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9868|回复: 27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26条措施” 专家质疑蔡当局,“惠台”和“利中”冲突吗?

 [复制链接]
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查文晔、陆华东)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6条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更多同等待遇。“26条措施”宗旨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一脉相承,是在对台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的又一具体体现。
  “26条措施”涉及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条,包括台资企业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标准制订等政策,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建设等;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条,包括为台湾同胞在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26条措施”将进一步帮助台资企业加快科技创新,降低综合成本,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并继续为台湾同胞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打造更好环境,提供更优条件,促进融合发展,保护合法权益。

附全文:《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在《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基础上,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中央组织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银保监会、民航局,出台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措施如下。

一: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
  1。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建设,可同等参与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
  2。台资企业可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大陆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测试和网络建设。
  3。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大陆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和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
  4。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投资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服务,参与符合相关规划的民航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开展咨询、设计、运营维护等业务。
  5。台资企业可投资主题公园,可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
  6。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台资企业集中地区发起或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
  7。鼓励各地根据地方实际,为台资企业增加投资提供政策支持。
  8。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向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申请担保融资等服务,可通过股权托管交易机构进行融资。允许台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
  9。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依法享受贸易救济和贸易保障措施。
  10。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依法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和降低对外投资风险。
  11。对从台湾输入大陆的商品采取快速验放模式,建立有利于规范和发展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管理制度,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稳妥、有序推进台湾输入大陆商品第三方检测结果采信。对来自台湾的符合要求的产品实施风险评估、预检考察、企业注册等管理,推动两岸食品、农产品、消费品安全监管合作。
  12。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共同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
  13。符合条件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可以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二: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14。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
  15。台湾同胞可申请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可申请符合条件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项目。
  16。台湾同胞可同等使用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提供的交通出行等产品。
  17。试点在福建对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使用大陆移动电话业务给予资费优惠。
  18。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在购房资格方面与大陆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19。台湾文创机构、单位或个人可参与大陆文创园区建设营运、参加大陆各类文创赛事、文艺展演展示活动。台湾文艺工作者可进入大陆文艺院团、研究机构工作或研学。
  20。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可申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
  21。在大陆高校、科研机构、公立医院、高科技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台湾同胞,符合条件的可同等参加相应系列、级别职称评审,其在台湾地区参与的项目、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视为专业工作业绩,在台湾地区从事技术工作的年限同等视为专业技术工作年限。
  22。台商子女高中毕业后,在大陆获得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可以在大陆参加相关高职院校分类招考。
  23。进一步扩大招收台湾学生的院校范围,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属院校比例。
  24。台湾学生可持台湾居民居住证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大陆高校同等申请享受各类资助政策。在大陆高校任教、就读的台湾教师和学生可持台湾居民居住证同等申请公派留学资格。
  25。欢迎台湾运动员来大陆参加全国性体育比赛和职业联赛,积极为台湾运动员、教练员、专业人员来大陆考察、训练、参赛、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条件,为台湾运动员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提供协助。
  26。台湾运动员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足球、篮球、乒乓球、围棋等职业联赛,符合条件的台湾体育团队、俱乐部亦可参与大陆相关职业联赛。大陆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可向台湾同胞授予运动技术等级证书。欢迎台湾运动员报考大陆体育院校。 ●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噗鼾如雷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噗鼾如雷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噗鼾如雷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噗鼾如雷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噗鼾如雷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噗鼾如雷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丰富业态提升功能 让活力海口湾助力跨年狂欢季 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全文)
27#
 点点小女子 发表于: 2019-11-13 10:37: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台当局炒作“26条措施” 国台办回应

