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1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6-9-8 10:45:0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一带一路”战略与乳源“过山瑶之乡”民族生态旅游发展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知网
  摘 要: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发生重大变革和调整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过山瑶之乡”,具有生态资源和民族资源优势,“一带一路”的实施战略与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为该县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下,也产生诸多问题,由此提出今后发展民族生态旅游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1“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在继承前几任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环境和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格局,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以坚定的科学发展理念和高超的全局驾驭能力,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2013年 9月 6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在此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和建设路径:“即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实现‘五通’”。“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2013年 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 3月,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 2014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时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 3月 27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 30多年来“引进来”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走出去”的发展模式。“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格局改变的必然结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产生的科学性的战略。“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提出,旨在共同打造均衡、普惠、包容、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推动更广区域的合作,合理、高效配置市场资源。因此“一带一路”具有与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简单的概括为和平、合作、发展、互赢组成的“一个核心理念”,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组成的“五个合作点”,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组成的“三个共同体”[1]。
  1.1“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是历史现象和学术概念,前者特指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历经两千多年的多条陆路中西贸易、文化交流通道;后者特指西汉以来经由中国南海的海上贸易、文化交流通道。这两个学术命题经国内外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不断深入研究,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其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已引起国内外诸多学界、政界和国际组织的长期关注,中国国家文化部和诸多省已筹备多年,准备联合其它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这两条“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在新形势下提出与国外诸多国家联合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战略。这里的“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理念都使用了“丝绸之路”,这里主要是突出了“丝绸之路”和平、友谊、交往、繁荣的文化内涵。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亚欧大陆的其他国家与古代中国就存在贸易活动,至汉唐时期,这条贸易路线交易的大宗商品是丝绸,故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贸易带来了各国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互相借鉴各国先进科学技术,产生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一带一路”的提出,掀起了中国对“丝绸之路”的重新认识和讨论[2]。“丝绸之路”对于当代社会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商品和文化交流带来的繁荣昌盛、和平友谊,这个文化符号向世界传递“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
  1.2“一带一路”与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以及周边国家经济的全球化深入发展,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融入经济全球化,这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可以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通过引进资本、技术和管理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建立了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经济管理体制。不可否认,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同时中国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从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 的 5%上升到12.3%(2013年),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加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 30%左右。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趋势下,“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所做的一种新尝试。从中国现阶段发展看,中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优势、能源过剩和浪费。中国必须“走出去”,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来带动更多周边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展周边市场,共享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一带一路”并不是中国“特立独行”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根据中国发展实际提出的一个可以促进区域共赢发展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1.3“一带一路”的空间内涵
  “一带一路”是一个空间内涵特别开放的体系,“带”与“路”指的是经济带,但是并不排他,各省份自己也出台了关于“一带一路”相关的政策。“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没有绝对的边沿界定,只要你愿意参加,都可以融入“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合作网络,尽管《愿景与行动》提到“一带一路”沿线有 60多个国家和40多亿人口,但是并没有列出具体范围和国家清单,它泛指亚欧非大陆。比如广东和新疆分别是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这2 个省份并没有排他性,相反希望相关省域和城市都融入共建,加强经贸合作,形成南北互动,东西联合。《愿景与行动》提出,丝绸之路经中亚、西亚至欧洲俄罗斯、波斯湾、地中海,至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从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到达南太平洋,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推进中缅、中印、中亚、中欧等经济带建设。

