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57|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花芬雪地 发表于: 2008-11-9 00:56:3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夏商周从中江塔梁子崖墓“胡人舞蹈图”论巴蜀之地盛行“胡舞”的原因

 [复制链接]
⊙ 孙家洲/文
http://www.phoer.net 4 d8 a1 @. R1 J8 H  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编著的《中江塔梁子崖墓》一书,将2002年在中江县塔梁子山梁上抢救性发掘的数座崖墓的材料,悉数发表,为学者利用这一重大的考古新材料以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便利。学界同仁对此自然心怀感激。
http://www.phoer.net ' S# q3 g) p7 _" ~, D2 V5 c- |" H  塔梁子崖墓3号墓,是一座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东汉时期的彩绘壁画崖墓,其中的“胡人舞蹈图”特别令人注目。这部考古报告集的作者,在“画像石刻”部分,有如下介绍:" f: r% m6 J9 N, X http://www.phoer.net
  胡人舞蹈图发现于M3三室甬道右壁。浅浮雕,五个高鼻深目、胡须环腮的胡人手拉手跳舞,舞姿劲健有力。尖圆平顶小帽用红色涂染,须发、眉眼、衣襟及足底用浓墨勾画。上端有墨书“襄人”榜题。为四川发现最早的胡人乐舞资料,在中国汉代考古资料中也极为罕见。像高0.3、宽0.75米,包括榜题高0.5米。8 s- X: L3 R* }6 F2 I http://www.phoer.net
  作者还分别以“线描图”和“图版”的方式,展示了这幅饱含若干历史文化信息的“胡人舞蹈图”。此图一经刊发,就引起了学者关注。报告集《附录》所载谢崇安先生的考证文章《中江塔梁子东汉崖墓壁画雕像考释—兼论印欧人种入居我国西南的时代问题》,已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关于榜题“襄人”二字的内会议讨论,兹不复赘。
http://www.phoer.net ) I2 A6 S. o9 z$ k/ M" h0 x  以“胡人舞蹈图”为切入点,联系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加以对比研究,是一个富有探索价值的学术话题。这对于研究巴蜀之地在古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研究巴蜀地域文化的若干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和重新思考的空间。" l1 }6 T3 U% @& V/ P5 L! J http://www.phoer.net
: A+ t# ]5 l5 H  K& ] http://www.phoer.net
一:巴蜀之地盛行“胡舞”的地理原因
http://www.phoer.net 1 [( R! G  R' E5 x) B/ }# w4 Z0 w' i  中江塔梁子汉墓所在地──汉代郪县,隶属于广汉郡。而广汉属于“巴蜀四郡”之一(其余为巴郡、蜀郡、汉中)。1 u9 b8 h) K  J  ] http://www.phoer.net
  诚如报告集作者所言,胡人舞蹈图“再现了上古时代西部少数民族踏歌而舞的真实情景,为我们提供了一则珍贵的中西交通史料。……关于舞者族属,有学者考证他们极可能是‘湟中月氏胡’,为中国西北及入居西南的湟中月氏胡是印欧人种提供了新证,同时表明印欧人种入居我国西南地区的年代不晚于《史记》、两汉书及《华阳国志》等文献的相关记载”。
http://www.phoer.net ! T* V# e6 ~7 P" @  a7 {  胡人舞蹈图的线描图,突岀了舞者“高鼻深目、胡须环腮”的胡人形象,无疑是汉代考古学的重大发现之一,也是汉代中西交通史的重要新发现。/ l( T5 @# ?" v0 h- C http://www.phoer.net
  胡风、胡俗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一般认为,肇始于张骞通西域之后,而尤其以东汉末年的汉灵帝时期为甚。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事实是:现在的历史研究者将胡风胡俗流传于内地,视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例证,而给予珍视;但是在汉魏之际却被相当多的人认定为“服妖”,是乱世之兆。“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此服妖也。其后董卓多拥胡兵,填塞街衢,虏掠宫掖,发掘园陵”。类似的记载与评判,还见于《风俗通义·佚文·服妖》“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京师皆竞为之;后董卓拥胡兵掠宫掖。”“汉灵帝好胡舞”。京师之地的“好胡舞”、行胡风,显然有“上行下效”的背景,但是,塔梁子汉墓所在的郪县一带,地处偏远,远离京师,其3号墓中却出现了“胡人舞蹈图”。从时间而言,3号墓被判定为东汉晚期,我们可以推测它不晚于汉灵帝时代。此图进入墓主人的冥间世界,应该不属于受都城上层风气的影响,而是当地民间文化的体现。
http://www.phoer.net ( z7 v% j3 y. T) j  \' x  如此以来,我们应该探讨以“胡舞”为代表的“胡俗”,何以较早地在巴蜀流行、在民间流行的问题。