源自:海外网
原文标题:台当局炒作“26条措施”国台办:应把台湾同胞冷暖疾苦放心上


  海外网11月13日消息,13日上午,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海外网记者问道,日前国台办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26条措施”,引发舆论热议。请问在当前出台“26条措施”的背景和意义何在?民进党当局炒作这一话题来售卖“亡国感”,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马晓光表示,我们出台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26条措施”,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月2日重要讲话精神,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让更多台湾同胞能率先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的同等待遇。
  “26条措施”措施宗旨与“31条措施”一脉相承,都是在对台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的生动体现。
  “26条措施”涉及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条,包括台资企业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标准制定等政策,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建设等;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也是13条,包括为台湾同胞在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讯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26条措施”都是“真金白银”的措施,给台湾同胞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利益福祉,这对增进台湾同胞的利益来说是一件好事。民进党当局应该把台湾同胞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不要用一种泛政治化的观点来进行解读,甚至对台湾同胞进行恐吓、惩罚,这样做不符合民心。如果他们真要搞政治操作的话,他们应该懂得,人民的利益和民心所向才是最大的政治。
  国台办11月13日发布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6#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11-8 13:06:13|只看该作者

台胞:用感恩的心看待“26条措施”

源自:中国台湾网
原文标题:台胞来稿:用感恩的心看待“26条措施”

  这两天打开朋友圈,所有台湾同胞都在热议的莫过于11月4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这也是自去年“31条措施”、台湾居民居住证的推出到102个省市区推出“同等待遇措施”以来的更“进一步”,这个“进一步”是大陆对于台湾同胞落实同等待遇说到做到、让台湾同胞在大陆打拼奋斗无后顾之忧的承诺。因此,作为一名台湾同胞,除了感动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用一颗感恩的心谢谢祖国大陆。
  首先,台湾同胞你我都要用一颗感恩的心谢谢祖国大陆,因为这“26条”措施当中的“进一步”在即将步入初冬的季节里,捎上一股“暖洋洋”的温暖。“两岸一家亲”理念不仅说到做到,这个“进一步”更是加深了两岸同胞间的心灵契合。其实在过去30多年来,大陆各地涉台部门从中央到地方都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台湾同胞,许多涉台工作人员甚至24小时手机待命,凡是台湾同胞有事情需要帮忙都必定在第一时间处理帮忙,笔者举一个最实际的例子,就是有几名台湾乡亲来到辽宁抚顺市要开银行账户和手机卡,当地台办派员专人协助办理,并与银行和中国移动协调服务到家一次解决。如此的用心服务再看到“进一步”的“26条措施”,我们台湾同胞都是用着一颗感恩的心乐观其成看待此政策。
  其次,作为台湾同胞的我们,要看到大陆对台湾同胞说到做到的一致性,因为大陆是真心实意的照顾广大台湾同胞。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过去2008年至2016年这年间台当局因为和大陆有制度性协商机制,往返两岸的台湾同胞都看到两岸政策延续性和一致性的重要,但无奈的是台当局每四年的选举只要是政党轮替,台当局的两岸政策往往都会将造福台湾同胞的事情推翻搞砸,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就是如此,甚至恫吓台湾同胞自己人,厦门市台籍社区主任助理被民进党当局开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原本这利于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在大陆贡献所学的好事却被民进党当局污名化,恫吓台湾同胞赴祖国大陆追寻自己的中国梦。反观大陆过去这三十多年来,不断推出各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并且是真正的百分之百说到做到,相信台湾同胞的眼睛是雪亮的,两岸之间谁对台湾同胞最好,当然就是祖国大陆了。
  如今再看到岛内民进党当局对“26条措施”做出的回应和污名化,就知道谁的气度更大、谁对台湾同胞最好,身为台湾同胞来到祖国大陆发展做追梦人,家乡人不说句祝福话就算了,还对这群在大陆追梦的台湾同胞说三道四,特别是看到一个是真心实意的祖国大陆用心在照顾我们,却被子虚乌有的指控污名化,看得只有心寒和痛心。因此最后我还是要说,台湾同胞来到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用颗感恩的心谢谢祖国大陆,用感恩的心看待“26条措施”。(作者:罗鼎钧,沈阳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
25#
 多少天 发表于: 2019-11-8 01:22:04|只看该作者

台湾民众怎么看“26条措施”?外媒做了个街采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台湾民众怎么看“26条措施”?外媒做了个街采……

