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娉舒
2004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为我们重现了逐渐远去的2004年。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审计风暴显示了政府反腐败的决心更加坚定;雅典奥运 刘翔带来的“中国速度”使国人扬眉吐气;科学发展观给中国人带来更多的展望和信心;反分裂国家法从法律上表达了中华民族反对分裂和促进国家统一的强大意志;中法文化年让中国和欧洲的联系更加紧密……
但是,年末发生的 印度洋海啸,使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得异常脆弱,而禽 流感、空难、矿难、火灾、沉船、山体滑坡、爆炸、人质事件……一连串表述突发性事件的词语,在2004年出现频率之高前所未有。这一串串沉甸甸的词语,凸显着2004年特有的凝重底色。
“突发事件”,表述2004的关键词
最新发布的2004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与以往两年4次发布的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首次增设了“突发性事件专题”一类,“海啸、人质事件、高致病性禽流感、东 航空难、马德里爆炸、矿难、恐怖袭击、小浪底沉船、震荡波病毒、山体滑坡”等入选。
区区一个流行语统计的微小变化,看似不起眼,而背后却是惊心动魄的社会现实。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张普教授一语概之──“突发事件频仍的2004”。
监测跟踪2004年14家主流报纸全年近5亿字语料的北京语言大学史艳岚博士说:“我们就有一个强烈感觉:有关‘突发’、‘灾难’等等的词语出现得特别多,词频统计结果印证了我们的这种感觉。”
突发事件在2004年实在太多。以矿难突发事件而言: 陕西铜川矿难、河南大平矿难、江西丰城矿难、 甘肃山丹矿难、吉林江源矿难、山西灵石矿难、河北邯郸矿难、四川 雅安矿难、河南新密矿难、北京大安山矿难……
又以人质突发事件而言:伊拉克多国人质事件、 巴基斯坦中国工程人员人质事件、 俄罗斯别斯兰大规模人质事件、长春人质事件、深圳人质事件、河南人质事件、石家庄人质事件,一些人被砍头、虐杀……
“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贯穿整个2004年,以至我们不得不为‘突发事件’设置了一个专题。”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张普教授说。
张普教授回顾说,2003年春夏季以及全年的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发布时,“非典”作为一个新词,并且作为一条流行语格外引人注目,一年两度高居十大流行语的榜首。
流行语:新词语的重要来源
“中国在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就的同时,伴随时代步伐也出现了大量的流行词语。从流行词语的变迁,可以看到社会物质和精神上的进步。流行词语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实。”一直从事流行语动态监测跟踪工作的北京语言大学史艳岚博士说。
“某些流行语是新词语的雏形,当某个流行语的流行范围扩大到各个社会阶层后,特别是频繁地出现在现代媒体中,它就具备了做新词语的一定条件,就有可能成为新词语。”
据史艳岚博士介绍,《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的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收了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新义1200余条,基本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在这1200余条新词中,“炒股”、“ 单身贵族”、“当红”、“粉领”、“黑哨”、“拒载”、“另类”、“埋单”、“排行榜”、“票房”、“前卫”、“上班族”、“上网”、“刷卡”、“天价”、“下课”、“ 性骚扰”、“追星族”、“作秀”等等众多词语,都走过“流行语”阶段。
流行语流变,一把衡量历史变迁的尺子
史艳岚博士说,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大量诞生的流行词语,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特色、万元户、下海、打工、美容、春节晚会、涉外饭店……”到90年代的“围城、 传销、卡拉OK、炒股、BP机、写真、进口大片、网吧、MBA、盗版、知识经济、酷、隐私……”,再到21世纪以来的“MP3、宽带、唐装、手机短信、彩信、网上购物、谁动了我的奶酪、入世、反恐、与时俱进、CDMA……”即便是相类的事物,或者同一领域,流行的说法称谓也在不断翻新。比如,从“大哥大”到“手机”,从磁带到MP3,从录像带到VCD、DVD,从国内游到出境游,从“申办奥运”到“人文奥运”,从“美容”到“人造美女”,从追求“绯闻”到树立“媒体责任”,从“小资”到“波波族”,从“复关”到“入世”……
“不断变化的流行语,成为中国人物质生活和观念变迁过程中最忠实的记载工具。”史艳岚博士说。又比如,小资、愤青、波波族、动漫、哈日、韩流等词语的流行……大量的经济类、时政类、科技类、教育类、信息类、文化类流行语的产生,“除昭示着时代飞速发展,也从某一独特角度,表现着新世纪中国人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
“在这里,我们试图寻找一个靠近真实中国的视角。”史艳岚博士说。
2004年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出炉
“2004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今天下午对外公布。“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雅典奥运”、“刘翔”、“审计风暴”、“零 关税”、“失地农民补助”、“反分裂国家法”、“中法文化年”和“海啸”入选综合类“十大”流行语。
此外,2004年度国际时事类、国内时事类、经济类、科技类、文化类、突发性事件专题等六个类别的“十大”流行语,也同时发布。
