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leikang|查看: 43135|回复: 100
[节气

屈原故里赛龙舟

 [复制链接]
31#
 大卫 发表于: 2015-7-9 08:31:01|只看该作者

鉴藏:端午与朱扇

源自:和讯网

  朱扇

▲  王金声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此东坡《云幺令》上阕,描绘的是“天中节”景象,也就是现在的“端午节”。“端午节”由来,说法甚多,有源于三代夏至节说、毒月恶日辟邪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甚至还有源于韩国的怪论,但绝大多数的汉人认同纪念诗人屈原的说法。
  其实先秦时期人们视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五月五日乃符天数,午时为天中节,即“端五”或“重五”,相信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即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于是就在当日插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以兰草沐浴、喝雄黄酒等驱毒除疫,顺理成章避“端五”之忌而改称“端午”了。
  相传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邑人争相划船捞救,并洒米江中,以免鱼类伤食其身,而逐渐形成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传统。端午食粽盛行于魏晋,家家门上插艾悬五色桃印,小孩佩香囊系五色丝在手臂,书赤灵符卦纸于胸口,还有龙舟竞渡等广为熟知的一系列民俗活动。
  端午节是由地域习俗、季节应变和历史人物转化而来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祭祀活动,经过祖辈的层层传递和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高度认同,约定俗成。它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首先它将颂扬爱国诗人屈原的浪漫主义情怀结合在一起,龙舟竞渡强调了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取得胜利的集体主义精神,并且崇尚个人卫生,利用传统中草药来强身防病,其核心的主题就是让大家来尝品种多样、食材齐全的中华美食──粽子,总之端午节就是以人为本精神的综合体。
  明清之际,端午习俗深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他们更以书画的形式陶冶其中,并将对应“五毒”的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绘成“天中五瑞图”,张挂于厅堂间,或用朱砂画钟馗像贴在大门口,以拔除不祥,出门之际行囊中总不乏放把张天师画像的朱漆折扇。“但识扇中趣,何劳扇底风”,折扇是传统文化中彰显个人生活品位及文化修养的道具,是身份地位、交友圈子的代言物,相当于现代的名片,书画家们遂在这块方寸之地上尽情挥洒翰墨、题词写诗,得心应手,一时蔚然成风。
  寒舍旧藏一柄朱漆、朱书、朱竹、朱印、朱骨的“五朱”成扇,如此怀袖雅物当为“端午节”私人订制,祈求“五毒”不侵耶?上款人是冯飞、字若飞,曾任张群秘书,扇面一字一画,字为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于1934年端午日朱笔所书,录桃印符、画张天师、赤灵符三则故事,另一面为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所制,由晚清翰林、民国总统府秘书陈汉弟仿吴仲圭朱竹,构图虽满但倒也疏密有致,笔力刚健气势豪迈,叶叶似万剑挥舞,魑魅魍魉安得近身乎?一柄在握,驱炎辟邪,真风雅可驭也!
源自:新民晚报
30#
 奥燕 发表于: 2015-6-23 12:31:0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端午节吃粽赏邮票


  端午节吃粽赏邮票
  6月20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民间的端午节。2001年6月12日,我国曾发行《端午节》邮票1套3枚。这是第1套表现我国端午节民间习俗的邮票。第1枚“赛龙舟”,龙舟插彩旗,翘首争先,舟人协力,桨楫与臂膀同力,锣号与竹笛齐奏,更有村妇怀抱婴儿于舟中观鼓,饶有风趣。第2枚“包粽子”,却是蝙蝠倒挂,口衔长命锁、香荷包,荷花瓶插艾苇和菖蒲,呈现祥瑞之状。第3枚“驱五毒”,虎形葫芦驱五毒,脚踏流云,背负宝剑,威风八面,意喻辟邪驱毒。全套邮票色彩靓丽,略显夸张,形象风趣,将端午节民间风俗呈现于方寸之上。目前整版价格在50元左右。现在人们已将端午节视为亲人团聚、好友相会的传统节日,对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亲友打电话或发短信表示关心和问候。而粽子也成为聚会时不可缺少的食品,花色品种也由原来的纯枣粽变为肉粽、豆沙、五仁、水果等,形状有三角锥体形、四角枕头形、尖角形等。
  (孙琪)
源自:新消息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奥燕 发表于: 2015-6-22 09:31:01|只看该作者

