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31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蜀虎 发表于: 2005-10-4 16:19:2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名人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

 [复制链接]
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陈兵/文  圆融,乃中国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诸宗思想的重要内容。圆融思想是在中国本土儒、道两家思想的土壤上,依据印度大乘经论诠释发挥而开出的智慧之花。 圆融思想的哲学义蕴  圆融一语,是中国佛教理论家所创造,最早为天台宗所常用,华严、禅宗、真言、净土等诸宗著述中,也常见到圆融之说。唐译《楞严经》卷四云:  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圆融的字面含义,基本为圆满融通,有整体无亏、无滞碍、不偏执、消融一切矛盾、和谐和解的意思。与圆融相近的术语为“融通”,为融会、融和,消除矛盾与隔碍之义。  天台宗的圆融思想,核心是三谛圆融。华严宗的圆融思想,核心是三种圆融、六相圆融、圆融行布。二宗的圆融观,分别为其教理核心诸法实相、法界的究竟义,实相、法界,其实同指唯一究竟的终极实在。二宗圆融义,主要有以下哲学义蕴:  一、万有为一整体,皆由同一的终极实在缘起或现起,同生共体,互不相离。  从实相、法界乃绝对一如的角度看,宇宙万有为一无尽缘起的关系之网,其中任何现象,皆非孤立存在,而是依一定的因缘现起。如果追究事物产生的因缘或条件,则可见每一事物,无不须以全宇宙乃至宇宙中的所有无穷无尽的事理为其产生存在的依据。因此,万有莫不互相关联,互入互摄,如牵一发即动全身,天台宗谓之法界圆融。华严宗称缘起为“无尽缘起”,将万有比喻为天帝释提桓因宝冠上的珠网──“因陀罗网”。  二、万有体性虽一,而不妨千差万别;虽然千差万别,而互相融通无碍。  圆融理论虽然强调的是万有的同一性、整体性,然并非以和稀泥的方式抹杀差别性、矛盾性。圆融说认为:万有唯其缘起,由其所依因缘千差万别,故使这个世界呈现出千差万别之样相,天台宗谓之假(俗)谛,假,谓森罗万象,宛然是有,不仅是有,而且每一事物生起、存在的因缘,极其复杂,因果紊然不乱。华严宗称差别的现象为事法界,事物之间相摄相入的关系,有有力、无力及隐显、主伴等种种不同。万有尽管千差万别,然因互相依持而缘起故,因同一体性、唯是一心故,本质上是融通不二的,即人们认为矛盾对立、不可调和者,诸如理与事、性与相、智与境、真与妄、佛与众生、明与无明、烦恼与菩提、染与净、世间与出世间、生死与涅槃、正报(众生)与依报(世界)等,也并不是绝然隔离、敌对、不可融和的,而根本上是一种“不二”关系。人们因不如实知其圆融不二性,才滋生出许多矛盾、冲突、敌对、斗争,触处皆碍。  三、诸法本来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将万有体性空、唯是一心因而本质上、本来融通无碍推到极处,则是华严宗所谓事事无碍法界,此法界之内容,归纳为“十玄门”,亦称“十玄缘起”。十玄门的基本思想,是因为一切皆缘起性空、皆唯心现、唯是本来无碍融通之一真法界所现故,(空间的)大与小、(时间的)一念与长劫(极短与极长)、一与多(个别与整体)、隐与显、主与伴等差别,本来皆融通无碍,可以互相转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粒微尘可包纳宇宙全体,宇宙全体可藏于一粒微尘,万有的实相,如一大因陀罗网,互含互摄,相入相即,每一珠中映现一切珠,一切珠摄入于每一珠。凡夫因被妄想分别遮障了智慧眼,看不到这本具的实相,若离不如实的妄想分别,便能显现智慧,发现不可思议的自在无碍力用,从有碍的、不自由的境地中解脱,获得绝对的自由。 圆融精神的运用及表现  在中国佛教中,圆融思想并非只是哲学的玄想、思辨的游戏,而是宗教修持和世俗应用的指针。  在修持上,台、贤、禅等诸宗,皆从真妄一如、世间出世间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见地出发,将出世间、了生死的修行与现实生活相圆融,将圆观落实于对我人而言最实在的当下一念。天台宗强调“资生产业治世语言皆与实相不相违背”,重在就现前一念观“一念三千”。《摩诃止观》卷六说:“若深识世法,即是佛法。”禅宗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最能体现中国佛教世、出世间圆融不二的禅宗,主张在生活中、日用云为中参修,在出坡劳动中用功,在动用中悟道,打破了对静坐和出家的形式之执着,真正开辟出了圆融世出世间、圆融世俗生活与宗教修持的实践之道。  中国佛教还将圆融思想用于指导“判教”及处理佛教内部各宗派、各种见地,佛教与外学、佛教与世俗社会的各种关系,用以解决各种矛盾。圆融思想,使中国佛教表现出一种特出的圆融性格。  在判教方面,中国佛教诸宗,虽然通过对全体经教进行判别,说明自己所宗尚者为最圆满的佛法,但皆直探佛陀说法的用心,将佛所说一切经教、各种异说都融通为一,肯定其皆为治病之良药,所谓“药无贵贱,治病则良;法无高下,对机则圆。”又根据缘起法必有差别的原则,努力理清佛说法的因缘和思路,分清深浅偏圆顿渐。晚唐以来,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大德,率多圆融宗与教、禅与净土,禅净双修,诸宗融合,成为元明以来中国佛教的普遍趋势。  以判教为前提,中国佛教诸宗对佛教内部的各宗派、各种思想,也以圆融的原则,进行判别平章。诸宗在教理方面亦不无争论,但一般皆限于教内的学术讨论,态度友好,只是有理有据地分析批评对方学说的不圆满,肯定其所对之机,承认其价值,不一概否定。只有对违反佛法之异说,及违犯佛教制度的作法,如三阶教、后期白莲宗,及虽然打着佛法旗号而实际危害佛教、欺世误人的附佛法外道,如古之罗祖教、今之“法轮功”等,才进行严厉批评。中国佛教诸宗之间,大多保持着和谐融洽的关系,从无不同宗派之间的激烈争斗和战争出现。  中国佛教也以判教的圆融精神,对待佛教以外的其它学说,特别是中土传统的儒、道二家之学。