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49|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张船山中年任职地──莱州揽胜

 [复制链接]


  



                                          胡云柯



     张问陶曾作山东莱州知府,政声卓著,人称“张莱州”。现将莱州简介于下: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东临招远市,东南与莱西市接壤,南连平度市,西南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湾,拥有108公里长的优质海岸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9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夏称莱夷地,有过国。商为莱侯国。周属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秦属齐郡东境。西汉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晋为东莱国治。南北朝时,北魏分青州东部置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掖为州、郡治隋废郡改光州为莱州,领县九;后又废州复东莱郡。唐复改东莱郡为莱州。宋、元皆沿唐制。明升莱州为府,辖二州五县。清因之。中华民国废府留县,由省直辖。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胶东行署北海区。1941年1月,析掖县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复并入掖县。1988年2月24日,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同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莱州市旧称掖县。掖县一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万户”。《说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阳河)得名。莱州之名始于隋朝。
  1987年10月27日,设立掖县三山岛镇,以掖县西由镇的三山岛和向阳岭两村的行政区域为三山岛镇的行政区域。
  名胜古迹
  【云峰山简介】:
  又名文峰山,俗称笔架山,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莱州市南15华里处。云峰山岩石嶙峋,峰高、谷幽、林茂,景色如画。春来,苍松滴翠,百花吐艳;初夏,刺槐花开,皑皑雪白;秋日,松涛波涌,霜染枫红。“春桃”、“夏槐”、“秋枫”为三时绝景。云峰山名胜古迹众多,自山麓至山顶,分布历代刻石37处,闻名于海内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宝贵题刻17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郑道昭被誉为“北方之圣手”,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2.8米,宽3.6米,为魏碑之冠。另有《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亦为名刻。其字体承隶启楷,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历来为金石家、书法家所推崇,是研究中国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国内外著名书法家、学者接踵而至,访谒碑林,并留下了大量的书画墨宝。日本书道学者对云峰刻石更是推崇备至,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学童,每年来此访碑者络绎不绝。云峰刻石不仅是书界圣地,更成了连接四海友谊的桥梁。
  【魏碑体鼻祖郑道昭 简介】:
  郑道昭(?~516)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著名书法家,魏碑体鼻祖。光州(今莱州市)刺史。北魏荥阳开封人。自幼博览群书,魏孝文帝时始为官,历任秘书郎、秘书丞兼中书侍郎、中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监祭酒、秘书监、荥阳邑中正等职。永平年间任光州刺史兼平东将军。任内政务宽厚,不滥用酷刑,以教化和培养人才为己任,深受百姓拥戴。
  其生性闲适散逸,喜游山水,好为诗赋,尤工书法。在光州各地题刻甚多,计有莱州城南云峰山摩崖石刻大小20处,城东大基山15处,天柱山(今属平度市)8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由汉隶向楷书发展变化时期,郑道昭融百家之长于一体,刻意创新,笔力圆劲苍健,结构严谨,运笔娴熟自然。其代表作为“郑文公上碑”和“郑文公下碑”。此二碑刻于天柱、云峰二山,碑文颂扬其父才智功德,被誉为“隶楷之极”。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赞为“文苑奇珍”,康有为则称其“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仰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不尽”。祝嘉先生把郑道昭与王羲之并列为“北方书圣”,刘海粟则赞其为“一代文宗”。
  郑道昭喜欢修身养性,炼气化丹。曾于延昌元年(512)在大基山依东、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朱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志之,还作诗一首《置仙坛诗》题刻于壁。后任青州刺史兼平东将军,复为秘书兼加平南将军。熙平元年(516)卒,谥号文恭。
  【毛纪墓简介】:
  毛纪为莱州籍人士,明代官至内阁大学士,首辅宰相。据记载,毛纪在朝为官清廉,颇有政绩。毛纪告老还乡后留下很多民间传说,吕剧《姊妹易嫁》的主人公毛纪经上演宣传,在齐鲁大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毛纪死后葬于莱州城西西山张村旁的山岗之上,陵园当初规模宏大,至今仍留有石兽、石马,皇帝谕祭石碑等。1994年曾由民间筹资进行过修复,虽不似当初规模,但也是莱州市重要景点之一。从城区向西行驶2公里穿过西山张村,即到达毛纪墓。
  【千佛阁简介】:
  千佛阁游乐园,位于莱州市区文化东路南侧,集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景区级别为A级。主要有牌坊、千佛大殿、罗汉堂、城隍庙、文庙、四公祠、文山和动物园区。千佛殿塑有千手千眼菩萨,有善财、龙女、韦驮、散脂随侍。三庙用巧制的模型再现庙宇旧制,在殿外摆有唐代、宋代文物,使人眼界大开。四公饲塑造的是清于七清廉自重的莱州太守扬震;忠贞不屈、甘为一城人献身的莱州知府朱万年;清忠耿亮的东阁大学士毛纪;重修千佛阁的张忻、张瑞父子。文山由千吨临胸巧石筑成,山顶喷泉飞花、山腰瀑布轻跌。文山周围是珍禽猛兽,文山曲水两侧,是150米长的乡贤长祠,记载着莱州籍出士入仕的名臣和历代重大事件。新文化名人馆展示了新文化名人的业绩。千佛阁还建有十二米长的九龙壁,大理石浮雕的九条云龙活灵活现。千佛阁不仅有精美的文物景观,还浓缩着一部莱州史。
  【大基山森林公园简介】:
  这里群峰环抱,中为幽谷,又名道士谷。山上松柏槐桃李等三十多种,植物密布,构成了流芳溢翠的林海景观。1992年,大基山林场被山东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上千年来,此处是道士、道姑修身养性的去处,至今仍留有道观庙宇古迹,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邱处机曾在此修炼,并在西山摩崖留有题刻。大基山主峰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达24处。著名书法家、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题刻12处,其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中明之坛》等,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1988年1月13日,这里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同云峰山郑道昭刻石联成一体,成为了国际书法旅游专线,每年接待日本书法团体约600人次。

