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8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少数民族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复制链接]
  : 中国民族报  : 冯钰伟
  邛崃市南宝山是5·12大地震后四川省唯一的跨市州易地安置点,来自汶川、青川的1200多名因灾失地群众被分别安置在南宝山3个片区,并成立了新的行政村。各族群众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关系。南宝山多民族共居社区互嵌式发展的实践经验,为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

以空间互嵌推进家园重建
  5·12大地震发生前,龙溪乡垮坡村、直台村是位于汶川县的两个传统羌寨。地震发生后,村寨中房屋多数垮塌,唯一的自然水源因山体滑坡被截流,两个寨子与外界的交通道路也受到严重损毁。经过政府和专家团队长时段的考察,认定两个羌寨难以在原址进行灾后重建,需要另选安置点开展重建工作。南宝山镇位于邛崃市西部,这里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达到95%,因具备充足的可建面积、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等,被选定为灾后移民安置点,汶川县、青川县280多户1200多名移民也安置于此。
  邛崃市政府将移民安置点分为A、C、D3个安置区域,并分别设置金花村、木梯村、直台村3个新的行政村。青川县东河口村移民安置在A区,行政上隶属于金花村;汶川县直台村移民安置在D区,保留直台村村名;垮坡村夕格组移民分为两组,第一小组安置于C区,行政上隶属于木梯村,第二小组与汶川县漩口镇移民共同安置在A区,形成与青川县东河口村移民毗邻而居的居住格局,但在行政上依然隶属于木梯村。金花村、直台村、木梯村由芦邛公路连接。至此,南宝山移民安置点形成了由汶川、青川移民与南宝山本地居民构成,汉族、羌族等多民族共居的居住格局。
  空间上互嵌式居住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各族居民共享新家园的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资料,共同建构既保留各自文化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方社会,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经济互嵌促进共同发展
  移民的生计和适应问题是灾后重建与社会建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地震发生前,汶川羌族群众的生计方式以农耕和畜牧养殖为主,兼以采集和贩卖药材、菌菇,种植和销售反季节农作物。依靠和利用高山峡谷间的自然资源,是羌族群众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移民至南宝山后,因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羌族移民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适应新的环境,并完成生计模式的转换。通过当地政府与移民点村民主体不断地探索和尝试,确定了依托南宝山高海拔自然资源优势与羌族特色文化优势,促进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和羌族文化特色旅游相融合的发展路径,以此来带动各民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南宝山移民社区开展职业培训。李玉平摄
  近年来,直台村大力发展种植猕猴桃、茶树产业,并成立了南宝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地方政府还引导村民种植蓝莓,建成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高山蓝莓产业基地。在种植初期,政府积极引导汉族居民向羌族移民传授种植、打药、施肥、嫁接、采摘等种植技术,到了采摘季节,村寨之间又形成相互协作的帮工体系。随着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羌族移民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生计模式,各族村民建立了广泛的交往关系和社会网络。
  发展羌族文化特色旅游,是当地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制定的又一发展策略。2015年,地方政府对木梯村、直台村进行“风貌改造”,增强旅游吸引力。同时,鼓励村民开办特色农家乐,并组织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烹饪、插花等技能培训。2023年,直台村、木梯村开办的农家乐超过70家,旅游收入也成为羌族移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随着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加深,在相互学习和共享交流的过程中建立了互帮互惠的关系,有力促进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以节庆活动增进文化认同
  羌族移民的迁出地位于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地带,历史上,这里就形成了以汉、羌、藏为主的多民族混居格局,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羌族文化。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当地政府充分尊重羌族移民的传统风俗习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传统节日是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空间。祭山会、羌历年,是羌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祭山会通常在农历四月初一举办,此时春耕基本完成,羌寨中的主要劳动力开始前往周边的高山峡谷采摘蘑菇、挖掘虫草进行贩卖。此时举办祭山会,寓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森林茂盛。羌历年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岁首,此时秋收已完,各家各户开始修整土地,储备干柴,搂叶施肥,为来年的春耕和生活做准备。此时庆祝羌历年,意在答谢与祝福。易地安置后,祭山会、羌历年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其参与主体和仪式过程等也有了创新性发展。比如,在过去,已婚妇女不参与羌历年上山祭祀活动。如今,由羌族、汉族等各族妇女组成的舞蹈队,不仅是节庆活动中重要的文化展演团队,还经常受邀到各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宣传羌族文化的重要力量。除传统节庆外,当地政府还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高山蓝莓采摘节、羌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通过节日活动,各民族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得以建构,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被突出,共同体的情感被凝聚,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此外,社会互嵌也促进了情感相通。地震发生前,羌族群众生活的地区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较少。移民搬迁至安置点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渐加深,族际通婚也逐渐增多,这也进一步表明各民族在感情和心理上的相互认同。各族村民共同参与婚礼仪式,也是村民们建立、维系与扩展社交网络的重要方式之一。
  总之,南宝山各族群众在空间上互嵌居住,在生计上依赖共生,在节日文化中共享交流,在社会交往中亲密无间,增进了对新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多民族共居社区互嵌式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鲜活样本。

@ 联系方式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增进共同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普惠金融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9 17:23,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