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032|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杨轻抒 发表于: 2003-6-9 11:16:1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自然-气象松潘大草原

 [复制链接]
从松潘上大草原,原本是可以从松潘北门乘松潘至若尔盖的班车的,但因为班次不多,车况也不是很好,加上一路上路况较差,所以那个卖牛肉干的藏族老人建议我最好自己租一辆车上去。结果就租了一位姓马的藏族小伙的白色奥拓车,全天一百五十元。 早上七点,小马准时到宾馆来接,但天不是很好,下着小雨,一路上车就开得慢。依旧是沿岷江而上,只是岷江此时已不再波涛如怒,变成了那么一条温温柔柔的小河,有些羞怯地赤脚沿着路边的悬崖悄无声息地走着。刚刚收割完的青稞地像一块一块的画布,呈淡黄色,杂乱地摆在河边,山腰。路边的石围墙里种了花椒树,八月末正是花椒成熟时候,就有小孩不怕雨,爬到墙头摊开花转裙摘花椒。 松潘大草原史称甘松岭、松潘草地,唐宋时就属松潘辖,明、清、民国时为松潘卫、漳腊营游击参将、汉军漳腊营长管辖的关外五十二部落所在地。不过这对大草原来说好象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对松潘人来说,大草原最值得骄傲的是“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早在黄帝时期,蜀国先民就在松潘草地繁衍生息,并与昌意联姻,实现了黄帝部落与蜀山氏部落(蚕丛寺)的民族融合。此后蜀部落经历鱼凫氏、柏灌氏下尕尼台,越羊膊岭沿岷江河谷或出杂谷脑、涪江河谷进入川西平原建都立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吐谷浑、党项羌、邓至羌、回纥人、吐番人也先后在松潘草原饮马放牧,迁徙融合,陆续经草地进入岷江、涪江河谷,渐渐形成现在的藏、羌、回、汉共同生活的局面。松潘人自豪的一是自己的历史之漫长,二是自己先民的这种大融合胸怀在历史上是有史可鉴的。到了近代,1935年8月,衣不蔽体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松潘草原,于是有了著名的毛儿盖会议,沙窝会议,于是有了塔子山战斗,干丫梁子战斗,马场战斗,毛儿盖战斗。同时,红军在松潘建立了七个苏维埃政权。在松潘人眼中,如果说曾经生活在松潘草原的先民为松潘草原蒙上了一层神奇光环的话,红军过草原则是为这块草原染上了一层永远的传奇色彩。从川主寺镇西行出黄胜关上尕尼台上大草原,大路向山深处,向高天上去。雨越下越大,车速提不起来,一直在三十公里上下徘徊,小马怕我急,就跟我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常跑县城和川主寺之间的小马是县城人,虽是县城人,自己家里却有不少牛马,这是藏族特有的一种现象。小马说他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放马,上完小学就打死不想读书了,跑到山上放自己家里那三百多头牦牛和十多匹马。但放牧也不是轻松的事,每天不管下多大的雨,都得从山上把牛赶回来挤奶,晚上得把牛圈起来,不然,遇上大雾天或雨天的晚上,很可能牛就被人偷走了。放好几年,自己一天天长大了,看着周围的年轻人不少都改行开车了,自己也就觉得这种日子一天天重复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卖了牛,买了车跑上了出租。小马说他还有个哥哥,开大货车,专跑新疆西藏。有意思的是小马说到藏族一个习俗,说藏族在夏天,各家族都会带了帐篷,准备了食物,以家庭为单位,到野外住上半月一月的。在外住的时候,要请村社领导到家作客,如果能请到乡长书记,那就很有面子了。小马在说起请客事时话语里显得有些不屑,觉得自己这个民族有些太好面子。后来我查资料,原来小马说的是藏族的休闲节目“畅坝”。然后小马又说到藏族的婚俗,那就是资历料上没法查到的了,当然,我宁愿那是说的是很久了的过去的事──小马说的是藏族习俗中的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并存现象。一夫多妻那倒不是什么可以骄傲的事,倒是一妻多夫在藏族人看来是家族团结兴旺的象征。我知道那是明显带了母系社会的印记的。小马说藏族人不主张分家,分家是要被人耻笑的。小马二十一岁,据我看倒并不是那种守陈规的人,我知道他说这些,只是为了给我解闷,并无褒贬之意,只是反复说,藏族的规矩大(多)着呢。已经是八月底,两边山上已经是放过牧的了,山就渐渐显出了它的红土本色来,看着缺少绿色的山,小马明显有些心痛,说,咋就放成这样了呢?这就不能再放牧了,不然明年草长不出来,放牧就成了问题。车往上,一路上就见到了雨中那些搭在路边的帐篷,黑色的帐篷顶上升起了淡淡的炊烟,藏族女人站在帐篷外正挤牛奶。小马用藏语和他们打招呼,我是一句都听不懂。我问小马,那些是不是他的朋友,小马说不认识。溯岷江一直上到三千八百米海拔。于是天开阔起来。大草原到了。松潘大草原并不是我想象的那种茫茫无边,一码平川的情景,因为是在山上,所以四面都是山头,只是山头都不是那种险峻的,奇形怪状的,而是那种圆圆的,线条柔和的。草原上放牧的牧民已经不多了,因为一是天冷了,牦牛受不了;二是草不多了,得转场。放眼望去,只有那么两三顶帐篷和几群牛马远远地散落在天尽头。湿漉漉的白云从四面的山下升起来。草原上路分了两边。一边上若尔盖,一边通红原。通红原的路还需在修,估计明年才能通车。草地深处有一条小河,说是河,其实是沟,是草原上的雨水开出的小沟,在草原上曲曲折折地流淌,那就是岷江上游,小马这时候不说是岷江上游,说这就是长江源头──小马说这话时显出骄傲的神情来。然后小马又指向另一个方向,说,黄河源头就在那边──后来我查资料,发现小马说的黄河源头,其实是“天下黄河第一弯”的下游。天气的原因,视线不能及远。租了一匹马,是一匹灰马,牵马的那位藏民说,这匹马是去年才驯出来的,得小心点,有时还不那么听话──听了这话我倒真有些紧张,但是后来我发现这马其实非常乖,没有半点调皮的样子。骑马上山,五百米到白庙──白庙是为纪念红军过草地而建的,庙建成白色是藏族的风俗。只是说那是庙,其实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塔,只有一人高,但塔里香是燃着的。按照藏族习俗,我买了藏族的那种灵符,在白塔边向天上撒,看着灵符纷纷扬扬在静穆的天地间,在三千八百米海拔的清冷空气中慢慢地飞升,落下…… 草原上特有的大鹰缓缓地滑过峡谷上空,让草原在突然之间变得神秘而又有那么几分悲壮。草地上那些体形巨大的乌鸦不怕人,马过去了也不让路。只是那些立在草地上的木桩不是为乌鸦们准备的,因为停在上面休息的多半是那些天空中的王──草原大鹰。天很冷,跑到帐篷里去烤火,喝马奶子茶,穿着借来的藏袍,感觉暖和了一些。外边雨一直没有停,草原在雨中,忽远又忽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轻抒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轻抒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请站长先生指正(几则人物的修正稿) 小重山
2# 四姑娘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3-6-15 17:48:0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好文章!!好有意境。我们看的人好象也在其中似的。呵呵~~~~ 希望好文章多多帖来哦,让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喜悦……。也希望这位朋友多多支持我们这个版面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3:17,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