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7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5-12-4 09:45: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来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一线的声音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十二五”以来,国家民委联合财政部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全国已组织实施了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项目,直接受益群众达数十万人,涉及40多个少数民族,地域上覆盖了大多数民族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为了深入总结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探索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于11月16日至23日举办了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专题研讨班。在学术研讨会环节,除了来自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的领导出席指导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发言外,还有来自11个省、自治区的民族工作部门分管特色村镇建设的干部和特色村镇的代表“现身说法”。他们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与大家分享了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操作经验,指出了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报特摘选部分代表的发言,与读者分享这些来自基层的经验与建议。

湖北巴东县:扬长补短,重点挖掘历史文化
  乐琴(湖北省巴东县民宗局经济发展股股长)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隶属我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县42.1万人口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有21.3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50.5%。
  近年来,在国家民委、湖北省民宗委、恩施州民宗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按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目标,巴东县突出民族特色建筑,深挖民族特色文化,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生态自然风光兼具的优势,助推了全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产业结构顺利大调整,村容村貌得到大改观,民族文化实现了大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就明显。
  巴东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努力:第一,领导重视,规划先行。2011年,巴东县委、县政府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民族宗教、住房建设、旅游等相关工作部门和单位先后拟定了规划,出台了措施,扎实推进特色村寨试点村的建筑、产业、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各相关乡镇建立了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制定了总体发展规划和民居改造规划,出台了实施方案,编制发放了《特色民居建设指导手册》,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第二,建好试点,重点突破。各相关部门坚持把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和开发利用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对天井、吞口瓦房、石板房、青龙白虎炳墙屋等体现土家族建筑艺术和风格的民居及名胜古迹进行保护和恢复。第三,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按照“国家投一点、政府拿一点、自己出一点”的“三点模式”实施特色民居改造和保护工程。第四,加强督办,狠抓落实。县直各相关部门及乡镇党委政府加强了工作指导和督查,组织协调工作卓有成效。
  目前巴东县在建设特色村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特色村寨的民族文化传承、特别是建筑文化传承不够系统完善。村里的现代建筑越来越多,特色建筑越来越少,历史的建筑风格已逐步被现代建筑风格所取代。第二,资金扶持力度仍有不足。自筹资金难度大,改造升级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目前的投入还主要集中在饮水、用电、特色民居改造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第三,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如现在建设的特色村寨石桥坪的名气不断扩大,但是要拿出去与其他著名红色乡村旅游点比较,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第四,村民思想认识不足。农户的认识层面不一致,民居改造工作压力大、任务重。
  针对上述问题,巴东县今后将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有:第一,加强领导,系统挖掘特色村寨的历史文化。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对一些特色突出的村寨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展。第三,部门沟通,统一规划。在通畅沟通、信息共享、科学谋划的基础上,针对原规划重新梳理整合,使新的特色村寨建设规划更加趋于完善和持久,提高标准档次。第四,渠道整合,大力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既要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更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个人社交平台,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宣传面。
  贵州惠水县:“四力并举”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吴咏梅(贵州省惠水县民宗局局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地处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辖8个镇、2个街道、208个村(居、社区),境内居住着汉、布依、苗、毛南等18个民族。
  近年来,惠水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和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寨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取得进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惠水县建设特色村寨的突出经验是“四力并举”:第一,强化领导聚合力。惠水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第二,统筹兼顾借巧力。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民族工作部门主要以小量的资金重点挖掘打造民族文化亮点,从而带动其他部门投入资金加强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建设项目,实现以小资金带动大项目的目的。第三,激活资源挖潜力。惠水县坚持保护和开发并行,通过公司化运营管理,打造“节庆经济”,大大激活了自身资源,挖掘了自身潜力。第四,以人为本添活力。通过带动群众创业创新、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和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和交流,大大增加了特色村寨建设活力。
