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500|回复: 4

[火锅双雄争霸的麻辣烫江湖还能跑出新秀吗?

 [复制链接]
  万亿火锅市场孕育了一个海底捞,而它衍生的麻辣烫市场,如今也发展得一片红火。
  从几毛钱一串、几块钱一碗到年营收几十亿的生意,从路边摊到街边店、购物中心店,麻辣烫品类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品牌化。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奶茶好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奶茶好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奶茶好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奶茶好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奶茶好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奶茶好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解决家庭“甩锅”难题,老板强力洗洗碗机更适合中国厨房 有接触陆丰博美镇这3家店!请立即前往检测核酸!
5# 华蓥山
 新乡小伙 发表于: 2021-8-21 10:3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双雄争霸的麻辣烫江湖还能跑出新秀吗?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双雄争霸的麻辣烫江湖还能跑出新秀吗?

  每个合格的吃货都能在一秒钟总结出川菜的特点:麻、辣、烫。
  麻辣烫,抗寒食品最强战力,单身青年信奉的快餐之王,青春疼痛文学最受欢迎配角。
  同为火锅的衍生品,麻辣烫、钵钵鸡、串串和冒菜都在火锅的制作流程和成本上进行了减法,在川内流通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最终定型。
  相较于钵钵鸡和冒菜,麻辣烫和串串具备更强的传播属性。即便是外国人,初闻其名也能大概猜测出麻辣烫和串串的雏形。
  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岗潮来临,许多下岗职工开始通过经营餐饮店实现再就业。
  麻辣烫和串串这种技术和资金门槛比较低的项目,就成了许多人的谋生手段,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两种食物的普及。
  但由于串串具备较强的社交属性,只有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南方才能实现品类繁荣。
  而对于重工业基地、受“下岗潮”影响最大的东北地区来说,手上没钱的大家更在意性价比。
  于是,花一样钱能同时吃到蔬菜、肉、主食的麻辣烫成为果腹首选,荤素搭配,丰俭由君。
  此外,对于想多吃几个菜却没人一起吃、一个人下馆子又觉得不好意思的单身青年来说,麻辣烫的快餐基因成功消除了他们的饮食尴尬。
  既具备火锅的丰富菜品,又能解决城市单人用餐的消费场景,麻辣烫在消费者的追捧中被VC盯上了。
  不久前,麻辣烫品牌小蛮椒完成千万元级A轮融资,投资方为啟赋资本,在此之前,小蛮椒先后完成两轮融资,身后集结了番茄资本、绝味食品和饿了么联合发起的绝了基金。
  不得不承认,这是麻辣烫品类中十分罕见的一笔融资。
  毕竟中国无出其右的麻辣烫顶流席位,已被杨国福和张亮包揽,这两家出走东北的麻辣烫品牌分别坐拥6000多家和5800家门店,占据了中国麻辣烫江湖的半壁江山。
  虽然目前国内的麻辣烫品牌层出不穷,但至今获得融资的案例仍屈指可数。
  站在高处的两大巨头,产品既不麻也不辣,成立至今拒绝所有VC,给出的理由也是相当硬气:我们不差钱。
  在VC疯狂投注实体消费、大力推广“可轻易连锁”和“快速复制”的新环境下,两强争霸的麻辣烫江湖还能跑出新秀吗?

01.谁是麻辣烫之王?
  把两碗分别出自杨国福和张亮的麻辣烫放在面前,很少有人能说出他们在产品上的区隔,但这两位江湖“扛把子”的发展路径却存在着天壤之别。
  生于东北的杨国福在15岁那年辍学,回家放了三年羊后投奔在哈尔滨的姑姑,跟着姑姑在繁华的夜市上摆地摊。
  偶然间,杨国福注意到有人在夜市上卖四川麻辣烫,三元一碗。眼瞅着人家生意不错,杨国福动了效仿的念头。
  考虑到东北人对麻辣的接受度普遍不高,杨国福开始大刀阔斧改配方。
  他用电饭锅放入豆瓣酱,煮了一锅生菜和海带,尝了一下味道,差点吐了;想加入香辛料调味,又把锅搞糊了。
  反复试验几十次后,用草药、冰糖、奶粉调制出的麻辣烫味道才“重回阳间”。
  为了满足顾客的口味差异,杨国福在小摊上摆满了调料盒,让顾客自己添加辣椒油、麻油、麻酱等等。
  2003年9月,杨国福在哈尔滨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杨记麻辣烫,开业第一天营业额380元,毛利率50%,减去当时30元一天的房租和10元一天的人力成本,每天的净利润大概150元。
  这样算下来,杨国福一个月可以赚到4500元。而2003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才1000元左右,杨国福靠着一家门店迅速脱贫。
  眼看杨国福的生意红火,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请他帮忙“安排一下”。杨国福也十分豪爽地把品牌免费授权给亲戚经营,在初期快速实现了野蛮扩张。
  两年后,杨国福注册了商标,2006年开始正式对外开放加盟。
  2009年,杨国福麻辣烫已经遍布东北。门店数量突破800家,仅靠加盟费,他每年便能躺赚300万元。
  步履加快的同时,杨国福开始通过改变计价形式提升客单价。
  他将原本的按碗计价改成了称重计价。原本一碗5块8块的麻辣烫,改变计价方法后,很多顾客忍不住东拿西拿,一不小心就拿了十几二十块。
  2012年,杨国福麻辣烫在东北遍地开花,他开始预谋南下。
  在消费力更强、崇尚喝汤的南方,杨国福大施拳脚,5年间,杨国福以每年新开1000家店的速度跑马圈地,相当于每天就会有3家杨国福麻辣烫开张。
  从京津冀到长三角再到珠三角,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麻辣烫正式从一份地域性小吃变成了全国美食。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集群现象展开了分析,“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像安踏、李宁的“晋江帮”、湖南新化的“打印店”,山寨鞋聚集的莆田,这些行业的老板要么沾亲带故,要么是同乡。
  产业集群的好处显而易见,拿麻辣烫来说,杨国福先在东北宾县打通经营模式,继而扩展到东三省,再到北方,最后实现了全国的流行。
  在杨国福重新定义麻辣烫的同时,有“麻辣烫耶路撒冷”之称的宾县还走出另外一个品牌──张亮麻辣烫。
  据说杨国福是张亮的姑家表姐夫,张亮做麻辣烫就是受了杨国福的影响。
  2008年,张亮开了第一家麻辣烫门店,凭着薄利多销的打法吸引了大量加盟商,杨国福的加盟费是19900元~27900元,张亮的加盟费只要10000元~19800元。
  由于张亮加盟费的最高标准还达不到杨国福的最低标准,因此吸引了大量加盟商,门店数量很快就和杨国福相当。
  两者不同的是,杨国福麻辣烫实现了供应链的突破。
  2014年,杨国福花了四亿元在四川成立了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杨国福所有门店所需要的麻辣烫底料。
  众所周知,麻辣烫的灵魂在于汤底,杨国福之所以能把麻辣烫做成功,靠的就是对汤底的成功改良,因此,杨国福对底料供应极为重视。
  它要求花椒、甘草、八角都来源于同一产地,避免因为产地不同造成口味差异,为了保障奶粉供应,杨国福还特地跟光明乳业签署了战略合作。
  他曾对媒体说自己所用的奶粉是新西兰进口奶粉。而在光明乳业旗下,果真有一个名叫“新莱特”的新西兰乳业公司。
  得供应链者得天下,这是杨国福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而张亮麻辣烫并未建立供应链体系,它的底料和调味料都是从其他公司外采的。
  没有供应链,除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不可控因素多之外,盈利能力也很容易拉开差距。
  据公开信息披露,2019年,杨国福总营收为13亿元,其中两成来自于加盟费,其余利润都是向加盟商售卖底料所得。
  同年,张亮麻辣烫的营收只有6000万元,因为底料需要外部采购,所以只能赚取品牌加盟费,每年净利润不到2000万。
  麻辣烫的供应链天生存在弊端。
  业内专家告诉餐盟研究:“供应链一般只提供底料跟干货,都是低价的食材,这样会导致成本比例失衡。相较于高额运费,很多麻辣烫品牌都采用成本低的地采方式。如此一来,千店千味,难以标准化的麻辣烫很难呈现规模效应,这也就是为什么麻辣烫难以出现大品牌,尽管可以通过开放加盟实现迅速扩张,但没有供应链的品牌营收能力也比较弱的原因。”
  两个巨头之所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与创始人出身有关,一方面又和入局时间密不可分。
  杨国福是“民间野生研发人员”出身,深知麻辣烫的核心原料的重要性,因此非常重视供应链保障。
  而张亮做销售员出身,18岁跟着哥哥做酒水销售,所以他对开拓市场更有经验
  如果说杨国福践行的是“自行研发重资产路线”,那么张亮走的便是“品牌管理轻资产路线”。
  虽然掌握供应链势必会让品牌走得更远,但换个角度想,作为行业后来者的张亮如果当时没有和时间赛跑,没有大力推广品牌和迅速扩张市场,恐怕现在的江湖会是杨国福一家独大的局面。

