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870|回复: 30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官员黄润秋主持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

 [复制链接]
  黄润秋,男,汉族,1963年8月生,湖南长沙人,1994年11月加入九三学社,1988年9月参加工作,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
  现任生态环境部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

2015-05-16 11:51:01,向维果向黄润秋介绍其绘画作品 ◎摄影:雷康更多图片2015-05-16日(上):《雲鄰思鸢》向维果渴笔作品展隆重开幕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独一无二哦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独一无二哦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Stars rock runway trends 2011年6月9日傍晚骑游眉山线路图
30#
 神潭河 发表于: 2021-12-2 23:25:1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黄润秋主持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

源自:云南发布
原文标题:黄润秋主持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

  12月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主席团会议。

  会议回顾了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果,围绕第二阶段会议筹备等事项展开讨论。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参加会议并致辞。COP15主席团成员及秘书处有关人员,“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名额工作组(WG2020)共同主席参加会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宇彬 发表于: 2020-5-25 18:26:00|只看该作者

黄润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黄润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5月25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去年,北京收获了近年来最多的蓝天,“十三五”收官在即,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展如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十四五”要做出什么样的规划来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答记者问时说,“十三五”生态环境领域的各项工作推进顺利,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到2019年年底有7项已提前完成。还有两项指标没有完成,在今年要继续努力。一项是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另外一项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这两项指标今年还要努力去完成。
  关于“十四五”规划,黄润秋表示,在看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当下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在低水平上的提升,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非常严峻和艰巨。
  “换句话说,我们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还需要我们在‘十四五’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攻坚克难。”黄润秋说。
  第一,生态环境部将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一手抓源头防控,另外,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第二,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容量,恢复国家的生态安全。与此同时,也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产品。
  第三,要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党中央、国务院从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市场的体系,信用的体系以及制度保障的体系等七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涵盖了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到损害赔偿一个全链条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相信,到“十四五”末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同舟共济·不负韶华——2020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28#
 淡淡味道 发表于: 2020-5-25 18:14:00|只看该作者

疫情期间排放低为何还有重污染天? 环境部长: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疫情期间排放低为何还有重污染天? 环境部长: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今天(5月25日)下午举行,“部长通道”会后开启。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称,十三五以来,重污染天在我国重点地区发生频率和强度大幅减低。
  为何疫情防控期间排放水平降低,还会出现重污染天?他说,重污染天出现一方面取决于排放,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容量。春节期间,社会活动水平降低,排放降低,降低的部分主要是交通出行、餐饮、建筑工地等,但是冬季取暖等没有降低,钢铁化工等工业没有停下,所以排放量没有减下来。整个1月~2月,全社会污染物排放量和正常相比降低了30%。
  但是同期,京津冀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因此地区形成大气逆温现象,环境容量降低了50%左右。所以重污染天气又出现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antibody 发表于: 2020-5-25 18:05:59|只看该作者

疫情期间社会活动减少,京津冀还出现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部长说了原因

源自:解放日报
原文标题:疫情期间社会活动减少,京津冀还出现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部长说了原因
⊙记者:张骏 朱珉迕吴頔 王闲乐 茅冠隽 杜晨薇 谢飞君 曹飞 顾杰

  第二场“部长通道”上,记者提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今年春节期间,人们的社会活动大幅减少,为什么还是出现重污染天气,究竟是什么原因?


  黄润秋表示,重污染天气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并且对大家的生活健康有大影响,因此受到普遍关注。总的来说,十三五以来,随着防治的深入,重污染天气在我国重点地区发生频率在不断降低。例如京津冀的28个城市,2015年AQI>200的重度污染天气有36天,2019年则降到20天,减少45%;AQI>300的严重污染天气有10天,到2019年平均只有2天,降低了80%。北京的改善程度更高,2015年,重度污染天气43天;去年只有4天,降低了90%。当然这不完全稳定。此外,北京去年没有严重污染天气。
  黄润秋认为,从变化来看,治理途径是正确的,也取得了合理的治理效果。不过大家也应该看到,许多地区排放仍然偏重,这样的话改善就会比较脆弱,因为难免遇到不良天气条件影响。特别极端不利气候会影响大气质量,这样的话重污染还会回来。
  今年1月底到2月中旬,京津冀地区连续出现两次重污染天气,就是典型案例。老百姓就有疑问,为什么那段时间社会活动水平降低了,还会有污染呢?实际上也很简单,因为大气环境质量取决于排放和容量两个因素,当排放大于容量,重污染天气就出现了。春节期间,排放率相应降低,比如餐饮、交通出行、建筑工地排放等,但冬季取暖、重化工行业的排放没有停止。我们也做了科学的测算,2月疫情防控期间,排放量和正常水平相比降低30%。
  但环境容量不容乐观。那几天,京津冀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冬季高温、高湿、微风,造成强烈的大气逆温现象,就像个锅盖把地面扣起来一样,边界层高度下降了50%,就意味着环境容量降低了50%,所以污染就出现了。就好比我们的房间坐100人合适,现在面积减少50%,人只减少30个,那密度就提高了。
  当然,这也印证了我们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长期来看,还是要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短期看,要推动一系列重大污染减排工程,包括钢铁行业的排放改造、冬季清洁取暖替代、采煤燃烧降低等。此外还要采取联防联控措施,做好应急响应。接下来多方面一起努力,我们的蓝天白云会越来越多。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26#
 丁丘 发表于: 2020-5-25 17:56:00|只看该作者