  [环球网报道]大陆公布“26条措施”,台湾民众怎么看?11月5日,有德媒在台北车站随机采访了6个人↓


  对面记者提问“有机会,你会愿意去大陆吗?”第一位年轻女性受访者斩钉截铁的表示:“会!因为在那边的发展机会比较大。”↓


  随后一位男性受访者表示,曾经有相关单位组织博士人才交流,自己那时曾报名参加,他说,读完博士(在台湾)的就业市场并不好,大陆的确有比较好的发展机会。但因为家人都在这边(指台湾),(所以自己)还是留在了台湾。↓


  此外,有受访者表示,自己对此“不清楚”↓


  有受访者认为,(“26条措施”)“对一部分人应该算是有用”,“对现在台湾的年轻人来也许讲没什么用”。因为政治原因,但会去(大陆)的人还是会去。↓


  另有受访者则认为,大陆释放的这个善意“很好”,就要看台湾用什么角度去看待它。“如果角度不对,确切的说很多人就不想要,如果角度对了,和则共利,分则两害”。他表示,“我是正面看待的”。↓


  还有受访者认为,“别人(指大陆)愿意宽怀大度的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不要有仇恨的心理”。↓


  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内容涉及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13条措施,内含台企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的政策。以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13条措施,内含为他们提供从领事保护到购房资格、分类招考等方面的更多便利和支持。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此前表示,一年多前,大陆方面公布“31条”惠台利民措施时,陆委会和民进党当局就百般诋毁。事实是,“31条”获得广大台胞的热烈欢迎,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因之受益。我们持续推出新的“26条”惠台利民措施,是为了进一步回应台胞诉求,使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希望他们发展得更好、获得更大利益。
  马晓光还表示,两岸同胞是亲望亲好的一家人。民之所欲,政之所向,只要是对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民进党当局阻挡不了“31条”,也同样阻挡不了“26条”。谁与广大台湾同胞的利益为敌,谁就终将被民意抛弃。
  大陆在出台“26条措施”后,蔡英文、民进党当局近日声称,这是“逼迫”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台湾方案”。11月7日,马晓光对此应询表示,继“31条措施”之后,11月4日大陆又推出“26条”惠台利民措施,是我们在对台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又一具体体现。我们持续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增进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受到广大台胞台企广泛欢迎。
  马晓光说,民进党当局刻意混淆视听,欺骗民众,进一步暴露了他们心中只有政党私利,完全不把台湾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民进党当局政治操弄的险恶用心是不会得逞的。
  大陆出台对台“26条措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李雪 发表于: 2019-11-7 19:38:00|只看该作者

民进党诋毁26条措施 国台办:只顾政党私利、期骗民众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民进党诋毁26条措施 国台办:只顾政党私利、期骗民众

  蔡英文、民进党声称,这是“逼迫”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新京报快讯(记者:姜慧梓)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月7日表示,民进党当局对大陆惠台“26条措施”的诋毁,暴露了他们只有政党之私,不顾台湾民众利益,其险恶用心不会得逞。
  11月4日,大陆推出惠台“26条措施”。蔡英文、民进党当局随后声称,这是“逼迫”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对此,马晓光回应表示,继“31条措施”之后,大陆又推出“26条”惠台利民措施,是我们在对台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又一具体体现。我们持续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增进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受到广大台胞台企广泛欢迎。
  民进党当局刻意混淆视听,欺骗民众,进一步暴露了他们心中只有政党私利,完全不把台湾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民进党当局政治操弄的险恶用心是不会得逞的。
⊙记者:姜慧梓

  编辑:李国君 校对:李世辉
23#
 要有信仰 发表于: 2019-11-7 12:37:45|只看该作者

台媒:"惠台26条"创造多赢 台当局酸葡萄心态遭批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台媒:“惠台26条”创造多赢 台当局酸葡萄心态遭批

  中新网11月7日消息,综合台媒报道,大陆4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台媒持续关注,有评论称,“惠台26条”,不只是去年“31条”的优化升级版,更是针对台湾企业与民众在大陆的短项,具体截长补短,创造多赢。