02.两强争霸,难以突围?
  杨国福与张亮已经不畏惧市场再出现所谓的“第三家麻辣烫”。
  张亮麻辣烫的联合创始人姜佰东曾经表示:“现在优质的加盟商和房源已经被我们抢走了,剩下的这些人想省钱,新开的门店和我们挨着,丝毫没有竞争力和优势。你开20家店的时候,我们压根没听过你,你开200家店的时候,我们会议上也不会提到你,等你开到500家,我们可能会说‘这个店最近发展得不错,我们是不是要战略打击一下’。”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11日,全国麻辣烫相关企业共有16.1万家。2018-2019年间,麻辣烫相关企业注册量连续两年突破4万家,年注册量十年涨了7倍。
  从整个品类看,麻辣烫市场确实已从蓝海变为红海。
  但在曾经同样被认为已经变成红海的电商领域,却发生过让马云最担心的事情。
  马云曾放出豪言:“我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京东?我创立阿里就是为了培育更多的京东。”
  万万没想到,拼多多横空出世,3年上市,5年成长为国内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2020年,黄峥身价一度超过马云,随后一年,拼多多以7.88亿的年活跃用户正式赶超阿里。
  在此之前,马云曾梳理过企业被对手赶超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认为自己没有对手;第二个阶段是企业认为对手对自己构不成威胁;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发现对手竟然活得还不错;第四个阶段是企业直到被赶超才顿悟一切都晚了。
如此“真香”,说明即便被看作红海的市场,依然会有突围成功的可能。
  而想要破除迷信,在红海中寻找蓝海,无非要拓展非竞争性市场空间、打破价值与成本的互替定律、抑或攫取新的需求。
  中国是制造业强国,很多无品牌的代工厂在过去的30年里争夺外销、修炼了强硬的内力。尽管如此,代工厂依旧是靠天吃饭,一旦品牌方不给它们派发订单,想要旱涝保收是难上加难。
  于是,拼多多成为了他们的救世主。不像阿里和京东,拼多多可以略过品牌和渠道,直接从工厂低价拿货,省去中游角色的抽成,再以低价卖给更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正式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抢夺战。这也是为什么在拼多多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产品都是没见过的牌子,而且价格远远低于淘宝和京东的原因。
  中国消费体量巨大,一、二线城市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30%,而拼多多率先将品牌大旗插在“五环外”的大地,将沉默的大多数一并揽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直到如今,本以为高枕无忧的巨头们才惊觉四五线城市的潜力。而此时的拼多多一手钳制上游,一手把持下游,把自己变成了撮合交易的权力掮客,站在了价值链的最顶端。
  和拼多多类似,B站重新定义流媒体、德克士农村包围城市、安克深度绑定亚马逊布局海外……都说明只要懂得利用差异化降低买方的购买成本,提高消费者的感受价值,总能开拓增量市场。
  在麻辣烫江湖上,除了杨国福和张亮两位巨头,小蛮椒、福客、觅姐、福州小汤主这批新秀来势汹汹。
  主打小店型的小蛮椒,以60平米左右的家庭单位运营数字化标准食堂小店,定位“大牌平价”,以“国潮风”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同时将客单价压在了26元左右。
  重要的是,小蛮椒把麻辣烫和麻辣拌两种产品细化区分,砍掉“低端”的丸子,升级“整肉”,引进辣卤、锅盔等小吃,打造了具备差异化的特色矩阵。
  而福州小汤主则通过口味纵深俘获消费心智。小汤主的汤底复杂多样,像冬阴功汤底,前调是柠檬的酸,中调是香茅的香,后调醇厚浓郁。
  此前,张亮和杨国福的品牌定位是做细分品类的麻辣烫,在将近2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很强的固化模式,它们需要高度集中的人流量、但租金成本又不能太高。
  于是,张亮和杨国福对商场和优质写字楼望而却步,因此有了深深的中低端的烙印。
  但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精品咖啡、新式茶饮珠玉在前,麻辣烫、酸辣粉、螺蛳粉这些年轻人最喜欢的“传统生意”、“国民快餐”为什么不能滋生新的滤镜?
  不论是丰富汤底、重塑SKU,打造“国潮”店面,还是进行品类细分,“小蛮椒们”的突围显然都锁定在了三个维度:产品升级、品牌升级和品质升级。
  “麻辣烫的未来就是升级、品质化。像丸子是消费力不强的食物,而‘整肉’多被年轻人追捧。麻辣烫的升级,实际上就是回归‘一人食火锅’的过程。和茶饮类似,头部消费者急需一个高品质的品牌。”
  这些新秀通过突破口味局限,扩充品类边界,在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同时也揽获了资本的青睐。
  创立于2008年的福客,手握26家直营店,在2017年等到了弘毅资本的千万融资;
  励志在2022年底形成千店规模的小蛮椒,也成为麻辣烫品类中唯一一个获得3轮融资的品牌。
  可见,商业上的风口无处不在,与其抱怨错过了90年代下海、00年买房、10年做电商、15年做互联网,不如去破除迷信,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03.麻辣烫的未来
  麻辣烫新秀探寻突围成功的过程,其实就是贴近消费者、根据历史去塑造产品的过程。
  基于“辣味”因素,麻辣烫的生意相较于其他品类是比较容易形成规模化的。
  因为“辣味”本身具备的刺激性味道,可以掩盖现代流行食物带来的不良口感。
  像广泛应用在粤菜中的海鲜,在冷冻过后端上餐桌会极大影响口感,即便是冷链运输,味道也不如“现宰”来得新鲜。
  假如粤菜馆开在内陆,距离海域很远,那么粤菜品牌很难覆盖巨型城市的需求。
  但麻辣烫不同,其最关键的汤底可以由中央工厂统一调制并且批量生产,制作过程绝对可控,辣椒本身的“重口味”也可以改善菜品的口感。
  它既不需要聘请技术高超的厨师,也不需要担心口味存在太大的差异。
  在历史上,“辣椒”和移民文化深度绑定。
  辣味餐饮在全国大扩散,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当时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大流动。特别是在1995-2005年,是中国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十年。
  1995年之前,城镇人口大概占总人口的三成,农村人口占七成。但是20年后,人口结构发生了倒挂,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人口的暴增,标志着城市移民的大量增加。
  对于移民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场景去认识更多的人。在外出就餐选择餐馆时,选择辣味餐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为移民最初经济实力偏弱,而辣味餐馆都比较便宜,于是川、湘菜的小炒成了他们的首选。
  除了人口结构,吃辣和年龄也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35岁以下的人明显吃辣更多。
资料源自:华经情报
  人老了之后,肠胃不允许大量吃辣。此外,随着年龄增加,人的社交也会发生改变。
  目前来看,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阶级流动性也在慢慢降低,人口移民的规模会慢慢地变小。
  未来的麻辣烫生意应该遵循怎样的主线去发散,想必社会的进程会给出明确的方向。
  其实,我们常说的辣味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
  专家表示,人的身体没有味蕾的部位之所以仍然能够感觉到辣,是因为辣椒素可以激活口腔和咽喉部位的痛觉受体,将辣的信号送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吃辣椒也可以解释为一种“良性自虐机制”,它能够制造内酚酞的分泌,导致一些快感,但又不会使人处于实际的危险当中。
  而这种痛觉,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共情。
  比如我们和朋友一起去蹦极跟一起逛街带来的印象是不一样的。蹦极的印象通常会更加深刻,因为我们会记住对方夸张的表情或者产生“共患难”的化学反应。
  “吃辣”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我们去吃麻辣烫时,会觉得气氛更加热烈。想必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的“麻辣是最有攻击性味型,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麻辣更能让人有口味成瘾性”便是这个道理。
  毕竟,高端筵席都是逢场作戏,只有方便面加金针菇,才是感情真谛。