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疫情防控仍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疫情防控仍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

  5月25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受到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生态环境部将怎样进一步的统筹发展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在疫情防控期间,怎么样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生态环境保护的满意答卷就非常重要。
  黄润秋表示,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措施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放松对环境监管的要求,如果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回到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增长,或者走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在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方面生态环境部门要做到三个坚定不动摇:第一个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第二个不动摇,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第三个不动摇是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
  “原则不能改,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标准也不能放。”黄润秋说。
  黄润秋表示,在切实把握好战略定力的前提下,生态环境部门将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按照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五个精准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精准治污。总体而言,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准上。“我们历来反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搞齐步走,搞大撒网,搞千篇一律,这是我们历来反对的。”
  此外,黄润秋表示,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下,将更加注重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帮扶。从今年5月份开始,生态环境部已经陆续派出一些指导帮扶工作组深入到地方,深入到市,深入到县,深入到企业,帮助地方发现一些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解决一些当下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提高地方的治理能力,另外也送技术、送方案、送政策到企业,做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同舟共济·不负韶华——2020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宇彬 发表于: 2020-5-25 17:45:59|只看该作者

蓝天白云变多了,生态环境部部长:和老百姓期盼还有很大差距

源自:解放日报
原文标题:蓝天白云变多了,生态环境部部长:和老百姓期盼还有很大差距
⊙记者:张骏 朱珉迕吴頔 王闲乐 茅冠隽 杜晨薇 谢飞君 曹飞 顾杰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后,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目前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如何?十四五会对环境保护做出什么部署?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十三五过去四年多,总的来看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根据统计,十三五规划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到2019年年底7项提前完成,其中包括二氧化硫等4项总量指标。根据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通俗来说,好的水体要达到70%,我们在去年底已经达到74.9%,差的水体要小于5%,去年已经小于3.4%。“可以说,气也好,水也好,总量也好,质量也好,推进都很顺利,这和老百姓的感受是一致的,大家明显感受到蓝天白云变多了。”
  黄润秋说,在看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在低水平提升,改善程度和状况与老百姓的期盼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三个没有改变,我们国家以重化工为主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改变;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改变;环境事件高发多发态势没有改变。”
  关于十四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部署,黄润秋说,要考虑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环境治理和源头防控,继续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另外一手抓大力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容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形成绿色生产发展方式,提供更多绿色生态产品。
  “最后,要花大力气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包括领导责任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等在内的七大责任体系,涵盖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损害赔偿的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制度。”黄润秋说。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24#
 肖厚 发表于: 2020-5-25 17:45:46|只看该作者

新晋正部级首次站上部长通道,先讲了一句顺口溜

源自:解放日报
原文标题:新晋正部级首次站上部长通道,先讲了一句顺口溜
⊙记者:张骏 朱珉迕吴頔 王闲乐 茅冠隽 杜晨薇 谢飞君 曹飞 顾杰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后,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统筹环境保护和发展”的问题,表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很关键”。所以在疫情期间,对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如下考虑。”
  首先,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放松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任何的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具体的工作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不能改,标准不能放。
  其次在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前提下,统筹考虑疫情,把握好环境保护的节奏和力度,更加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因时、因地、因势且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此外,黄润秋指出,在疫情形势下,生态环境部将更加注重对地方的指导和帮助。从今年5月开始,已经陆续向地方派出了环境工作帮助组,帮助地方发现环境问题,提高地方的治理能力,做到“一企一策”,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推出的环境审批清单和监管执法清单,实行效果较好,地方也很满意,未来会继续坚持。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吴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雨中莲蓬 发表于: 2020-4-30 08:22:00|只看该作者