特别为端午节设计的邮票

源自:国际在线

  特别为端午节设计的邮票

  特别为端午节设计的邮票

  特别为端午节设计的邮票
  国内外在不同时期,先后发行过含有屈原、划龙舟、包粽子等特别为端午节设计的邮票,此外还有相关的纪念邮戳、首日封和明信片等,广受邮迷喜爱。据初步考证,世界最早的“划龙舟”邮票是1895年8月1日发行的清朝“福州商埠邮票”,邮票图案均为“龙舟竞渡图”,全套由不同颜色、不同面值的12枚邮票组成。(央视网记者 郭城 报道)
28#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6-20 14:47:00|只看该作者

媒体端午节盘点粽子种类

源自:中国新闻网

  粽子的历史。

  粽子的外形。

  棕叶的选择

  粽子的口味。
  【你知道江湖上那些关于粽子的传说吗?】没有粽子的端午节是不完美的!在中国这个相(cuo)亲(zong)相(fu)爱(za)的大家庭里,没想到小伙伴对粽子的理解和争议竟然这么大!粽子到底是咸的还是甜的?粽叶是用箸叶还是用槲树叶?还有十大“重口味”粽子榜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奥燕 发表于: 2015-6-20 10:31:01|只看该作者

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古代端午节民俗壁画及文献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6月20日电(记者:冯志军)敦煌研究院20日通过官方微信首次披露了一批涉及古代敦煌端午节民俗壁画及古文献,包括团粽相迎、献物致礼、赐扇、送扇、配挂咒符和香包丝带、登鸣沙山等民俗,不仅活动丰富,且有文人雅趣伴随其中,十分优雅浪漫。
  中新社记者梳理发现,此次面世的壁画中既有第196窟晚唐时期《双凤团扇》图,第427窟《凉国夫人浔阳翟氏供养像及侍从三身》图,第468窟中唐时期《执团扇女供养人》图,还有一些如《端午相迎书》、《贺端午献物状》、《端午造扇书》和《端午日贺扇》等涉及端午节内容的古代遗书。
  敦煌研究院称,敦煌是“华戎所交一都会”,古代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这里不断延续和传承,保存至今。敦煌藏经洞出土的5万多件古代遗书中有不少关于古代节日民俗的卷子,记载了各个时期不同的节日民俗活动,其中就有端午的各种节日民俗。
  一些壁画和遗书中亦反映了具有敦煌特色的端午美食,并在《屈宴书》、《端午相迎书》等古遗书中均有记载。每年端午先把糯米煮成熟饭,然后放在一个浅容器内摊平,还可撒些红枣之类的配料,上面加以重压,使其黏结成型,当地又称粽糕。
  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的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是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
26#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6-20 03:27:00|只看该作者

端午节最初并非吉祥节日 意在提醒祛病防瘟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6日,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举行创意包粽子和旱地划龙舟大赛,近千名师生参加。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上官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按照传统,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一些仪式以示庆祝,常见的便是“吃粽子”、“赛龙舟”,但不为人知的是,端午节最初并非“良辰吉日”。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表示,端午节的形成最早与“夏至”节气有关,意在提醒人们为祛病防瘟做好准备,在千百年的演变中,逐渐才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并加入了“凭吊屈原”等一系列内容。

