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1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7-1-7 08:45: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探讨精准扶贫问题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陈贝 孙秀清
  近日,云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学科专场“云南农村精准扶贫论坛”在云南农业大学召开。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永忠、云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戴世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上,六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杜发春主持了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李永忠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次论坛邀请了六位专家对农村精准扶贫问题进行专题的讲解,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李永忠介绍了云南农业大学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形成的经验。他指出,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云南农业大学在姚安县、南华县两个县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同时为了加大对任务较重地区的扶贫工作力度,云南省委、省政府安排云南农业大学加挂扶贫镇雄县、澜沧县、泸水县、维西县、剑川县,以及独龙江乡。云南农业大学以科技培训、人才培养、产业培育为切入点,完善帮扶机制,不断创新扶贫模式,认真做好科技示范,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工程,采取了如下办法:第一,成立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例会制度,制定学校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扶贫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办法,落实结对帮扶,完善机制,实现扶贫工作常态化。第二,以团队作为支撑,促进产业扶贫见实效。学校以扶贫点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精准实施“六个一”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围绕一个产业遴选一名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服务一个农民合作组织,促进一个扶贫产业的发展,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第三,创新模式,推动扶贫工作共赢发展,探索“科研成果转化+大学生创业+精准扶贫”的模式,即立足云南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将扶贫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农民合作社、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开拓、土地增援利用相结合,与教师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挂钩,将扶贫业绩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到生产一线开展扶贫工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戴世平代表云南省社科联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农村社会扶贫问题的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表示敬意。他说,扶贫开发工作不但要注重物质上的扶持,更要注重致富能力的打造,希望这次论坛成为探索扶贫攻坚问题、推动学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建言献策、共谋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云南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参考。
  此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晓毅、全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彭奎、云南省委农办处长晏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宝华和云南农业大学教授赵鸭桥等六位专家就农村精准扶贫问题进行主题演讲,内容涉及到精准扶贫的政策和实践经验、精准资源配置、精准扶贫的挑战、产业扶贫的机会和陷阱、从资源贫困到绿色扶贫等,集中展示了我国学术界在农村贫困问题研究和扶贫问题研究上的最新成果,起到了体现学术前沿、促进学科建设、推动智库发展的作用。
  晏铃的报告主要从实际工作和政府政策角度阐述了云南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和主要经验。她通过案例说明了“产业脱贫关键靠创新”。比如,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商、股份合作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以土地、山林、房屋等资源入股,财政扶贫资金入股经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合作经营)等等,对于农村精准脱贫均具有指导性意见。
  郑宝华认为,现阶段各地精准识别已告一段落,精准扶持已经是工作的重心,需要以资源精准配置为前提和保证。郑宝华的报告全面探讨了精准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原则、配置重点和配置方式。他指出,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的重点是:以建档立卡贫困人群为重点,兼顾其他脆弱人群;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为重点,兼顾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应突出产业支撑。
  王晓毅从环境角度来阐述扶贫问题,他从未来西部环境容量引出了从资源贫困到绿色扶贫的主题,他认为,绿色扶贫牵涉到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和生态移民。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传统与现代的产业并存,比如光伏扶贫、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等。生态移民的关键因素是相关的土地问题、非农就业和迁移安置等。关于扶贫案例,王晓毅介绍了四川草科院的藏族聚居区畜牧业发展模式、云南禄劝的柔性扶贫、滇西北的山地农牧业。他指出,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反思环境资源与贫困的关系,比如资源何以短缺;资源保护如何影响当地生活;谁占用资源;绿色扶贫与社区生活方面,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社区的主体性与个体、国家和市场有何关系等问题。
  彭奎通过中国本土NGO跨区域在青海内蒙古贵州等地方进行的调查研究,阐释了生态服务型经济的核心理念,内容包括协议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试点社区居民全面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实现社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赵鸭桥的报告聚焦在产业扶贫的机会和陷阱,重点是陷阱,因为对产业扶贫的机会已有的研究比较多,但陷阱方面研究得少。他认为,产业扶贫可能带给贫困农户的陷阱主要有:产业发展的要求与贫困农户的条件天然地互相排斥,贫困农户成为产业资本赚钱的标签,贫困农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和谈判力,贫困农户总是成为“产业折腾”的最大受损者,贫困农户对产业资本形成新的依附,贫困农户可能受到多重剥夺(资源、劳动、能力、精神)等。在此基础上,赵鸭桥建议:商业资本渐进式良性进入,允许贫困农户的观望和等待,提高贫困农户的资产性收益,签订短期议价的长期合同,注重产业发展的方式及目标。
  李小云从宏大的国际背景,阐述了中国扶贫发生率下降的动因。他认为,目前中国总体的贫困现状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转型性贫困,一个是结构性贫困。这两个概念是研究贫困和扶贫的理论框架。他将自己在非洲研究的经历与云南本土实际相结合,在西双版纳进行扶贫试验,对于打破传统的利益结构,对于社区、政府、市场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杜发春在总结时说,此次论坛集中展示了我国学术界在农村贫困和扶贫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学术前沿,促进了学科建设。杜发春说:“这个论坛最大的成功就是来自于不同学科(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的研究者,对农村贫困和脱贫问题进行了多维阐释。学术研究就是需要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视角、看法和声音。现在许多地方天天喊精准扶贫,说今年要脱贫多少,明年要退出贫困多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在搞‘运动式扶贫’‘口号式扶贫’。贫困和脱贫具有多维、相对、整体性特征;贫困只能是局部改善,不可能被彻底消除;贫困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亦是一个全国性的整体概念,它牵涉及关联到一个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体的诸多层面,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还牵涉到宗教、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等。”杜发春还总结说:“由于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的个体差异和主观发展意愿千差万别,要求实施精准帮扶要有针对性,特别是要尊重扶贫主体的多样性需要,就像李小云所说的‘对于留守妇女而言,她要的是丈夫,而不是养多少头猪’。扶贫不仅仅要从经济方面进行,更重要的是从文化、能力角度进行全方位扶贫,增强综合能力。要把精准扶贫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总之,农村精准扶贫要考虑不同的人群对于扶贫所需要的资源,正如郑宝华讲的,要做到‘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国家认同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刍议 《通用彝文字典》:一部超方言、通用规范的鼎力之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10:22,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