11月4日,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开幕。大陆方面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引起与会嘉宾热议。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然而,大陆出台的“惠台26条”措施,民进党当局却反射性的回击和抹黑。有绿营“立委”担忧关键技术流失,台当局经济部门“次长”林全能6日表示,两周内会提出相关措施和因应之道,将对台湾企业到大陆投资或合作采更严格审查。他提醒台湾企业界注意,不要被“惠台26条”措施“欺骗”,并表示会把关,不要让台湾技术、资本、人才流到大陆。
  针对林全能的说法,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赖正镒表示,“惠台26条”内容比去年的“31条”更具体,这无论对已经在大陆投资、或是有意去大陆投资的台商来说,都绝对有利。
  他认为,台湾当局只觉得是“欺骗”,像是“酸葡萄”心理。他指出,5日结束的两岸企业家峰会统计,台商投资大陆金额在过去一年又增长了4成,台商的观点很客观,哪里的投资环境好、有较多机会,就会过去,“不是政治力可以阻挡的”。
  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则无奈表示,人家要给好处,我们反而骂对方,“惠台26条”对台商一定是有利,例如根据“26条”,未来台湾人也可在海外寻求大陆驻外资源协助,“怎可说是欺骗不欺骗”。

10月19日,两岸记者来到厦门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近距离感受三十年来发展的变化。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摄
  台湾《中国时报》6日刊文指出,在蔡英文当局的眼里,两岸之间是零和竞争。即使大陆方面提出的措施对台湾人民的福祉,尤其是年轻世代的发展有帮助,都必须负面解读,都必须定调为不怀好意、居心叵测。这种回应方式,注定了会让两岸官方关系走入负向循环,越来越冷,越来越僵。但是,这种“官方冷”挡得了“民间热”吗?
  文章称,“惠台26条”的出台,意味着大陆方面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通过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和同等待遇,优先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蔡英文当局的因应态度只是暴露了民进党执政的无能和心虚,把经济实惠解读为政治阴谋。但是,不善用大陆提供的机遇,台湾还有什么出路?
  该报在另一篇题为《惠台一波波 民进党走下坡》的署名文章中表示,面对大陆惠台及争取台湾民心,民进党当局若只会反射性的回击和抹黑,更加证明其没有处理两岸问题的能力,就等着被下架吧。
  大陆出台对台“26条措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吖吖 发表于: 2019-11-7 11:07:59|只看该作者

专家质疑蔡当局,“惠台”和“利中”冲突吗?

源自:中国台湾网
原文标题:专家质疑蔡当局,“惠台”和“利中”冲突吗?

图片来源:港媒
  “中时电子报”6日发表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庞建国文章说,中国大陆刚刚发布了“26条措施”。这些措施在“31条措施”的基础上,对台湾同胞加码释放善意,体现更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和同等待遇化。
  蔡英文当局对此的响应却是,这是中国大陆对台湾施压、威胁逼迫台湾接受其“一国两制”主张的两面手法,“名为惠台、实则利中”。
  所以,在蔡当局的眼里,“惠台”和“利中”是两个冲突的概念,两岸之间是零和竞争。即使大陆方面提出的措施对台湾人民的福祉,尤其是年轻世代的发展有帮助,都必须负面解读,都必须定调为“不怀好意、居心叵测”。这种回应方式,注定了会让两岸关系走入负向循环,越来越冷,越来越僵。但是,这种“官方冷”挡得了“民间热”吗?
  蔡英文执政以来,不遗余力地想要“去中国化”,包括在经贸上主张“新南向政策”,想要“摆脱以往过于依赖单一经济体的现象”。搞了3年多,成效如何呢?
  数字会说话。2016年到2018年,台湾对东南亚10国的出口从513亿美元略微成长到582亿,但顺差从241亿下滑到237亿,对东南亚地区的顺差占台湾整体GDP的比重,则是从4.5﹪下降到了4.0﹪。请问,效益在那里?
  相对的,中国大陆和东南亚10国的贸易成长相当显著。今年以来,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两岸之间以及大陆和东南亚之间,的确出现了一些贸易和投资移转的现象。但是,随着中美之间达成初步协议,这些贸易和投资的移转幅度不会太大。反而是大陆方面借机开放市场、倒逼改革,增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增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动能,同时,也益发巩固了东亚区域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今年东亚峰会上,李克强总理宣布,除了印度以外,RCEP的15个成员国已经完成了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将于明年正式签署协议。可以预见的,从东北亚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到东亚地区的RCEP,再到覆盖整个亚欧非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大陆领航区域乃至于全球经济的势头已经沛然莫之能御。台湾要把它当成威胁还是机遇?
  “26条措施”出台,意味着大陆方面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透过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和同等待遇,优先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蔡当局的因应态度只是暴露了民进党执政的无能和心虚,把经济实惠解读为政治阴谋。但是,不善用大陆提供的机遇,台湾还有什么出路?
  经济规律不会因为政治操弄而转弯,然而,民进党执政却总是政治挂帅,把原本可以互利共赢的“惠台”和“利中”切割对立,让两岸关系越来越冷,越弄越僵。结果,就是台湾只能不见天日地“闷”下去。
21#
 孽角 发表于: 2019-11-6 15:38:00|只看该作者

