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476|回复: 92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宇宙·航天天宫二号“回家” 中国载人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复制链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12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天宫二号将在轨飞行至2019年7月,之后受控离轨。
  2014-3-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按照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之前,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目标是建成我国正式的空间实验室大系统。
  2019年7月19日,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7月19日21时06分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壳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壳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我国现有小水电站4.7万座 开发率低于发达国家 央行单日逆回购创4个多月新高 分析称难代替降准
92#
 灰头 发表于: 2019-7-20 23:38: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二号在太空的1036天 都忙了些什么?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天宫二号在太空的1036天,都忙了些什么?

  在运行1036天22小时54分56秒后,天宫二号完成了它的“谢幕演出”。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受控方式,圆满完成离轨和再入大气层,少量的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在随后两年多的太空遨游中,它圆满完成了多项任务,有着许多高光时刻。此刻与它告别虽然有些许伤感,但是这一告别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可以说是空间站的雏形,它的圆满完成任务,也意味着我国将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今天我们通过四问天宫二号,深入了解它的光辉历程。

  :1000多天的时间里,天宫二号都完成了哪些任务?
  :在轨34个月 创造多个“首次”。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从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共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圆满完成了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主要任务,并出色完成了多项拓展任务,其中多项创造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开始了长达30天的太空生活,创造了目前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 朱枞鹏:针对中期驻留,我们也就第一次进行了系统性的在轨宜居设计,使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更加舒适。
  4月27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随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还进行了多次分离和交会对接,进行了多次推进剂补加以及验证了多角度空间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技术。
  天宫二号上还开展了大量的空间科学试验以及空间应用试验。
  这次在天宫二号上,我国首次在空间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也为我国在未来的空间站上开展同类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同时,在天宫二号上面,还搭载着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钟,它是目前人类研究出来的最精准的钟。此前,太空中的热原子钟已达到300万年误差一秒的精度,而搭载在天宫二号上面的冷原子钟更进一步,达到了3000万年误差少于一秒的超高精度。

  :天宫二号运行状况良好,为什么要功成身退?
  :继续飞行会占用测控资源。
  满满“高光时刻”的天宫二号,在最后再入大气层之前所有设备依然状态良好,并且已经超期服役了300天。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设计在轨寿命是2年,而它实际飞行达到了2年零10个月。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 朱枞鹏:我们继续开展了很多科学实验,获取了很多数据,包括对地、对天等许多研究。针对推进剂补加,我们进行了长寿命的拓展试验。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很多航天技术的拓展试验,主要还是为将来空间站来积累更多的技术经验。
  朱枞鹏介绍,由于天宫二号已经完成了它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和试验,圆满完成使命,继续飞行下去,也只能检验天宫二号自身平台可靠性,同时还需占用大量资源。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 朱枞鹏:继续飞行的话,会占用测控资源,包括天基和地基的。那么为了把这些资源,包括测控资源和人力投入到其他的型号任务里面去,综合考虑,我们还是安排现在让它主动离轨。

  :天宫二号是如何“受控离轨”的?
  :两次变轨,提前计算坠落区域。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地球周围,大于10厘米的空间碎片已经超过2万个,这些遍布的太空垃圾,经常让驰骋的航天器不得不变道、躲避障碍来确保自身安全,因此主动销毁退役航天器是国际上共同的追求,但也是一个难点。
  天宫二号受控离轨的成功完成也为航天器领域广泛推广主动离轨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次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总共经历了两次变轨。由于一些较大的航天器在烧毁之后,会存在部分残骸掉落,因此必须在它进入大气层前对其进行计算和控制,才能保证它的残骸坠落到预定的安全区域。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 朱枞鹏:它现在是个393公里高度的圆轨道,那么我们这次第一次是把它变成一个近地点是200公里的一个椭圆轨道。观察一段时间,我们再进行第二次变轨,使它的近地点到70公里以下,那么直接就进入大气层,然后就烧毁了。
天宫二号再入大气层时,在高速的状态下与大气摩擦产生上千度的高温,同时再加上大气阻力的影响,天宫二号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会燃烧解体。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 朱枞鹏:如果有残骸的话,它散布的范围应该还是比较宽的。几百公里,甚至到一千公里,事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就知道它会落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我们离建成自己的空间站还有多远?
  :预计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
  天宫二号功成身退,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可以说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我国先后成功将1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送入太空,实现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太空飞行和安全返回,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为第三步建造中国人自己的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它将建成一个长期在轨飞行的载人空间载人飞行的平台,它将配置大量的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实验的设备。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完成将带动我们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天宫二号完成历史使命 19日完美谢幕
91#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19-7-19 22:53: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二号“回家” 中国载人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天宫二号“回家”中国载人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中新社北京7月19日消息,题:天宫二号“回家”中国载人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作者:郭超凯 肖建军

