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巴蜀的文学传统造成杂剧在巴蜀无法登堂
http://www.phoer.net : e! D! d" u c {( N$ H6 x4 r6 C" |# Y' P5 Y/ h, F, x http://www.phoer.net
巴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四周高山大川阻隔了巴蜀与外界的交通往来,再加之不同的地理风貌及生活习俗,形成了巴蜀独特的思想文化特色,也孕育了巴蜀极富地域色彩的文学传统。
http://www.phoer.net 5 z# H2 k( q0 n/ x+ @4 f/ j8 C7 u6 ]$ t( p' O http://www.phoer.net
(一)巴蜀重文学的政治功能% o @* M8 r0 Y$ e& q. Q" ]) G http://www.phoer.net
, e4 G+ V( x7 l) o: v http://www.phoer.net
西汉,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传入巴蜀,形成巴蜀人“贵慕权势”的风尚,巴蜀人不甘心处于政治、文化的边缘状态的心态决定了他们有极强的入世精神。对于巴蜀作家来说,文学是其致身卿相的手段,因此对文学政治功能的重视也就成了巴蜀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z X. b; l. s6 k) ]* j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E! g2 v0 [$ D% D) Z9 K8 j' V以司马相如为首的汉代赋家把赋与讽谏相连,开创了汉大赋劝百讽一、曲终奏雅、卒章显志的主旨。司马迁在《史记·司相如列传》里云:“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把赋与《诗》的讽谏功能等同起来。
http://www.phoer.net 5 j9 `' A: l7 }8 y8 V3 I( @, @# l2 C) G3 _! {6 \2 H7 w http://www.phoer.net
陈子昂和李白高扬文学革新的大旗,反对东晋南朝的绮艳文风,提倡建安风骨,因为只有这样的文学才能承担起经国治世的重任。苏洵认为诗文应“言必中当世之过”。苏轼也继承了这一传统。《黄氏日钞》卷六二曰:(东坡之文)“长于指陈世事,述叙民生疾苦。方其年少气锐,尚欲泛扫宿弊,更张百度,有贾太傅流涕汉廷之风。及既惩创王氏,一意忠厚,思与天下休息,其言切中民隐……”苏辙大力创作议论文,《君术》《臣事》《民政》等均为向君主言明政事之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文学的政治功用。1 J- F2 Y4 q6 K( o. D i, S http://www.phoer.net
& H/ K$ G; f0 K* D& ^' D http://www.phoer.net
纵观元代之前的巴蜀文坛,文学应为政治、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巴蜀作家文学创作的始终,重文学的政治功用,而不重文学的娱乐功能是巴蜀一个重要的文学传统。杂剧是一种市民文学,供市民消遣、娱乐是杂剧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角色。巴蜀重文学的政治功能的传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杂剧在巴蜀的产生。
http://www.phoer.net , M* n( X4 y6 M
http://www.phoer.net $ b C, R9 ]" s) B, V) K5 h H+ c(二)巴蜀文学家多选择诗、词、文、赋等抒情文学样式表达感情8 ~, G( _* W L" i$ b8 l; ` http://www.phoer.net
% N$ n8 x( s# m2 U; A+ x' x http://www.phoer.net
巴蜀优美的自然山水,富庶的生活,神秘的巫鬼崇拜,“学博而杂”的思想文化氛围,铸就了巴蜀人的奇幻想象、浪漫气质,并喜欢无拘无束地抒发情感的独特个性。这种气质特点及审美追求决定了巴蜀人在文学上多选择诗、词、文、赋等抒情文学样式而不是叙事文学来表达感情。
http://www.phoer.net 9 L' ~ Y8 o5 x w9 D
http://www.phoer.net : T: R1 H' N0 }2 b2 k% A司马相如是巴蜀第一位文学家,他擅长辞赋和散文。他的汉大赋词藻华美艳丽,铺排汪洋恣肆,极尽想象之能事;他的散文雄辩滔滔,气势磅礴。司马相如以其非凡的才能及对文学卓越的贡献开启了巴蜀抒情文学范式。4 X# J( }0 v! n http://www.phoer.net
H) }) l! ^4 `% { http://www.phoer.net
抒情文学是唐代巴蜀文学的主角,陈子昂、李白等巴蜀作家都擅长诗,于其他文体少有涉及。就连入巴蜀的文学家也多诗人,如“初唐四杰”(他们也工赋,赋属抒情文学。)、杜甫、高适、岑参、白居易、刘禹锡、贾岛、薛涛、罗隐、韦庄等都是唐代有名的诗人。
http://www.phoer.net * z2 ^& v# {- j8 E0 O; `9 J0 s8 Y! a! {6 i$ ~5 g& Q http://www.phoer.net
五代时期的西蜀是词的两个诞生地之一,花间词派之所以产生于这里,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巴蜀悠久的抒情文学传统是分不开的。
http://www.phoer.net 5 |8 {7 I' V c
