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8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11-24 10:22:3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转帖]木雅热冈──“藏彝走廊”的轴心

 [复制链接]
⊙ 任新建/文
  “木雅热冈”为藏族传统地理概念 “多康六冈”中之一冈。由于地理的、历史的原因,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走廊”的“轴心”。历史上藏、羌、汉、彝、“胡”等众多族群在这里接触、交汇,形成了大体上以木雅贡嘎山为中心,如辐射状向四周分布的众多族群。各个族群在此呈大杂居、小聚居,长期并存、和谐共处,不同文化并行不悖、相互吸纳,从而使这一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上族群多元性与文化多元性共存的最典型地区。
  本文根据笔者对这一地区多次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着重从民族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一地理区域的族群历史渊源,现存的文化多样性与复合性特点和形成背景。

一:木雅热冈的地理定位与地理特点
  “木雅热冈”为藏族传统地理概念中“多康六冈”中之一“冈”,指的是康区东部以木雅贡嘎山为中心的一带地方。根据“两水之间为一冈”的藏族地理概念,“木雅热冈”的地域,大体上包括了大渡河上中游与雅砻江上中游之间的一片地区。
  “木雅热冈”在自然地理上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的横断山区,是中国地势最高一阶(青藏高原)向第二阶(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雅砻江、大渡河两大河流自北而南夹峙于左右,大雪山脉纵贯于全区。由于两大河及其支流深切高原,使这一地带成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悬殊的地形,形成许多个相对独立的小地理单元。由于几条大江的河谷低矮而温润,成为人们流动的天然的通道,这就为历史上族群北--南向的迁徙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另方面由于山原被纵横其间的众多支流切割而破碎不连贯,使纵列的群山也出现不少相对较低的“垭口”,又为历史上族群东—西向的交往提供了条件。
  由于这一地理特点,“木雅热冈”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走廊”(学术界现多称其为“藏彝走廊”或“汉藏走廊”)的“轴心”。历史上藏族东进、汉族西迁、彝族北上、羌族南下,都在这里接触、交汇,形成了围绕木雅贡嘎山四周而分布的众多族群。如果我们在费孝通先生关于西部“民族走廊”观点的基础上加以展拓,以康定(或木贡嘎山)为中心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各划一条线,表示民族走廊的话,可以发现向南的是“藏彝民族走廊”;而向北(东北)则为 “藏羌走廊”;向东向西则为“汉藏民族走廊”。这一地带的不同族群,大多以贡嘎山为中心,沿大渡河、雅砻江及其支流河谷而呈幅射状分布。

二:木雅热冈现在的族群分布
  大渡河在历史上长期被作为中国 “内地”与“边疆”、汉族与藏族的地理分界线。木雅热冈以东,基本上为汉族居住地方;木雅热冈以西,基本上为操藏语康方言的康巴藏族居住地。而在“木雅热冈”地区之内,则分布着多个操特殊方言(这些方言与藏语三大方言有着明显差异)、有着特殊文化的族群。如木雅藏族(分布于此区中部)、嘉绒藏族(分布于此区东北部大渡河上游)、霍尔藏族(分布于雅砻江-鲜水河一带)、扎巴藏族(分布于鲜水河谷)、尔龚藏族(分布于道孚城郊一带)鱼通藏族(分布于鱼通河谷)、西番藏族(分布于贡嘎山西南九龙河谷)及彝族(九龙东南、泸定西)、羌族(康定东北)和汉族(泸定、九龙、康定)等。