  今天,大多数中国人的心被九天之外的一个航天器牵动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7月19日公布,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作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见证完成了很多“第一次”: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特约报道”、第一堂“天地科普课”、中国首次“太空加油”、首次空间实验室与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
  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设计在轨寿命两年的天宫二号已经在轨运行了1036天,“超额”完成了任务。
  天宫二号是中国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关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轨运行过程中,天宫二号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里,完成多项拓展试验。
  在万众瞩目之下,天宫二号再入大气层,化作绚烂夺目的流星,完成了永载史册的告别。
  承前启后的天宫二号此番完成使命“回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正大步迈向空间站时代。
  在今年4月举行的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目前稳步推进,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已经完成,各系统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正(试)样研制及试验。
  中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的首次飞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预计于2020年上半年组织实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已完成初样阶段研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飞行产品生产和YF-77发动机可靠性增长试验。
  据介绍,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空间应用系统已基本完成空间站载荷项目方案研制工作,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应用领域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
  航天员系统开展了长期载人飞行综合模拟验证、出舱活动水下验证等大型地面试验。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的初选工作已完成,舱外航天服正在进行飞行产品生产。
  周建平表示,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安排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建造阶段安排了问天舱、梦天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由神舟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由天舟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
  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在维也纳联合发布第一批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定选结果,来自全球5大洲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从独立自主发展到全球合作的重要一步。目前,工程全线正在全力以赴加紧备战空间站飞行任务。 ●
90#
 晨风 发表于: 2019-7-19 22:34:51|只看该作者