黄润秋出任生态环境部第二任部长 曾在四川学习工作37年

源自:封面新闻
⊙记者:代睿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任命黄润秋为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也由此成为2018年3月生态环境部组建以来第二任部长。此前,该部首任部长李干杰已出任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黄润秋在2016年出任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之前,曾在四川学习、工作37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黄润秋曾表示,“成都就是我的家”。
  公开简历显示,1979年,时年16岁的黄润秋进入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学习。历时9年,读完本科、硕士和博士。
  25岁博士毕业,留校担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教师。1993年,成都地质学院更名成都理工学院,后又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该校新闻网介绍,黄润秋28岁时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30岁成为我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2001年,38岁的黄润秋出任母校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同时兼任该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7年后,黄润秋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2014年,当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成都理工大学新闻网介绍,从教近30年间,黄润秋领导创建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带出了一支拼搏向上、能打硬仗的队伍,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家地质工程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地质工程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独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
  记者注意到,黄润秋2006年1月领导科研团队完成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1月,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历时6年独立完成的《5·12大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四川省委统战部网站“四川统一战线”介绍,《5·12大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探明了以“发震断层效应”、“地形地貌效应”为主导的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建立和发展了震区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测模型和灾害治理新技术。该成果提升了地质界对强震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支撑了5·12大地震后新北川等城镇重建选址;指导了汶川灾区优化重建,在后来的芦山、云南鲁甸地震灾后重建,成南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设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6年3月,53岁的黄润秋进京担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从16岁进入成都地质学院学习到53岁离川,黄润秋在四川学习、工作了37年。
  出任环保部副部长后,黄润秋分管政策法规、科技标准、自然生态等领域工作。2018年3月,黄润秋出任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分管政策法规、环境评价、自然生态、土壤环境等领域工作。
  黄润秋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是目前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唯一一位民主党派人士部长。
  此前,李干杰兼任生态环境部部长和部党组书记,他赴任山东后,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孙金龙出任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目前,生态环境部网站“部领导”栏目显示,部领导共8位,除党组书记孙金龙和部长黄润秋外,还包括副部长翟青、副部长赵英民、副部长刘华、纪检组长吴海英、副部长庄国泰和总工程师张波。
22#
 叽歪大佬 发表于: 2020-4-29 17:45:58|只看该作者

党外人士黄润秋任生态环境部部长,你读出了什么?

源自:统战新语微信公号
原文标题:权威解读|党外人士黄润秋任生态环境部部长,你读出了什么?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任命黄润秋为生态环境部部长。这是自2007年4月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6月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之后,又一位党外干部担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消息公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黄润秋,男,汉族,1963年8月生,湖南长沙人,九三学社社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

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安排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党的事业,需要有一大批党外代表人士与我们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从决定力量对比、影响事业成败的战略高度,把团结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治国理政的一大重要政治优势。这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具体体现。
  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党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各级政权机构中,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在中央、地方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中吸收大量党外人士,开创了共同协商和管理国家大事的新局面。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政务院30个部级单位正职负责人中党外人士14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载入宪法,为党外干部参加国家政权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规定,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促进了党外干部队伍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的全局性意义,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工作开展的深层次问题,为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5年,中共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定:各级政府部门除有特殊要求外,均可以积极配备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配备。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可以担任政府部门(单位)行政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政府组成部门中应当配备2名左右党外正职。
  这些部门具体包括哪些?据权威人士解答,主要包括:教育、科技、监察、民政、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商务、文化、卫生和计划生育、审计等工作部门,以及工商、质监、体育、安全生产、统计、林业、知识产权等部门和机构。此外,还包括参事室、科学院、社科院、工程院、地震、气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海洋、测绘、文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中医药管理等直属机构、事业单位。
  新语君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领导班子共配备党外干部31名。其中,中央国家机关20名、全国性群众团体6名、中央金融机构1名、中管高校正职4名。