§ 参考文献
  1.宾县双雄记:杨国福和张亮的麻辣江湖,财经十一人,2019.10.28
  2.我们会越来越能吃辣吗,人物,2021.6.29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圆圆的汤圆 发表于: 2021-7-5 16:54:00|只看该作者

VC杀疯了,你看东北麻辣烫怎么样?

源自:钛媒体
  现在机会似乎来了。不久前,麻辣烫品牌小蛮椒完成千万元级A轮融资,投资方为啟赋资本。此前,小蛮椒先后完成两轮融资,身后已经集结番茄资本、绝味食品和饿了么联合发起的绝了基金。
  这是麻辣烫江湖里罕见的一笔融资。大家可能不知道,和麻辣口味没有关联的东北,已经诞生了中国两大麻辣烫巨头──杨国福和张亮。数据显示,这两家源自哈尔滨的麻辣烫品牌分别坐拥6000多家和5800家门店,占据了中国麻辣烫江湖的半壁江山。
  说起来,东北麻辣烫从哈尔滨宾县出发,如星星燎原般遍布全国甚至海外。放眼望去,虽然麻辣烫品牌层出不穷,但至今获得融资的案例仍微乎其微。身为东北麻辣烫扛把子──杨国福和张亮,成立至今拒绝所有VC,理由是:不差钱。
  但现在,世道变了──中国消费VC纷纷从线上涌入线下,寻找实体消费品牌,“标准是赛道广阔且尚未出现龙头品牌,同时可轻易连锁、快速复制”。沿着这样的逻辑,广东隆江猪脚饭、福建沙县小吃、还有广西柳州的螺蛳粉,似乎都值得VC看一看了。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41c5-krwipas6920773.png  保存到相册

东北隐形巨头──
杨国福和张亮
悄悄开出上万家麻辣烫店

  麻辣烫江湖,总有两个绕不过的名字──杨国福和张亮。
  历史上,麻辣烫发源于四川,经过改良后在东北大地发扬光大。未经考究的资料显示,东北麻辣烫起家于哈尔滨的一个小县城──哈尔滨宾县。其中,宾县的麻辣烫品牌有很多都是“杨国福系”。
  杨国福是谁?出生于1970年,杨国福是地地道道的哈尔滨宾县人,20岁的时候就接触过麻辣烫。直到2000年,杨国福与妻子开始在路边摆摊创业卖烤肠、烤鱿鱼,他发现家附近的麻辣烫店门口总是排长队,让他萌生了做麻辣烫的想法。虽然他也接触过火锅、串串,但由于自己不能吃辣,一吃辣就拉肚子,做火锅和串串的想法就戛然而止。
  2003年,杨国福麻辣烫第一家直营店──“杨记麻辣烫”在哈尔滨永和街成立,这也是杨国福麻辣烫的雏形。为了让汤更有营养喝起来味道更鲜美,他尝试在在汤底中添加奶粉、中药和糖等原料,这让他的麻辣烫风味独特,渐渐打响了“能喝汤的麻辣烫”的招牌。
  后来,为了跟上发展的快节奏,35岁的杨国福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加盟。此时,另一麻辣烫巨头──张亮麻辣烫,也开始起步。
  2008年,杨国福麻辣烫在全国门店的数量已经突破300家,而张亮麻辣烫开了第一家店铺──位于哈尔滨市区的阿城区。张亮出生于1985年,比杨国福小15岁。他20多岁的时候,虽然一直从事销售,但内心一直有创业的想法,奈何一直没遇到合适的项目。直到在四川跑业务时,他深受冒菜启发,决定将它引进东北。但张亮明白,完全照搬四川口味,对东北人来说过麻过辣,必须进行改良。
  张亮原本以为,他改良后的麻辣口味适合东北人,小店一开业应该就会火爆,结果却令他大受打击。但这并没有击垮张亮,和杨国福一样,他认准的事情就坚持做下去。后来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将四川传统的麻辣红油汤底改成了骨汤,二是调料中加入东北人吃火锅时爱加的麻酱。
  这一次,张亮麻辣烫迅速打开东北市场。一开始,杨国福和张亮的扩张之路都是靠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用同一个招牌,也不收加盟费,选个不会抢生意的地方,开家新店,大家一起干。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杨国福和张亮就开了20多家分店。
  江湖上有很多传说,比如有人说杨国福是张亮的舅舅,张亮一开始是杨国福店里的员工,甚至有人说张亮“偷师”了杨国福的配方。
  对此,张亮曾在对外专访中澄清,自己从进入行业之初就是独立发展的。不过两人的确有亲戚关系──杨国福是张亮姑家的表姐夫,二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平辈。当然,进入麻辣烫行业,张亮也是受杨国福的影响。
  现在,麻辣烫产业成了哈尔滨宾县的一大产业,除了张亮和杨国福,还诞生了许多其它麻辣烫品牌。比如,真正和杨国福先生关系近的──汆悦麻辣烫,创始人正是杨国福的亲弟弟。
  麻辣烫风靡东北,走向全国。现在提起麻辣烫,杨国福和张亮是两大招牌,就像中国版的“肯德基”和“麦当劳”一样。