三:木雅热冈族群的文化特点及其历史渊源
  1.木雅藏族:康人呼为“木雅巴”。其所居之地为隋唐时党项羌故地,其语言不同于藏语三大方言,介于藏语支与羌语支之间,与羌语比较接近,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方言。其族源应为融入吐蕃的党项羌。在木雅语中“木雅”一词意为“平和”、“徐缓”,之所以名此,有认为是该族群的人不好斗,心地平和。也有人认为是指该地区地形比较徐缓,宜牧宜农。信藏传佛教和本教,住碉房,以片石或木板为屋顶。盛行火葬。北部塔公草原一带木雅人从事牧业,南部沙德-汤古一带木雅人从事农业。生活习惯与饮食、服装上类同普通康巴藏族,唯装饰上微有异差。
  2.嘉绒藏族:康人呼为“嘉绒娃”。“嘉绒”全称“嘉莫察瓦绒”,意为“女王的温暖河谷”。其族源可能与汉代的冉珑羌、隋唐时的嘉良夷有关。吐蕃东扩时被融入后成为藏族,但因其居处深山狭谷中,相对封闭,故仍保留着许多固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原信仰本教,清代金川战役后,改宗,形成 “入寺信黄教,在家信本教”。语言独特,介于藏语支与羌语支之间;服饰特殊,与羌族有某些相似;饮食上以玉米、小麦面等为主食,习食猪膘,亦与羌族相近。
  3.鱼通藏族:被呼为“鱼通娃”。居处于大渡河支流鱼通河、金汤河一带河谷。体形高大,衣尚青,服饰接近羌族。饮食以玉米、荞子、麦、豆为主,信仰原始宗教(巫师名“公麻”)。其语言特殊,被称为“固羌语”。奉行过“羊年”。其族源可能与古“青衣羌”有关。
  4.扎巴藏族:又称扎巴。居于鲜水河谷。服饰近木雅,住房类嘉绒。语言极其特殊,与周围地区语言完全不通。家庭结构具有显着的母系氏族社会特点,流行走婚制。可能是唐“东女国”的遗裔。
  5.霍尔藏族:被称为“霍尔巴”。通行康方言和木雅语,多石棺葬。其人多高鼻深目卷发,传其族源来自北方“胡人”,有说为蒙藏相融。
  6.“西番”藏族:西番为过去对藏彝走廊内一些未识别族辟的总称。上世纪90年代人口统计时,均自报为藏族。其内部又分为“里汝”、“尔苏”、“多须”、“拍木依”、“纳木依”等不同族群。居于雅砻江大转弯处九龙河及大渡河流域的九龙、石棉、汉源及冕宁等一带地方。其语言特殊,介于羌语支与彝语支和藏语支间,多有藏语、彝语借词。操东部方言的居民自称为“尔苏”;操中部方言的居民自称为“多须”;操西部方言的居民自称为“里汝”。多信仰本教及原始宗教。在饮食习惯上大多与彝族较相似。
  “柏木依”即“普米”,操普米语,信奉本教和藏传佛教。
  “纳木依”又称“纳木子”,俗称为“大西番”,操尔苏语,信奉原始宗教。
  彝族:主要分布于木雅热冈东南缘的九龙、泸定一带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现今此区的彝族多为近一百多年前,自凉山地区迁徙而来。多与西番、汉族杂居,一直和睦相处。
  由上可见,木雅热冈在人文地理上是藏汉走廊、藏彝走廊、藏羌走廊以及藏“胡”走廊的十字轴心:以木雅贡嘎山为中心,其西南为藏彝走廊,即藏族南下、彝族北上的走廊;其东北为藏羌走廊,即差羌族南下,藏族北进的走廊;其东南面为藏汉走廊,即藏族东渐、汉族西进的走廊;其西北面为藏“胡”走廊,即北方胡系民族南下、藏族北上的走廊。由于历史上经这些走廊迁徙、流动的族群都要交汇于此,从而造成这一地区族群繁多。又由于这一地区有许多小的地理单元,适合于流徙的族群定居于此,并保存其固有的一些文化传统。才使得这一地区的藏族文化多元特色浓郁,形态丰富多样。
  (本文系2008北京国际藏学讨论会论文摘要)

任新建,四川省社科院康藏研究中心研究员。

源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藏族|主题: 266, 订阅: 0
  • · 彝族|主题: 119, 订阅: 0
[转帖]复二火 曹德旺回应为什么捐百亿建大学:制造业出现高级人才断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4 08:4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