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82|回复: 1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佘言 发表于: 2014-1-14 14:31:4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其它世纪周期辨与证:从欧洲为什么是世界战争的重点说起

 [复制链接]
一:从欧洲为什么是世界战争的重点说起
  从上个世纪冷战时期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新闻宣传中,我们一直得到一个观点,欧洲是战争的重点。从年轻人的心里,一直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中国的年轻人从小接触战争教育,都是从《甲午风云》、《平原游击队》和《上甘岭》等中国式的战争理解入手的电影开始的。中国人从小接受的从武理想,就是中国环境或者周边的日本鬼子、美国鬼子的形象中得到的。对于欧洲为什么是两次大战的爆发地?为什么到了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时期,仍然是战争的热点地区,从来没有得到过深入的战争教育。
  《甲午风云》、《平原游击队》和《上甘岭》等中国式的战争,都是中国人的视角进行单方面的描述,没有现代战争的结盟和国际战略资源等方面的整体战层次描述。似乎战争就是民众支持下的子弟兵作战那样简单。
  真实的战争是这样的:《甲午风云》的背后,是日本作为一个民族的工业化和国民性形成对于清朝作为一个臣民国度的战争。《平原游击队》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形成现代性的过程。《上甘岭》已经把结盟作为潜在的背景。
  实际上,上个世纪的战争之所以是总体战,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球化带来的外交、文化、教育等等的总体介入政治。这一点,在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欧洲最明显。它造成了欧洲各国的贵族政治向全民政治的发展,也就是塑造了欧洲文化的世界性和融合性。欧洲进入现代民族性的塑造,表现就是涌现了大批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等各方面的人才,以这些人才为代表塑造了性格各异、贡献巨大的人才群体。
  欧洲的战争与和平作为政治的表现,在政治上是外交结盟,表现在文化上是从历史上总结民族元素和尚武精神并从体育中、竞赛中表达,表现在教育上是网络和系统化培育各种人才,表现在科学上,是拼命发展高精尖领域,导向是武器化和致命化。总之,世界大战是民族在体制动员基础上的整体文化性参与,是整个国力较量和整个国民性较量。
  欧洲的各个民族虽然都与古罗马和查理大帝的历史有渊源,但是在接近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中心这一点上,属于接受现代民族国家政治比较快的,人才的流动和受教育的机会更大。所以,无论是欧洲哪个民族的人都有科技人才、教育人才和文化人才。
  波兰在近代是一个遭遇凄惨的国家。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弱小的波兰坐拥东欧平原的肥沃土地,成为欧洲列强觊觎的对象。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三次被周围的三个大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瓜分。但是波兰有居里夫人、肖邦等科技文化人才,这些人才有效地强调了波兰的民族特性。这些人才,弥补了波兰王室的弱小,在民族性上有力地塑造了波兰的现代性。
  中国在近代的东亚,与日本、俄罗斯相伴。这两个国家也是带给近代中国伤害最大的两个国家。幸亏中国太大了,在东南部的富庶地区沿海出海紧邻太平洋,导致了世界其他强国从沿海进入中国,在沿海富庶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半殖民地租界和条约利益。世界各个大国加入对于中国的争夺彼此间有了制衡效果,一时间减缓了对于中国的全面殖民地化。
  中国在甲午战争前后,在洋务运动、公车上书和留洋学生中产生了第一批现代意义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睁眼看世界的人才。以第一批洋务运动家、实业家、翻译家、工程师等等为代表的新的民族人才产生出来。但是这些人才的产生是整个民族向着现代化发展的个体缩影,并不代表整个民族的现代化整体完成。历史证明,这样的民族现代整体性完成,需要战争和血的锤炼。在这个意义上,《甲午风云》、《平原游击队》和《上甘岭》只是伴随着中华民族整体现代性完成的一个过程的各个阶段。
  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现代整体性的完成工作也还没有把握说已经完成。

二:中华民族整体性没有完成,是因为没有经历和平与战争的独立过程
  回顾上个世纪,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大陆统一了疆土、在周边经过几场现代战争保卫了国家,但是,这些都并没有说明中华民族的现代性已经整体完成。
  归根到底,中华民族整体性没有完成,是因为没有经历和平与战争的独立过程。这一点在中国的战争影片中就会有文化意义上的表现,上个世纪《甲午风云》、《平原游击队》和《上甘岭》等电影还属于没有揭示战争背后的深层侧面,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战争电影更加倒退,已经把战争的解构,局限在人海战术的歌颂、手撕鬼子的意淫。通过这样的战争电影,我们今天的年轻人会受到什么样的战争教育呢?
