业9名助产士,到1950年满秀实离开中国时共培养了131名助产士。

在她的学生中,韩素音很特别,满秀实既是她的助产职业老师,又是她的写作启蒙老师。满秀实为了事业终身未婚,1980年在美国病逝,终年84岁。

行医成都怜产妇
19世纪末,一对随教会到中国从事建筑工作的美国夫妇在重庆生了一个女孩儿,取名叫玛丽安·曼雷,因为她父亲的中文名字叫满里,所以这对美国夫妇也给小女儿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满秀实。满秀实在中国长大后,回到美国学习临床医学,之后又回到中国,在成都存仁医院当皮肤科医生,开始了她的行医生涯。

行医中,满秀实看到当时妇女生小孩用的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方法。每当产妇要临盆时,家人就去请接生婆来接生,而很多接生婆是无医学知识的中老年妇女,也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有时为了让临产妇尽快地把孩子生下来,接生婆还用一些迷信的办法。如在临产妇家里把窗户都关严,把家里的柜子、抽屉都打开,还要给产妇脸上涂些血,说这是“开产门”,甚至给产妇喝菜油,认为这样就生得快点。为了“给婴儿开路”,接生婆们用长指甲抓破产妇的会阴、阴道以及宫颈。如遇难产,产婆还用暴力助产。这些不科学的旧式接生方法,常导致生产母子因大出血、窒息而当场丧生;或因感染、产伤导致生产母子性命难保;即使幸存,导致的产妇产后外阴瘢痕狭窄、肛门阴道瘘、膀胱阴道瘘等当时不可医治的妇科重症以及产伤所致的产儿终生残疾,给母子乃至其亲人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

据医学文献报道:在1920至1930年代,我国估计有20万产婆,而当时的产妇死亡率为15%(英法为3%至5%),婴儿死亡率为25%至30%(英法美为8%至9%),比英美国家高4至5倍。估计我国每天有100多名产妇和新生婴儿死亡。

满秀实非常想帮助成都的产妇,无奈她学的是皮肤科,而不是产科。满秀实后来毅然决定放弃在存仁医院的工作,返回美国,进了医学院专攻产科,于193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学成以后,她再次回到成都。

满秀实这次没有再进教会医院,她想如果自己在医院当一名产科医生,一人的力量终归有限,要彻底改变成都民间接生婆沿用了几千年的接生方法,只有办助产职业学校,培养大量的懂医学知识的、受过专门训练的助产士。与她们一道来改变不良习俗,尽最大可能减少妇女儿童因分娩而致的不幸。

第一所助产学校
1940年代满秀实(前左一)和进益产科学校附属产科医院的助产士合影,第三排右二为韩素音。  满秀实女士和助产士合影.JPG  保存到相册

在父母及朋友的帮助下,1931年9月满秀实在成都创办了当时第一所助产学校──成都私立进益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并设立附属产科医院。学校最初在文庙后街租了一公馆的后院为校舍,教学设备也比较简陋,多半是由满秀实从国外带回来的。满秀实任校长兼教员,另外还有两位教员是满秀实分别送到上海武汉产科学校学成回来的护士。第一期共招收20多位女学生。

两年后,也就是1933年,经过严格的助产医学知识学习和专门的训练,第一期学生中有9位毕业了,成为成都本土的第一批助产士。在照毕业照时,9位女学生都身着一身素装,满校长让她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枝盛开的白荷花,她站在摄影师旁边,满怀信心地对她们说,希望她们毕业出去后,要像观音菩萨一样为人救苦救难。

1936年助产学校又迁到长顺街,并在陕西街设门诊部。1938年迁至华西坝附近的小天竺街,并设立附属产科医院。1939年助产学校呈准四川省政府教育厅立案。1950年合并到华西大学。

通常,进益助产学校每年招收20至30名学生,6名留校助产士和3名教员包括满校长负责学校的教学和临床实习。大多数助产士一旦取得执业资格,就离开这里到其他地方去自己开业了,少数留在附属产科医院工作。不论自天黑夜,医院里总留有一名助产士和一至二名学生当值,以备病人召唤出诊。

这所助产学校和附属产科医院是由满秀实自己筹集资金开办的,学校的一切开支都由满秀实一人承担。她平时工作十分繁忙,除了每日的教学,外出为人接生,每周还要到华西协合大学讲课。晚上夜深人静时,她还要坐在打字机前写关于中国的故事送到国外出版,让美国民众了解中国,而稿费都用到助产学校当中去了。每次美国归来她都要带一些在美国期间募集到的医疗和教学器材以及药品。

