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639|回复: 1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8-6 09:24: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民生·医疗2018年四川省援外医疗队出征 我省新一批65名援外医生陆续启程

 [复制链接]
  自1976年4月,四川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受命前往莫桑比克开始,四川援外医疗工作已经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累计向非洲、亚洲、大洋洲的9个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61批726人次。会议上,还对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在援外医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4个集体、18名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染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染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染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染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染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染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南充:血色七夕 16岁少女挥刀杀死“情敌” 四川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成都6日白天或遇暴雨
2# 四姑娘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8-6 09:2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四川援非医疗队坚守安哥拉9个月 阻击埃博拉

源自:华西都市报
  安哥拉在2005年和2009年都暴发了严重的埃博拉病毒,四川省援非医疗队也一直都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在安哥拉,人群艾滋病病毒的携带率约为18%,疟疾、登革热、霍乱等在国内少见、烈性的传染病在当地时常遇见。
  正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已影响到多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西非埃博拉病毒暴发死亡病例已攀升至826人。无国界医生组织称疫情已经失控。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多个援非医疗队依然坚持工作,防治埃博拉疫情。而其中就有四川省的援非医疗队,11名队员来自全省各个医院,已经在安哥拉坚守了9个月。

传染病高发区,日常防范严格
  虽然目前当地还没有埃博拉病毒的报告,但安哥拉在2005年和2009年都暴发了严重的埃博拉病毒,四川省援非医疗队也一直都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记者独家连线采访了四川省援助安哥拉医疗队第三队队长、川大华西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马玉奎教授。
  “近十年内,安哥拉曾有两次暴发埃博拉病毒,这次疫情在西非肆虐,目前安哥拉还没有接到类似病例的报告。但在安哥拉,人群艾滋病病毒的携带率约为18%,疟疾、登革热、霍乱等在国内少见、烈性的传染病在当地时常遇见。之前有一名队员就感染疟疾,近日才康复继续工作。”马玉奎说。队员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不敢放松警惕,做好了各种防范措施。
  “平时都很小心,接诊患者时要戴手套,不管气温有多热,我们上班时穿白大褂,回宿舍前用快速消毒液洗手,一旦有发热等感冒症状,就做检查以排除那些常见传染病的可能。卫计委也给援非的我们发来埃博拉疫情报告和防治文件。”马玉奎说,如霍乱这类疾病,似乎每年雨季中后期都会流行一段时间,马玉奎觉得还是和他们的垃圾处理不利有直接关系,饮用水容易被污染。所以队员们在当地都少吃生冷,饭菜、饮水烧开。

11名队员诊治2万多人次
  在非洲的9个月,他们经历过困难,也得到过当地人赞许。2014年2月5日,四川省援非医疗队接到中国大使馆转来的一个特殊邀请,这个邀请来自患病多日未愈的赤道几内亚驻安哥拉大使夫人。马玉奎和翻译叶韵、内科医生林科兵、中医科医生郭子衣及检验科医生昌涛,前往大使官邸。经过详细询问病情、查体及现场快速检验,明确了诊断和治疗计划,并赠送了药物。随后大使夫人多次到四川省援非医疗队驻地接受治疗,最终症状消失,病情痊愈。
  目前,医疗队在罗安达总医院工作。因为中国援建的新医院正在重建,所有疾病诊疗都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内进行,物资匮乏,又时常因为材料缺乏或停电停水影响正常的诊治。但四川省援非医疗队的11名队员,在9个月的时间里,累积诊治当地患者逾23502人次,施行或指导手术1000余台次,为华人同胞诊治200余人次、健康体检200余人次,为受援医院作专业讲座2次。“虽然现在的医院在设备方面确实比较落后,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和帮助,还是可以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使命。”马玉奎说。

医疗队曾获得总理赞许
  2014年5月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看望并慰问中国援安医疗队工作人员。中国于1963年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目前在40多个非洲国家派有医疗队。自2009年以来,已有三批中国医疗队赴安哥拉进行医疗援助。当时,这支来自四川的医疗队已在安哥拉工作了五个月。李克强称赞医疗队员,虽然没有穿白大褂,但从事的是天使般的工作,并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工作是否顺利。队员们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不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当地翻译的帮助,我们还是可以了解清楚患者的情况,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在遥远的西非几内亚,有一批身着白大褂的中国人,他们积极参与抗击埃博拉病毒,为几内亚人,为身在几内亚的华人,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是由北京市卫计委承办、北京安贞医院组建的中国第23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他们由19人组成。在13亿中国人中,距离埃博拉最近的是这19人。
  在19人中,距离埃博拉最近的是这个人。
  曹广,一位普外科专家,经历了在几内亚“抗埃”又被隔离的21天点点滴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8-6 09:24:00|只看该作者
病毒突袭 政府发来疫情短信
  对所有的人来说,非洲,充满着神秘色彩,让人向往。而在神秘的背后,非洲却又隐藏着让人难以预料的危险,时时刻刻威胁生命安全,比如,埃博拉病毒。
  当我看到这些天以来国内众多媒体对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的报道,思绪翻滚,时时回想几个月前,同埃博拉病毒遭遇、被隔离的那段日子。
  3月24日,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我照例穿着白大褂走进已经工作一年多的中几友好医院。先在门诊接待了一名预约好的华人患者,紧接着就急忙赶到手术室,和早已等在那里的黑人搭档一起手术……这一切如往常一样紧张而有序。但在手术结束后,一条政府发来的短信却将这一切都改变了。
  “Ebola”、暴发、出血热,几个单词像利剑一样刺进了我的眼睛,瞬间头皮发麻。