  【神仙洞简介】:
  位于城区东南方向,属于道家石窟。洞窟系元代人工凿成,共有6个石洞,洞内供奉道家诸仙石雕塑像36尊。洞分上下两层,上层大四洞,下层两小洞,36尊雪花白大理石雕塑像为省级保护重点文物,它造形圆润,神态肃穆端庄。寒同山神仙洞传说全真教七真人之一刘长生曾在此山修炼。在神仙洞向下至山林数百米处,有一片枫树林,在深秋季节,远看像一团火。如在深秋来,在游览神仙洞时参观名胜古迹之余,也可观赏深秋红叶。
  从城区沿三蓝路向南行驶13公里向左拐约七里路,即可到寒同山下,从山林沿石径小路约行20分钟可到达石洞。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慕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慕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张船山晚年寓居地──苏州山塘街 张船山青少年时代流寓地──汉阳简介
2# 四姑娘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09-12-5 16:19:3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历史文化】
  莱州地域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证明,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夏代寒浞封子浇建立过国(过城在今过西村东),是当时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就是胶东半岛与内陆的商品交换中心。从那时到现在,已有2200多年。在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里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始终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为东莱郡 、东莱国、光州、莱州、莱州府的治所。东莱郡辖区,几乎占有整个胶东半岛;莱州府,辖平(度)胶二州和掖、潍、昌(邑)、高(密)、即(墨)五县。这里物阜民丰,许多年前就有“南有苏杭、北有掖黄”(意为南方有苏州、杭州,北方有掖县、黄县──现在的莱州、龙口)之美誉。
  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被称为楷隶之极的魏碑──云峰山摩崖石刻蜚声海内外,大基山、寒同山神仙洞道教文化遗存源远流长,清代清廉自重的莱州太守杨震,忠贞不屈、甘为一城人献身的莱州知府朱万年,清忠耿亮的大学士毛纪……汇成莱州市历史文化的绚丽篇章。