党外干部担任行政正职是砥砺品格、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要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拿出一些岗位甚至是重要岗位培养党外干部,特别优秀的也可以放到正职岗位、重要岗位上去历练,是党中央在党外干部安排使用上的一贯政策和要求。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制度安排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有利于充分彰显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势和效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着力点在于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党外干部担任行政正职,可以更加直接有效地参与到管理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中来,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担当尽责。
  ──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党外人士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调动和激发包括广大党外人士在内的方方面面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活力。党外干部担任正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外人士政治上的信任、思想上的重视、能力上的肯定,可以鼓舞广大党外人士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切实履行好职责;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广大党外人士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有利于为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提供必要平台。“一把手”岗位是干部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台阶。近年来,尽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党外干部还有所欠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正职岗位历练,“从副到副”任职,影响了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担任正职岗位,有利于党外干部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有效途径。

有职有权有责,对党外干部依法行使职权予以制度保障
  党外干部与党员干部一样,都是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在职权范围内与党员干部享有同等的权力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此有明确规定:“搞好党同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保证党外干部对分管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人事任免的建议权。”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要保证党外人士有职有权的基本思想。1942年,在阐述党和党外人士关系时强调:“必须使党外人士有职有权,敢于说话,敢于负责。”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重申:要“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作出成绩来。”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讲话中指出:“不论是党内的还是党外的专家,担负了行政职务,党委就应当支持他们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有职有权有责。”
  实际履职中,党外干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参加行政领导,参与有关方针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参与全局性事务和重大问题的讨论决定,对分管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人事任免的建议权。除特殊规定外,中共党组(党委)会议一般邀请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列席,有关文件要送他们阅读学习,重大问题要向他们通报,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切实保证了党外干部在其位、主其事、担其责、尽其力,做到有位有为。
  让我们一起关注党外干部,关注他们的成长故事和履职风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1#
 紫煜翩然 发表于: 2020-4-29 15:44:00|只看该作者

地质学家黄润秋出任生态环境部部长

源自:科学网微信公号
  据新华社4月29日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9日上午经表决,决定任命黄润秋为生态环境部部长。
  学者出身的黄润秋是我国知名地质学家。他在1993年任博导时刚满30岁,是我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2006年1月9日,他领导的科研团队所完成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9年后,2015年1月9日,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历时6年独立完成的《5·12大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黄润秋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介绍说,1988年,他以20万字的博士论文──《复杂岩体力学环境条件下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成为成都地质学院培养的第一批博士。
  之后,留校任教,一年后,被地矿部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再次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成为我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1992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1995年,获得了第二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入选首批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黄润秋表示,仔细回首匆匆走过的历程,特别是工作以来的这段日子,自己做了三件大一点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继承和进一步发扬了老一辈创立的学科优势,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件事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件事是培养了新的一代学术团队。
  他还谈了自己的3点体会,即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国家的需要、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地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讲认真,讲付出;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 人物履历
  男,汉族,生于1963年8月,湖南长沙人,九三学社社员,工学博士,教授。
  1979年9月开始在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水文系学习
  1988年9月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校长助理、水文系主任、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1997年11月当选九三学社四川省副主委
  2001年11月起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年5月当选九三学社四川省主委
  2007年12月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2008年1月当选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2014年1月当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16年3月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2017年12月当选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2018年3月任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现任生态环境部部长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网站曾以《地质学家黄润秋印象》为题,介绍了黄润秋作为地质学家获得的科研成就,以及作为九三学社社员为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取得的成果。
  以下为全文:
⊙作者:陈大勇

  黄润秋,敦实的个头,黝黑的皮肤,圆圆的娃娃脸,常给人一种乐呵呵的感觉,难怪师生们都叫他娃娃博导。
  这么叫他还因为当时他很年轻,93年任博导时刚满30岁,是我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士导师。以后又陆续担任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理工大学副校长等地质界很多重要的职务,这一切好像在暗示这位地质新秀将有一番大作为。
  果然,2006年1月9日,他领导的科研团队所完成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灯火璀璨的人民大会堂,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他代表团队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大红的获奖证书,时年42岁。
  时光如梭,刚好9年整,2015年1月9日,几乎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历时6年独立完成的《5·12大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还是在人民大会堂,他再次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红得耀眼的证书。
  这样,51岁的他成了四川省两度问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第一人。