天宫二号壮烈陨落 在轨千余天做了哪些事?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天宫二号壮烈陨落 在轨千余天做了哪些事?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在轨1000天里,突破并掌握了中期驻留载人宜居环境设计技术、推进剂补加、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等关键技术。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今晚“回家”。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受控离轨,主体在大气层中烧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天宫二号的征程始于2016年9月15日。当天,它搭乘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任务期间,天宫二号圆满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主要任务,并在各项拓展任务中表现出色。
  天宫二号任务完成后,我国便全面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天宫二号是空间站建设前最后一次技术演练。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总结称,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在轨1000天里,突破并掌握了中期驻留载人宜居环境设计技术、推进剂补加、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等关键技术。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图。图源:中国载人航天网
  航天员中期驻留 空间站长期生活的踏板
  2016年10月19日至11月17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天宫二号舱内工作生活长达30天,将我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从神舟十号的15天增加1倍。此举使我国突破了航天员中期驻留技术,为空间站时代的长期驻留奠定了基础。
  国际公认,30天相当于中期驻留的门槛。朱枞鹏表示,人在太空的生活与地面有很大差异,人在失重状态下吃东西,味觉都会有所变化,此外,听力、视力、肌肉、心血管系统等等,都会因长期的太空生活发生变化。天宫二号实施航天员中期驻留,主要就是给将来空间站中航天员长期的生活做验证。
2016年10月1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景海鹏(右)、陈冬(左)出征,他们随后在天宫二号中驻留长达30天。图源:中国载人航天网
  突破“太空加油”空间站运行必备技能
  2017年4月22日至9月17日期间,天宫二号又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先后三次交会对接并开展推进剂补加试验,俗称“太空加油”。这也是保障空间站运行必不可少的技术。
  空间站长期在太空飞行,推进剂会不断消耗,必须要给它补加。“就跟咱们开车似的,油耗光了必须要加油。”朱枞鹏说。
  另外,天宫二号携带了一只机械臂,首次开展人机协同的机械臂操作试验,这是为了验证了未来空间站中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的技术。航天员还在天宫二号里种起了蔬菜,测试未来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驻留能否吃上新鲜的蔬菜。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交会对接。图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科学实验 天宫二号的那些“超能力”
  在承担主体实验任务之外,作为名副其实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搭载了14项、600多公斤的应用载荷,开展了多项“黑科技”实验。
  观测到太阳X射线暴 探测能力比肩国际天文卫星
  在去年9月召开的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成果情况介绍会上,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介绍,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成功观测到了太阳X射线暴,探测能力与国际天文卫星相当。
  天宫二号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国际首台宽视场、高效率的专用宇宙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仪器,开辟了伽玛暴偏振探测新窗口,成功探测到55个宇宙伽玛暴事例,已被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空间天文卫星观测所证实,为国际伽玛暴联合探测做出了重要贡献。
  植物在太空全过程生长 水稻、拟南芥发芽结果
  天宫二号上首次完成植物生长全过程实验。天宫二号搭载了一个微型培养箱,种植有粮食作物的典型代表水稻和绿叶植物的典型代表拟南芥。
  科研人员通过地面遥控,对太空培养箱进行温控和浇水,启动了拟南芥和水稻生长,并顺利开花结果。这次实验为有效利用空间有限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植物生产,提供了重要空间实验证据,为发展空间植物培养技术、探索保障人类长期空间生存,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利用脉冲信号定轨 运行国际首台在轨冷原子钟
  天宫二号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利用观测到蟹状星云(Crab)脉冲星的脉冲信号进行定轨,推动了脉冲星观测和导航技术发展。
  此外,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是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根据在轨测试结果推算冷原子钟日稳定度达到7.2E-1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作为亮点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原子激光冷却的方法和技术对未来空间高精度时频系统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持。
  参与量子通信 实现量子密钥分配和激光数据传输
  天宫二号还在量子通信试验方面做出了贡献。天宫二号量子密钥分配试验采用对光量子诱骗态方法,成功进行了天地量子密钥分配和激光业务数据传输,密钥成码率、跟瞄精度优于技术指标要求。
  这项工作为我国量子科学卫星做了先期技术验证,并巩固了我国在空间量子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图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天宫二号大事记: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
  2016年10月23日,天宫二号搭载的一颗伴随卫星成功释放,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组合体进行第一次拍照。
  2016年11月17日,航天员返回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
  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首次自动交会对接,4月23日开始,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开始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俗称“太空加油”。
  2017年6月19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验证空间站相关技术。
  2017年9月1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第三次交会对接)。
  2017年9月17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分离。
  2019年7月19日,受控离轨。
⊙记者:倪伟 编辑:樊一婧

  校对:李世辉
89#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7-19 22:34:39|只看该作者

对话天宫二号总师朱枞鹏:不愿割舍,但为了安全必须告别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对话天宫二号总师朱枞鹏:不愿割舍,但为了安全必须告别

  天宫二号承载了推动中国步入“空间站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7月19日21时06分,翱翔太空1000余天后,功勋卓著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谢幕演出”。
  在地面指挥人员的控制下,天宫二号受控脱离运行轨道,高度逐渐降低,随后进入大气层。在与大气层高速摩擦产生的火焰中,天宫二号主体烧毁殆尽,少量高熔点残骸穿越大气层,落入南太平洋预定的无人安全海域。
  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随后两年多,它圆满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主要任务,并在各项拓展任务中表现出色,终于迎来告别时刻。
  在短暂而精彩的一生里,天宫二号的“高光时刻”,当属景海鹏和陈冬两位航天员在其中驻留的30天,这使得我国航天器达到中期驻留水平。航天员返回后,天宫二号稍事调整,几个月后又与我国迄今最大的航天器──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接受来自后者的“太空加油”。
  这些实验验证的都是空间站必备技能。天宫二号之后,我国全面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作为我国首个也可能是唯一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可谓空间站的雏形,也是空间站建成之前最后一次实战演练。
  天宫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在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看来,此次谢幕堪称“壮烈”,是中国人和平科学利用太空资源的生动实践。朱枞鹏表示,天宫二号承载了推动中国步入“空间站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记者:倪伟 通讯员:郭兆炜 保石

