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56|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10-13 19:46:5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导游天下长江源新热 进进出出的探访

 [复制链接]
  内陆,是可以成梦的。正如山民向往大海,海客亦有很深的“内陆梦”──“江源热”又到了节点。世界屋脊近日成了魅力地带,多支队伍在长江源进进出出。狭路相逢,世界太小;旷远邂逅,世界太巧。沼泽与荒原见证,长江摇篮正发生着怎样的变迁?为何今年兴起探源热?从经济版图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三大国家级工程,当下都和青藏高原关联;水资源踏勘、长漂20周年回访、青藏铁路拉动的观光热、野外背包客的江源牵挂,人文关注和项目关注,交织成新版“西行漫记”──

  ■四川日报记者戴善奎7月5日,杨勇等8位民间科考探险者前往长江源考察,一去两月。

  7月12日,一支美国漂流队抵达“长江第一县”青海省曲麻莱县,为纪念“长漂”20周年。
  8月30日,刘建、王列诗、冯春等20年前的“长漂”健儿,启程去当曲,再探长江源。
  9月7日,一支62人的队伍前往各拉丹冬雪山,展开“探源长江之旅”。
  9月,水利部有关专家出现在沱沱河,为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作为期13天的考察……

  当曲故事

  几支队伍中,杨勇一行心事最重:长江三源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全要跑通,以便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提供一手资料。这是大活儿,很要紧。
  地理学堪称“浪迹之学”,养尊之人,很难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野外考察,情况也无从通晓。杨勇和他的同伴偏能在十余年间,以强烈的跋涉兴趣和高原适应能力,“死磕”青藏高原,终至满腹沟壑。
  20年前,杨勇不图收益地参加长漂;现在,他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考察,个人仍将没啥收益。命运?还是使命?
  8人2车,首途当曲。三源中数它水量最大。油路、碎石路已修通,汽车直开源头附近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查旦乡,这里几乎没有冰川,也无泥炭。西边有唐古拉山来水,源区山前洼地,沼泽湿地特征明显,颇多一两百平方的小湖,水深十几厘米,看水、问水、尝水,沼泽水,味略苦而带腐草气息。这里定居牧民达数千人,建起干打垒房,摩托车代步,成为一景。
  7月13日放船,二三人漂行,其余陆行。旱象渐重。沿途很多小支流干得露出河床。沙化出现,大比例地图上,曾是沼泽湿地处,已是荒漠。一些小水洼干得见底。草场稀疏,藏民说,雨少,牧草长势差,草下沙质层很厚,单个家庭须占有很大面积才够放牧。
  水头小,头两天一路拖船。烈日暴晒,炎热如市井。全队未带净水剂,守着江水喊渴。队员税晓洁说:“怕拉肚子搞垮身体。一壶水大家分享,每天人均饮水二两。”口渴成了大学生志愿者刘砚“最深的印象”。有队员将所带的新加坡产爽液,每人嘴里滴一点,风油精般润口。
  当曲右岸10公里以远,大湖错江钦、尼阿西措因无水源注入而成为内湖,湖面盐晶闪闪。有几个湖完全干涸。漂至中后段,布曲、前庭曲汇入,当曲水量方才大增。到达通天河口,沱沱河在此汇入。357公里的当曲全程跑完。
  9月3日,刘建、王列诗、冯春等18人组成的“再探长江源”回访队,也到达当曲源。
  当曲漂流,无险可言。生态调查、当曲的正源地位探索,成为两大课题。因而携带了GPS仪、韩式摩托艇、汽球、动力伞等。
  原拟航拍,风大,热气球升空失败,空中动力伞却创下4800米高海拔的放飞纪录。同样,他们也发现了沼泽逐渐变干的趋势。加盟的青海地质调查院长江源生态考察队队长辛元红认为,水位下降,湿地退化近一半。刘建回忆,1994年来时,当曲水深约50厘米,可以漂船。现在,摩托艇无法漂流,只能寄存于人户。高原植被弱化,草场载畜量增加。
  王列诗最感兴趣的是当曲的正源地位课题:“我到中科院成都分院30多年了,很想把这事弄个清楚!”沱沱河定为长江正源,地理学界早有定论。“长漂”时,长春地理所孙广友等专家,在通天河口对比了当曲、沱沱河,发现前者水量大许多倍,提出当曲恐是正源的动议。1988年,成都地理所老所长唐邦兴和孙广友组织“长江正源考察组”细致研究,连河道转弯切角都做了长度计量,测定当曲为357公里,判定是正源,但未得到
权威部门认可。此次,全队带上了1∶25万的地图、航拍
图及花2500元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处购得的数字图,用高清数码相机拍摄了30盘带子,以GPS测量当曲源头
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9月28日,辛元红测得GPS数据,很快传至唐邦兴处。“我们测的数据也许不被采信,但想推动重视这一课题。”刘建说。
  “再不行,明年请中科院成都分院出面立选题,经过更科学地测量判断,以唯长、唯大原则定论。”王列诗很坚持。