缘起:与“夏至”节气有对应关系 起先并非吉祥节日
  说到端午节,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为祭祀屈原而来。但在高巍看来,端午节的产生并不是这么简单。他介绍,中国的很多节日与节气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端午”与“夏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至’提醒人们高温到来,在阳光雨水充足、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同时,蚊蝇开始滋生,疫病流行。过去科技水平不发达,人们在认识到这一现象后,便有意识的在‘夏至’之前选择一个时间节点,举行一些活动来提醒大家注意防病”。
  由于过去人们认为数字“五”不吉利,因而五月是“恶月”、“五日”则是“恶日”,因而五月初五被最终选定为提示大家趋利避害的时间节点,并逐渐形成不少民俗活动。民俗学者萧放也表示,端午节在传统社会也并非良辰吉日“早在汉代,人们为了驱邪避害会采取许多措施,‘避瘟保健’成为最早的节日主题”。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端午节的不少民俗活动的实际可操作性都很强。”高巍进一步解释,过去人们会在小孩的额头等位置抹上雄黄酒,北京地区会在院门悬挂钟馗像辟邪,“那会儿家家‘兰汤沐浴’,即在水中放入草药洗澡,都是为迎接高温高湿可能带来的疾病做准备,也是给人们提供一种心理支撑。”
  “古时端午节很多习俗都非常生活化。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有趣有益的民俗活动逐渐失落了。”高巍认为,这就需要政府大力倡导、逐渐恢复一些在今天仍然具有实际意义的民俗,“比如倡导人们画扇面馈赠亲友等等,才能逐渐感受到我们与端午节的密切关系,回归本源。”

习俗绵延:饮菖蒲雄黄酒“悬艾避瘟”民间斗百草
  诚如两位专家所说,或许正是因为端午节最初并非一个吉祥的节日,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有不少“避忌”的手段,比如饮菖蒲雄黄酒、悬艾避瘟。萧放说,民间还会用艾草做成人形,悬于门户之上“以禳毒气”;同时多用五色线系在小儿手腕上,男左女右,称为“端午索”或“长寿线”。
  作为节日,娱乐性是端午的一个重要属性,“龙舟竞渡”逐渐演变为竞技的游戏或游船市集的游乐活动,自不必多言;“斗草”也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萧放介绍道,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端午的节日娱乐在南朝时就有“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斗草有两种斗法,一种是文斗,斗草名,互相以草名对答,对不上为输;一种是武斗,比试草的韧性,以强健为胜。”
  历史演进至南朝时期,屈原传说与五月五日端午节挂上钩以后,“饭祭水神、祈求平安”的仪式也成为节俗之一。而“端午送扇”的节俗出现在唐朝,并成为社会风气。萧放说,史料记载,这一天唐太宗还遵循五日贺节的旧俗,送长孙无忌、杨师道各人飞白扇两枚,“宋明以后端午节亲友之间除了馈赠粽子、香囊外,还以扇子为节礼”。
  “旧时药铺在端午节还有个重要传统,即‘舍药’,将诸如清凉油、避瘟散一类的药品发给百姓。这固然有宣传自身的目的,终归对人们还是有好处的。”高巍称。
原文标题:今日端午:最初并非吉祥节日 意在提醒人们祛病防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6-17 11:27:01|只看该作者

各地奇葩端午习俗:儿媳妇被婆婆逼吃虫补身子

源自:钱江晚报
  端午节临近,家家户户开始飘起了粽子的香味。不过在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的居民看来,粽子不过是个“舶来品”,对他们来说,只有吃上一盘“虫子”,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过端午。
  这个习俗外人看了,难免会觉得惊悚。一条条肉乎乎的虫子,拿炭火一烤,黄澄澄的样子,有几个人能下得去嘴?据说,当地刚嫁入门的新媳妇,一年中最难过的就是端午节这一关。被夫家人逼着吃虫子,没几个姑娘受得了。哭鼻子恐怕还是最寻常的反应了吧?
  不过,当地人称这种叫“斗米虫”的虫子具有强身健体、清凉解毒、生津开胃的奇效。据《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记载:食用该虫后身体强壮,可治麻毒内陷、痱疹、无名肿毒。而《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也记载,可治小儿营养不良,筋骨痛,小儿初生不乳。
  在澄江当地,一条虫子最贵可卖50元。你那里也吃吗?