[    【文物古迹】
  莱州市古迹很多。古时候,秦始皇、韩信、汉武帝、宋太祖、宗泽……,都曾经到过莱州,并留下祭祀阴主、会神祈雨等优美故事。苏东坡路过莱州,游山观水,见景生情,留下多个诗篇。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金石录》,也是在这里装订成册。
  莱州市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丰厚的区域,有新石器遗址3处,故城遗址8处,古墓4处。为山东省文物大县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古遗址
  (1)文化遗址 蒜园子新石器遗址,出土夹杂红褐陶、灰褐陶、红陶、泥制黑陶盆形鼎、罐形鼎,有附加堆纹和弦纹纹饰的陶片及石斧、石锛、石磨棒等石器。关家桥新石器遗址出土残半月形双孔石刀、残扁平石器、红陶片。西大宋新石器遗址出土残石刀和夹砂红陶片等。经国家社会科学院考古专家鉴定为新石器中、晚期遗址。证明他们都是莱州市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2)古城址 夏过国都城遗址、商沙丘城遗址、当利故城遗址、临朐故城遗址、阳乐故城遗址、阳石故城遗址、光州故城遗址、曲台故城遗址。汉代当利故城遗址出土铜器有:正方形刻字铜印、铜狗、铜铺首、铜镜片等,货币有五铢钱、货泉、货布、大布黄千等,铁器有釜、铁权、匕首、矍、铲等,陶器有瓮、壶、盒、扁壶、豆等残件,有长方、正方、弧形砖和子母口砖,有筒瓦、板瓦和圆形、半圆形瓦当等,饰文字、鸟兽、云纹等图案。其他出土文物分别有绳纹、布纹陶片,五株钱、刀、剑等。这些在两千到四千年前的故城遗址和出土文物,分别说明四千多年和两千多年来,在莱州大地上演绎着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参与着整个中华文明的创造。
  (3)大基山道教遗址 大基山,又称东莱山、掖山。《史记》曰:“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东莱山即大基山,海拔300米以上的峰顶10个,主峰海拔478米。《掖县志》记载:“掖水出焉,中为邃谷曰道士谷,刘长生修真处也”。此处群峰环抱,中为幽谷,谷呈葫芦状,方圆近5公里,群山环列,白云缭绕,峭壁陡立。谷西南至东北角一条小径蜿蜒穿谷而出。此处自古被称为“郡之甲胜”、“一郡之最”。谷中大基鸣泉,泉声丁冬似琴,是古掖县八大胜景之一。历有道士、道姑在此修身养性。宋末元初,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邱处机曾在此修炼,并在西侧摩崖留有题刻,故此山谷称为道士谷。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于公元512年于公务之暇率僚佐、携道友来此山中谈经论道,吟诗挥毫,设仙坛五处。道士谷东北端一孤峰,巨石崔巍,形若花冠,人称“莲花盆”,盆内刻有“玄灵宫”三字。道士谷中的先天观,由全真道随山派创始人刘长生所建。金承安年间,刘长生奉金帝御旨在道士谷建观,注经传道,并书法刻石,直至羽化。
  (4)寒同山道教遗址 寒同山,西连云峰山,北依大基山,主峰海拔337米,是云峰山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莱州府志》记载:“在府城东南三十五里,又名神山,掖水发源于此”。《掖县志》记载:“寒同山,光水出焉,俗名神山,有洞七,石像四十有九(今仅见36座石像),山阴有姑洞亦有石像,元时皇姑学道之所,山脉连神山文峰高望,东西共九峰,又名九仙山”。在山腰巨大的崖壁上,凿有六处道家石窟,称“神仙洞”。寒同山石窟建于金元,道家造像造型古朴,线条明快,是研究雕塑艺术的珍贵资料。据碑文记载,神仙洞系全真教七真人之一──刘长生弟子宋德方所开凿,刘长生曾在此山修炼。洞分上下两层,上层四洞较大,下层两洞较小,6座石窟名为“长春洞”、“虚皇洞”、“五真洞”、“七真洞”、“真官洞”、“刘祖洞”。石雕造像材料均为雪花白大理石,雕像制作精细,造型圆润,或坐、或卧、或垂目论经,造型传神,肃穆端庄。在长春洞中,陈抟道祖卧睡正酣。寒同仙洞为县内八景之一,在《大清一统志》和《读史方舆纪要》中,均见记载,甚至名传东瀛日本。金末元初,全真教著名大师邱处机、刘长生等都曾在此造观修真,并从这里率徒周游九州。寒同山神仙洞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石刻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位于莱州市区东南15里处,海拔326米,因主峰东西两侧各有一峰,形同笔架,又称笔架山。其西连高望山,东接寒同山。站在云峰山顶,可北望沧海,南眺群峰。虽海拔仅300余米,却山岩耸秀,林壑优美,景色宜人,更以其拥有众多的北朝刻石而蜚声艺苑,驰名中外。这些北朝刻石为南北朝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的手书碑记、诗赋、题名等,是书法艺术的稀世珍宝。主要刻石有《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云峰山共有历代刻石37处,其中北朝刻石17处(北魏16,北齐1),另有宋、明清刻石18处。除一处明代石刻在山阳,其余均在山阴与极顶。刻石多处在突兀岩石侧面,以山势取之,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或矗立,或斜依,或偃卧,由山腰散布至山巅,形成天然碑林。其中最负盛名的《郑文公下碑》,刊于永平四年(511),刻面为一巨岩自然平整断面,稍经加工,高2.65米,宽3.67米,为山中诸刻石之冠。碑文正书51行,每行29字,计1243字,记述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道昭父亲郑羲生前事略,其书法谨严浑厚,刚劲秀美,堪称一代名作。由于石质坚优,刻工精巧,刻石虽距今近一千五百年,依然字迹清晰,点划棱角分明。全碑除残损几字外,余皆保存完好。堪称全国书苑的一支奇葩,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云峰山刻石是北魏书法艺术三大宝库之一,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书体介乎隶楷之间,被誉为“隶楷之极”,被日本书法界评为“中国名碑第一神品”,是研究我国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0-1-26 20:39:13|只看该作者
胡传淮主编《张问陶研究文集》封面

1362PSi26_b.jpg

136Rvd4Ji_b.jpg

1363xkp9Y_b.jpg
4# 金佛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0-8-15 08:32:09|只看该作者
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扬忠先生在《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中说:“张船山不单是西蜀诗人之冠,而且是清代中期全国诗人之冠,对他进行研究,继承他的文学遗产,乃是全国学者的份内之事。”龙洲剑客在《烟波谁识旧船山》中说:“张船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是不输于思想史上的王船山。”“象张问陶这样一往情深地在诗歌中倾吐自己最真诚的生命感悟的人,古往今来恐怕也不多吧!在他之前有杜工部,在他之后只有郁达夫。”“‘江右三大家’中,从袁枚到赵翼、蒋士铨,无论在才气还是诗歌的造诣上都未必一定胜过张问陶。”“就诗论诗,张问陶是绝对不输于‘三家’的”;“张问陶在诗界中就象金庸武侠小说里独立于正统门派之外时隐时现的绝顶高手,别人只能偶尔识得其踪迹,却少有人有耐心与诚心去探寻他的踪影。”此乃不刊之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11:07,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