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1年【新班子 新气象 决战决胜工作大擂台】晒亮点、晒成绩……宣化冰雪装备产业驶入“快车道”

 [复制链接]
源自:张家口新闻网
原文标题:【新班子 新气象 决战决胜工作大擂台】晒亮点、晒成绩……宣化冰雪装备产业驶入“快车道”

  晒亮点
  宣化冰雪装备产业驶入“快车道”
  12家企业签约入驻冰雪产业园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宋锦丰通讯员孙明鹏秦连军
  “之前企业生产的脱挂式索道市场需求量不大,冬奥申办成功后,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日前,在宣化冰雪产业园,入驻企业宏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长生告诉记者,北京2022年冬奥会滑雪项目赛场上所用的国内唯一重型场地装备就在本公司生产而成。
  据了解,该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宣化区冰雪产业园入驻,是因为政府对入园企业给予了较大力度的优惠补贴,并为他们开通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3年来企业销售额从3000万元增长到1个亿,今年的总销售额预计能达到1.2亿元。
  近年来,宣化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筹办机遇,把“冰雪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宣化区冰雪产业园,做足“冰雪+”文章,延伸拓展冰雪产业链,卡宾滑雪、科诺工程塑料、宏达冶金机械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落地投产,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宣化冰雪产业园总规划占地3200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至80亿元,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冰雪装备产业集群,创建华北冰雪装备产业示范基地,还将致力于形成完整的冰雪产业链,全面布局冰雪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冰雪运动装备、冰雪装备检验与检测、大型冰雪设备与器材生产研发、冰雪智能装备的生产、冰雪技术培训等。此外,还将申请设立国家冰雪装备检测检验中心,建设集国际国内冰雪装备展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于一体的大型国际冰雪装备展览馆等。
  目前,宣化冰雪产业园已有12家企业(机构)正式签约入驻,涉及冰雪装备与个人器材制造、场馆规划设计、模拟训练设施、质量检验检测等,大部分项目获得了资金、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有科诺、宏达、宣工、力达腾雪、卡宾、滑雪哥、动感体育等7个项目实现投产(运营),全年实现冰雪装备器材营业收入(产值)5663万元。
  晾成绩
  今年上半年成绩单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4.2亿元,同比增长5.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124元,同比增长9.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677元,同比增长16.9%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26%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2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晒思路
  心怀感恩之情 迸发奋进力量──访宣化区委书记张聪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宋锦丰 通讯员:孙明鹏 张振华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宣化区落实“十四五”规划、加快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行政区划调整以来,宣化区众多优势在聚合中全面激活,发展潜能在聚变中不断放大,为实现绿色发展、换道超车打下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劲动能。日前,就如何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区文化名城美丽宣化,宣化区委书记张聪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对比新要求,宣化区在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哪些优势?下一步将如何立足优势谋发展、弥补不足求创新?
  张聪:宣化区聚焦全市“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总目标,放大位于市中心腹地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和发展基础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打赢“产业突破、城市突围、环境突变、农业突起、改革突进”五大攻坚硬仗,全力打造“四区一基地”,即全国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全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文旅康养和冰雪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家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京西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宣钢转型,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关键材料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基地建设,力争再造一个新宣钢。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引进建设了北汽福田雷萨智能制造基地、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高质高端的装备制造、大数据、冰雪经济产业项目。建设企业研发机构30家、工业设计中心5家,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43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首都科技+宣化智造”发展思路,依托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和升级,培育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定不移构建五大绿色体系,宣化区有哪些明显的比较优势?如何尽快落地见效?
  张聪:宣化区是闻名全省的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禀赋优,工业基础好,文化底蕴厚,生态优势强,因此,构建五大绿色体系既有着良好的基础,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在绿色城镇体系建设上,我们要加速城乡统筹,推动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实施“东出、西联、南扩、北拓、中优”战略。加快古城保护,聚焦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标定位,培强扶壮古城、陶瓷、军旅、民俗等文化产业集群,催生千年古城焕发蓬勃活力。以实施道路交通、市容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为载体推进老城改造,紧锣密鼓实施一批外迁项目。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加快集约化发展、品质化经营、融合化推进,优化布局现代农业体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描绘城乡融合的美丽画卷。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推进矿山生态治理修复,推行市场化运作、开发式治理,精心打造国家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将废弃矿山变成风光秀美的绿水青山、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市委提出要“以决战决胜姿态交好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请问您如何理解“以决战决胜的姿态”这一工作要求的,宣化区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有哪些实措并取得了怎样的实效?