“这些流行语是2004年的精彩回放。”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普说。
它们为何能成为十大流行语
执政能力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界定了“执政能力”的内涵,就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特别是“怎样执政”的问题,作出了全面阐述和战略部署。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解决的就是中共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机制问题,已经触及了中国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通过古哥(Google)搜索“执政能力”一词,有91万条相关信息。就2004年度中国政治生活而言,“执政能力”堪称第一“热词”。
科学发展观
和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样的词汇。2004年被频繁使用的这一概念,改变了衡量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标准,是对累积多年形成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崇拜的颠覆,“人”的地位在国家意识形态中被提到了新高度。人们寄望,这一概念能主导未来的生产和生活。
雅典奥运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不仅以3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二,还实现了在短跑、网球等弱势项目上零的突破。金牌带来荣耀,同样引发思考。对中国而言,奥运会一向承载着太多的意义。如果说,经济艰难起步时我们需要以体育夺标来振奋民族精神,那么国力渐强的今天,让奥运回归最初“快乐游戏”本源的呼声渐高。
刘翔
2004年夏天,刘翔只用12.91秒就成为中国超级明星。他有天生的偶像明星气度,除了那块奥运金牌,其张扬霸气的个性也倾倒无数体育迷。奥运会后,有关刘翔的“保送硕博连读”、是否踏入娱乐圈、被叫停的商业广告等新闻接二连三。据说,他的潜在影响力已开始显现──“健康型男人”开始大受欢迎,有人称“一个人成功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观”。
审计风暴
2004年年中由审计署开列的“审计清单”掀起一场暴风骤雨,牵出案件线索逾千条。审计长李金华由此而被央视评为年度经济人物。在审计署政务公开透明和媒体穷追不舍下,审计署收到“20年来最好的整改情况”(李金华语)。据一项公众调查发现,76%的公众表示了对李金华的担心,认为“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从这个“保护好官”的民间意见透视出,这场审计风暴深得民心。中国审计制度建立20年来,全国共追还被挤占挪用资金1300亿元,审计处理后上交财政1400多亿元。
零关税
2004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周年,保护期从此结束。2005年,中国开始履行下调上千种进口产品关税的义务,关税总水平将降至9.9%。降税包括零关税,比如数码照相机。内地还将与香港启动第二批713种港货实行零关税协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曾说,入世是中国主动“引狼入室”,各开放行业面对强敌,必须主动求变才能生存。
失地农民补助
中国有9亿农村人口,土地被称作“农民的命根子”。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成千上万的农民抛入失地人群行列。失地农民问题,在2004年度凸显出来。党中央、国务院极为重视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给失地农民补偿、改进补偿方式、增加补偿等措施都在一步步实施推进。不过,要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反分裂国家法
2004年1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这被认为是遏止“台独”的重大立法活动,从法律上表达了中华民族反对分裂和促进国家统一的意志。分裂活动在世界上被视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最大的敌人。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不会对本国的分裂活动坐视不理。有评论称,《反分裂国家法》法律程序的启动,必要而适时,会令所有热爱中国的人拍手称快。 台湾股市应声下跌。
中法文化年
历时将近一年的“中国文化年”(在法国),中国熊猫、旗袍和团体操表演等让法国人如醉如痴。作为回应,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法国文化年将在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举办百余项活动。本着“以人为本和革新”及“浪漫与创新”的主题,法国人送来了激光音乐会、印象派绘画、飞行表演与法国鹅肝。一系列大型展览将从不同侧面向中国观众展现法国创新精神。现在中国许多著名博物馆已经进入“法国时间”。文化成为不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共谋发展的新力量。
海啸
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晨7时5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 地震,是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发生的5大地震之一。地震引发海啸,造成 印尼、斯里兰卡、印度、 泰国、 马来西亚等多国共158600人死亡。海啸重创之下,国际社会纷纷弛援。中国政府提供巨额援助,力度之大史无前例。中国国内的民间捐助也极踊跃,至今捐款和承诺捐款数额突破1.5亿元 人民币。仁心兼济天下,有评论称为中国人的“世界公民意识”。(边集综合整理)
《中国青年报》2005年0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