  沱沱河故事

  沱沱河在长江三源中,关注度最高。缘于有各拉丹冬、姜古迪如冰川;缘于它的正源地位。科考、探险、经济活动,沱沱河呈现多元化色彩。
  一支美国队专程前来漂流,历史的相似让人吃惊。
  20年前的“长漂”,科考只是配角,作家蒋蓝称之曰“为身体的探险寻找到的一个堂皇借口”。“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这一队名,至今仍让人感到冗长而更愿简称。现在,科考抬升,纯粹的漂流倒有了“瓦釜气”。美国人不趋时,就两个字:“喜欢!”
  7月29日,杨勇和同伴们正在曲麻莱县城,为城内缺水、居民排队买水喝而感叹。这群来漂流的美国人找来,领头的是一位22岁的小伙子。此人出身漂流之家,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搞过商业漂流,很喜欢中国,已经漂流过澜沧江、雅砻江、怒江等。这次拟用12天漂流沱沱河,以纪念“长漂”20周年。得知当年的“长漂”队员杨勇在此,遂满大街寻找,居然让他们问到。
  惺惺相惜,杨勇手上水文、地貌、滩情资料齐全,悉数交流,并赠送压缩干粮一箱。
  想必,这是美国朋友的一次商业漂流?
  “中国的漂流资源很好,西部风光太美。但漂流搞了20年,起色不大,水平不高。”对方坦陈,由此很想在中国推广漂流运动,介绍先进设备、技术、理念。但这个小伙子逐利性不强,至今未找到商业合作伙伴。“科罗拉多已经是很成熟的商业漂流,中国漂流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味道。”
  杨勇建议:“不妨延长一点时间,把通天河漂通!”对方邀他同漂,但考察更重要,杨勇婉谢。7月31日,考察队到曲麻莱江边送这支9人漂流队下水,热情的美国小伙子洒泪而别。
  向沱沱河源进发,杨勇和队友居然找到一条新路线:曲木错以东不远,一条耗资2800万元的公路修通,从青藏铁路以西进入此路,开行78公里,便接上了曾走过的江源之路,顺利抵达姜古迪如冰川。标志性的南冰川,和“长漂”当年比,目测上退缩了约三四百米。过去运动缓慢的冰川,现在运动速度加快,冰积物被前推,纳钦曲河两翼是很多冰川型泥石流沟,形成黑石滩。这些迹象表明,20年来,冰雪消融加重。考察队加大活动范围,爬到海拔近6千米的地方,拍下广角的冰川画面。
  原以为这里是无人区,结果已设立西藏那曲市安多县马曲乡第六行政村,离冰川不过千米,便有一家人。前两天,棕熊进户寻食,砸坏门窗,抛散用具。
  接踵而至的,是第三支队伍。
  9月3日,由2名地貌、环境专家带领,62人参与的“勇闯天涯探索队”,也赶到青海省格尔木市沱沱河沿镇。队员是公开招募的志愿者,成都女孩凌桑就是其中一位。另有约30家媒体记者随队。在格尔木市,队伍举行“做真正环保卫士、关注水资源保护”的立誓仪式。全队将“深入考察”江源地貌、水文、生态,“亲身感受环境破坏给长江源带来的草地沙化、冰川后退、湖泊萎缩、湿地减少等危害”。
  9月7日,“勇闯队”从沱沱河沿镇出发,抵达各拉丹冬雪山下距康加曲巴冰川塔林7公里处。9月8日晚撤离,“深入考察”完成。媒体称:这一活动是“独立创新的具有原创性的品牌推广活动”,广告宣传诉求不言而喻。但值得一提的是,热心的凌桑随队行至噶尔曲河滩时,发现一名独行者的遗体,在博客上发帖展开逝者寻踪,居然找到家属,成为一段助人佳话。
  “还有巧的。”杨勇提起第四支队伍。“那天从沱沱河到五道梁的路上,有4辆快车超车后停下。我们车上印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查队’,而他们正是国家水利部门调查西线工程水情的,一行人跑了13天。一位总
工问:‘你们是哪里的?’‘我们是独立考察队’。总工很关心我们走了哪些地方?考察结果会送达哪一层?‘原来我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的事’。双方在意犹未尽中分手。”