朱枞鹏。图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为何主动“退休”?──避免出现异常后失控,危及地面
  新京报:天宫二号离轨前仍在健康运行,为何要选择在这时离轨?
  朱枞鹏: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设计在轨寿命两年,目前在轨飞行已超过1000天。尽管已超期服役近一年,但平台及载荷功能正常、状态良好,所携带的推进剂仍很充足,可以继续支持其在轨飞行数年。无论从团队感情还是航天器在轨发挥的重要作用来看,我们都不愿与天宫二号割舍,可从在轨可靠性、安全性角度考量,必须进行主动离轨。
  让天宫二号主动“退休”,是为了“万无一失”。随着超期服役时间的不断增加,天宫二号的在轨可靠性会有所下降,一旦出现在轨异常,处于近地轨道失控状态的天宫二号,会逐渐下落。坠入大气层后,一些高熔点材料有可能不会完全烧蚀,少量残骸会落到地面,危及地面人员安全。
  天宫二号在状态尚佳的时候选择主动离轨,就是为了彻底消除这一隐患,用百分百稳妥、安全的方式履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新京报:天宫二号受控离轨有什么意义?
  朱枞鹏:天宫二号受控离轨意义是很重大的。在地球周围,直径大于10厘米的空间碎片已超过2万个,一般来说,10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无论其撞击到哪个航天器都是灭顶之灾。太空中遍布着太空垃圾,经常让驰骋的航天器不得不变道、避障。主动销毁航天器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共同的追求。
  但令人头疼的是,太空垃圾的治理非常困难。运行在离地球400多公里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需要10年之久才能自然衰落至大气层内烧毁。更别说在中轨道和高轨道漂浮着的数以千计的航天器,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路障,如果不去主动销毁,将会在使得轨道上遍布荆棘。
  如何安全回归?──落区影响区域达上千公里,团队随时准备“救场”
  新京报:天宫二号主动离轨有什么难度?
  朱枞鹏:此次受控离轨,就是要让天宫二号在指定时刻落在指定区域,确保地面安全。要做到这一点,不是简单发出一个离轨指令就高枕无忧了。
  为了确保落得准,五院天宫二号飞控团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开展了很多轮模拟仿真,制定了详实的飞控实施方案。在飞控过程中,团队要时时监控并快速调整航天器的离轨速度、角度,确保航天器以最佳的“入水”姿势进入大气层。
  这一过程必须非常严谨,因为航天器在陨落过程中会发生解体,形成数量众多、姿态不可控制的碎片,以“天女散花”的方式从天而降,落区影响的区域可达上千公里。为此天宫二号飞控团队制定了多种应急处置预案,随时准备“救场”。
  新京报:这是我国航天器继天舟一号后的第二次受控离轨,是否采用了同样的方案?
  朱枞鹏:这次采用的是新方案。与天舟一号采取的“一步”飞控实施的策略不同,天宫二号采取了“两步走”的飞控实施策略。
  第一步,先将天宫二号轨道降低到近地点200公里的椭圆轨道;第二步,再将轨道降至近地点70公里的椭圆轨道,进入大气层。我们这次没有沿用以往成熟技术,另辟蹊径,是为了更充分、全面地搜集航天器主动离轨的各类数据,更好地掌握轨道特性。
  功勋何在?──充分验证空间站技术,完成系列拓展科学实验
  新京报:天宫二号上承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下启“天宫号”空间站,发挥了怎样的特殊作用?
  朱枞鹏:天宫二号承载了推动中国步入“空间站时代”的历史使命。天宫二号飞行任务期间,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进行了多次交会对接,开展了一系列空间实验,充分验证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的能力和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
  这是天宫二号最重要的任务,这些技术为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厂房里的天宫二号和研制人员。图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新京报:除了主要任务,天宫二号还执行了哪些其他任务?
  朱枞鹏:天宫二号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五院研制团队模拟空间站运行状态,对天宫二号压气机等关键设备进行了高频次在轨操作,并进行主动降轨控制等一系列拓展实验,这些实验对于支持空间站建设也有重大意义。
  另外,天宫二号还搭载了14项约600多公斤重的应用载荷,包括空间冷原子钟、宽波段成像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设备等,涉及空间基础物理学、地球科学观测、空间科学实验等多个领域。
⊙记者:倪伟 编辑:樊一婧