http://www.phoer.net - m. K2 C% a6 ]/ I4 \( z  地处山险腹地的巴蜀之地,自上古时代至秦汉,一直是中西交通的重要枢纽。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巴蜀通往外部至少有两条通道:一是通往南越之地(唐蒙岀使南越,主人以蜀地特产枸酱招待,且告知兩地方物交流的通道。因与本文所论无关,从略)一是通往身毒(印度)。西汉杰出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在出使大夏(中亚古国,后被大月氏所灭。主要地域在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即现在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时,发现有蜀地方物,他由此判断,巴蜀之地应该存在着通往身毒国(印度)的通道。在他归国之后,据此而向汉武帝建议,寻求这条肯定存在的秘密通道。《史记》对此有一段珍贵的记载:“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http://www.phoer.net ! e4 Z' ~# j+ r  这次由西汉朝廷发起的“探路”活动虽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但是,张骞的判断却是正确无误的。一个世纪以来,研究中外交通问题的海内外专家,大多认定这条通道就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据此,可以断言,自先秦以来,巴蜀之地业已存在的蜀—印度民间通道的存在,为包括广汉郡在内的巴蜀民众,以民间交往的形式,接触、容纳胡风与胡俗,提供了前提保证。# Z$ _9 Y0 k) V1 l$ y% u http://www.phoer.net
  在不同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之中,必有外在性质的东西,最为引人注目。胡舞当然是其中之一。喜好“胡舞”,曾经是汉魏之际上层人物的“时髦病”。如,曹操、曹植父子,争相与颍川名士邯郸淳结交。曹植与邯郸淳首次相见,竟然有如此放诞之举:“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谓淳曰:‘邯郸生何如邪?’……及暮,淳归,对其所知叹植之材,谓之‘天人’”。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曹植折服邯郸淳的艺能之一,就是“胡舞”。稍后直到南朝时期,胡舞也被江南名士称之为胡人的技能之最。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名人周舍,在其所作《上云乐》中,谈及“西方老胡”的形象,“青眼眢眢,白发长长。蛾眉临髭,高鼻垂口。非直能俳,又善饮酒。箫歌鸣前,门徒从后,济济翼翼,各有分部。凤凰是老胡家鸡,师子是老胡家狗。……伏拜金阙,瞻仰玉堂。从者小子,罗列成行,悉知廉节,皆识义方。歌管愔愔,铿鼓锵锵,响震钧天,声若鹓凰,前却中规矩,进退得宫商,举技无不佳,胡舞最所长”。其中的一句“举技无不佳,胡舞最所长”包含着多少赞叹。胡人在震耳欲聋的异域音乐中,进退有序的舞蹈风采,给梁朝君臣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试设想,在时间更早的汉代,胡舞作为异域文化的象征,而被汉人刚刚接触的时候,所引发的新鲜感与关注程度,肯定更在梁人之上。
http://www.phoer.net ( D; B' U+ V: b: p- Y  由此推论,得交通孔道之便而可能率先接触胡人、胡舞的巴蜀之民,对尤感赏心悦目的胡舞倍加喜爱,从而把“胡人舞蹈图”恭恭敬敬地送入了崖墓之中,就是一个很正常的选择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花芬雪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花芬雪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花芬雪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花芬雪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花芬雪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花芬雪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卓文君与巴蜀文化特征 巴渝诗人来知德诗歌之思想内容研究
2# 四姑娘山
 楼主|花芬雪地 发表于: 2008-11-9 00:57:2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巴蜀之地盛行“胡舞”的经济与文化原因
http://www.phoer.net ; F0 F& G8 \9 C0 g" t7 H9 V2 a/ n6 R  d; Z: z+ ^ http://www.phoer.net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http://www.phoer.net 3 _6 p- k) I' s, ?. ]: m5 k0 q4 a: [& ~ http://www.phoer.net
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 K( x# v& s6 L9 ?% X4 Z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1 T5 f* r+ p% Z源自:《四川文物》2008年第4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没事了吗 发表于: 2008-11-9 03:09:10|只看该作者
不顶还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0 06:54,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