  波兰的居里夫人和肖邦,在世界文化和欧洲文化中都是独立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象征,因此导致了整个西方文化中对于波兰民族的尊敬。这些和平因素对于战争和政治尊敬的制约,是不可忽视的。
  而我们的战争文化创作,属于没有人文历史意义的片面夸张,对于今天年轻人的政治理念没有任何帮助。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民族形式在上个世纪进行塑造的时候,从和平和文化上对于世界人类的独特贡献上不足。中华民族没有像波兰那样的居里夫人肖邦这样的有影响力的人才涌现,也可以说没有在和平事业上对于人类的贡献,就很难在战争与政治尊敬上得到人类的同情。
  比如,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爆发的,但是伴随着这样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结盟和外交对于政治和民心的深入,也是同样突出的。和平与战争的界限,就在外交人才的掌握中,也在文化和慈善事业的人道形象中。
  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大公的被刺杀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有一定偶然性的。斐迪南是一名文化人士、友好人士,但是在塞尔维亚青年眼中他是一个政治符号,所以刺杀了斐迪南王储。慕尼黑会议是外交上著名的外交官决定出卖捷克民族利益的会议,又是导致了希特勒蛮横政策泛滥的靖绥政策典型。这些都说明,和平与战争之间有时就是一根丝线那样的距离。
  中国在上个世纪的工业化和结盟有关系,人们广泛认为,因为与苏联结盟,中国的独立和工业化并没有从实质意义上塑造整个中国民族的现代性,这是因为结盟造成的。与冷战时期的苏联结盟和国内的一边倒向苏联学习,导致了中国国内运动不断,民族的自主现代化过程被中断,与西方先进的人道主义文化隔绝时间太长。建国以后六十多年,很长时期中国被两大阵营格局限制,与世界文化和科技领域的交流时间只是近期的事情。所以,中国在和平因素上对于世界贡献的机会不大,在未来战争与和平一线牵的关键时刻,中国独立决定和平与战争的自主因素选择不多。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佘言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佘言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佘言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陈坤《去远方发现自己》阵容强大倡导心灵行走 成都生活垃圾分类一周年,今天你分类了吗?
2# 四姑娘山
 楼主|佘言 发表于: 2014-1-14 14:32:2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三:普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各自对欧洲和亚洲历史的影响
  说到中国的工业化,就应当提到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也就是电影《甲午风云》中反映到的内容。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独立工业化的开始,但是,就像现代战争一样,一个民族的军事工业和现代工业,都与民族的整体现代性建立紧紧相连。
  发生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甲午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经过长期有计划的准备,利用英俄对抗的机遇.设置圈套制造借口,对中国和朝鲜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自丰岛海战至占领田庄台,仅八个月,日军就占领了朝鲜全境和中国辽东、山东两半岛,全歼北洋舰队,控制了制海权。至台南失守,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第一次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数千年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以此为起点,日本的侵华活动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
  甲午战争失败,清廷顽固派把攻击矛头指向洋务派汉族官员──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但是李鸿章写给光绪皇帝的信中言,“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
  李鸿章的“变法求才”主张,提到了民族的现代性建立问题,这是因为搞了民族工业多年的洋务派汉族官吏深刻认识到:以甲午战争所暴露出来的,中国当时的奴才文化和皇帝臣民思想,是难以与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在天皇体制下的整个民族现代性对抗的。唯有变法改制,才能求得中华民族华夏大地三千年的一变之机遇。
  但是,光绪皇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皇帝,是不可能提出民族在君主立宪下的整个现代性命题的。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日本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之前通过明治维新率先进行了民族的整体现代性改造,引进西方的制度典章,但在文化理念上仍然以中华理念和概念体系为正宗。他们的汉学家率先对汉字和汉语进行西方化概念的结合,创造了一大批汉字双字现代概念与西方的文化理念对接,这样使得日本民族的原有文化载体汉字系统成功转型为日本民族的现代性服务。
  因此,中国清朝末年的留学生到日本东洋学习西洋,一时成为一种潮流。
  我们可以看看欧洲的德国与法国的历史渊源。法国文化曾经是欧洲文化的代表,德语在德国高层贵族历史上认识,是一种低俗的语言,德国的前身──各个地方公国贵族阶层,都以学习讲法语为荣。俾斯麦担任首相的普鲁士王国,率先进行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运动。但是在俾斯麦进行德意志民族的统一运动之前很久,因为法国大革命的冲击,讲德语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对于德语的人文性和世界性做出了很多贡献。