迈向目标的两大步
  “修理地球,驯服大自然”是黄润秋选定的人生目标。两度获大奖意味着他向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两大步。
  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地质灾害频发,其原因就是这里的高边坡地形失稳导致崩滑,这种灾害规模大,机理复杂,防治难度高,是西部大开发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黄润秋和他的科研团队就开始了对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灾害防治分析技术的探索。经过近15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完成了《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研究。
  这一成果提出了以“地质过程机制分析量化评价”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体系,形成了“复杂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和建模”、“边坡变形破坏机理模式及变形稳定性评价方法”、“地质灾害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三大支撑技术。
  从2001年开始,黄润秋带领团队开展了这项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先后在地质灾害防治,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近100项工程中得到推广,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如2005年2月,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城建设街出现特大滑坡,上百吨沙石加速滑下,呼啸冲向县城,房屋被毁,街道中断,素有“美人谷”芳名的丹巴面临灭顶之灾。
  危急关头,黄润秋率团队火速赶到前线指挥抢险工作。他们运用其研究成果,实施了前缘堆载,锚索加固和后缘防水的应急处治措施,经过数月努力,成功地使滑坡体趋于稳定,为打赢“丹巴县城保卫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5·12大地震刚一发生,作为地质学家的黄润秋敏锐意识到,如果抓住这一极震事件对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是汶川灾后科学重建的需要,更是提高我国广大高地震风险山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需要。
  于是他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和第二天凌晨就紧急从学校各系和实验室抽调人员组成了8个专家组分赴汶川、北川、青川等地进行地质灾害调查。
  由于5·12大地震地质灾害点数量大,分布广,调查难度极大。科研团队先后无数次赴灾区进行灾害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中途还有多人受伤。随后进行的研究难度更大。
  因为5·12大地震发生在地形和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的龙门山区,成灾机理异常复杂。为了找出成灾规律,他带领科研团队坚持了长达5年的现场监测,采集试验数据超过10000组,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耗时数年之久,最终完成了《5·12大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
  这项研究探明了以“发震断层效应”、“地形地貌效应”为主导的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建立和发展了震区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测模型和灾害治理新技术。
  该成果提升了地质界对强震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支撑了5·12大地震后新北川等城镇重建选址;指导了汶川灾区的200亿资金优化重建,在后来的芦山、云南鲁甸地震灾后重建,成南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设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风雨兼程进行时
  第二次手捧获奖证书,黄润秋乐呵呵地说,“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很欣慰,很有成就感。”然而,这句看似平淡的话却是他心系大地安危,风雨兼程三十载的浓缩。
  三十多年来,他每年都坚持长时间的野外工作,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足迹遍布西部地区的山山水水,多次经历了死里逃生:一次从马背上掉下来,险些摔下数百米深的峡谷;一次开山炮在离专注研究的他仅十余米的地方爆炸;还有几次山上掉下的巨石与他擦肩而过……
  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寒暑假,正如他所说:“一年到头我从不加班,我每天上三班,上午班、下午班和夜班。”有一次为拿出对某电站大坝稳定性的数值分析,一连泡在计算机房长达3个多月。他疼爱的女儿长到3、4岁几乎还不认识他。
  这期间,他先后主持和参与过我国西部地区60余项重大水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其中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向家坝水电站、岷江紫坪铺水电站、九黄机场等,先后荣获国内外数十个重要奖项,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守护大地安宁的卫士。谈及这些,他淡淡一笑:“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地质人应该做的。”
  黄润秋不仅是地质人,也是多党合作领域的有心人。07年至08年,他先后当选为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和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他意识到,中国特色的政党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于是他带领社四川省委充分利用政协提供的参政议政舞台,紧紧围绕事关全省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立论。
  特别是他发挥自己的专长,把政协、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职能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取得了履职和本职多赢的成果。
  如5·12大地震发生后,他按照中共四川省委的部署,带领社四川省委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大力开展灾情调研和建言献策,从省政协和九三学社的角度先后上报了大量有关建议。
  其中,他带领九三学社一批专家完成的《关于5·12大地震灾区生态修复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批示,并直接用于指导汶川灾后重建,社四川省委也因此在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表彰大会上荣获“建言献策优秀成果”奖。
  三十载的风霜雪雨磨砺出黄润秋一副健壮的体魄和大气豪爽的性格。这位大地之子站在高山之巅,呼吸着来自大地的气息;享受着逼近人生目标的畅快;感受着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但此刻他并没有忘记:身后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待攀登。
  果然,转身不远处,屹立着《全球强震触发的巨型滑坡研究》这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 参考文献
  1. http://www.sctyzx.gov.cn/tzrwzk/201504/54247958.html
  2. http://huangrunqiu.mee.gov.cn
  3. https://www.sohu.com/a/388932508_6876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9 20:5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