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5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aprilfan 发表于: 2009-8-19 23:31:3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掀“春风精神”高潮 筠连实施“百村工程”启动

 [复制链接]
  近日,在筠连县会议中心,筠连县春风村“春风精神”报告团的5名成员,面对该县300余名镇、村、社干部,将“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从基层组织致富带头人、产业投资者、群众眼中的变化等角度进行了诠释,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报告会现场
  6月13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到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时,得知春风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使曾经的3000多亩荒山种上了李树、茶叶、花卉,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等情况后,刘奇葆对春风村建好党支部、选准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给予充分肯定,称赞春风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在条件艰苦地区成功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之路。
  曾经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山村,凭借着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的精神,春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春风村在由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
  报告会上,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做了题为“石缝中的希望之路”的报告。
  俗名猫咡湾的春风村,属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山区,被称为“石头村”。因土地贫瘠干旱缺水,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猫咡湾一度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2004年11月,外出经商返乡的王家元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他承诺“如果在任期内修不通公路,就主动下课12004年12月,春风村村支两委组织村民们拉开了公路建设的攻坚战。为了修路,在县城购买了住房的王家元索性打点行李,只身回到春风村的老家住了下来,整天都忙碌在修路工地上,一呆就是两个月。通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春风村不仅打通了两公里的断头路,还硬化了7.8公里的村道环线公路,新建了5.6公里的碎石组道和12公里的水泥便民路,彻底改变了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目前,春风村修建人畜饮水池11口共1100立方米,铺设管道11800米,全村90%的农户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民修建沼气池136口,解决了全村70%农户的燃料问题。
  大胆的探索,勤奋的实践,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找准了产业富民之路。
  春风村的土地,多数都在大大小小的石缝里,如何在石缝中找到希望,是春风村支两委必须回答的问题。村党支部在带领群众经过多方考察和试验后发现:春风村大部分岩石缝隙中有黄泥堆积,虽然不适宜种庄稼,但非常适宜栽李子树。在村社干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就发展李树1000多亩。然而,随着上千亩李树相继投产,李子产量的逐年增加,市场的无序竞争和村民自相杀价,致使独具特色的猫咡湾李子一度淹没于市场,价格不稳定。村支两委及时组织李子大户商议:“决不能让辛辛苦苦培育起来的李子产业就此夭折,必须有一个专业组织来统一管理。”2005年3月,春风村李子协会应运而生,实现了李子产业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同时实现规范化销售,李子协会还与筠连县昕星果业公司签定了预售合同,确定了当年每斤不低于4元的保护价,有效保护了果农的利益。为树立品牌,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春风村又注册了“猫咡湾”李子商标,春风村李子的名气一路走旺,远销省内外。从2006年开始,村里每年都举办了李花节;有的村民还办起了农家乐。2008年,李子园投产两、三百亩,产量20多万公斤,收入150多万元,农家乐发展到了18户,带动旅游收入60万元。
  2006年,春风村村支两委大胆招商引资,引来投资者成立了筠连县佛来仙居园林有限公司,经与村民代表商量,将320亩集体废弃茶园以每亩50元出租,并与公司签定协议,要求公司的劳务用工须先满足本村人。经过现实帐与未来帐进行对比以及给村民算帐等方式,村民们都纷纷以土地入股,在中沙组、龙塘组建立了680亩花卉苗圃基地。随后,公司又搞起了林下养殖“桂花乌骨鸡”,年出栏达6万多只,村民增加收入45万元。2006年,春风村村支两委再次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从雅安泸州两地引进乌牛早等优质良繁茶苗,在中沙社、龙塘社建起了1000亩优质良繁茶基地。“1000亩李园、1000亩花卉园、1000亩茶园”,随着“三个一千”产业不断的发展完善。2008年,春风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比筠连县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1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报告会上,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刘奇葆“在5年内再建100个‘春风村’”的指示精神,筠连县启动了“百村工程”实施动员,筠连将着力以烤烟、茶叶、畜牧、香桂、蚕桑、水果等为特色主导产业,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龙头,以农业基础建设为保障,从今年开始用4年时间打造100个“春风村”,到2012年实现100个村村产业覆盖率达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冯勇张择君 编辑:张洋 责任编辑:甘科)

“春风精神”的精神实质:

  “春风精神”是春风村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春风人在艰苦创业、建设家园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时代文化,是当代农村、当代农民精神风貌的典型反映,是自强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和生动体现。

科学实干,体现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发展理念。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春风村干部群众把经验与科学相结合,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因地制宜,选择在石头缝中规模化栽种李子,突出地域特色,做大做强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农业转变。在此基础上,春风人抓住机遇,脚踏实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通行条件,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进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创建农产品品牌、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农业效益大大提高,探索出一条符合村情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之路。

顽强苦干,彰显艰苦奋斗、攻坚破难的创业豪情。面对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春风村干部群众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们不信天命,顽强拼搏,挑战自然,改造环境,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他们挖山开路,修池蓄水,搬石挑土,见缝种李,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创业功夫做到家,石头缝开致富花”,春风人用汗水谱写了一曲攻坚破难、艰苦创业的时代壮歌。

创新巧干,展现思进思变、勇于开拓的时代意识。春风人以产业发展为主题,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在李子产业发展上,实行组织化管理,组建协会,对接市场,注册商标,打造品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春风人还把产业发展与农村文化结合,举办“李花节”“品果节”,自己“搭台唱戏”,不断扩大春风村和“春风李”的知名度。春风村主动招商,引进业主,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艰苦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共同致富,凸显团结协作、共建共享的和谐人文。要使春风村旧貌换新颜,困难重重,任务艰巨,春风人始终坚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无论是在产业发展上、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组与组、户与户之间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紧紧拧成一股绳,共同克服一切困难,促进特色效益产业持续发展,促进每家每户实现增收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这种和谐的人文理念深深扎根在春风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中。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ilfan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aprilfan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坚定信心抓落实 努力确保全年商务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屏山县、江安县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7:33,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