  莱辛在1767年发表了著名的《汉堡剧评》,明确提出了创造和发展具有德意志民族风格和内容的戏剧;音乐界开山祖师巴赫,也主张用德语进行创作用德语进行演唱。从此德语成为整个民族现代性改造的载体。
  德国还是在形成民族性同时在理性和哲学领域产生大师最多的国家。马丁·路德、闵采尔、莱布尼茨、康德、莱辛(1729-1781,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剧作家) 、歌德、谢林、叔本华、海涅、费尔巴哈、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等。
  在德语改造和普及中,德语成为理性和真理的象征,相形之下,法语倒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奢靡的语言。
  因此,看法国与德国的历史渊源,不能光是看1871年的普法战争俾斯麦击败法国占领了洛林等等战争的内容,还应当看德语的现代性带动了德国民族的德意志思想的统一作用,以及在理念的理性思想的世界新贡献和民族自豪感的形成。
  1894年甲午年,中国作为老大帝国和日本的长期的老师和宗主国,被一个莞尔小国──日本打败,人心上受到极大打击。从李鸿章、张之洞汉族大臣,到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都认识到改造汉语、改造体制、改造民族性,通过改造,把包括满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现代性实现是多么重要。
  普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各自对欧洲和亚洲历史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这里面有着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内涵在里面,一个崛起中的民族,没有和平时期的积累和长期在人文理念上对于世界的贡献,那么在现代战争层面,她也是必定弱小的没有独立感和结盟的主动性的。

四: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和平与战争
  根据以上了解的内容,我们充分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国在民族之林中的地位,一直是不高的。除了一本红楼梦,没有什么世界性的影响。看上个世纪《甲午风云》、《平原游击队》和《上甘岭》等电影,这些电影没有交代给今天的年轻人以现代世界性的战争的整体概念。
  现代战争的重点一直在欧洲,是因为在欧洲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界限在一种整体性民族形式的发展中,一直是整个个世界性政治变动的中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欧洲政治的继续。欧洲民族的整体现代性,是包括北美、东亚在内的后期发达国家的标准。和平与战争的因素,一直在欧洲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欧洲一直在倡导绿色经济和和平运动,这些东西对于早期的美国与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是一个理念上的制约。德国与法国的关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和平运动的典范,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欧洲各民族的目标是最终成为一个超级民族,但是在欧洲的高福利和移民政策方面,受到了财政和历史观念的阻碍,各国目前面临前途不明的走向。
  事实上,欧洲一体化的和平创造和一旦美国在太平洋与中国发生冲突时的战争因素,从来就是相伴相生的。
  中国的东亚地位上升以及在地区一体化中的作用,实际上是对于欧洲的学习。但是日本作为对于二战责任认识不清和对于亚洲邻国抱有偏见的国家,成为美国的一个战略棋子同时,还抱有自己的政治野心。
  在和平与战争的关系上,中国产生过自己的独特贡献,比如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前者对于冷战思维是一个突破,后者对于上世纪后期的全球化做出了独特贡献。也就是说,在和平与战争关系上,中国已经产生了自己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显然没有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地位更高。欧洲一体化所要产生的超级民族思想是一个伟大构想。而中国的三个世界划分和改革开放还停留在结盟和中体西用的层面上,没有到达在民族整体现代性方面的独特创造层面。
  中国可以说在今天仍然没有完成整个民族的现代性塑造,不是说向西方学习向欧洲的普世概念学习就是完成,而是在中国独特的历史和地缘背景中的有世界意义的民族素质形成。
  中国在带入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历史问题、中日海上领土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和自己的大陆与台湾统一问题等等问题解决之前,就不能说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解决了民族整体性现代过程完成的民族。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民族的现代整体性完成,需要在特殊时期战争的锤炼和造就,更应当是在漫长的和平时期和民族素质的积累时期表现出来。
  就像普法战争之前,德国在与法语文化的比较吸收中,进行了改造德国的理性创造、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批人文人才一样,中国也应当在二十一世纪的东亚新兴经济体地区,用大量的外交人才、科技人才、组织人才和制度人才,去锤炼产生中国的有世界意义的贡献内容。
  这样的贡献,应当在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转基因技术、变异性传染病防治和领土问题争端的和平方式解决等方面体现出来。
  当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转基因技术、变异性传染病防治和领土问题争端等等,如果处理不当,引发连锁反应,都会因为偶发因素导致今天的世界热战甚至是世界大战,但是,与上个世纪一样,现代战争有时与和平的界限,就在于一根丝线那样的距离。
  从欧洲在上世纪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周期中,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11:48,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