http://www.phoer.net s$ \7 V& x4 C6 G: k: Y8 G宋代的巴蜀文坛仍然是诗、词、文等抒情文学样式的天下,北宋的“三苏”都是抒情文学的行家里手。南宋的陆游、范成大都曾在巴蜀停留过很长时间,可称半个巴蜀人,他们皆工诗,被列入南宋“四大诗人”的行列。南宋巴蜀本土比较有影响的作家如宇文虚中、李石、员兴宗、魏了翁、吴泳、程公许等都只创作诗和文。( q& s& P, I+ ?( s1 E http://www.phoer.net
- ^- n' s& I2 |! ?1 p$ ^/ Q http://www.phoer.net
可见,元代之前的巴蜀作家更钟情于用诗、词、文、赋等抒情文学样式表达情感,而对叙事文体则鲜有问津,这种文学传统势必不利于杂剧这种叙事文学的产生。
http://www.phoer.net ! S$ `2 g* ?5 X. @0 T1 a4 D( L0 w) K$ U" [8 Y- i, u: z3 m n* T http://www.phoer.net
(三)巴蜀文学风格偏向崇高6 ^; s, }$ s* {% {0 ]2 Y http://www.phoer.net
D0 D% l4 t" k! ~3 u2 G5 c& Q http://www.phoer.net
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给巴蜀人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物质生活的富饶形成了巴蜀人自信的心理,这种自信因感性世界的丰富就形成了文学风格的偏向崇高。# B- W3 D+ [3 _( \: |' @. u http://www.phoer.net
3 v7 O5 v6 a; F* V" U( j" T( t/ a http://www.phoer.net
汉大赋最能体现崇高的特征。司马相如云:“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其传也。”赋家在创作赋之前应有囊括宇宙,总览万物的气势和胸怀,即具有一种崇高的意识。汉大赋多以庙堂、宫阙为描写对象,以帝王将相为假想阅读对象,以颂赞汉代大一统的堂皇气势为写作宗旨,这也决定了在写法及用词上偏向崇高。5 K* t X8 C2 _; C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e+ G/ v8 r' C% ?: c陈子昂和李白强调唐诗风骨,在诗歌的风格上倾向于崇高。陈子昂不受齐梁绮艳文风的影响,诗体高洁,气韵苍劲,诗风高古、淡雅。卢藏用称其“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李白喜欢从宏观上描绘景物,形成雄伟奇丽的环境氛围,多选取长鲸巨鱼等宏大的意象,使用渲染、夸张等艺术手法,表达喷薄而出的激情。王世贞称李白诗“以俊逸高畅为贵”道出了李白诗歌具有崇高之美。2 G" k% n y1 i5 ` http://www.phoer.net
* X6 b& D1 K h* I http://www.phoer.net
北宋的苏舜钦诗风雄豪奔放,意境开阔,写景壮大,具有一种刚健、沉郁之美。欧阳修称赞他云:“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苏轼诗“参李太白之豪俊”,苏轼文多用赋家笔法,铺排夸张,豪侈富丽,汪洋恣肆,苏轼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使词加入到抒发崇高之情的文体行列中来。南宋中期的李石,诗文以宏肆跌宕见长,有《四库提要》为证:“石亦学问气节之士……其作以宏肆见长……诸体诗纵横跌宕,亦与眉山门径为近也。”( l0 m- c/ H( S) D) U3 j$ h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T0 h; |5 V6 m$ W, E) \# @& ^这种偏向崇高的文学传统决定了巴蜀作家在文体上多选择诗、文、赋等传统意义上的正统文学样式,而认为杂剧只是供人消遣娱乐的,无法登大雅之堂,更无法实现崇高的审美理想(当然这只是一种偏见,杂剧中也不乏宏大题材及具有崇高之美的作品)。这造成了杂剧在巴蜀的晚出(直到明代中后期,巴蜀才有杂剧作品出现)。
http://www.phoer.net $ m! _& r' q8 J7 x: A1 |6 L# }2 M" i, u2 Y4 a http://www.phoer.net
综上所述,元代巴蜀对杂剧少有涉及是巴蜀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文学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分析一种文学现象时,既要重视政治、经济等外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文学自身的发展状况等内因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http://www.phoer.net 9 x& D% _ u$ r' I5 f
http://www.phoer.net 3 |8 t6 [7 l3 r" z5 u, y8 j武冰洁,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硕士生
http://www.phoer.net # U2 D3 @) H) `0 F, T6 l: |1 ^
http://www.phoer.net 8 o0 V4 t: y5 w5 f6 v4 h源自:《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