上海台胞很高兴:“26条措施”为我们发“红包”

源自:中国台湾网
原文标题:上海台胞很高兴:“26条措施”为我们发“红包”

  【两岸快评第398期】
  在日前的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宣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消息传来,上海台胞、台商欢欣鼓舞,他们奔走相告、相互交流和畅谈感悟,纷纷表示,同等待遇,体现大陆对台工作不玩虚的,“两岸一家亲”说到做到,对我们一视同仁,是真心、真情。
  不久前参加国庆70周年观礼和当面聆听汪洋主席宣布“26条措施”重要讲话的上海市台协会副会长、麦可将文创园总经理连泰瑞,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同仁和台湾的好友传递这一喜讯。
  他在微信上说到,“汪主席的讲话句句说到我们心坎上,听到‘26条措施’后十分振奋,这正是我们期盼的,我与同事阅读后真解渴。‘26条措施’覆盖了很多领域,小到共享单车,大到金融、文创,新到5G、科创,也包括资源回收等各个方面,广大台胞将享受更广更多更好的实惠。”他特别关注自己从事的行业,他告诉同行“台湾文创业大利多,提醒仔细研读第5、19条”。
  台青创客家总经理虞慧芳在细读“26条措施”后,深切感受到这无疑是对台胞和台资企业重大利好的措施。她为大陆不断为台胞台企发“红包”而高兴,大陆发展成就、大陆发展前景、大陆对台政策像一个很强的“磁场”,将吸引更多的台胞台商特别是台湾青年人来大陆发展。她表示明年将进一步扩大与台湾高校联系,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在上海市、区两级有关台胞、台商网站,网友们纷纷敞开心扉热议“26条措施”,谈感悟、话梦想。网友彭英说:“利好台胞”;网友“诚明书院”说:“接地气,入人心,大智慧”;网友戴忠标说:“大陆爱台商,蔡英文害台商,形成明显对照。”许多台胞认为,大陆时刻念及同胞情,对我们关爱有加,而台湾当局对我们背后捅刀子,强推“代理人修法”让我们回不了家,不断祭出阻扰、打压台胞来大陆发展的规定,谁对台胞、台商真心我们最清楚。他们表示,现在的民进党最怕大陆惠台政策,“26条措施”触到了他们的痛处,所以,台湾当局拼命反对。(中国台湾网网友:闵杲)
  (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小笼包 发表于: 2019-11-6 13:22:59|只看该作者

台媒聚焦"26条":政策含金量更高 民众获得感更强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台媒聚焦“26条”:政策含金量更高 民众获得感更强

  中新网11月6日消息,综合台媒报道,大陆4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台媒对此高度关注,有评论称,新一波“惠台26条措施”进一步明确,对台企、台胞实施同等待遇更加细致具体,是之前一波惠台政策的有效补充。