2“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东旅游发展概述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这也标志着新时期全方位新格局开启,中国将以大国姿态推动国际经济发展,携手亚欧非国家共同发展。2015年是实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开局年,国家旅游局也从旅游方面对“一带一路”提出了构想和期望,确定 2015年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
  广东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省份之一,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之一。2014年广东省旅游收入 9227亿元,旅游业增加值突破 4200亿元,约占全省 GDP 的 6.3%左右,接待各地游客突破 3.2亿人次。广东省的旅游业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对税收的贡献非常大,2014年对税收直接贡献率高达 5.3%。《2014 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主要指标仍居全国首位。广东省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和试验田,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成为全国旅游业体制环境最优越、
  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东省旅游业应继续努力,积极参与到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省全方位发展中,做好旅游排头兵,推动“一带一路”中的旅游建设。

3 乳源瑶族自治县旅游资源特色及发展必要性分析
  乳源县发展生态旅游主要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3.1 乳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乳源县地理位置位于南岭山脉南麓,贯穿弧形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西部峰峦环峙,属高山地带,溶蚀高原地貌显著,是韶关市主要石灰岩地区之一。东北部属丘陵地带,河流两岸地势平缓。县境 1000米以上山峰 102 座,主要山体有北部呈东西走向的头寨山、南部东西横亘大东山、北部瑶山主峰狗尾嶂,湖南省宜章县与广东省阳山县交界的石坑崆主峰 1902米,是广东省境内最高峰。主要河流有由乐昌流入县境东北角,经桂头镇流向韶关的武江河;发源于县境西北与阳山交界的丫叉顶,由西向东流入南水水库,穿过县城,汇入北江的乳江河(又称南水河);发源于县境西北面与湖南省宜章县交界的猛坑石东麓,由西北向东南经大坪、大桥、必背、桂头流入武江的杨溪河;发源于天井山北麓的蚁岩,由北向南流经洛阳、大布汇入英德市的大潭河。
  乳源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多变,夏热期较长,秋短温凉,霜雪不多,热量丰富,降水集中,气候宜人。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是其主要的土地资源,全县有各种野生植物共计 2572 种。仅乳源国营天井山林场、五指山林场就生长着多达 1500 种野生动物,其中陆栖兽类约86 种,两栖类 33 种,鸟类 217种,鱼类 33 种,蝶类 310多种,其他较小的野生昆虫类超过 1100 种。这些动物中,列入国家珍稀濒危和一、二、三级重点保护的品种达 83 个,如短尾猴、穿山甲、鸦鹃、原鸡等。
  3.2 乳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乳源县的瑶族同胞主要居住在县境东北部和中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其生活、生产和居住总面积达 424 平方公里,整个瑶区除小部分被南水水库分隔之外,大部分是相连在一起的。瑶族的村寨就分布在群山中的山头、山腰、山坑、田峒、山窝之间,高度一般都在海拔五百米以上,但溪背和中心坑等村寨海拔则达一千多米。瑶区村落大小不一,最大的瑶寨是茶坪村,全村 90多户,最小的村寨只有二三户。瑶族的村寨一般是以家族为基础,以姓氏宗族聚居而组成的。在历史发展与民族迁徙过程中,造就了乳源瑶族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文化艺术[3]。下面就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作简单介绍。
  3.2.1 拜盘王
  拜盘王一是瑶人承认自己是盘王的子孙后代,可享受历代帝王所颁《过山榜》中施的洪恩,取得社会地位;二是瑶人敬祖,追念宗祖助国益后功德,开导子孙代代承接宗祖助国益后的精神;三是瑶人表述寄盼来岁人寿年丰、六蓄兴旺、耕种丰熟诸愿望。拜盘王这项活动,充分表现出瑶族原始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美国、加拿大、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瑶人、师爷沿用的拜王歌书与国内瑶人的相同,亦用汉字传抄,抄书日期仍用中国朝代年号,其活动形式过程也与国内瑶人的大同小异,反映出国内外瑶人的“文化共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拜盘王”活动在国内外瑶人心中的凝聚力。拜盘王活动的内容融入了瑶族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传统、祖宗、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天文地理、花草竹木和生产生活知识等各个方面。
  3.2.2 瑶族刺绣
  乳源瑶绣具有色彩厚重、图案丰满、布局严谨、色彩浅淡明快、图纹变化多样、细腻大方、疏密有致的风格特点。刺绣手法采用过山瑶人独创的刺绣技艺,即反面挑花正面看的“反面刺绣”。瑶族反面刺绣是纷繁多彩的瑶族文化当中独树一帜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与世界过山瑶文化一脉相承。瑶族有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瑶绣起源于对祖先盘王的崇拜,是对先祖纪念的一种标志。由于乳源瑶族刺绣图案不仅囊括天地万物,汇集了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图形纹、象征纹、祭祀纹等刺绣图案,而且每一种图形纹都含有特定的语言内涵,或代表某一个物种,或代表某一个典故,或代表某一种思想,或代表某一种生活等等。因此,乳源瑶绣又有瑶族活文字一说。正是乳源瑶绣的这些花纹图案保留了瑶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家族、宗教和生活诸方面的文化遗存,才得以充分向世人展示了瑶族刺绣的文化魅力所在。2010年 9月,乳源瑶族自治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瑶绣之都”。2011年 5月,“瑶族刺绣”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3 乳源瑶歌
  瑶族人民特别喜欢唱歌,很早以前,唱歌就成了瑶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活动。不论是在山岭、田垌、密林,也不论是在劈斜炼山、割草耕田或是看书、绣花,尤其是节日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时,到处都可以听到瑶族男女老少清脆悦耳的歌声。他们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歌颂劳动,赞美爱情,亦用歌声鞑靼、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和灵魂。这使瑶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瑶歌既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疾苦与反封建斗争,又是瑶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因而深受瑶族人民喜爱。瑶族民歌,唱时讲究一定技巧,音细而长,悠扬动听,余音绕梁,强调拖音、吐气,曲调清新,使听者倍加亲切。若是唱到悲伤之外,催人泪下;若是唱到亲朋相遇,欢乐气氛可使人久久不能平静;若是唱到爱情忠贞和磨难,可使人唏嘘不已;若是唱到大话歌、大怪歌时,可使人捧腹大笑。
  3.2.4 乳源瑶族传统医药
  乳源过山瑶建国前一直是一个饱受苦难的游耕民族。在长期游耕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抗争过程中,积累了一整套用青草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丰富医疗知识。通过用青草药薰蒸、淋浴及刮痧、拔火罐、热烫、内服、外敷等独特的民族疗法克服了身居深山长期缺医少药的恶劣环境,保护了整个族群的生命延续与发展,其祖传医药显著疗效早已闻名于世。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修编的《乳源县志》就有“其祖传医药瑶人负药于市,医治颇效”的记载。在当今西医技术高度发达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开发利用的年代,乳源瑶族传统医药仍在广大边远的瑶族乡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3.2.5 瑶族舞蹈