  惠水县在建设特色村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第一,缺乏系统的民族研究。对居住在特色村寨的各少数民族的全面研究、对比研究等方面抓得还不够深入,特色村寨传统文化要素复制较多,创新不够。第二,缺乏科学的规划方案。由于对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导致相关工作考虑不周,保护与发展的突破口选择不当,措施不科学。第三,缺乏密切的部门合作。民族地区的发改、财政、扶贫开发、住房建设、民族、文化旅游等许多工作部门的工作都与特色村寨建设有关,各部门对特色村寨建设目标的理解也不一样,这些都导致统一协调工作有相当的难度。第四,缺乏充分的群众参与。个别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政府动员不够,激励措施缺乏,群众参与度不高,出现了“政府出钱出力干,群众态度冷漠看”的现象。第五,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财政资金紧张,资金投入不够,城郊地区的特色村寨的建设进展、建设效果都比较好,但边远地区的特色村寨建设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第一,强化工作认识,明确工作责任。要重点加强监督与检查,确保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顺利推进,取得成效。第二,强化民族研究,推进民族文化建设。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研究相关工作,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充分挖掘和发展民族文化,为特色村寨建设提供扎实的民族文化基础。第三,强化科学规划,一张蓝图建到底。科学制定各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确保规划“30年不落伍,一张蓝图建到底”。第四,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建设合力。实行多部门联动,分工协作。要广泛筹措资金,整合建设资源。政府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激活民间资本,拓展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资金来源。
  广西柳州市:针对现状,从六方面加强工作
  
  万光平(广西柳州市民委调研员)
  作为西南工业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全市辖有六县四区,其中有两个自治县和6个民族乡。柳州市少数民族村寨多集中在北部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这两个县的大部分村寨的民居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的木制吊脚楼。近年来,由于群众收入增加、木楼存在火灾隐患等原因,许多村民新建了混凝土结构的新房,影响了整村和谐协调的原始景观,一些特色鲜明的村寨和民居正在快速消失,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当前,柳州市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立法不够健全。全面的保护与发展还有待更具约束力的法规。二是资金十分短缺。民族地区特色村寨的各种条件差,保护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这些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难以为继。三是人才相当紧缺。近年来开展的城镇化建设,使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生活结构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造成民族地区人才的大量流失。四是村寨条件有待改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所处的地区,大都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信息闭塞,这些条件都需要改善。
  为此,柳州市将在以下6个方面加强特色村寨建设工作:第一,统一规划,精准保护。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和开发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民间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完善村寨保护与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二,以人为本,培养人才。民族工作部门要积极寻访民间艺人,命名一批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大师。通过跟师学艺、多层次培训,建立非遗传承工作室,组建特色建筑、雕刻等专业人才队伍。第三,产业支撑,鼓励创业。当地政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机制,引导、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一些就业机会,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和必要的技术指导。第四,搭建平台,传承文化。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就是保护这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五,依法保护,科学发展。应尽快着手制定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寨、建筑和雕刻工艺等方面的专项法规。民族自治县要充分行使其立法权,通过法规的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第六,整合资源,强化宣传。通过一些激励机制鼓励群众自发保护特色村寨,形成全社会都来保护的合力,营造良好的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氛围。通过宣传提高特色村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游客,促进特色村寨旅游业的发展。
  湖南靖州县:建魅力地笋,展花苗风情
  
  杨翰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党委书记)
  地笋苗寨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地笋村,西靠贵州黔东南州,南达广西桂林。地笋苗寨因其独具特色的花苗文化资源,先后被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AAA级景区”、“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等称号。