外来者说
怀孕后被逼着吃虫补身子
新媳妇吓得哭了起来
讲述人:王女士

  我是临海人,前年嫁到黄岩澄江。临海和黄岩其实是挨着的,各方面的差异也不太大。本来没啥问题,等到了我怀孕了,才发现有一件事无法忍受。
  我怀孕时刚好是端午节。那天,婆婆从外面回来,手里捏着几根树枝。我有些好奇,就问,“妈,咱们家又不用烧柴火,你捡树枝回来干嘛?”
  婆婆竟然说,要给我吃了补身子。
  难道是什么安胎滋补的草药?我当时一头雾水。只见婆婆拿小刀把树枝划了一道缝,用力一掰,树枝裂开,里面露出一条小拇指粗细的乳白色虫子。我最怕虫子之类的东西,看到这么大一条虫,当场就吓得说不出话来。婆婆又从另外几根树枝里掏出几条一样的白虫子,说这是给我吃的,可以补身子。
  当时听到这话,我就恶心得差点吐出来。当然,婆婆加工好的虫子我自然没法吃下去,干呕了好几回,流了不少眼泪。
  为了这事,我和老公还吵了一架。老公说这是澄江特有的习俗,这虫子比一般的补药还补,端午节等几个重要节日,每家都会去搞点虫子吃。一开始我很恼火,早知道你们有吃虫子的习俗,才不嫁给你呢!后来想想,入乡随俗,加上婆婆也是出于好意,于是决定试试。
  第二天,老公把煎好的虫子端过来,但我实在觉得恶心,好几次塞到嘴边,忍不住又干呕起来。最后想了个办法,弄了几颗空胶囊,将烤焦的虫子碾成粉末包在里面,当药吃了下去。
  后来慢慢习惯了,勉强可以吃一点,但是像当地人那样享受绝对谈不上。为了接受这种奇葩的补品,我没少掉眼泪。

当地人说
这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平日里还舍不得吃
讲述人:当地人黄老伯

  我今年60出头了,是土生土长的澄江人,在我印象中,只要逢年过节,尤其是过端午,每家人都要想办法弄点虫子吃。
  不要觉得这虫子可怕,在我们这边,这种虫子可难得了。因为越来越稀少,一般都是给老年人以及小孩子吃的,青壮年根本轮不到吃。都说这虫子老年人吃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小孩子吃了更健康,而且胃口也会更好。
  这种虫子我们的老话叫“斗米虫”,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种说法是虫子的营养价值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得到肯定,而且价格也很高,一条虫子需要用一斗米才能换到。“斗米虫”有个书名叫“黄牛刺虫”,因为它是生长在一种叫黄牛刺的植物中的。
  对于“斗米虫”的吃法,这么多年下来,其实还挺多的。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把虫子放在炭火上烘干,吃起来有点像爆米花,很脆。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把几条虫子煮在汤里,吃肉喝汤,营养也非常好。也有人把虫子煎熟后,夹在面包或者糕点里吃。
  至于真实的功效,我觉得应该是有的,像我自己,经常吃个两三条,然后就觉得身体有劲多了。我的小孙女现在十多岁,刚好青春期,脸上痘痘比较多,给她吃了几次“斗米虫”,感觉情况有明显的好转。