无一幸免 三非洲同事全部染病
  我想起10天前因腹痛、呕血、发热、乏力收入普外科病房的一名35岁男性患者。我清楚地记得,患者在死亡的当天,左眼白眼球已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颗红得让人害怕的兔子一样的眼珠。护士为其翻身后的场景更是令人胆寒,因为患者左臀部肌肉注射点渗出的鲜血,已经浸透了周围厚厚的衣裤,就连身下的床单,也都留下了一大片血污。最终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我问自己,这个病人就是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吧?与此同时,我突然想到今天手术,和我搭档的两名黑人医生都说自己很累,很不舒服,也不想吃东西,还有一个跟我说他可能有点发烧。想到这里,一个不祥的念头闪现在我的头脑里。他们两个接触那个病人很多,不会被病人感染了吧?从那个患者住院的第一天开始,我和病人还有搭档们每天都有接触,自己不会也已经被这病毒感染,正等着出现类似的症状呢吧?我流出一身冷汗。
  坏消息接踵而来。我们科那三名同事无一人幸免,全部为埃博拉病毒阳性,另外,胃镜室、放射科各一名医生和一名门诊护士,也全部感染了这种病毒。
4# 金佛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8-6 09:24:00|只看该作者
隔离期间“体温是头等大事”
  我,被隔离了。一个平时性情粗放且见惯了生死的外科医生,不自觉地开始仔细体会身体上所有细微的变化。早上起来洗脸,要在镜子前看看自己是不是出现了那种跟患者相仿的眼结膜出血;白天出现一点点头晕就会开始紧张,想这是不是发病的先兆;试表即便体温刚到36.9,也会不自主地心跳加速;就连身上起了一个小疹子,都要联想是不是那个病毒感染造成的。
  我平时的生活节奏和习惯也随着隔离而完全改变。平时只有渴了才会想起喝水,现在每天强迫自己多多喝水;医院给我们配备的维生素,平时我连看都不看,现在却规定自己必须按时吃下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原来最喜欢和同事一起游戏娱乐,现在只能自己找没人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轻微的活动来放松心情;原来喜欢听的评书相声,现在却感到十分无趣……
  在我的父母眼里,全世界的新闻头条和我的体温相比,都显得无足轻重。他们每天都会在早上5点时守在电脑屏幕前,等着我这里的晚上9点,向他们汇报自己临睡前的体温。哪怕我晚报了一分钟,或者体温比昨天稍稍高了一点点,都会让他们整天心神不宁。

直面死亡 非洲同事染病去世
  我的爱人,得知我曾频繁接触过确诊病人,和我一起工作的医生已感染病毒死亡的时候,极度紧张和担忧让她病倒了,发烧、头痛、吃不下饭。可她却笑着对我说:“我被你电话传染了,但是我愿意,我在这边替你生病,你在那边就不会真的生病了。”短短一句话,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什么叫生死相依。而十岁儿子的表现,更让我感到欣慰。由于担心影响孩子学习,爱人特意选在我相对安全的一天,跟儿子第一次说了他远在非洲老爸的遭遇。没想到,当儿子听说之后,瞬间泣不成声,哭着求妈妈打开电脑,要看看爸爸现在到底有没有生病。这泪水是儿子第一次因为担心家人而流的,“儿子长大了!”
  4月14日,对我的隔离观察终于结束了。在这21天里,我害怕过、伤心过,但同时也感动过、微笑过。现在,我懂得了,“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染姐 发表于: 2014-8-6 09:24:00|只看该作者
特写
中国医疗队队长回忆同事死亡过程──
缺少防范意识 手套破损染病