  这些年来,地笋苗寨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试点工作,做了如下工作:第一,保护和传承特色文化。地笋苗寨对全寨的吊脚楼民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即在保留民居原本特色的原则下,修缮了一批年代久远的古民居,恢复了一些因历史原因被拆除的民族特色建筑。同时,地笋苗寨还开办了苗族歌鼟传习班,让村寨里的每个孩子从小会讲苗话、唱苗歌。第二,加强“魅力地笋”的宣传。苗寨编辑出版了民族风情书籍──《锹里花苗风情》,并与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全国首部原生态苗语电影──《锹里奏鸣曲》。2014年,湖南卫视在地笋苗寨拍摄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地笋苗寨的村民代表随后参加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等节目。第三,发展特色产业。地笋苗寨不仅注重举办节会活动,还针对日益增多的游客量,建设了高标准旅游接待场馆,规范了农家旅游接待,制定了《地笋苗寨游客接待条例》。此外,还加强了特色种养殖产业开发。第四,注重开发建设和规划设计。地笋苗寨的开发建设工作是由靖州县委宣传部主要负责,规划分为五大项:保护与整治规划,总体布局规划,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经济和旅游发展规划,近期保护与整治规划。
  上述工作的有效开展,让地笋苗寨取得了较快发展。一是传承了民族文化。寨里成立的苗族歌鼟表演队吸引了年轻人加入,不仅提高了年轻人对苗族歌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就业机会。二是改善了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三是提高了村民收入。通过扶持80家农家接待点和15家苗家工艺品商店,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第四,保护了人文自然环境。特色村寨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保护和修缮的基础上,保持了地笋苗寨的原始生态。
  在今后的发展中,地笋苗寨将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第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潮消褪后,如何应对客流量下降的情况。第二,在周边民族特色村寨“百花争艳”的形势下,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第三,如何动员所有村民参与村寨建设,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
  广西高定村:保护传统,为“美丽广西”添光彩
  
  吴塘忠(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高定村村委会主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高定村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侗族圣山三省坡脚下,始建于1573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古村落。2006年,高定村被评为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之一。2013年,高定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为了加快农民致富步伐,高定村村委会推出了如下举措: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方式,发展主导产业,即加大投入发展茶叶种植业、稻田养殖业、生态旅游业,以高品质、高标准争取更多发展优势。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建好村民创业点。三是美化村寨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农民就业面,提高农民收入,使村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四是积极发展地缘优势,努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寨、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村。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高定村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第二,成功申请列入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三,面向群众大力宣传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第四,大力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加大民族文化传承力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第五,大力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打造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
  高定村未来发展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自然消亡、村民缺乏保护意识、传统手艺人才短缺等问题。为此,要努力做到:首先,以发展经济产业来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其中包括发展民族旅游、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其次,打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其中包括加大村庄建设力度、净化美化居住环境,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同时,既要满足村民居住条件,又要保护好村寨古建筑的历史风貌。
  贵州肇兴镇: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侗乡第一寨”
  张祥勇(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干部)
  肇兴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南部,民族风情浓郁。镇上有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肇兴侗寨,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
  肇兴镇在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在特色村镇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私人建房还是公共建筑,在不同程度上都要求与地方民族特色相吻合,要求按照民族特色建设,从而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地质灾害、消防安全、住房紧张和人居环境难以改善等问题。第二,城镇扩容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同时也导致耕地流失、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鉴于以上问题,肇兴镇将从三方面改进:第一,提前科学规划,合理推进建设。在特色村镇建设中,面对自然形成的传统村落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对地质灾害、消防安全等考虑不周全,基础配套设施无法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等问题,应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精心实施,在道路交通、污水处理、消防安全等领域下大力气,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第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村镇的基本资源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规划建设中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做到村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三,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管理力度。基层党组织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实行村镇联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特色村镇建设中来。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对特色村镇建设的各个项目进行严格管理。
