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3|回复: 0

[2019年万里长子撰文追忆京剧武丑大师张春华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万里长子撰文追忆京剧武丑大师张春华

  万伯翱在文章说,“我认识张春华先生很早,还系着红领巾时就认识他。”
  近日,《中国文化报》刊发了万里长子万伯翱撰写的《追忆京剧武丑大师张春华》一文。
  3月5日,京剧武丑名家张春华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张春华于1924年12月生于天津,12岁进入了天津“稽古社”科班。1943年,正式拜叶盛章为师,赴京随富连成科班演出,是叶盛章先生“叶派武丑艺术”的主要传人。3月9日,京剧武丑名家张春华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京剧界、文化界人士前往送别。

  万伯翱在文章说,“我认识张春华先生很早,还系着红领巾时就认识他。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经常去戏剧家马彦祥伯伯家找他儿子、我的同学马思猛玩,马伯伯的妻子是中国京剧院二团的主要演员云燕铭,经常和张春华一起合作。”
  “当时马伯伯一家住在北京东城小雅宝胡同一个大四合院里。马思猛的爷爷马衡是考古专家,也是故宫博物院院长。据说一九五○年马伯伯结婚没房子,就以老爷子这座私宅大院中的东厢房为洞房。婚礼在南河沿欧美同学会办得很热闹,周总理送了一对金笔,郭老送了书法礼品,大画家徐悲鸿为新人绘就了《双骏图》。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及名演员张春华、张云溪等都参加了婚礼。”
  万伯翱还回忆了自己观看张春华演出的经历:“我在上学时,没机会看张老的演出,因那时一直在育才小学住校,只能在收音机里收听。十年动乱期间,古典传统戏剧统统被打入冷宫,张老靠边站,不让他演出了。我喜爱京剧的父亲万里也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身陷囹圄,再也没有看过戏。一九六七年国庆十八周年时,张老被分配在天安门广场值夜班,看守中国京剧院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花车。秋风起,黄叶飘,张老扣紧军大衣半夜巡更数遍,不敢有丝毫大意,万一出了事,作为‘黑线人物’,又会遭受造反派的猛烈批判。好在当时有靠边站的马派学生安云武陪伴,终于熬到了天亮。”
  一九八一年万伯翱调回北京后,“只要听说有张老的演出,必想方设法去看。”无论是久演不衰、早在一九四三年就名噪津门的《时迁偷鸡》,还是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演出的《盗甲》《酒丐》《三盗令》《巧连环》等剧目。
  万伯翱是万里的长子。2015年7月,在万里逝世时,万伯翱曾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说,自己18岁被父亲送到农村锻炼,一呆就是10年,父亲叮嘱他做一名有文化的农民。刚开始不理解父亲的做法,有过抱怨,后来理解了,在风雨中他锻炼成一名作家。“父亲对家人要求极其严格,有时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做万里的儿子不容易,有过抱怨和委屈,所幸家人没有辱没父亲清廉的名声。”
  万伯翱也是一名作家,曾先后出版了《三十春秋》、《四十春秋》、《元戎百姓共垂竿》、《五十春秋》、《红墙内外》等。
⊙记者:何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独听风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独听风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独听风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独听风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独听风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独听风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习近平以三“新”续写中朝友谊新篇章 这种精神 习近平要求继承和发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23:40,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