  校对:李世辉
88#
 零距离 发表于: 2019-7-19 22:22:58|只看该作者

功勋航天器天宫二号燃烧谢幕 权威解答为何“非毁不可”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功勋航天器天宫二号燃烧谢幕 权威解答为何“非毁不可”

  此次受控离轨是为了消除未来天宫二号对太空和地面环境可能造成的威胁。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今晚“回家”。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在地面指挥人员的指令下受控离轨,主体在大气层中烧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去年4月2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无控再入大气层。不同的是,此次天宫二号采取受控方式离轨,这是继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后,我国第二次实施航天器受控离轨。
  首次长达30天的航天员在轨驻留、首次“太空加油”、首次完成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生长实验……主要使命完成后,天宫二号还发挥余热,参与量子通信等任务,超期服役1年多。作为空间站“先导”,天宫二号可谓功勋卓著。
  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表示,此次受控离轨是为了消除未来天宫二号对太空和地面环境可能造成的威胁,是中国人和平科学利用太空资源的生动实践。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示意图。图源:载人航天网
  为何受控离轨?
  ──如果成为太空垃圾,对太空与地面造成双重威胁
  朱枞鹏介绍,随着超期服役时间的不断增加,天宫二号的在轨可靠性会有所下降,一旦出现在轨异常,处于近地轨道失控状态的天宫二号,会逐渐下落。坠入大气层后,一些高熔点材料有可能不会完全烧蚀,少量残骸会落到地面,危及地面人员安全。
  在地球周围,直径大于10厘米的空间碎片已超过2万个,10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撞击到航天器,都是灭顶之灾。太空中遍布着太空垃圾,经常让驰骋的航天器不得不变道、避障,主动销毁航天器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共同的追求。
  陨落目的地有什么讲究?
  ──残骸落入“航天器坟场”
  天宫二号残骸的归宿与天宫一号、天舟一号相同,都是南太平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二号剩余的少量残骸,将落入西经160度~90度、南纬30度~45度范围内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这是国际通行做法。运行在近地轨道的大型航天器退役后,各国通行方案都是让其受控坠落到南太平洋深海区。此处四面与陆地距离都超过2000公里,也被称为“航天器坟场”。
  航天专家、“小火箭”微信公众号创始人邢强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这片区域不仅没有人类活动,而且由于洋流影响,海洋生物也很少,不会对生态造成太大破坏。
  航天器陨落砸到人的概率有多大?
  ──50余年来,从未有人受到再入航天器残骸的伤害
  最近50余年来,大约有15000吨以上的航天器残骸落回地球,从未伤害到人口密集地区的居民。NASA统计数据表明,仅2014年就有超过600个失效卫星、废弃火箭末级和其他碎片再入地球大气,总质量超过100吨,但没有收到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报告。
  历史上,确实有过航天器残骸坠落大地,1979年美国“天空实验室1号”陨落,最终陨落位置与预测偏离较远。原计划降落在南非开普敦以南1300公里的海洋中,但碎片最终陨落至南印度洋海面和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地区。
  “天空实验室1号”是以部分可控的方式陨落的,完全受控再入的航天器,能更精准地坠落到安全地区。
  去年,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因为正式终止数据服务,与地面失去了数据联系,以无控方式再入。邢强从2016年开始跟踪计算天宫一号轨道,根据计算结果,天宫一号残骸坠入海洋的几率一直在90%上下浮动。
  由于其运行在约南北纬43°之间范围内,根据其轨道经过地方的海洋与陆地面积比初步判断,再依据近地点和远地点参数推算出这一数据。最终,天宫一号安全坠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2016年9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图源:中国载人航天网
  天宫二号离轨有何新意?
  ──探索优化技术,为广泛推广航天器主动离轨提供支撑
  记者从天宫二号研制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天宫二号受控离轨,为我国广泛推广航天器主动离轨技术提供了支撑。
  五院专家表示,因为要不断调整姿态和速度,航天器在离轨过程中要耗费不少燃料。如果受控离轨方案不断优化,尽可能少地消耗燃料,对于中、高轨的航天器应用价值很大,对于探索经济、和谐、绿色、环保的空间事业发展道路意义重大。
  据悉,此次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对此进行了技术探索。五院天宫二号飞控团队将充分研究、挖掘此次离轨数据,进一步优化受控离轨技术。
⊙记者:倪伟 编辑:樊一婧