加盟费最低一万元起
东北麻辣烫从路边摊做成了正规军
一碗小小的麻辣烫,如何开到了大江南北?

  官网显示,从2008年至今,张亮麻辣烫已开设直营店80余家,连锁加盟店全国超过5800家。而杨国福麻辣烫,2019年,公司加盟店遍布全国23个省市、400座城市、5500余家加盟店,并对海外市场进行了战略拓展。2020年,门店数量拓展至6000+。这意味着,两个麻辣烫品牌开出了令人咋舌的万店规模。
  加盟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张亮麻辣烫的加盟费分两档在一线城市和省会、直辖市是19800元,其他地区仅为一万元。而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费用根据地区划分更详细,在北上广深的加盟费用是27900元/年,港澳台地区39990元/年,其他地区及直辖市加盟费为23900元/年,在乡镇及县级市则为19900元/年。

图注:杨国福麻辣烫加盟费(上)、张亮加盟费(下)  e366-krwipas6920771.png  保存到相册

  加盟曾给麻辣烫品牌带来一次深刻的教训。2006年,杨国福麻辣烫开启加盟模式后,由于加盟费低廉,对加盟商的管理没有做到位,一度发展受阻。
  2010年,杨国福决定停止加盟,进行整顿。重新设计了视觉形象,还提出了标准化、快餐式麻辣烫的概念。在2012年之前,杨国福麻辣烫的800余家加盟店中,绝大多数门店的加盟都由杨国福亲自谈判。他将门店的选址多聚集在学校、商业中心、甚至机场、高铁站等具有商圈辐射、人流量较密集的区域。到2018年,杨国福麻辣烫以超过五千家加盟店的数量称霸麻辣烫界。
  但2019年,杨国福再次做出一个决定──把每年一千家加盟商的目标,降到每年500家。而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杨国福想从供应链、环境、服务、产品展示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据称,2018年以前杨国福门店的利润能到45%以上,2018年后利润降到35%,而这10%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杨国福对供应链的把控。
  无独有偶,张亮麻辣烫能从13年前的一间小店,在竞争激烈的麻辣烫赛道中,发展到如今的几千家门店,大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张亮对加盟店的管控。
  2020年10月,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调研的所有餐企的门店数均值为262.96个,但拥有500家以上门店的餐企仅占12%,拥有50家以下门店的餐企占到了52%,超过一半。
  但张亮麻辣烫也曾遭遇苦恼。以麻辣烫的底料举例,几家门店、即使、上百家、上千家门店的供应链体系是不一样,如何兼顾顾客需求、产品质量成了摆在张亮麻辣烫前的一座大山。考虑到扩张后的规模,张亮必须提供更强大的生产、供应体系。
  后来,张亮麻辣烫发现,麻辣烫和炒菜不同,对口味影响最大的就是底料,而底料是最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同时,麻辣烫很大一部分食材都是生鲜,而生鲜的供应即使是今天的冷链物流,当地采买更有优势。而丸子类冻品和腌制肉类,由于这些产品的生产、物流供应已经非常成熟,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为了给加盟商提供更多便利,提高盈利能力。张亮决定斥巨资在全国22个省市设立分公司。
  至此,曾经的路边摊麻辣烫,开始走进了各大高档商圈,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也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走向全国甚至海外,比如日本就有不少中国麻辣烫店。现在,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既是对手,也是盟友。
  拉面、炸串都开始融资了,麻辣烫还远吗?

拉面、炸串都开始融资了
麻辣烫还远吗
麻辣烫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事实上,麻辣烫这门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正在逐步扩张成大型连锁企业。细细数来,这里玩家众多──目前我国麻辣烫相关企业共有16.1万家,东三省相关企业数量总和占到全国的27%,其中吉林、黑龙江分别以1.9万家、1.5万家排名全国前两位。但张亮、杨国福成立至今,身后依旧没有资本的身影。
  反观整个新消费赛道,数不清的浪花在被不断激荡起来。海底捞、九毛九、太二等餐饮企业已经成功IPO敲钟,新茶饮、咖啡、低度酒、拉面、烘焙等不断迎来大爆发。
  就连大街小巷的兰州拉面,也开始引来VC激烈争抢。2019年成立的马记永兰州拉面,唐彬森的挑战者资本率先出资天使轮,给出1亿估值,在后几轮融资中,险峰长青、凯辉基金、高榕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出手。据说连红杉中国也参与进来,给出估值超10亿元的投资意向书。
  而在另一边:去年11月,和府捞面完成腾讯、LFC瓴投,华映资本跟投的4.5亿元D轮融资;今年3月,遇见小面完成碧桂园创投领投的新一轮融资,也是两年内第三轮。
  “现在线上流量太贵,反倒是线下流量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和挖掘。”北京某知名VC投资人向投资界分析,眼下一级市场投资正在从线上涌向线下,寻找实体标的,标准是可连锁,大规模复制。因此,我们才看到拉面赛道马记永被疯抢,烘焙赛道墨茉点心局迎来了今日资本徐新出手。
  就连不起眼的炸串店也引来了VC的青睐。今年5月,夸父炸串连续完成A和A+轮近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愉悦资本、华映资本、元禾原点等。
  综合来看下来,麻辣烫似乎也是一条不错的赛道──轻松开店上万家,可快速复制,市场庞大。因此,VC也开始出手了。6月7日,麻辣烫品牌小蛮椒完成千万元级A轮融资,投资方为启赋资本。此前,小蛮椒先后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是番茄资本、绝味食品和饿了么联合发起的绝了基金。小蛮椒成为麻辣烫赛道唯一获得三轮融资的品牌。
  小蛮椒创始人郭博楠,是一位1988年出生的东北小伙,2011年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从2015年开始创立小蛮椒,主营麻辣烫。2016年~2018年,小蛮椒以外卖为突破口,成功跻身中国外卖领域的第一阵营。
  小蛮椒创始人郭博楠认为,对于餐饮来说,连锁化和品牌化是未来的趋势,相比起外卖,他会更关注线下堂食和门店拓展。在具体规划上,他表示小蛮椒将会进入快速扩张期,今年内门店增速已达300%,预计年底新增500家,在2022年实现千店规模。而小蛮椒最早的投资人,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谈到,从纯线上麻辣烫到线下麻辣烫的10-12次翻台,从直营门店到连锁加盟体系的成熟建立,从3家到即将300家,小蛮椒一路走来,未来可期。
  麻辣烫,会不会成为VC下一个争抢的赛道?从逻辑上来看,这当然是一条理想的赛道,唯一的遗憾是这条赛道已经形成了杨国福和张亮两大龙头品牌,新品牌能否杀出重围仍是一场赌注。
  从兰州拉面到东北麻辣烫,中国消费投资火爆异常。沿着这样的逻辑,广东遍地的隆江猪脚饭、开遍全国的福建沙县小吃,还有广西柳州的螺蛳粉,说不定哪一天也会被VC盯上了。
3# 峨眉山
 牛蛙 发表于: 2020-9-6 10:44:00|只看该作者

