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6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映 发表于: 2006-9-12 13:22: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书人天府文人龚明德

 [复制链接]
  有人说:“北京的姜德明、四川的龚明德和上海的倪墨炎,是中国书话界的铁三角。是继唐弢、阿英、黄裳之后的书话大家。只要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名字。”“时下,读书人很杂,有只读文凭的,只读稻粱的,如成都龚明德这种纯粹读书人太少了。他爱书,藏书,每月的工薪,大部分淘书了。他在出版社,编书也偏好读书人作品,如他编的《董桥文录》、《流沙河短文》皆是。”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读书人、出版家、作家龚明德,就职于四川文艺出版社。龚明德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六场绝缘斋”,“六场”原有所指,即官场、商场、情场、赛场、赌场和舞场,后来泛指“与书无关的场所”。在龚明德家里,无彩电无冰箱甚至连洗衣机都没有,家徒四壁,四壁徒书。他的书斋藏书数万册,是中国三大专业藏书家之一。他的书房里仅新文学书刊就已达数万册,其中约三成以上是珍稀的民国版本。家里放满了书,连孩子的卧室、阳台上、厨房里也都放了书架。
  流沙河先生风趣地说“陪着斋中万卷,断了门外六场”的明德是个书呆子。他对书的爱真到了“痴”和“呆”的程度,他对书房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谈到书房,他的激动、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好在我有书房,下班后,大门一关,便是深山了。这深山真有挖不完的宝啊……一想到我的书房,我整个人就生动起来,更不用说在里面读写了。”
  龚明德读书是细读精读,反复研读,像个书虫。书读多了,便有发现与发掘,写出的书话,多是读了十多部书,才精炼出的一两千字文章。前几年,结集出版的《新文学散札》,引起海内外书生赞赏。
  成都的大街小巷有很多旧书店、旧书摊。龚明德常到这地方去淘书,锐意穷搜,披沙拣金,不断增添新的品种,逐步积累了这汗牛充栋了书刊,久而久之成都卖旧书的人都认识他,有什么好书都给他留着,他说:“大规模地买书,最早是在我们单位的资料室处理书,我是买了八麻袋八麻袋。我挑了大概几千本对我研究有用的。这些书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的书。都是很珍贵的、所以后来我做研究主要靠这一批书。”
  龚明德主要搜集与新文学有关的资料。不论是图书、报纸、杂志、辞典他都尽力收全。比如《辞海》的各种的版本,他就都收齐全了。
  龚明德是一位新文学史专家,早年师从着名学者刘诚信教授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即新文学),大学毕业在湖北一所高校担任中国现代文学教师,讲授"中国现代文学"课程。1980年赴西南师范,进修"中国现代文学",遍览川、渝各大图书馆所藏新文学旧版书刊,对新文学版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着手研究。1981年调入四川文艺出版社,责编或组编了一批新文学研究专着。1984年,他的第一部文学学术着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修改笺评》,受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1991年又应约撰写了一部关于庐隐的书稿。这十几年间,还陆续发表了几百篇研究新文学史的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龚明德有为学术而献身的精神。他虽然富有藏书和学识,却长期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收本来不高,却大都买了旧书刊;一旦碰到珍贵的东西,又常常不惜血本,志在必得。蜗居斗室,没有电话没有冰箱没有空调,只有排着队打着捆堆成垛的书刊。研究新文学史料和版本是学界的冷门,没有多少成果可以借鉴,没有几个人可以交流,甚至家人、亲朋和同事也未必能理解。龚明德却忍受着清贫狭窄的书房中开辟出一条广阔的成功之路。