  楚玛尔河故事

  “两条江都看了,再把楚玛尔河源区跑了,认识就全面了。”
  杨勇认为,楚玛尔河连水文站都没有,应是“科考上一条空白河流”。
  楚玛尔河源头在可可西里保护区腹地,进去须得国家林业局批准。此前,就有一支装备精良的测绘队因为手续不齐,被赶了出来,罚款、扣车。
  等待批准过程很漫长。杨勇一行吃住在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虽和站上的人处得很好,却天天催保护局的才尕局长。才尕也着急:“对你们照顾得不能再照顾了──只要上边一个电话,我就放行。”杨勇托国家地理杂志社跑手续,天天去有信号的五道梁上打手机。那日,才尕难掩兴奋:“放行电话来了!”还特地安排两名得力的森林警察随行。
  向楚玛尔河源头进发,果是无人区,不见一人。天天陷车,两辆越野车相互拉。开进约300公里,到海拔5千多米、离源头还有40公里时,一车烧坏离合器,一车深陷泥潭。他们决定:“不管汽车。就地扎营,徒步探源!”专看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渗出点,“尽量看得全些”。
  有一条支流,从西经乌兰湖泊群流来,河源区有大小湖泊数百,考察队爬上一匹红石山,湖泊支流尽收眼底。其河床特征与沱沱河、当曲迥异,不呈网状,而是一股,水量不大。
  水源主要来自昆仑山冰川。冰川规模和各拉丹冬旗鼓相当,形成大量湖泊群,堪称湖泊最多的地区。由于水系流经红色砂页岩,河水四季发红,地下水渗漏点较多。渗漏水主要流入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湖群与干流无水系联系,雨季丰水期,湖水才能进入楚玛尔河,因此,80%-90%为内流湖,楚玛尔河来水量较少。
  昆仑山以南,仅此一条外流河,考察队见过不少河流,均内流入湖。“不排除最终楚玛尔河脱离长江水系,变成内流河的可能性。”库赛湖、卓尕湖,都有古河床,说明若干年前与外流区有联系。
  昆仑山南坡下渗漏广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貌以沙化滩、石漠化滩为主。河源接近中国干旱中心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有沙漠行将翻山之感。
  生存环境恶劣,生物链脆弱。这里可见到大片红景天,贴地呈圆圈儿,很好看的植物图案,稀少的植物中,只有红景天成了群落。水中,除了卤虫,鱼都很少。湿地边沿可见到少许老鼠。鸟很少,库赛湖畔能见到鸟类,但远不如沱沱河、当曲源,每天清晨可闻鸟啭。可可西里显得很宁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里曾涌来成群淘金者,至今路边可见遗弃的卤虫船,挖烂了的河床,盗猎后的藏羚羊遗骨。
  也有令人鼓舞的景象,野生动物保护就见了成效。在索南达杰保护站,竟然看见数百只候鸟排成几个雁字南飞,十分壮观!保护站的人说:“起码近十年没见过这种景象了。”每天,都可看见迁徙的藏羚羊,“看得不爱看了”。
  野外生活一如既往地粗放:早、午不举炊,杨勇的安排是“白天不吃饭”,只做晚上一餐。弄得铁杆队员税晓洁也骂他“吝啬队长”。两位干警受特殊照顾,也只是白天发给压缩饼干。晚上高压锅煮饭,炖一锅羊肉萝卜汤,羊肉是沱沱河镇买的,虽已变味,不嫌其臭。
  寒气渐重。晚上降至零下10℃。布帐篷被淘汰,换成两顶“探路者”帐篷,尚有3人以车为庐。
  楚玛尔河源考察历时6天。回程时,拖着坏车,一道难关一道难关过,一个湿地一个湿地趟。队员们则一路捡石头垫胎,“那过程说来话长!”两位干警见全队遇事从容、特别能折腾,不免感叹:“带了很多队伍,这拨人真的不简单!”
  9月底,其余队伍早已离开青藏高原,历时近3月的杨勇一行才跑完长江三源。这位有些口吃、每天只吃一顿饭的人,与记者通起电话来,似有呛人药味。
  理解。饱受高原“原罪”折磨的人,肝火是会变旺!要紧的是,他们为西线调水这样命脉性的工程,进行了一次扎实的考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藏族|主题: 266, 订阅: 0
笑解《论语》 牛头石为何雨天会唱歌
2# 四姑娘山
 周进 发表于: 2006-10-17 21:26:5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杨勇这个名字比较熟,是不是长江漂流那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0:22, Processed in 1.778403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