仁心仁术的洋接生婆
满秀实身材矮小,却总是神采奕奕,脸上常常露出顽童般的笑容。她生活俭朴,吃住都和学生在一起,医德和人品深受大家赞颂。她不但敬业于接生本职工作,还利用与教会医院的关系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成都南门一带的中国人都亲切地叫她满医生。

1932年刘文辉与田颂尧打巷战,成都街上到处都是工事,枪战频繁。有一天有产妇快要临盆了,家人请满医生出诊接生。满医生需要一名助手前往,外面枪林弹雨,学生们都害怕,不敢去。有人问她能不能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她说:“我都不能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又何况对你们。但身为医护人员,我们的责任就是治病救人,只要病人需要我们,我们就去,不然病人就会有危险!”听到这话,一个值班护士冒着枪林弹雨随她出诊去了。

满秀实富有极强的同情心和爱心。有一次半边桥街一妇女未婚怀孕,其家人想等孩子出生后立即把私生子处死。满医生极力阻止,在劝说无效情况下,她气愤地说如果私生子被处死的话,她就要登报揭发。随后她提议这个孩子生下来后交给她本人抚养,并为之保密,而且不收取孕妇任何费用。最后孕妇及家人都被她给说服了。次日此孕妇产下了一个女婴,满医生给她取名为“救得”,取死里逃生之意。此后,满医生不但履行诺言,替少妇保守秘密,还亲自抚养孩子,倍加爱护。孩子一岁多时,满医生想到无父母的私生子在社会上会受歧视,决定把孩子交给她学生的亲戚收养。孩子被领走前,满医生抱着孩子一边流泪,一边说:“等你18岁时来产科学校学产科。”

满医生从不在危险时刻遗弃病人。抗战时期,遇到日军轰炸,躲空袭、跑警报时,她总是命令学生们先将病人送至防空洞,她自己最后进去,然后就一直守候在病人们的身旁,直到警报解除。

满医生对病人从不分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她尤其对贫困的产妇倍加关爱。有一次国民党陆军中将、成都市市长陈书农的太太产前已经预约满医生接生,费用50银元。临产那天,陈书农的勤务兵到学校请满医生,正当她要出诊时,一中年男子气喘吁吁地跑来说他的女人在家生小孩,娃娃的手先出来了,但娃娃却出不来,想请满医生去帮忙。满医生立刻就做出安排,让学校最好的助产士带学生去那位军阀家,而她则另带学生去救难产的妇女。勤务兵不依,说我们太太是不好说话的,况且我们出50个大洋,你到那家去说不定一分钱都得不到。满医生严厉地对勤务兵说:Shut up!(闭嘴!)你的钱管不到我的自由!最后满医生成功救治了难产母子,因产妇家的确很清贫,没有收一分钱。

事后学生议论纷纷,说学校的经费本来就很紧张,而她放着50块大洋不去挣,反而分文不取去为一个难产妇接生。她知道后立刻召集大家开会,教育大家要以病人利益为重。她说:“你们想一个人的命难道就只值50大洋吗?你们以后要学会用钱,而不要钱来用你们。”

韩素音的写作启蒙老师
1938年秋天,一条从法国马赛到香港的轮船上,有一位21岁的中国姑娘,她叫韩素音,她中断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学院的学业,放弃外祖父馈赠的一笔数目可观的巨款,回到中国为抗战尽力。

1939年7月,韩素音经医学院院长启真道(Kilborn·L·G)博士的引见,到了进益产科学校,见到了产科学校校长兼产科医院院长满秀实。此后,满秀实不但授予韩素音医学知识,共同致力于西医助产士事业,还引导她走进了文学殿堂,为她日后成为一名作家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在进益产科学校,韩素音和校长志趣相投,友情日益增进。一个细雨濛濛的下午,韩素音去了校长的住处,一边喝茶,品尝校长新烤的点心,一边聊校长才写的小说。在交谈中韩素音得知校长总是忙里偷闲,写一些有关于中国的文章,寄到海外发表。韩素音就把她头年9月回国的情况,以及从武汉到重庆等旅途见闻的笔记送给满校长作为写作的素材。看过笔记后满校长很兴奋地告诉她:“以你的笔记加上我的写作,我们可以写一本书。”

就这样,到了年底,一本名为《DESTINATION CHUNGKING》(中文名《目的地重庆》)的书得以脱稿。一年后,也就是1942年初,《目的地重庆》一书在美国出版发行了,让美国公众了解了正在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该书在美国很快就脱销了。

后来,韩素音去英国伦敦大学习医,1948年取得行医的资格。上世纪50年代韩素音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行医。此后韩素音即以写作蜚声国际文坛。

1950年底,满秀实经重庆离境,回到自己的祖国美国,她与中国人民之间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1981年成都彩照 修行,是长远的锻炼,有状况才见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7:16, Processed in 0.421201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