11月4日,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开幕。大陆方面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引起与会嘉宾热议。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让台湾人感到不再是“与我无关”
  《旺报》5日发表题为《陆推惠台26条 两岸融一的开始》的文章指出,“26条措施”堪称是大陆全面惠台、两岸融一的开始。
  文章称,2018年2月28日,大陆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有31条,各省市地方政府随即加码,纷纷再推出惠台60条、66条等措施;2019年11月4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名称虽只比去年多了3个字“进一步”,“含金量”却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内容比“31条”更具体明确。
  《旺报》在另一篇评论中亦提到,大陆在此之际推出“26条措施”,与2018年2月底出台的“31条”对比,31条较多宏观大方向性政策,26条则具体到各领域,如可参与大陆的5G技术研发、在大陆学校的台籍教师、台生可持台胞居住证申请公派留学、台胞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各种体育联赛,以及可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等等。
  也就是台湾人常在新闻上看到大陆国际地位提升、5G技术先进、体育发展蓬勃,这些都不再是“与我无关”的事,要以此提升台湾人的参与感。
  评论强调,当台湾热炒“亡国感”,大陆则让台胞有参与感;当台当局用渲染“抹红”吓台湾,大陆则端出“政策牛肉”照顾台湾;这场爱台湾比赛,民进党如不再改变路线,必定出局。
  台湾《联合报》刊文分析,大陆发布对台“26条措施”,大陆学者解读,这是去年“31条措施”的升级与补充。台湾学者则认为,对岸有政策转变的迹象,不再通过台企,而是直接服务台湾人民,让民众有感。

资料图为台湾教师、阳光学院副教授张纹珑博士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讲课,受到学生的喜爱。中新社记者 刘可耕 摄

政策含金量更高 民众获得感更强
  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表示,“26条”非常广泛、精准、而且很务实,这是他初步的3个感受。他说,之前“惠台31条”比较多属于政策性宣示或方向指导,“26条”每一条可操作性都非常强,针对性很高,且一看就懂。
  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林子凯认为,“26条”对两岸新兴产业尤其是通讯着墨甚深,以平等待遇的方式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出共同市场,契合这次两岸企业家峰会的主题。“26条”对产业发展是更具含金量的新措施。
  据台媒报道,大陆再发布“惠台26条”,其中有4条与大陆台籍教师、台生权益相关,包括申请公派留学资格等。台湾嘉义大学教授吴昆财表示,这是对台籍教师和台生的“德政”,非常有吸引力。
  厦门台协会长吴家莹认为,当前台资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新“26条措施”的推出,对台企加快科技创新,降低综合成本,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支持,也有更多机遇参与大陆经济建设;同时替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打造更好环境。

2019年2月27日,“31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发布实施一周年之际,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在北京举行记者会,正式发布“31条”App。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大陆为台胞办实事 踩到民进党当局痛脚
  台湾《中国时报》刊登评论指出,对台“26条措施”包括对台资企业和台胞在大陆的一些同等待遇,但对绿营而言,大陆任何惠台措施都是“特洛伊木马”,问题是,台湾民众真会支持民进党因“恐共”与“仇中”,就把台湾用围墙困死的做法吗?
  评论提到,“26条措施”中包含台胞可向中国大陆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在“燕子”台风重创日本关西机场时已有大陆方面协助台胞的前例,这次大陆方面正式列入“26条措施”,又踩了蔡英文当局痛脚。
  《中国时报》5日发表署名文章称,大陆用实际行动表明,其致力于两岸和平发展的基本政策方针没有改变,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和平统一的目标也不会改变。
  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蔡英文当局的激烈反应。今年以来一直从“反中”操作中获益的蔡英文,最大的软肋其实也在于两岸关系,虽然台湾社会被一时的“恐中”情绪所左右,但谎言毕竟是谎言,总有拆穿的时候,而台湾民众也总会重新意识到两岸关系改善的迫切性,差别只在时间的早晚而已。
  换言之,蔡当局最担心的莫过于大陆的出招,担心大陆的相关作为会改变当下台湾的政治气氛,从而让自己苦心营造的“亡国感”转变为民众对自己的唾弃。
  该报在另一篇评论中指出,大陆发布新的对台“26条措施”,给予台湾企业和民众在大陆更多的同等待遇,让他们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但从陆委会的强烈反应来看,北京的做法确实踩到民进党当局的痛脚了。正如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所说,陆委会的言论毫不奇怪,可以想象,大陆越是为台湾同胞的利益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他们就越会跳得更高。民进党的“两岸对抗政策”如果再不“发夹弯”,“下架民进党”终会成全台最大党。
19#
 大小姐 发表于: 2019-11-6 08:06:37|只看该作者