佛教入中土之初,即对本土儒、道之学采取顺应、融会的态度,肯定其淑世化民的正面社会作用,并以“辅翼世教”的社会职能自居,以佛教之五戒和会儒家之五常,借道家之用语翻译佛典。对道教崇道敬天化民的社会功能,佛教人士也多予肯定。佛教对儒学虽然多行和会,但这种和会只在世间法的层面,在有关出世间的见地问题上,从来注意保持理论的严肃性,分清佛法与世法,指出儒、道二家世界观、心性论的世间性、不究竟性,以显出唯佛法为堪以超出世间的、究竟如实的真理。因为有圆融精神的指导,中国佛教从未像基督教、回教那样强烈排斥异己,发动发宗教战争。  圆融精神,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优良传统,深深影响着当今的中国佛教。近现代的弘法者,大都继承传统的圆融精神,以响应时代及多元文化的挑战。如前辈太虚大师,始终立足于中国佛教两千年积淀的传统,肯定传统诸宗的价值。对科学、哲学等各种现代文化,他以中国佛教传统的判教方法予以评论,批评了多家学说的局限。对西方基督教,他充分肯定其长处,吸收其弘传的经验,认为中国需要基督教而西方需要佛教,然对上帝创世的信仰,也进行了批驳。当代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表现得也很突出,内容是诸宗融合,对外则圆融世法,和谐无诤,与政府部门、其它宗教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圆融精神,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宝贵。时代的发展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呼唤着一种能消解各种矛盾冲突,促进全球化、一体化,足以将全人类联结为一体的精神纽带,呼唤着一种没有西方宗教文化对抗性、排斥性、隔碍性缺陷,高扬和谐、和平的指导思想。最适合这种时代需要、内涵深厚的学说,无过于中国佛学的圆融说。佛法的圆融观,可以运用于处理当今和未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类心灵等各种矛盾冲突,教导人们从整体观和因缘观着眼看待一切,认识到这个世界本来和谐圆满,一切矛盾冲突,无不由人为而致,由人不能如实认识缘起性、一体性,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欲嗔恨等烦恼、不能慈爱他人而造成。认识到任何国家、民族、个人,都同生共处于一个“大缘起陀罗尼网”中(《华严经》六相之总相),既各有其独立自主性(别、异、坏三相),又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成相),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论你愿意与否,都必然同安危、共患难,一地区、一国家、一民族乃至一个人的不和谐,会影响其它,使整个世界都不得安宁。全人类大家庭的成员虽然不无男女、长幼、贫富等差别,而尊严、价值、佛性平等不二(《华严经》六相之同相),理应以平等心、慈爱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富国应帮助和带动穷国,富人、富国和社会应扶贫济困,谋求共同发展,才会获得共同的繁荣、富强、安乐。  在文化方面,佛法圆融观判教及对待外学的方法,教人承认各种宗教、各种思想文化,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和所对的机宜,应在友好交流中互补,在互相对话、比较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多元互动中促进各自的发展完善,而圆融为人类文化之整体。  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佛法圆融观教导人们:自然界作为人类主体(正报)之依报,与人类息息相关,为依正不二的关系,乃人类自身的一部分,并非只是征服的对象。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必然导致人类主体自身的不和谐,产生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滋生各种疾病。经济建设应从整体思维出发,进行集约式综合资源开发,兼顾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可持续发展。而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在治好人心,所谓“心净则国土净”。  作为一种依瑜伽实证而建立的哲学观,佛法圆融思想对哲学和科学能不断提供启示。圆融哲学高屋建瓴,是立体多维的,是以理性严密思辨而又超越理性思维的,是落实于人心而可以实证的。它描述的无碍境界,其实是对自心潜能的开发,这种玄妙之说,启发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心理学家突破种种人为自设的逻辑疆界,脱离佛法所谓“法执”的系缚,揭破宇宙最深秘奥,如实认识自心,由如实认识心物的深层关系,走出哲学的误区和科学的瓶颈,促使科学大飞跃,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西方物质文明与东方精神传统的整合。  圆融思想虽为宗教教义而甚具哲学性质,虽超越意识思维而利用意识思维,可以理性思考而接受,可以由社会现象和科学发展不断提供证据,这使它有超越佛教范围,而广泛运用于世俗生活、科学研究、社会问题处理的功用。全人类如若能掌握圆融的智慧,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心等关系的处理,则一个和平、和谐、发展、生态良好的新世纪之创造,殆非难事。 最佳效果请看主站http://www.phoer.net/people/c/chenbing.htm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公告]个人网站正式竣工 试论楚山绍琦禅茶悟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0:59, Processed in 0.265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