  云南作夫村:还原一个原生态哈尼村寨
  
  马双银(云南省红河县甲寅乡副乡长)
  在云南美丽的红河岸边,有一个原生态哈尼族寨子──作夫村。作夫村民族文化浓郁,原真性的民族文化景观“蘑菇房”独具魅力,梯田等自然景观优美、神秘而独特。作夫村具有“千年古村”之誉称,融哈尼梯田文化、生态文化、魅力民居、民族节气、民族服饰、民族歌舞为一体。
  近些年来,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作夫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哈尼族民居得到修复与保护。为了完好地体现哈尼山寨的景观,当地政府遵循保护、改造、恢复的原则对民居进行修复改造,村里的传统民居民俗得以完整和完美重现。第二,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作夫村是哈尼文化的集中地,各种神秘精彩故事、传说很多。这些都是本村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条件,为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因地制宜发展了特色产业。由村内致富能人带头,作夫村村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目的的种养殖,并寻找销路统一销售农产品,农业生产方式已逐步由“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作夫村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村庄整体风貌受损,传统建筑消失。受到区位交通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作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力度等方面滞后,严重阻碍了该地的旅游业发展。第二,长期以来旅游业发展滞后,旅游资源缺乏保护、开发和宣传。第三,用地功能不完整,缺乏宏观规划。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村庄交通设施用地等缺乏。第四,村内建筑密度较大,卫生条件差,缺乏绿地和开放空间。道路狭窄,建筑拥挤,卫生条件较差,缺乏景观绿地,居住环境质量低下,存在较大的防灾隐患,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要求。第五,村民保护意识不强。思想意识与教育水平的落后影响了当地村民的地域传统保护意识,没有认识到传统历史资源的宝贵性,使他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缺乏维护与保护,致使传统的“蘑菇房”建筑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还原、保护和发展原生态哈尼文化,作夫村今后将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一是保护古村落的总体格局和总体风貌,包括道路网络、水系,建筑的平面布局、体量、造型、风格、尺度、比例等;二是保护古村落中的街区、街道、胡同形成的历史空间结构和空间肌理;三是保护文物古迹、有价值的传统民居或建筑局部;四是保护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的真实信息;五是保护古村落的社会网络以及民风民俗的载体;六是保护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自然地貌、风景名胜、古树名木;七是保护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八是保护生态环境格局;九是保护梯田。
  湖北车溪村:彰显民族特色 打造土家名村
  
  程会农(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民宗局局长)
  车溪土家族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距宜昌中心城区约18公里,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是一个土家族和汉族散居的市郊偏远山村。2009年,车溪村被国家民委列为首批少数面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
  在近几年的车溪村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点军区民宗局积累了以下宝贵经验:第一,调查研究,准确定位。点军区民宗局进行深入调研,找准了车溪村提档升级的突破口,确定了以争创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示范村为抓手,以“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以民族文化为特色,以旅游经济为支撑,以村景共荣为导向,努力促进车溪村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第二,彰显特色,科学规划。把彰显土家文化作为基本原则,规划设计突出土家文化元素,风格体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形成特色和品牌,达到“走进一个村寨,了解一个民族”的效果。第三,景村共建,整体推进。点军区民宗局为车溪村和车溪民俗旅游风景区共同确立了“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共荣双赢”的开发理念,使之在建设过程中共同参与,相互支持。第四,整合资源,多方支持。通过捆绑交通、扶贫、水利、农业、旅游等部门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资金,发挥了民族资金的“捆绑”作用和“杠杆”作用。第五,加强领导,精心指导。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省、市、区三级联动,共同把车溪村打造成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示范村、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第一村。
  经过几年的发展,车溪村的特色村寨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首先,车溪旅游焕发活力,游客数量增长25%,平均年增加10万人次左右。其次,村民收入大幅提高,实施民居改造的景区农户平均每户每年在旅游上的收入可增加1500-2000元,“农家乐”农户每户平均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第三,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土家民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步成为三峡地区最具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土家民居展示区。第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现在的车溪土家族村,户户都有“发财艺”,家家都有“发展经”,从土城乡最穷的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文明村。第五,民族文化有效传承,一大批具有土家特色的歌舞、民俗、产品、文物被开发、展示、展演,土家文化更加受到重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八项规定三年回顾:习近平是怎么说的?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涵与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3:53,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