  校对:李世辉
87#
 戏游 发表于: 2019-7-19 22:08:00|只看该作者

再见,天宫二号 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源自: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里,完成多项拓展试验,为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共搭载14项约600公斤重的应用载荷,以及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和在轨维修试验设备,开展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其中,天宫二号搭载的空间冷原子钟是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根据在轨测试结果推算冷原子钟日稳定度达到7.2E-16;中欧联合研制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国际首台宽视场、高效率的专用宇宙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仪器,成功探测到55个宇宙伽玛暴事例,为国际伽玛暴联合探测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天宫二号还搭载太空养蚕、双摆实验、水膜反应等3个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获奖的实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据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项实施,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先后成功将1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送入太空,实现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太空飞行和安全返回,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为第三步建造中国人自己的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在维也纳联合发布第一批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定选结果,来自全球5大洲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从独立自主发展到全球合作的重要一步。
  编辑:贾聪聪
源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原文标题:官方 |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86#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7-19 21:23: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 空间实验室任务圆满完成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再见,天宫二号]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 空间实验室任务圆满完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晚间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天宫二号:中国空间站的探路者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也是目前我国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器,它从轨道设计到任务要求都为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天宫二号的运行轨道距地球393公里,比天宫一号高50公里,这也是未来我国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可以充分为后续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验证空间站交会对接技术,进一步提高交会对接的可靠性。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天宫二号曾降低轨道 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独家回应
  而在完成了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相关任务之后,天宫二号又在太空里独自飞行了22个月。这期间,曾有外媒报道天宫二号在有一段时间里运行轨道高度不断降低,从通常393公里的高度下降到295公里,因此猜测天宫二号即将陨落。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首次向本台记者公开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实际上,这是天宫二号团队主动做出的实验。因为天宫二号通过货运飞船的补加,推进剂有很多富裕。利用富裕的推进剂,有意识地把轨道降低,来开展一些对地探测。实验完成以后,轨道又重新抬高到393公里的高度。
  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天宫二号如何受控离轨
  由于天宫二号已经完成了它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和试验,圆满完成使命,继续飞行下去,也只能检验天宫二号自身平台可靠性,同时还需占用大量资源。综合考虑,安排它主动的离轨。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再入大气层,是在地面人员的控制下进行“受控离轨”的。由于天宫二号经过大气层时是要被烧毁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对它进行控制?又是如何进行控制的呢?
  朱枞鹏介绍:目前运行在较低轨道的航天器,如低轨卫星、无人飞船等在结束使命或者出现故障之后,往往会坠入大气层烧毁。但是一些较大的航天器在烧毁之后,也会存在部分残骸掉落,因此必须在它进入大气层前对其进行计算和控制,才能保证它的残骸陨落在预定的安全区域。
  在国际上惯例,对于500公里以下高度的航天器,特别质量比较大的,都要求进行受控离轨,受控就是主动把它再入轨道,使它的有可能剩余的残骸,让它的落点落到海洋上面。

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天宫二号受控离轨要经历两次变轨
  第一次是从393公里高度的圆轨道变至200公里的近地点椭圆轨道。观察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变轨,使它的近地点到70公里以下,进入大气层后烧毁。
  天宫二号再入大气层时,大约以每秒7.6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快速飞行,在如此高速的状态下与大气摩擦产生上千度的高温,同时再加上大气阻力的影响,天宫二号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会燃烧解体。
  一些高熔点的材料,在十几分钟内可能无法燃烧殆尽,产生残骸。因此需要事先计算残骸落区,确保安全。

天宫二号:在太空里的1037天
  在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以及推进剂在轨补加任务的同时,在天宫二号上还开展了大量的空间科学试验以及空间应用试验,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
  比如,天宫二号上的“多角度宽波段成像仪”,能够实现多角度对地成像。
  天宫二号上还搭载了植物培养箱,里面种植着水稻和拟南芥。以往的太空植物培养实验周期都不超过20天,只能展开幼苗阶段的实验,而这次在天宫二号上,我国首次在空间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也为我国在未来的空间站上开展同类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同时,在天宫二号上面,还搭载着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钟,它是目前人类研究出来的最精准的钟,此前,太空中的热原子钟已达到300万年误差一秒的精度,而搭载在天宫二号上面的冷原子钟更进一步,达到了3000万年误差少于一秒的超高精度。