张亮VS杨国福!东北麻辣烫如何征服全国?

源自:创业邦
原文标题:张亮VS杨国福!东北麻辣烫如何征服全国?

图片来源IC Photo  8699-iytwsca3283884.jpg  保存到相册

  如果今年让我评选十大营销案例,杨国福必须榜上有名。
  前段时间有人在明星张亮的微博下面吐槽张亮麻辣烫太low,让他管好自己的店。这大概也不是张亮第一次被误会成开麻辣烫的了,于是回复了一句「你可以去吃杨国福啊!」。
  这句回复一下把杨国福送上了热搜不说,杨国福立马官博立马下场艾特张亮,还要邀请张亮当他们的代言人。
  想想看,万一杨国福真成功了,以后slogan就改成「杨国福,连张亮都觉得好吃的麻辣烫」,张亮麻辣烫还活不活了。
  这就跟肯德基上校口里念着「我就喜欢」一样诡异。
  作为麻辣烫界两大巨头,杨国福和张亮已经相爱相杀十余年了。之前网上有谣言说张亮是杨国福的外甥,实际上两个人是平辈,并没有血缘关系。
  准确点说,杨国福是张亮姑家的表姐夫,两个人都来自麻辣烫的圣地,哈尔滨宾县。
  不仅是他俩,全国多数连锁麻辣烫品牌都起源于这个东北边陲之地。
  宾县,堪称麻辣烫的耶路撒冷。
  为什么起源于四川的麻辣烫,会兴盛于东北?麻辣烫如何征服全国?东北双雄谁又更胜一筹?这期内容我们就来聊聊麻辣烫的故事。
  在聊麻辣烫之前,我们必须厘清什么是麻辣烫才行。
  麻辣烫起源于四川不必多说,这点东北朋友也承认。问题在于四川由火锅衍生出的类麻辣烫品种,诸如冒菜、串串、钵钵鸡等等,实在太多,别说外地人,本地人也很难给出标准答案。
  我目前看过最可信的说法,麻辣烫起源于乐山。看过我中餐那期内容的小伙伴们应该记得我专门提过这个城市。
  乐山并不大,但在中国美食版图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去乐山大佛都可以不看,但千万别错过当地美食,像甜皮鸭、钵钵鸡、乐山烧烤等等,尤其跷脚牛肉,确实好吃到翘脚。如果你去四川是为了吃,乐山和自贡是必须要去的。
  网上针对这几类火锅的衍生品,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什么火锅是自己煮,不数签签、冒菜是别人煮,不数签签、麻辣烫就是别人煮,选的时候有签签,煮完以后没签签等等。
  这种分类方式显然不太科学,实际上乐山麻辣烫跟成都的串串非常相似,都是有签签的。倒是东北麻辣烫与冒菜区别很小。
  这几种食物鼻祖都是火锅,大体上都是为了能在路边售卖,对火锅流程和成本上进行了减法,根据当地口味做了微调,并在川内流通过程中相互影响,最终定型。
  所以「麻辣烫」更像是个笼统的称呼,如有要分类的话,杨国福和张亮应该属于火锅科-四川火锅亚科-麻辣烫属的东北亚种。
  这种分类方式大概也只有我这么干了……
  相比冒菜、钵钵鸡,同宗同源的麻辣烫和串串明显给人的感觉更为直观,因此也易于传播。起码外地人一听这两个词,大体就能想到是种什么样的食物。
  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串串保留了火锅「社交类」食物的特点,始终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食用。九十年代的时候,串串在南方城市非常火爆。因为那时城市管理比较松,串串店经常就开在马路边上,这也是为什么有家店叫马路边边的原因。
  而麻辣烫这个概念也随之在全国普及,在北传的过程里,慢慢从围坐的「社交类」食物,演变成一人一碗的快餐。
  这与当时的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九十年代下岗潮来临,许多下岗职工开始经营餐饮实现再就业,像串串和麻辣烫这种,技术和资金门槛比较低的项目,就成了许多人的生计。
  相对来说,南方的经济要稍微好点,大家还能热热闹闹地聚餐玩乐。作为重工业基地,东北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大家手上没钱,很难撑起串串的市场繁荣。
  再加之东北烧烤文化盛行,非要聚餐的话,烧烤啤酒才是首选。所以快餐化,一人一碗,能解决日常温饱问题的麻辣烫,开始在东三省盛行起来。
  而且麻辣烫的「烫」,对于寒冷的北方来讲,实在太适合不过了。又能管饱,又能暖身,在四川老家逐渐式微的麻辣烫,在北方迎来了新的春天。
  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在南方吃串串,和在北方的冬天,吃麻辣烫,是两种非常不一样的体验。
  早年间在南方吃串串,讲究的是一个热闹。尤其是夏天,一大波人光着膀子,坐在马路边上,就这冰镇饮料、啤酒,吃的大汗淋漓。
  而在北方的冬天,麻辣烫才能体现出其威力。我以前在北京,最喜欢吃的麻辣烫,既不是杨国福,也不是张亮,而是街边那种架着铁炉子,几个陌生人围坐在一起,直接从锅里捞出来吃的脏摊。
  虽然每吃一次我都要菊部受损一次,依然阻止不了我的热爱。这种廉价的麻辣烫,对于生活拮据的人来讲,就是北方寒冬里的一股暖流。
  但是,试图将麻辣烫「南涮北调」的淘金者,遇到了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古早的麻辣烫,实在太辣了,完全不符合东北人民的口味。
  如此强硬引入,肯定不行,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麻辣烫脱胎于四川火锅,而东北人民对它的改造,核心就是融入了北方火锅的思路。
  首先,因为不使用火锅底料的关系,东北人民拉低了麻辣烫的油度和辣度,改用白汤代替红汤。
  其次,凭借黑土地丰富的物产,在配菜选择上,加入了更多的蔬菜,肉类则以丸子为主。
  东北麻辣烫一大特色是主食,会在麻辣烫里加入粉面,这几年人气最高的就是方便面。它的远亲冒菜,则很少在锅里加主食,而是搭配米饭食用。
  最后,在吃辣这件事上,东北人民用辣椒油和醋,这种搭配饺子的方式,让客人自行调整口味,极大拓宽了味道的多样性。同时,东北麻辣烫引入了北方火锅的灵魂酱料──麻酱。
  在四川语境中,麻油麻酱中的麻,都指的是麻椒、花椒带来的,味道上的麻。而在东北,麻酱就是南方说的芝麻酱。
  自此,东北重新定义了麻辣烫。麻辣烫既不辣,也不那么烫了,甚至连麻,都从麻辣的麻,变成了芝麻的麻。
  而2003年开始做麻辣烫的杨国福,更是开创性地将东北特色牛骨高汤溶入麻辣烫,甚至疯狂实验,将奶粉和冰糖加入其中,得到了一份奶白色、咸中带甜的汤汁。
  这就是对麻辣烫的颠覆性革命,麻辣烫不仅能吃,汤还能喝。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生活小技巧,泡面的时候可以加两勺奶粉,味道非常好。