“26条措施”震动台湾 台网友“最看重”的是这条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锐参考 |“26条措施”震动台湾,台网友“最看重”的是这一条

  11月5日,台湾《旺报》网站这样感叹道。
  此前一天,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犹如抛出一枚震撼弹,持续引发台湾岛内震动。
  国台办发言人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回应台胞诉求,使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希望他们发展得更好、获得更大利益。

国台办网站截图
  “惠台措施已接近准国民待遇了。”有台湾学者这样解读。
  然而,对于大陆方面释放的“惠民大礼包”,台湾当局却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进行诋毁抹黑。但与台湾官方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论台湾商界人士还是普通民众,对此都是一片叫好之声。
  中国领事保护对象涵盖台胞,引发岛内关注
  “新措施公布短短一天,台胞反应非常好,认为确实有真金白银。”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在11月5日接受台湾《联合报》采访时如是说道。
  刘结一口中的“真金白银”,正是刚刚推出的“26条措施”,其中包括为台湾企业和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各13条。

资料图片: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刘结一 ●
  岛内民众对此反响积极,台湾中时电子报11月5日报道称,台商认为“26条措施”非常广泛、精准,而且很务实,比去年推出的“惠台31条”更具可操作性。
  引人关注的不仅有5G和智慧制造等概念,还有一条引发热议的便是:“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
  尽管此前国台办曾多次表示,“无论身处何地大陆都会为台胞提供领事保护和服务”,并且提供了四种求助途径,但如果小锐没有记错的话,这次大概是大陆方面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提出中国领事保护对象涵盖台湾同胞。
  “对台湾人来讲,就像出门旅游买了旅游平安险。”台大政治系教授杨永明在一档电台节目中对此表示赞赏。
  他指出,“突然发生事情时,全世界都有中国使领馆,有事可以去找,过去中国使领馆可受理可不受理,有26条就一定会受理,会处理。”

大陆对台胞的领事保护从未缺席
  事实上,即使没有“26条措施”出台,中国大陆在对台湾同胞进行海外领事保护方面,也从来都没有缺席。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我驻科威特使馆就曾协助在当地务工的1000多台湾同胞脱离险境;
  2011年,利比亚战争时,中国大使馆协助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起撤离;
  2015年,也门内战正酣,大陆在撤侨时依然没有忘记台湾同胞……

资料图片:2011年3月5日,在利比亚撤侨航班上,中国同胞手举国旗庆祝。这是空军首次派运输机赴海外执行撤离我人员回国任务。 ●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今年3月27日,时任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一贯高度重视和维护海外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在危难关头为他们排忧解难。”
  据国台办透露,除了在外国政局动荡时提供紧急救护,我驻外使领馆还协助处理台湾渔船跨海捕捞纠纷案件、在其他国家涉台的民事纠纷案件和经济刑事案件,为在国外遭遇自然灾害或其他事故的台胞提供救助等。
  例如2016年10月,被索马里海盗劫持4年之久的阿曼籍台湾渔船获释,26名船员安全获救,其中就有台湾同胞。2018年9月,受台风“飞燕”影响,日本大阪关西机场关闭导致众多中国游客滞留。之后,我驻当地使领馆及时安排车辆,分六批将中国旅客撤出机场,其中也包括32位台湾同胞。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积极协助我受困旅客撤离关西国际机场。(图片源自中国驻大阪总领馆网站)
  多年来切切实实的行动,也赢得了很多台胞的心。
  台湾联合新闻网11月5日援引岛内旅行社负责人的话说,很多台湾民众在国外时,确实会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寻求协助,并举例称埃及发生大规模暴乱时,在当地旅游的台湾人便直接搭乘中国大陆的专机逃难。
  报道称,台湾网友也对“可向中国驻外使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这一条“最有感”,不少人都分享了向中国使领馆求援的经验。
  “有在外出事经历的人就知道,这点最实际。”有台网友如是表示。