捕虫者说
一家人一周可捉虫近千条
每条虫子最贵可以卖到50元
讲述人:牟小姐

  这几年,我们一家都在做这个生意。其实,一开始我们也没想到做这个,只是想给自家的小孩补补身子,败败内火,所以大人们就上山去找虫子。不过,在台州境内的山上,黄牛刺树本身就不多,加上抓的人也多,所以越来越难找。
  三四年前,我爸爸有个朋友跟我们说,在浙江、安徽边界的一些山上,长了很多黄牛刺树。我爸爸就去了那边,弄了一些回来。一部分自己吃了,多出来的,都卖给了左邻右舍。我们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财路,就做起了这门生意。
  这种斗米虫一年四季都有,不过我们家只做端午节这趟生意。现在离今年端午节还有几天,我爸爸已经带着两三个亲戚,去那边山里找虫子了。一般情况下,一个星期时间,几个人跑一趟,能带回来近千条虫子。销路很好,基本供不应求。
  抓多了斗米虫,慢慢总结出一些经验。一棵树上,哪一段枝丫里有虫子,基本能猜对9成。连着枝丫一起截下来,虫子可以存活非常长一段时间。比如有人春节时掰下来的黄牛刺树枝,到端午节破开,里面的虫子还是活的。
  虫子的价格也要随行情,便宜时大约每条30元,贵的时候每条能卖到50元。一般家庭都是买个五六条回去,大家省着吃。毕竟现在虫子少,价格贵,不像以前那么奢侈了。
  因为价格贵,近几年也出现过有骗子用样子相近的假虫塞进树枝冒充。斗米虫其实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在黄牛刺树枝里头的,除了要羽化变飞蛾了,它才会钻破树枝。所以,正宗的斗米虫是应该生存在密闭的树枝内的。我们卖的时候,都会当着买家的面,把树枝打开,确保新鲜。
  至于一根树枝里有几条虫子,这个完全要看运气,有可能一条没有,也有可能一小段里有三四条虫子。

营养师说
斗米虫可能含有丰富蛋白质
少量食用并不能起到明显效果

  讲述人:何主任(台州医院的副主任营养师)
  吃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补充营养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像吃斗米虫补身子的说法还是头一回听说。不过就我的经验分析,正如不少人拿黄粉虫或者蚕蛹这类比较少见的食材做菜吃一样,斗米虫本身应该是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的。
  就拿我们最常吃的几样食物举例:每百克猪肉里面,蛋白质含量在15克左右;一枚鸡蛋,蛋白质含量能达到8克。至于斗米虫,没有研究过,究竟含有多少蛋白质需要测试过才知道。
  尽管含有丰富蛋白质,但毕竟属于异体蛋白,对一些对蛋白容易过敏的人群,建议最好不要随意食用。此外,像患有尿毒症、哮喘及肾脏功能不太完全的人群,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食用,以免引发病症。
  对于坊间传言的吃斗米虫可以强身健体、清凉解毒、开胃消积等等神奇功效的说法,我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应该是心理作用大于实际效果。因为即便是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你一年就吃几次,每次吃两三根,根本没什么疗效。

延伸报道
各地奇葩端午习俗

  ①粽子南咸北甜。北方的粽子,以红枣甜粽为主;南方的馅料则更为丰富,豆沙、鲜肉、火腿、蛋黄……总之,咸味是主打。北方粽子多为四角或三角,个大头;南方粽子形状多样,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小巧玲珑。
  ②南方赛龙舟,北方“踏柳”。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③河北省:端午节忌打井水,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④江苏省: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⑤四川省: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上街游行。
  本报驻台州记者 陈栋
原文标题:黄岩澄江的这个端午习俗把新媳妇给吓哭了)
24#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5-29 13:47:00|只看该作者

端午节连休三天高速不免费

源自:法制晚报
  从6月20日(周六)至6月22日(周一)假期三天尾号不限行节后第一天限行2和7
  (记者:陈斯谢璐李洁)今年端午节为6月20日。今天上午,市政府发布端午节放假通知,6月20日至6月22日连休三天。三天小长假,机动车尾号不受限,但高速公路通行并不免费。
  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15年端午节放假安排的通知》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今年端午节放假安排为,6月20日(星期六)放假,6月22日(星期一)补休。

三天小长假尾号不限行
  记者从市交管部门获悉,根据本市车辆尾号限行规定,端午节三天假期期间,机动车将不实行尾号限行,其中本市机动车不受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不受7时至9时、17时至20时禁止在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和9时至17时按车牌尾号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6月23日(周二)恢复尾号限行,当天限行尾号为2和7。

端午节高速公路不免费
  根据相关规定,每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4个法定节假日高速公路是免费通行的,但元旦、端午节和中秋节并不免费。
  因此提醒市民,端午节高速路通行不免费,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孟良 发表于: 2011-6-5 19:37:44|只看该作者
  粽子飘香
  口水长淌
  咸蛋不错
  早已品尝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22#
 雪儿 发表于: 2011-6-5 18:32:47|只看该作者
hao好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06:07,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