  张聪:“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就是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心怀感恩之情、迸发奋进力量,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以时不我待、夙兴夜寐的实干苦干精神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宣化区要持续打好转变干部作风这场硬仗,以较真碰硬、攻坚克难的政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企业和房地产遗留问题改革,破除企业发展的机制障碍和利益藩篱。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好市民中心和大数据政务中心作用,实行“一窗无差别受理”和“一网通办”。发扬亲商、友商、安商、护商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到包联企业和重点项目中去,千方百计想办法、解难题、办实事,解除后顾之忧,护航创新发展。践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开展“十项清理”行动,带着感情解决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群众急难愁盼;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各类教育办学水平,做大做强“百年教育”品牌;引进京津地区知名医院到我区联合办医,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古藤逢春育新芽
  宣化深耕葡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宋锦丰通讯员闫宗春孙明鹏陈晓东
  在宣化,流传着一句谚语:“玉帝不晓凡间果,王母只道蟠桃鲜。葡萄王国游历遍,方知宣化牛奶鲜。”
  据了解,宣化种植牛奶葡萄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元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明、清时期栽培之风大盛,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元代葡萄老藤已有600多年。2013年“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镶嵌在古城宣化的一颗璀璨农业文化明珠。由于葡萄园地处城市中的原因,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如何开发葡萄品牌价值,传承农业文化遗产,让后人也能品尝到千年葡萄的美味,成为当今宣化人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日前,记者走访了该产业园区,看拥有“半城葡萄半城钢”之称的宣化区如何做到深耕葡萄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老葡萄缘何搬“新家”
  金秋9月,在宣化区江家屯现代葡萄产业园内,占地50亩的连栋大棚内的阳光玫瑰、夏黑、魏可、牛奶等20多个优良品种的葡萄枝苗在这里扎根安家,工人们在大棚里悉心照顾着幼苗。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们穿梭在葡萄架下拍照、采摘、品尝各种葡萄,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这些看似普通的牛奶葡萄苗,可非同一般,是从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里‘搬’过来的,要说起这古葡萄‘搬家’还真是大费周折呢!”宣化葡萄研究所所长金秋立感慨地说,“三年前,这些让人看着垂涎欲滴的葡萄还在为‘生存’的问题发愁呢!”
  金秋立向记者娓娓道来:这些牛奶葡萄苗来自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宣化种植牛奶葡萄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宣化牛奶葡萄采取庭院式种植,有全球惟一的种植架形“漏斗”架,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摘取了很多国际大奖。但是,位于寸土寸金城市中心位置的传统葡萄园,在城市发展中日渐萎缩,历经几代风雨的葡萄老藤,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挑战。据统计,2003年前,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有5514亩,2013年为1574亩,截至目前仅有1300多亩。
  “眼看着这些葡萄园被钢筋水泥吞噬,心里甭提多心疼了。所以我们就琢磨着给这些古葡萄搬家。”金秋立说出了为传统葡萄搬家的初衷。
  从移植老藤到育新苗搭新架安新家,金秋立和葡萄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如何做到种植户有收入有保障,让特产变资产,又能传承古葡萄种植,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千年葡萄的美味,造福后人,是宣化区一直探索的课题和责任担当。
  直到2019年,宣化区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在结对帮扶的北京市延庆区支持下,正式启动了占地1000亩的宣化区江家屯现代葡萄产业园区项目,让传统葡萄正式“搬”进了“新家”。
  该项目以“城乡统筹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改善”为方向,以葡萄品牌为特色,以区域发展、农民脱贫增收为目的重大产业发展举措,对叫响“京西第一府、千年葡萄城、上谷战国红”文化品牌有现实的带动作用,既是宣化区利用名优特产实现产业扶贫的成功案例,又是宣化区葡萄产业实现规模振兴发展的第一步,影响性、带动力意义深远。
  老葡萄变身“致富果”
  “我们这个园区目前已建成了15个日光连栋棚、100多亩的漏斗架区、100亩的种质资源区和占地4608平方米的现代化玻璃温室,还有其它占地500亩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江家屯现代葡萄产业园区负责人王瑞帅领着记者一边参观园区一边介绍。
  从产业园走进连栋大棚内,迎面扑来一股泥土的清新,大棚内不再像外面一样安静,远远可以听到一些欢声笑语。大棚里统一规模化种植的葡萄颗颗饱满、香甜,自动控温系统和科学种植的葡萄不仅保证了果实的口感,更加保证了果品的产量。
  “2019年种下的葡萄已经挂果进入成熟采摘期,今年产量大约有1万斤,明年就能达到10万斤左右。”王瑞帅介绍说,“大棚内的葡萄可实现错季供应,产量也较露天葡萄提高了。”
  王瑞帅介绍说,葡萄产业园内吸纳的60多位工人,都是本村及周边村子的建档立卡户,他们每年平均可增收一万多元。
  “目前,葡萄产业园以雇佣贫困户按劳作天数支付工资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待园区整个项目全部完成达产后,将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江家屯乡扶贫公益岗位,对贫困人口进行收益分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可观。”王瑞帅说道,“现在大家工作主要是把多余的、没有成熟的,或者是过量的、弱的、病的枝条剪去,为明年葡萄更好的生长、结果做准备。”
  “去年,俺们把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一年收入1200元,到这里打工,一年还能收入一万元,可比以前种玉米强多了。”在园区打工的农民郭金龙是下湾村的贫困户,他一家靠“世遗葡萄”的推广脱了贫。
  近年来,宣化区因地制宜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和扶持农民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和农业观光游,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拓宽收入渠道,构建“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该区已建起农业观光园100余家,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年产值达到1.5亿多元。
  葡萄还能做出啥文章
  在江家屯现代葡萄产业园区转了一圈下来,记者看到,现代葡萄产业园内既有葡萄老藤培育出的新苗,又有300个葡萄品种的种质培育,既有现代化连栋大棚里的排架种植方式,又有传统漏斗架种植方式,还专门建立了漏斗架葡萄的现代化玻璃温室,这是为何呢?