  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的舞蹈具有古朴、简单、节奏感强等特点,动作变化少,随着音乐节奏一蹲一起,每一个动作都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分,如此反复多次。这种传统舞蹈主要有:铜鼓舞(又称拜王舞或跳王舞)、草席舞(又称打火堂)、打马兵舞、铙钹舞。
  3.3 乳源发展民族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生态旅游”最早是墨西哥生态学家谢贝洛斯拉·斯卡瑞在 1983年以西班牙语的词汇(Eco-tourism)首先提出,并在 1986年墨西哥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确认并得到世界各国重视。谢贝洛斯拉·斯卡瑞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处于欣赏、研修和享受风景以及当地文化特征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到相对未开发过或未被污染的自然区去旅行。之后中国学者如李宏、武友德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做出定义。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为指导,以保护生态多样性、保护资源、维持资源可持续,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教育,提高资源管理水平为目的,自然、人类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旅游。综上所述,生态旅游是从可持续角度出发,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为取向,以生态美景为吸引物,为游客提供了解、认识、体验、欣赏、学习生态景观的服务,以提高游客生态环境伦理素质并对当地社区做出贡献的旅游。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旅游业给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人数逐年增多。“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会有更多人来广东旅游。中国目前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旅游业出现了严重的旅游生态问题,势必影响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需要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转型,尤其是具有民族生态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生态旅游资源。全县气候舒适宜人,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民族风情独特。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既要考虑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又兼顾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乳源县最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3.3.1 保护乳源民族地区生态环境
  广东省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非常丰富,但是近年全省多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均出现不生态开发现象。景区被相关部门违法占用,开发房地产,严重破坏旅游区生态环境。如长湖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的林木资源被破坏,遭到严重砍伐,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此次不生态开发行为,为了短期经济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生态环境损失,使得旅游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广州市白云山也出现类似情况,某违法山庄,在白云山违法占地 2万多平方米,在山庄内兴建疗养院、星级酒店,严重破坏了白云山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广东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粤北、粤西地区,森林资源相当丰富。仅乳源县就有华南最大且唯一的原始森林──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最大野生红豆杉主题公园,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因此,广东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应借鉴其他地区旅游不生态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走生态旅游道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粤北山区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确保粤北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2 促进乳源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旅游势态良好,全省旅游收入逐年增加,仅广州市的旅游总收入就达千亿元。但是相比拥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粤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粤北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拥有最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全省发展生态旅游最佳地区之一,自然生态旅游景点众多,比如大峡谷、乳源温泉、南水湖、必背瑶寨、石坑崆、千年古刹云门寺等著名景点。如果将这些景点作为生态旅游示范点重点开发,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乳源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3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旅游活动是一个互动交流的活动,游客和当地民众在诸多方面可以相互影响。旅游使游客增长见闻、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同时还能使旅游地的居民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旅游活动过程中,外来游客会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带入旅游地,影响着当地居民。与此同时,当地居民的民族风情、交际方式、风俗习惯也会影响外地游客。传统的旅游开发,为了更加突出民族风情,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常不科学,通常夸大某些现象甚至扭曲事实,还破坏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外地游客来此旅游,可能见到的不是真实的民族文化,对游客体验、欣赏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造成阻碍,也扭曲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本来面貌。而生态旅游则是一种负责的旅游模式,完整地保护当地民俗文化、自然资源,确保文化资源的真实性,保证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4 乳源县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1 生态观念落后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有本质区别,生态旅游是以保护生态为目的,传承与保护民族历史文化,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始于 20 世纪 80年代,发展至今仅 30 余年历史,发展经验不足。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很难摆脱传统旅游开发模式的束缚,在经济理论的驱使下,盲目过度开发,造成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乳源生态旅游的开发,应加强理论指导,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全面剖析乳源生态资源的问题,重点保护。不但经济要发展,生态观念也要跟上,促使经济、环境、文化、社会四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2 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广东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粤东南、粤西等地区都已经确定将生态旅游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初见成效,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而乳源生态旅游发展起步较晚,资金投入等方面没有粤东南、粤西等地区雄厚,加上游客对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增加,对乳源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同是瑶族聚居地,旅游开发资源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乳源需要在连山和连南同类旅游县中找到自身优势,发展一条具有乳源特色的生态旅游模式[5]。