  西非发生的这场埃博拉疫情,从今年的2月在几内亚暴发以来,来势汹汹,已经肆虐6个月的时间。作为与之直接遭遇的中国人,中国第23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队长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热带雨林中的野生动物。森林几内亚的非洲人历来有食用猴子、猩猩、老鼠等野生动物的习惯,这就给该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几友好医院收治的来自达波拉的那位44岁的男性患者,名叫SAVANE MORY。这是应该被记住的名字,他是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第一位被确诊的埃博拉感染患者。从他开始,拉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埃博拉大暴发的序幕。他是一名商贩,平时喜爱吃野鼠,外出旅行回来后染病。3月18日死亡后,家属将尸体接回老家按当地穆斯林风俗安葬。而后,为他举行安葬仪式的四位家属相继发病,在东卡医院隔离观察,经检测埃博拉病毒均为阳性。
  到目前为止,经这首位患者直接和间接传染的9名中几友好医院医务工作者中已有6位相继死去。这还没完,被感染的两名医生在医院隔离观察期间,又造成3名外院医护人员感染,其中两人死亡。
  在多种恶性传染病频发的非洲大地,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许多人,缺少防范意识。在中几友好医院做手术的患者中,有40%~60%是艾滋病抗体阳性者,而有的外科医生在手术中手套破损,甚至手被针刺破了也不马上处理。

☆ 相关资讯
被埃博拉改变生活方式 西非民众不再握手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迫使当地人民改变生活方式,以免被感染。据台湾“中广网”8月4日报道,利比里亚人民不再握手,搭乘出租车时,也不像以前,为了省钱,很多人都挤进去,像叠罗汉一样,坐在彼此大腿上。现在利比里亚政府规定,每辆出租车,最多只能搭载4名乘客。
  报道说,利比里亚民众纷纷抢购塑料桶,在里面装满消毒水,清洗双手。
  卫生专家说,埃博拉病毒透过身体接触才能传染,例如碰触死者身体,或者接触死者血液、汗水、呕吐物跟粪便。
  到目前为止,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国家已造成数百人死亡。虽然大家都知道,病人尸体很危险,但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最近几天至少有17具埃博拉病毒死者尸体,丢在街头,无人处理。
6# 青城山
 壳子 发表于: 2014-10-22 11:53:00|只看该作者

防护致命埃博拉 揭秘四川援非医疗队特制装备

源自:华西都市报
套装之一:面罩
套装之一:眼罩
套装之一:口罩
套装之一:三层手套
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务人员展示完整防护服。
原文标题:防护致命埃博拉 不止13件套防护服更有23道穿戴程序

揭秘四川即将援非医疗队特制装备
层层保护
13件套防护服

  整套防护服有N95口罩、防护镜、3层手套、防水雨靴、鞋套、内层分体防护服、外层连体防护服、头罩、防护面屏等13个组成部分

穿脱讲究
23道穿戴程序

  先洗手,再戴第一层防护帽和防护镜,之后戴口罩、检测密封性,之后戴第一层手套、穿防护服……整个穿、脱过程约有23道程序

穿戴感受
  由于防护服需要完全密封,队员在展示的15分钟内,已经汗流浃背,“所以医护人员每次进入感染区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阻击埃博拉重装出击
  今年2月以来,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成灾,目前已致4500多人死亡,这种高致命性病毒遂令全世界陷入恐慌。在此背景下,接10月2日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通知,成都军区总医院联合昆明总医院、324医院、59医院等单位抽组了规模为100人、60张床位的野战医院,做好赴利比里亚开展收治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各项准备。从10月5日起,医疗队队员们都在进行物资准备和相关培训,随时准备奔赴埃博拉疫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壳子 发表于: 2014-10-22 11:53:00|只看该作者
  埃博拉病毒对你我而言,恐怖而神秘。对疫区医疗队员来说,则是生死考验。究竟该如何防护病毒不沾身?华西都市报记者为此探访了正处于培训中的医疗队,由此揭开这性命攸关的防护之谜。

如何选人
精选,有队员曾赴小汤山抗击非典

  据了解,成都军区总医院抽调的医疗队员来自传染科、呼吸内科、消化科、普外科等重点科室,每名被选中的队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最终敲定的。在这些队员中,7人参加过小汤山抗击非典任务,5人参加过国际维和任务,“都是非常有经验的队员。”
  传染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章就曾在2003年赴小汤山抗击非典,“这次与抗击非典完全不同。”陈章说,非典的生物安全等级为三级,而埃博拉属于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感染致死率最高可达90%,远高于非典病毒10%的致死率。
  据了解,目前野战医院正在设计中,完工之后的医院设置有门诊区、留观区、治疗区和重症区四个主要部分,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医疗队员的安全,他们的生活区与工作区是分离开的。