  龚明德不仅是书生,更是一位斗士。龚明德喜欢较真,不管在哪儿,只要一发现错别字,非要纠正过来不可。他不但给书刊找出错字,连《新华字典》这样的权威辞书,都能给它找出一大堆的谬误。他在《营造宁静》一文中说:“我渴望做战士,为扞卫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弱势群体而呐喊。如果这样的机会还不成熟,我乐意躲在书斋,读者会从我的文字中发现我的不亚于做战士的价值的。”前几年他发现《围城》的各种版本不一,其中修改达三千余处,涉及内容的改动一千余处。根据研究成果,出版了《〈围城〉汇校本》,引发了一场无聊的官司,面对“名家”,不卑不亢,赢得了读者的支持。
  龚明德还是一位被誉为“有了他做书,读书界每年就能添加几部优质读物”的编辑家,他伺弄的《巴金年谱》《巴金书简》《周作人早年佚简笺注》《余时书话》《董桥文录》等,均为书中极品。这样的书一本就是数十万字,明德编好了,还得亲自校对。
  校对本不是责任编辑的工作,但凡是龚明德责编的书他都亲自校对。在他责编《董桥文录》时,他把51万字的《董桥文录》细校了三遍。董桥深为感动,在赠书的扉页上题道:“明德伉俪编校此书,苦不堪言,至感而恧(nǜ)。盛夏书出,白云在望,倍觉思念。文化工作得以千里呼应,诚人生一乐。”
  是书造就了龚明德,同时,龚明德又赋予了那些书以新的生命。他说:“一个文化人如果不在文化上显示自己的富有和高贵,那正好上了世俗的当,步入庸常一途了。”
  龚明德成功了。他与其他几位他开创的新文学史料学和新文学版本学已初具规模,为新文学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辛勤劳作和丰硕成果,正逐步赢得越业越多的人们的承认和尊重。新文学史界、版本目录学界和书刊收藏界以及修辞学界,有谁不知道中国有一个龚明德呢?龚明德有了名,但他并没有停步。为了学术,他笔耕不辍,一如既往。这几年他光"书话"就出了三大本。现在又在写一本名为《回到现场》的考据文集。
  龚明德现在在编务之余,时常在四川大学、成都的许多书吧开讲座,讲授现代文学。

明德读书堂叙往
⊙ 龚明德/文
  我的书房“六场绝缘斋”,比我本人有名气得多。我在书店,就在我不熟悉的作者的书斋名大观之类的专书中见过“六场绝缘斋”的专述。
  确立“六场绝缘斋”为我的书房用名,其始源于跟川中才子何之衰一次并排登自行车从九眼桥到省作协的红星路上的一次“骑谈”。何兄讲:要做一个饱学能文的读书人,就不要跟现实贴得太近。我顿有所悟,出口成“警句”:要与官场绝缘、要与商场绝缘、要与情场绝缘……何兄马上更正订补道:绝缘倒不必要,但要尽量少接触。
  印象中这次“骑谈”发生在一九八五或八六年的夏天。我当时肯定没有说周全具体的“六场”。但因何兄的“叹凤楼”等书斋名的勾引,我下了决心要自立个人书斋的名称了。
  当时,我还住在成都城北一个大监狱对面的四川省妇联宿舍,很小的房子内摆放了几个破书架,当然激不起给书房取斋名的情绪。不久,我在城南的玉林小区有了一套大一些的三居室,加之搬家后发现我的书可能有一万多册了。所以在搬入新宅前,只把订制书柜作为了唯一的装修工程。二十多个书柜靠壁一站,尤其是厅室相通的那道活动玻璃门墙被我用顶天立地的大书柜取代后,整个新宅的书卷气油然而生。我自己,不知得意了好久好久,以至于在做文时还美得什么似的。我是这么说我的书斋的:只要一想到我的书房,我整个人就生动起来,更不用说在里面读写了。──估计读过这话的人,只要他真的爱书,而且爱到了接近或高于我的程度,他一定会过目不忘我的说话,甚至视为“名句”牢记。