  4.3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就目前乳源旅游开发情况来看,对生态旅游产品定位不准确,多是自然景观类,比如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南方红豆杉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等,而温泉景观全国各地都有,乳源更难走出一条特色温泉发展模式。而乳源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瑶族文化,如瑶族建筑、瑶族刺绣、瑶族歌舞、瑶族传统节日。乳源应该加强对瑶族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比如将瑶族刺绣与现代纺织业相结合,应用于披巾、衣服、帽子、钱包等产品;创作大型瑶族史诗歌舞;修建瑶族山寨。通过这些措施来丰富乳源的旅游产品,同时注意在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加强对自然生态、民族艺术的保护。
  4.4 生态脆弱
  生态脆弱区有两个特点,一是自身抗干扰性弱,二是恢复能力弱。往往生态脆弱区处于不同文化圈的交界地带。乳源瑶族自治县就处于客家文化与瑶族文化的交界地带,自然和生态文化非常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5 乳源县发展民族生态旅游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5.1 通过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旅游意识和地位
  中国生态旅游本身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又受传统旅游思想影响,理论匮乏,经验不足。乳源地处粤北山区,旅游开发者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几乎没有系统学习过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知识。在今后乳源的旅游发展中,应加强民众和旅游开发者对生态旅游的学习,普及生态旅游观念,潜移默化引导他们保护生态;举办生态旅游培训班,给旅游开发商、旅游管理人员普及生态旅游知识,从思想理论上加强对生态旅游理论的学习。
  5.2 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之一:建立世界“过山瑶文化”博物馆
  民族文化是一种资源,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民族文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乳源瑶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民族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如山歌、建筑艺术、服饰、瑶绣等,都具有珍贵的价值。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昔日相对与世隔绝的民族地区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外来文化冲击,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在激烈地进行。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正以近乎崩溃的速度面临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文化已到了生存与发展、传承与消亡的最紧要关头。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如何更积极有效地保护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博物馆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而世界过山瑶文化博物馆这一理念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文物保护的有效形式。根据国际的文化保护先进理念和乳源的客观实际,乳源世界过山瑶博物馆建设有着独特的风格,在现实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和效益。
  5.3 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之二:加强特色瑶族村寨的建设
  目前乳源最重要的瑶族村寨是必背瑶寨,村落至今仍然保存着较完好的古老瑶族建筑,瑶族原生态民风民俗浓郁,是游客到访瑶山旅游观光的必去之地。在此基础上,乳源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水源宫八一瑶族新村的建设,从瑶族民族风情、自然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多方面进行多层次综合开发,重点建设中国瑶族生态第一村风情街及“一河两岸”绿色长廊、农业生态观光园等景点,着力打造乡风文明、生活宽裕的中国“瑶族生态第一村”。
  5.4 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之三:编创一部反映过山瑶民族发展的歌舞剧目
  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以及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瑶歌瑶舞,不仅反映了他们固有的文化传统,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内容质朴而富于想象力,比较和谐地使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不论是拟人拟物,其艺术表现手法是比较巧妙的。将过山瑶的迁徙历史、生产发展用瑶族歌舞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能传承与保护瑶歌瑶舞,又能传播瑶族文化给世界各地的游客。
  5.5 全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发展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的不止是自然资源,当地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民族特色也容易被破坏。乳源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全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注重旅游开发成果的公平享受,让当地人看到生态旅游发展的正确性,共享生态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成果,自然明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5.6 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乳源发展生态旅游,目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专业人才匮乏。首先,加强专业队伍的培养,选拔一批当地文化水平较高的旅游开发者、管理者外出考察,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其次,面向全国招聘高水平旅游人才,比如旅游开发、酒店管理、餐饮服务等系统都需要大量业务素质高、思想观念新的旅游人才。再次,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通过开展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建设,让他们积极引导游客了解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的同时,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

§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21(5)
  [2] 徐礼.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地产可行性研究──以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12(2)
  [3] 杨建军.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
  [4] 李筱文.粤北瑶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资源与潜力[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5] 陈景云.粤北瑶族文化的传承及其旅游文化开发[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符文涛,王明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园林园艺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让Win7系统开机默认自动开启数字键盘的设置步骤 推进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4:37, Processed in 0.2964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