  想象一下,在严寒的东北旮旯,寒风凛冽,一锅涮肉涮菜,吃完还能喝汤,这得多暖人心脾。
  杨国福就这样,成为了麻辣烫战争中的明星选手。
  在东北风靡的麻辣烫,在三省流通的过程中,甚至又诞生了地区性的亚种。
  当时麻辣烫传到了辽宁省的抚顺,一对夫妻创造性地将汤汁倒掉,加入东北人喜欢的酸甜辣等重口味调料,然后在铁盘里DuangDuangDuang一阵搅拌,诞生了麻辣拌这种小吃。
  虽然就流行程度上,麻辣拌远不如麻辣烫传播广泛,但依然是不少东北人的心头好。
  光是小小的宾县,就诞生了数个麻辣烫连锁品牌,其中杨国福和张亮更是成为制霸全国的麻辣烫双雄,完成了麻辣烫文化的逆向输出,在中国快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是经过东北人改良后的麻辣烫,天然符合快餐文化的基因。
  看过麦当劳发展史大体就能了解,现代快餐行业的根基,主要是口味的普适性、流程的标准化、低廉的价格以及合理的加盟方式。
  川菜在全国的流行,本身就为麻辣烫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餐饮的传播,总是离不开人口的流动。
  麻辣烫之所以能快速在北方站稳脚跟,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东北太穷了。穷则思变,东北大量的人口流出到全国,很自然地将本地的麻辣烫带到了各地。和麻辣烫同时输出到全国的,还有东北的饺子馆。
  经过东北人民改良后的麻辣烫,确实在口味上也非常争气。毕竟不是每个地区都嗜辣,加入了麻酱等调料的东北麻辣烫,显然更容易让北方人民接受。
  在性价比方面,蔬菜+豆制品+肉类+主食的配置非常合理,加上还可以喝汤,一碗麻辣烫划下来不过二十来块钱,对学生和工薪阶层来讲,是非常划算的组合。要知道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这个价格就是一份盖饭罢了。
  有趣的是,虽然东北麻辣烫始终没有攻入到老家四川,但四川本地的冒菜,也推出了骨汤版本。现在许多冒菜品牌,也将「可以喝汤的冒菜」,作为招牌。
  实际上两者的差别很小,尤其在外卖上更看不出多大区别,可能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配饭」的问题。
  第二是产业集群。
  这是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集群现象的分析。
  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像之前我在《安踏vs李宁》的内容中提到的球鞋晋江帮就是典型案例。这种案例在中国还有很多,一整个行业的老板要么是一个人,要么沾亲带故,要么是同乡。
  譬如全国85%的打印店都来自湖南新化,莆田的假鞋工业,影视行业灯光师全是河南人等等。大家要是感兴趣,我会专门做一期产业集群的内容,聊一聊各行各业背后的老乡故事。
  害,怎么就管不住这挖坑的手呢。
  产业集群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麻辣烫的商业模式首先在小小的宾县打通,继而从杨国福扩张到东三省,再到北方,最后实现了全国的流行。
  杨国福最初的发展方式,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中,表现得特别野。生意做起来以后,周围的亲戚朋友自然希望「帮忙安排一下」。杨国福也以最具东北豪爽气质的方式,将品牌免费授权给这些人,在初期快速实现了野蛮扩张。
  在扩张两年后,杨国福在2005年注册了商标,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加盟,然后以每年1000家店的速度迅速扩张,目前已经覆盖22个省份,有5000多家门店。
  杨国福的亲戚张亮的发展路子也差不多,一开始也是亲朋加盟,然后比杨国福晚两年开始做加盟,短短几年也开了4000多家门店,成为杨国福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是从这次杨国福邀请明星张亮代言来看,两者真的是敌人吗?
  在商业上,同行业的两家企业,可能是竞争对手,但不见得是敌人。
  虽然一开始是网友吐槽张亮麻辣烫味道不好,杨国福借势营销,但实际上张亮麻辣烫一样获得了曝光量。
  有人说这是负面曝光,其实并不是。
  对于两家相近的麻辣烫企业来说,味道上的偏爱,都是各有支持者的。我稍微调研了下身边朋友对两家麻辣烫的感受,外卖点哪一家,与其说是依靠味道,不如说是依靠习惯,或者距离的远近。
  同时,即使一个常吃杨国福的人,偶尔也会想换换口味,试一试张亮。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坚定地只吃其中一种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会换着吃。
  杨国福和张亮彼此不是敌人,没有哪一家能独吞全国的麻辣烫市场。他们真正的敌人,应该是沙县小吃、兰州牛肉拉面和黄焖鸡,这些属性跟麻辣烫极为相似的快餐。只有抢占他们的市场,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大。
  相比之下,杨国福和张亮的出现,让麻辣烫具备了其他几种快餐没有的优势。虽然沙县小吃、兰州牛肉拉面背后,都有当地政府提供支持,但过于严苛的行业标准,阻断了外来人进入,和品牌拓展的可能性。
  黄焖鸡相比之下,品牌更加杂乱,大众比较熟悉的杨铭宇、鸡米膳、膳当家等等,都做不到杨国福和张亮这种两强争霸的局面。
  杨国福和张亮的竞争,实际上是对双方都有利,逐渐让大众加深品牌印象的竞争。现在一提到麻辣烫,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杨国福与张亮,就像说到可乐,就必然想到可口和百事一样。
  而这次杨国福和张亮的隔空互殴,之所以能上热搜,正说明双方的品牌已经逐渐演变为流行文化,传播度足够广,甚至能演变成一个梗。
  这就像汉堡王和麦当劳时不时的广告大战一样,观众看热闹的同时,挤压了其他快餐品牌的生存空间,永远保持着优良的市场占有率。
  如果双方有点默契的话,应该时不时就来这么点广告互搏。说不定多年之后,东北麻辣烫就从小城宾县出发,扩张全国,占领世界。杨国福和张亮的名字,从此写进了国外的营销教材中。
  编者语:本文来自IC 实验室,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楼主|奶茶好喝 发表于: 2020-8-21 15:24:00|只看该作者