如何防护
密封,防护服穿脱约23道程序

  防护服是医疗队必备并且使用频次最多的器具,也是与病菌直接接触的部分。“很多感染实际上都是在穿脱防护服时不小心感染的。”队员介绍,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体液等传染,病菌很容易沾在衣服上,所以每一层防护设备的穿、脱都有严格的规定。
  10月21日下午,医疗队员向记者展示了穿戴防护服的流程。先洗手,再戴第一层防护帽和防护镜,之后戴口罩、检测密封性,之后戴第一层手套、穿防护服……记者细数,整套防护服有N95口罩、防护镜、3层手套、防水雨靴、鞋套、内层分体防护服、外层连体防护服、头罩、防护面屏等13个组成部分,而整个穿、脱过程约有23道程序。“最基本的穿脱原则是从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后摘、外层手套要压在衣服外、穿脱不颠倒、行走不反向、脱防护服忌抖动等。”队员李斌说,队员们还特意将各个流程单独打印出来,人手一份。
  由于防护服需要完全密封,队员在展示的15分钟内,已经汗流浃背,“所以医护人员每次进入感染区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8#
 壳子 发表于: 2014-10-22 11:53:00|只看该作者
如何培训
仿真,设置模拟病区自我考核

  实际上,防护服穿多少、怎么穿脱并不是一次性确定的。队员们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相关信息确定基本防护设备,之后再结合自身状况进行完善。“比如起初是没有头罩的。”李斌说,因为西班牙一位接触患者的护士在穿戴防护服时无意中接触到自己的脸,最终不幸感染,所以在队员们的要求下,特意定做了一批头罩,“材质与防护服一样,套在头上可以起到保护脖颈和头部的作用。”
  在医疗队员们的培训教室,按防控传染病要求设置了“三区两带两线”。所谓的“三区”是指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带”指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带,“两线”则是清洁线路和污染线路。”在每一个区域,应该穿、脱哪些防护服都有严格规定,不能越线穿戴。“
  “目前来看,病毒在本地人中感染率高,救援组织感染的案例在少数。”队员李斌说,“最重要的是要按规定,细心地把防护措施做到位。”目前,队员们主要在进行穿脱防护用品的专业培训,并且医疗队内部还会进行自我考核。
  除了业务培训,队员们还在进行专业英语培训和体能训练。

四川防“埃”:2小时内须通报疑患
  21日,四川卫计委表示,自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发后,四川地区一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建立防控机制。
  8月16日,四川卫计委即已向全省转发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方案。并依据方案进行了严格的自查与准备。

通报疑患
  依据国家卫计委要求,四川各级医疗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在2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留观病例,由转运接收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各级疾控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壳子 发表于: 2014-10-22 11:53:00|只看该作者
定点医院
  成都是中国西部物流中心及重要的国家航空口岸。
  四川卫计委要求,从成都口岸输入的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与疑似病例,指定成都市传染病医院负责接收。省内各口岸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与疑似病例的定点医院。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分支机构要主动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沟通、联系,通报本口岸检验检疫工作情况。

追踪随访
  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的人员信息,需追踪、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离开疫区满21天。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通报信息后,对疫区来华(归国)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按要求实施医学观察;如排除密切接触可能,则由目的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护,监护截止时间为离开疫区满21天。在此期间,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如出现发热和其他症状,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10#
 壳子 发表于: 2014-10-22 11:53:00|只看该作者
☆ 相关资讯
四川在安哥拉医疗队高度警惕埃博拉

  安哥拉在2005年和2009年曾暴发过严重的埃博拉疫情,虽然该国目前尚未收到埃博拉感染病例,但在此坚守的四川省援非医疗队却一直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四川在安哥拉的援非医疗队11名队员来自全省各个医院,已经在安哥拉坚守了11个月。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却在11个月的时间里,累积诊治当地患者超过23000人次,施行或指导手术1000余台次。
  据四川省援助安哥拉医疗队第三队队长、川大华西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马玉奎教授介绍,“近十年内,安哥拉曾有两次暴发埃博拉疫情,这次疫情在西非肆虐,目前安哥拉还没有接到类似病例的报告。但在安哥拉,人群艾滋病病毒的携带率约为18%,疟疾、登革热、霍乱等在国内少见、烈性的传染病在当地时常遇见。之前有一名队员就感染疟疾,近日才康复继续工作。”
  据称,安哥拉政府当下高度警惕这一病毒的入侵,已建立了国家控制埃博拉病毒紧急预案。马玉奎说,队员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敢放松警惕,做好了各种防范措施。
  “平时都很小心,接诊患者时要戴手套,不管气温有多热,我们上班时穿白大褂,回宿舍前用快速消毒液洗手,一旦有发热等感冒症状,就做检查以排除那些常见传染病的可能。卫计委也给援非的我们发来埃博拉疫情报告和防治文件。”
  马玉奎说,但如霍乱这类疾病,似乎每年雨季中后期都会流行一段时间,马玉奎觉得还是和他们的垃圾处理不力有直接关系,饮用水容易被污染。所以队员们在当地都少吃生冷,饭菜、饮水烧开。华西都市报记者程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08:27,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