  “六场绝缘斋”斋名的确立,是在1988年前后。最初“六场”确有六场,即:不当官,也不与当官的亲密交往;不做生意,也不与生意人勾搭;不在婚姻以外寻求爱情;不参与浪费时间和钱财的赌事活动;不与任何人斗智斗力以逞能逞强;不去与读书无关的狂欢场所。简略后就是“与官场、商场、情场、赌场、赛场、舞场绝缘”的“六场绝缘斋”。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交接的两三个年头内,我读了大量民国年间的文学书刊,让我比较投入地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行列。有了主攻方向,有了装书的书柜,更可喜的是有了读写的时间,我在带养幼年女儿的同时,就每天骑自行车满成都跑,在地摊上买了大量又便宜又于我的读写大有益处的好书,从而极大地充实了我的专业备书。
  原以为六场绝缘斋可以风平浪静,不料有两个老鼠家族在斋内繁衍生息,弄得我很烦,尤其它们在深夜啃书磨牙的声响,让独自守斋的我不寒而栗。当然,它们有一段时间还是讲规矩的。我出差之前,给它们放足食物,如土豆、黄瓜、南瓜之类,凡是它们爱吃的,我都遵循鼠族的饮食习惯,不挪动食物位置,以便它们摸黑进餐时可以按部就班地充饥。
  然而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正一筹莫展之时,从《辞海》中发掘出一张已放了五六年的三千元存款单。当时国家号召存款,利息也可观。取款后,三千元之外的利息正够用来换装所有木制窗户为铝合金钢窗。铝合金钢窗安装时,大锤敲打和电钻钻洞的声音,吓死了好几只老鼠,剩下的也跑完了。书,终于免除了鼠啮之患。
  前年,我积存的款项够买下对门一家旧宅了,就向对门房主商购,很快办妥全部手续。我住的是最上一层,“公摊面积”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龚占面积”。我把对门简单装修成“生活区”,作为通道的过道又加装了一个悬空靠栏干的大写字台,这倒真可以挂得起十年前流沙河为“六场绝缘斋”的易名“明德读书堂”所书大幅对联了。
  于是,我决定在不废除“六场绝缘斋”的原斋名的同时,正式起用“明德读书堂”。像沙河老师说的:“六场绝缘斋”有消极表述之嫌,“明德读书堂”才是正面的积极的表述。
  确实,打工赚钱之余,回到家里就一门心思读书写字的人,怎么会有时间去干与读写无关的事?所以,我的目标是不会“改革”了,我就一面谋生存一面工余读写。今年年初刚与一家出版社签订了我的《回到现场》出版合同,这是我的考据文集。
  我今后的业余研究,就是努力恢复五四后三十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原貌,使当时的“现场”呈现在读者眼前。正如我在大学讲课时说的:“有些事,要弄清楚。”凡是被人为弄得与原貌有违的史实,一旦被我发现,我就要纠正。不管当事者是谁,我也不会看任何个人或团体的脸色,反正,我力所能及可以弄清楚的,都要“弄清楚”。
  ──这,就是明德读书堂的“明德”之意。

龚明德的书
《昨日书香》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丛书名:  六朝松随笔文库  作者:  龚明德
  《昨日书香》,多么好的名字。关心旧书的朋友,都会为这个书名动心,为“昨日”的书香而动情!龚明德关于写书话,关于考证那些文坛旧事和那些旧书的版本。这,有他发表过的长短文章和出版了的《新文学散札》、《文事谈旧》为证。这本《昨日书香》,依然是关于中国新文学的版本、文事辨别文章的结集。读龚明德这些文章,特别能见出作者的功力。

《书生清趣》出版社::岳麓书社,作者:  龚明德
  《书生清趣》是一部以读书心得札记为主的随笔散文集,第一辑“我行我素”,是作者谈他的书斋生活的一组文章,写他的书友,写他的每年一次的“黄金读写周”,写他的同行友人,并收有作者为别人的书所作的序跋》,第二辑是写作者拜见、结识的十多位名作家,作者以真切、具体的直观勘察,把他见过的巴金、冰心、严文井等写得如见其人。第三辑“吹毛求疵”是一组关于图书编校质量的随笔,第四辑“穷根究底”是一组功力深厚、内容扎实的“五四”后三十年间中国新文学的研究文章。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余秋雨:21世纪肯定不会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转帖]罗马尼亚人在愤怒:中国女工是囚徒还是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2 18:58,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