“谁与广大台湾同胞的利益为敌,谁就终将被民意抛弃”
  就在岛内民众和台商为“26条措施”感到欢欣鼓舞时,台当局却“如临大敌”。
  据台湾《旺报》网站11月5日报道,台湾陆委会在“26条措施”推出当天便对其大加诋毁,将其称为“政治操作”。另据台湾“中央社”同日报道,蔡英文也妄称大陆此举是“意图影响选举”。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月4日回应称,台湾陆委会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说三道四,诋毁抹黑,进一步暴露了他们与广大台湾同胞利益为敌的阴暗心理。
  “可以想象,我们越是为台湾同胞的利益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他们就越会跳得更高。在他们心目中,只有一党之私的政治操弄,毫无民众利益福祉。”马晓光说。

资料图片: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 ●
  台湾问题专家张彬认为,国台办用“阴暗”一词来形容台当局的心理,非常恰如其分。
  他告诉小锐,台当局对“26条措施”种种抹黑和抨击的举动,实属意料之中:“民进党秉持‘台独’理念,决定了它必然对大陆惠台政策进行妖魔化。”
  张彬表示,蔡英文上台几年来,民怨沸腾,现在又临近选举,激化两岸对立已经成为蔡英文当局的惯用手法,想以此拉抬选情。
  但正如马晓光所指出的,民进党当局阻挡不了“31条”,也同样阻挡不了“26条”。
  “谁与广大台湾同胞的利益为敌,谁就终将被民意抛弃。”他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摩天方 发表于: 2019-11-5 19:49:26|只看该作者

大陆公布惠台“26条措施” 台媒怎么看?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大陆公布惠台“26条措施”,台媒怎么看?

  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 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台媒关注。
  台湾“中央社”当天的报道注意到,这“26条措施”包括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标准制订等政策,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建设等共13条。另外13条则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包括在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台湾联合新闻网的报道则指出,自去年公布“31条措施”之后,大陆又公布了“26条措施”,在原来企业、教育等同等待遇的基础上,扩大两岸同等项目,且深入民生,包括领事保护、交通出行,甚至购房资格等。
  对于这一重大利好,台商们纷纷表示欢迎。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在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开幕式上表示:“(去年出台的)‘31条措施’获得台商普遍的认同,很高兴又听到新的‘26条措施’,这一定会对台商在大陆发展提供很大的便利。今后应持续充实跟提升内容,深化落实执行,加大支持力道。”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这些新的措施“广泛、精准、务实”,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很强。他说:“我们乐见更多惠台措施,带来更多红利。”
  台湾岛内两党也在第一时间对“26条措施”做出了表态。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在“26条措施”出台后,国民党发布新闻稿表示,乐见“26条措施”为台资企业提供同等参与和同等享受的13项待遇,也为台湾民众提供13项同等待遇的便利和支持。新闻稿还强调,只要有助提升台湾民众福祉与企业权益的大陆对台政策,社会各界都会欢迎。
  此外,台湾《工商时报》的报道指出,台当局“不出所料”地提出“警示”,但就内容来看,大陆此举仍具有两大意义,一、依循前例,助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政策;二、扩大对台湾民众赴陆求学深造、生活居住及创业、运动事业的吸引力。
  而对于台当局的抵触态度,台湾联合新闻网5日的报道认为,大陆再次公布惠台政策,是对台湾同胞“视如己出”,台当局此举未必能争取到民意的认同。该篇报道指出,台湾民众在大陆发展,可以获得相同的机会与便利,与其在“僧多粥少”的台湾继续打拼,何不跨足对岸去闯一闯?
  大陆出台对台“26条措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01:20,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