张亮、杨国福双雄争霸,麻辣烫品类能否诞生下一个“海底捞”?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张亮、杨国福双雄争霸,麻辣烫品类能否诞生下一个“海底捞”?

  万亿火锅市场孕育了一个海底捞,而它衍生的麻辣烫市场,如今也发展得一片红火。
  从几毛钱一串、几块钱一碗到年营收几十亿的生意,从路边摊到街边店、购物中心店,麻辣烫品类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品牌化。

  8月13日,“2020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重磅揭晓了“2020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榜单。在麻辣烫细分品类中,张亮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觅姐麻辣烫分列其中,在业内引发热议。
  作为小品类大生意的代表,麻辣烫品类的发展一直备受业内关注。新鲜出炉的三甲榜单揭露了今天麻辣烫市场的哪些特点?麻辣烫品类未来的发展又暗藏哪些趋势?

一:东北麻辣烫“双雄争霸”,品类发展呈现4个趋势
  作为备受喜爱的国民小吃之一,麻辣烫品类正在蓬勃发展中。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全国麻辣烫相关企业共有16.1万家。2018-2019年间,麻辣烫相关企业注册量连续两年突破4万家,年注册量十年涨了7倍。

2010-2019年麻辣烫相关企业注册量  edc3-iyaiihk7620938.jpg  保存到相册
  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麻辣烫也逐渐进化为头部品牌突出、新式品牌崛起,产品口味和场景模式均不断创新的餐饮品类。
  据红餐网了解,目前,麻辣烫品类的整体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4个特点:

  1. 张亮、杨国福双雄争霸,后起之秀奋力直追
  从“2020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麻辣烫细分品类的评选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众多品牌中,张亮麻辣烫和杨国福麻辣烫以绝对的优势成为榜单的一二名,新锐品牌觅姐麻辣烫位列第三。

  据了解,张亮麻辣烫和杨国福麻辣烫目前的门店数都已经超过了5000+,遥遥领先其他品牌,是当之无愧的麻辣烫双雄。
  张亮麻辣烫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张亮麻辣烫全球正在运营的门店数量共计5279家,即便是在艰难的疫情期间,得益于品牌在行业的影响力,其加盟店的数量也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除了门店数量领先外,2019年来,这两大品牌在门店升级和供应链的打造上也动作频频。
  比如,张亮麻辣烫刚刚宣布完成第五次门店品牌升级,以更开放年轻化的态势迎接消费者,同时积极发展外卖,拓展渠道。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一批麻辣烫后起之秀也发展得还不错,本次入选三甲品牌的觅姐麻辣烫就是其中之一。

  2. 产品从重口味向营养健康靠近
  这些年,麻辣烫一直在努力摆脱当年的路边摊形象,从不卫生不干净逐渐往营养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个趋势从参选的众多品牌中就可以看出。
  参评品牌中,东北麻辣烫汤底的品牌占据了大多数,大多数口味都是主打营养健康。像秀海福麻辣烫,主打香浓醇厚、辣而不燥的金汤底料;青蔬捞烫,承诺汤底的选材熬制不添加任何调味剂;大舌头麻辣烫,以绿色健康为主题,采用流动式汤底,保证每一份都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新汤。
  这是因为,如今无论是朋克养生的年轻人,还是每天枸杞保温杯的中年人,都对重口味的传统麻辣烫不太感冒,而是更青睐营养健康的口味。

  3. 相似品类开始融合借鉴
  作为火锅衍生的细分品类,麻辣烫和火锅、冒菜、串串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随着规模化连锁扩张加速,它们之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不少麻辣烫品牌开始走上融合借鉴的道路。
  例如,小谷姐姐、谷乙弘学习火锅涮羊肉的感觉,把麻辣烫做成麻辣拌;辣洋洋砂锅麻辣烫、王贵仁砂锅麻辣烫学习火锅的场景,把传统的碗装麻辣烫、串签麻辣烫做成砂锅麻辣烫,提升了体验感;
  辣三川香锅串串麻辣烫产品包括麻辣烫、麻辣香锅;福客麻辣烫还推出一家“福客FOOOK·新食集”的智慧餐厅,在正餐场景,增加了串串香(热锅串串+冷锅钵钵鸡)等产品。
  这样融合的趋势,目前来看,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 品类进一步细分,新式麻辣烫层出不穷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几年,麻辣烫品类不断进一步细分,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以小众口味和个性装修为特色的新式麻辣烫。
  这些新式麻辣烫改变了大多数消费者对麻辣烫夫妻店、街边店的刻板印象,让麻辣烫变得更健康时尚。
  比如,青蔬烫捞主打蔬食,从店面装修到菜品种类都是一股浓浓的田园风;滋麻官私房麻辣烫除了麻辣和清汤口味,还有珍菌汤、海鲜汤、番茄汤、养生药膳汤系列;那些年麻辣烫的怀旧主题装修店面,仿佛掉入哆啦A梦的时光机;许小树麻辣烫则是小清新精致文艺范;福客麻辣烫在店里种起了蔬菜……

二:麻辣烫市场进入相对平稳期,仍有突围机会
  从整个品类看,麻辣烫市场已从蓝海变为红海,市场由前几年的高速发展进入相对平稳期,但在一些区域市场和差异化领域,仍然有很多机会。

  1. 东北华北市场饱和,华东和西南潜力很大
  从区域市场特点来看,东北地区诞生了最多的麻辣烫品牌,也是麻辣烫企业数和门店数最多的地区。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16.1万家麻辣烫企业中,吉林、黑龙江、辽宁分别占了1.9万家、1.5万家和0.9万家。东三省相关企业总和达到4.3万家,占比全国高达27%。
  来自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张亮麻辣烫和杨国福麻辣烫几乎占据了麻辣烫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东三省之外,麻辣烫由北向南扩张,不断攻城掠地。在华东、西南地区,还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
  百度指数的搜索热度显示,长期以来,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都是麻辣烫搜索热度最高的地区,但实际上门店数与其热度并不匹配。