你好,中国空间站
  此次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项实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建成相关配套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为最终阶段,就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目标,由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完成,实现了航天员的天地往返。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号”以及天宫一号任务,则完成第二步空间交会对接等所有技术的验证。天宫二号是第二步中的第二个阶段,对未来我国建造空间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成功将1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送入太空,实现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太空飞行和安全返回。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命名“天宫”,设计寿命10年,通过维护维修进一步延长寿命。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天和”、实验舱1“问天”和实验舱2“梦天”,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额定乘员3人,乘组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
  目前空间站已经进入正样研制,计划2022年前后建成。
85#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19-7-19 19:38: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二号即将谢幕 景海鹏陈冬手书寄语:再见老战友!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天宫二号即将谢幕 景海鹏陈冬手书寄语:再见老战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计划于7月19日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截至目前,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在轨飞行超过1000天,平台及载荷功能正常、状态良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手书寄语天宫二号:“再见,老战友!加油,向未来!”
84#
 qyq163 发表于: 2019-7-19 16:25:59|只看该作者

安全、顺利!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完成

源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北京时间2019年7月19日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里,完成多项拓展试验,为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共搭载14项约600公斤重的应用载荷,以及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和在轨维修试验设备,开展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取得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其中,天宫二号搭载的空间冷原子钟是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根据在轨测试结果推算冷原子钟日稳定度达到7.2E-16;中欧联合研制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国际首台宽视场、高效率的专用宇宙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仪器,成功探测到55个宇宙伽玛暴事例,为国际伽玛暴联合探测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天宫二号还搭载太空养蚕、双摆实验、水膜反应等3个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获奖的实验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据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项实施,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先后成功将1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1个空间实验室送入太空,实现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太空飞行和安全返回,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为第三步建造中国人自己的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在维也纳联合发布第一批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定选结果,来自全球5大洲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从独立自主发展到全球合作的重要一步。
  目前,工程全线正在全力以赴加紧备战空间站飞行任务,以时刻准备出征的冲锋姿态,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到来。
83#
 一直做下去 发表于: 2019-7-19 12:22:19|只看该作者

“天宫二号”完成历史使命 今日迎来谢幕时刻

源自:新京报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计划于今日(19日)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入轨,设计在轨寿命2年。截至目前,已在轨飞行超1000天。
  入驻太空两年 天宫二号“很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翼展宽度约18.4米,起飞重量约8.6吨,具有与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重要功能。
  天宫二号入驻太空之日起,就开启忙碌的工作模式:“牵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还“接待”了天舟一号“快递小哥”,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可以说,天宫二号不仅忙得有成效,还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发展的重要使命。
"火眼金睛"识地球 观海看地探大气
  为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定制的高性能航天“数码相机”,安装在天宫二号对地观测面的“肚子”上,能够实现跟随天宫二号的飞行角度变化从多个方位对地成像。
  它具有信噪比高的特点,地面分辨率达到100米,所看到的地表景物细节更加精细。这些新型的探测图像将可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大气探测、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海洋灾害预防、航海安全保障等多种领域。
  从种子到种子 空间植物全程培养
  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如何在太空中培育植物,是人类长期在太空生活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天宫二号上,搭载有一个温度适宜、光照可控的迷你培养箱。以往的太空植物培养实验周期都不超过20天,只能展开幼苗阶段的实验,而这次是我国首次在空间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
如果说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入门级”实验飞行器,天宫二号则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型空间实验室,旨在解决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具备开展各种工作和试验的条件。
  中国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定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11年9月29日,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冲天而起,将天宫一号精准发射入轨。随后,天宫一号相继迎来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完成航天器组合体控制与管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等一系列技术试验验证,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成果。2018年4月2日,它完成使命,入落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如今,随着天宫二号任务的结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空间站工程也将全面展开,中国也由此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编辑:康晰
原文标题:“天宫二号”完成历史使命 今日迎来谢幕时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15:58,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