  “既然是古葡萄搬新家,就得把古葡萄园的农业文化传承下来,展示出来,新家要有新风尚,所以遵循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律,采用现代化科技种植方式。”宣化葡萄研究所所长金秋立道出了缘由。
  “我们一直坚持保护开发与扩大种植并行,一方面保护现有的葡萄园,全力打造紧邻京张高铁宣化北站的‘葡萄小镇’,开发其品牌价值,提高葡萄农收入,另一方面,把牛奶葡萄从城里搬到城外扩大种植面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结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新的葡萄城,现代产业园完全建好以后,将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这不仅传承弘扬了我们的农业文化遗产,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在弘扬传统农业方面,金秋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今,宣化古葡萄的“老家”观后村也是旧貌换新颜,当下已被打造成京张高铁线上的“牛奶葡萄小镇”,站在葡萄小镇的观景台俯视,一座座漏斗形葡萄架似一朵朵盛开的绿色莲花,穿行在葡萄架下,一串串翠绿的葡萄正成长。
  “这些年,政府大力扶持俺们葡萄农,开办葡萄节,推广葡萄宴,我们葡萄小镇,环境更美了,游客也多了,葡萄价钱翻了番,一公斤就能卖到20多元,还帮我们建合作社、进行网上销售,现在牛奶葡萄已经卖到全国啦,去年我家葡萄有一半都是网上卖的!一亩地三、四架葡萄能收入近3万元呢!”观后村的葡萄种植户乔德生看着丰收在即的葡萄满脸笑容。
  正如金秋立所说,“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的葡萄老藤在城中是葡农的“致富果”,“下乡进村”大面积推广后,又成为了农民的“脱贫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宣化葡萄实现了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华丽转身。
  县域传真
  宣化力推“一园带全域”农业发展模式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宋锦丰 通讯员:王海
  今年以来,宣化区把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着力构建“一核、两翼、六区”空间布局,培强重点工程项目支撑体系,优化科研团队服务保障,为该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去年4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宣化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宣化区由此成为张家口市唯一获批创建资格的县区。该区以江家屯、塔儿村两个乡辖区为核心区,建设“生产+加工+科研+服务”核心基地,以深井和崞村两镇为“左翼”,建设西南部设施农业绿色养殖循环产业基地,以贾家营、赵川和李家堡三个浅山区乡镇为“右翼”,建设东北部高端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建设种业科创服务区、谷子种植区、生态畜牧养殖区、特色蔬果种植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区、休闲康养区“六大功能支撑区”。
  宣化国家现代农业园以“张杂谷”种业为产业发展核心引擎,依托谷子和杂粮种业基础优势,聚焦主导及上下游产业,推进总投资19.55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45个重点工程,着力构建现代谷子种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底,该园区将建成以优质谷子种业为主导产业,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 一条龙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将呈现出现代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高效、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喜人局面。
  宣化滨河新城建设如火如荼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宋锦丰 通讯员:孙明鹏
  连日来,宣化区胜利路桥建设工地一片忙碌,40名工人加紧建设,2台200吨履带吊车、铲车、装载机有序作业,施工现场一派火热繁忙景象,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宣化区境内将自东向西形成胜利路桥、洋河一桥、洋河二桥、景运桥(柳川河西路桥)、四江桥“五桥”横跨洋河联通两岸的交通格局,城乡融合发展指日可待。
  同样在抢工期、忙碌施工的还有洋河南综合管廊项目,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挖掘机伸展“双臂”忙碌作业,运输车穿梭运送土石方,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今年以来,宣化区按照“东出、西联、南扩、北拓、中优”的总体思路,保护古城、疏解老城、建设新城,加快构建“一河两翼多组团”城市格局,加快推进滨河新城各项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洋河南北项目区域内的道路、管廊、跨洋河大桥、水系绿地、教体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区块外的高铁枢纽和皇城桥北延等工程。
  “当前已经完成洋河南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地下雨污水管道和站前广场的路面铺设工程,下一步,将进行路面、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预计今年底能完工运营。”滨河新城开发建设项目工程部负责人赵笑告诉记者。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综合管廊项目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一座宜业、宜商、宜居、宜人的活力新城将进入百姓视野。据悉,滨河新城建设项目为目前张家口市投资规模最大的PPP项目,是该区推进实施“城市扩模升级”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截至目前,该项目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78%。高铁枢纽南广场已具备运营条件,北广场工程正在进行收尾,即将投入使用。皇城桥北至北外环道路工程改建工作也已完成。市政道路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中。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贡嘎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贡嘎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贡嘎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贡嘎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贡嘎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贡嘎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北京冬奥会火种展示和火炬接力计划发布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样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12:59, Processed in 0.265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