麻辣烫百度搜索指数地域分布  7617-iyaiihk7621293.jpg  保存到相册
  例如,杭州、石家庄、太原、南京、济南和成都,都在麻辣烫搜索热度前十地区,但是从“31城市(省会、首府、直辖市)麻辣烫门店数排行榜”中看到,它们实际上门店数排在前十开外;而广州、郑州等地虽然门店数排在前十,但在数量上还是与长春、哈尔滨等地差了一个量级。

31城市(省会、首府、直辖市)麻辣烫门店数排行榜  57c8-iyaiihk7621516.jpg  保存到相册

  2. 差异化,细分化将是突围的突破口
  如今麻辣烫市场格局初定,行业金字塔特征明显──头部双雄牢牢卡位,在规模和速度上遥遥领先;头部之下,是为数众多的门店数100-1000家的腰部品牌,但门店数超过1000家的极少;在两者之下,是无数分布大街小巷的街头麻辣烫。
  麻辣烫作为新晋品牌最多、升级最早、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品类之一,新入局者要想突围而出,唯有走差异化,细分化的道路。
  从2020中国餐饮(麻辣烫细分品类)三甲品牌评选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新晋的麻辣烫品牌数不胜数。如上海觅姐麻辣烫、小蛮椒麻辣烫,江苏王贵仁砂锅麻辣烫、陈华勇麻辣烫,山东勾馋麻辣烫、陈亮世家麻辣烫,班花麻辣烫、浙江青蔬捞烫,广东滋麻官私房麻辣烫等。
  而这些新入局者之所以能站稳脚跟,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们大都采用了差异化竞争的方式,通过产品、店面或服务的独特体验,招揽了属于自己的客群。

  3. 外卖将成麻辣烫品牌第二战场
  外卖早已成为餐饮消费的重要渠道,很多麻辣烫品牌也都开通了线上外卖。
  据了解,2020年4月份,张亮麻辣烫复业后,线上外卖订单总量高达760.6万单,仅次于华莱士和麦当劳,居中式快餐品类榜首。

  除此之外,有一些专注外卖麻辣烫的品牌,目前也做出了亮眼的成绩。如小蛮椒麻辣烫,把原本占营业额六成的堂食砍掉,专注做外卖,做到了区域同品类中排名第一;小谷姐姐,主打外卖麻辣拌,短短两年时间也做到了300多家门店。
  未来,麻辣烫的竞争不单单是线下门店的竞争,线上外卖必定也是众多品牌的必争之地。

  4. 海外市场将是下一个掘金地
  目前,国内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麻辣烫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头部两巨头,已经进入短兵相接的境地。国内市场增长受限,国外市场就成了实力品牌的觊觎之地。
  而客观上,中国餐饮企业也已经具备了出海的条件。连锁化规模化扩张的能力为麻辣烫海外扩张提供了实力保证,中餐在海外的发展则打下了市场基础。
  据介绍,杨国福麻辣烫2017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经在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开了9家门店,未来五年内计划开到1000家;
  张亮麻辣烫也于2018年初成立了海外事业部,目前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开出了20家门店。
  麻辣烫企业出海,将国内同行的红海搏杀,转化为国际市场的开拓,为整个品类发展拓宽赛道。

三:未来,麻辣烫品类将进入品牌化时代
  未来,麻辣烫品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分得这个大市场的一杯羹?红餐网认为,规范化、品牌化是大势!

  1. 互联网营销和品牌升级是关键
  近年来,餐饮营销的阵地从传统的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互联网成为品牌营销的主要平台,作用和重要性显露无疑,两大头部品牌张亮麻辣烫和杨国福麻辣烫都借此刷了不少存在感。
  比如,此前,张亮麻辣烫在网上就成功举办了一场线上招商会,现场报名人数达829人,招商效果喜人。
  不过,支撑营销成功的背后,仍然是持续的品牌升级,包括从产品口味、价格服务、卫生健康、门店形象等的全方位升级。
  前不久,张亮麻辣烫宣布,旗下门店已经升级至第五代装修风格,在保持品牌主色调的基础上,设计的元素层次更多,休闲时尚感更强。随后,杨国福麻辣烫也表示将进行门店的第四次升级。
  麻辣烫,从早先脏乱差的街边小摊,进化到了品牌化的关键阶段,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未来,没有品牌认知度的麻辣烫企业会被逐渐淘汰。

  2. 供应链成核心竞争优势
  麻辣烫没有很多技术难点,因此同质化十分严重。今天的麻辣烫门店,大多有着相似的店面风格、口味配料和差不多的定价,甚至于打包盒和一次性筷子也差不多。
  因此,供应链就成了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供应链的把控,容易产生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也有利于保证口味一致和食品安全。
  这方面大品牌更有优势,张亮麻辣烫和杨国福麻辣烫已经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杨国福麻辣烫2018年建立了四川成都研发生产中心,占地48亩,配备调味料研发中心、智能厨房实验中心等,生产的火锅底料和粉料包产品可满足20000家门店的原料供给。
  张亮麻辣烫虽然没有选择重资产投入的自建供应链方式,但却通过外采、投资上游供应链的优质公司,或者相互持股,强化了供应链。

  3. 多元化、多品牌发展
  在品类层面,麻辣烫品类从种类、经营模式、食材风味等方面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出现了众多的食用方法和形式,如碗装式麻辣烫、沙锅式麻辣烫、桶烫式麻辣烫、麻辣拌等;麻辣汤底、海鲜汤底、蔬菜汤底、鲜菌汤底等口味也不断创新。
  在企业层面,大型麻辣烫餐企开始多元化经营。
  杨国福曾告诉媒体,2019年杨国福麻辣烫营收13亿元,加盟费只占其中两成,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板块,比如像加盟商销售调味料,食材、厨房设备等。
  工商信息平台显示,与杨国福麻辣烫关联的企业中,除了餐饮业,还有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张亮麻辣烫也在加盟扩张之余,创建了张亮餐饮商学院、培训团队,用以夯实自己的后端。
  在品牌层面。麻辣烫企业开始出现多品牌发展的现象。像觅姐,旗下拥有觅姐·汤可以喝的麻辣烫、贝嫂·遇见麻辣烫、迷妹·麻辣拌三个品牌。
  多元化、多品牌的出现,是麻辣烫市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表现。

■ 结束语
  双雄争霸,头部餐企短兵相接;市场成熟,品牌梯队格局初定。麻辣烫品类市场正走向成熟化,品牌化。
  未来,谁会是麻辣烫品类的海底捞?让我们拭目以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8:46,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