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527|回复: 23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44:1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复制链接]
  宜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180多年的建城史,是古南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地区之一,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之誉。  宜宾是国家计委规划的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也是世界银行咨询报告确定的21世纪长江流域最具开发投资价值的25个城市之一。是对外开放城市,也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十佳绿化城市。金沙江和岷江在宜宾汇流成长江,故宜宾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称。宜宾酒文化源远流长,已有3000多年的酿酒史;以生产名酒“五粮液”闻名于世;是著名的酒都。  宜宾交通方便,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内(江)宜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GZ40,北与成渝高速相接,向南延升至昆明)和乐(山)宜高速在此相交;内昆铁路(北接成渝铁路,南接云贵,为四川已建成的出海大通道)与峨(眉山)宜铁路在此相汇;船队可经长江直达上海;飞机已先后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海口、深圳、西安等航线。  宜宾地处西南腹心,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居于国家确立的建设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的攀西──六盘水地区与长江联结的主要交汇点,处于长江上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区的重要位置,也是长江经济带组成部分并是长江经济带西延理想的生长点。  宜宾市能源矿产富集配套;具有建设和发展以酿酒为特色的食品及化工、化纤、造纸、能源、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显著优势。  宜宾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被称为“蜀南三绝”的“蜀南竹海”、“石海洞乡”、“僰人悬棺”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古民居、真武山道教古建筑群及全国第二大人造城市森林公园屏山等众多丰富而又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全省旅游业优先发展和可进入世界品牌的四个地区之一。 宜宾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能源基地,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以能源、食品、化工为主导,以酿酒为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qi4krMGB.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ilfan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aprilfan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ilfan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申请宜宾版面和综合版面版主[已罢免] [转帖]我们都是烟花!
2# 四姑娘山
 楼主|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45: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宜宾”名称由来 宜宾前身名叫“僰道”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方改称为“宜宾”。但是,“宜宾”一名却早在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早已有之。其来由乃是:隋末,曾析南安县(今乐山前身)部分地域在今宜宾县蕨溪镇宣化坝置存阝马阝县作为郡治设于今宜宾三江口城区的犍为郡辖地;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少数民族“慕义来宾”(或说唐王朝少数民族“以义宾服”)之意,改存阝马阝为义宾;至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代第二皇帝赵匡义(亦叫“光义”)上台,“义宾”之“义”“犯讳”,于是按《孟子》“义者宜也”句意,把义宾改为“宜宾”。不过,此一“宜宾”是指设县城于今宜宾县蕨溪宣化坝的宜宾,不是指今三江口旧城所在。但是,毕竟“宜宾”一名已有出现。至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宜宾县降为宜宾镇压进入僰道县,又经过43年,至宁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道县方改称为宜宾县。然而,这时的宜宾县城却仍不在今三江口旧城区,而是在今江北旧州坝。至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宜宾县城又迁至登高山(今三江口旧城东)。直到元代至元十四年(1276年)方把宜宾县城复迁回今三江口城区。今三江口宜宾旧城区叫做“宜宾”,从此时开始。  总之,“宜宾”之名出现至今已1026年。今三江口宜宾城被称为“宜宾”则仅有726年。其间,有300年时间,“宜宾城”设于蕨溪宣化坝(共138年)、旧州坝(共153年)、登高山(共9年)。尽管如此,因为“宜宾”承传于僰道,僰道城即今宜宾旧城所在,且从隋至今年内,犍为郡、戎州、南溪郡、叙州、叙州路、叙州府及民国时期专员公署大多数时间均设治于今宜宾城区(含三江口旧城、旧州城、登高山城地域),因而习称宜宾为“具有二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郡,准确无误。 “戎州”改“叙州”  宜宾设置管辖县级行政机构的犍为郡,始于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至今已有2088年历史。犍为郡经过630年左右演变,至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改称为戎州。以后,从隋历唐,戎州、犍为郡二称交替使用,并有20年左右称之曰“南溪郡”。后经五代前、后蜀至宋,设在宜宾城区(当时在江北今旧州坝)的管辖县级行政机构的“州”仍叫“戎州”。  到了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一位在戎城担任州府倅(倅,地方行政长官之副职官佐)的人物苏时,提出了将戎州改为别称的建议。据宋人祝穆《方舆揽胜》所记,苏时提出的理由是:“今车书同、声教一,而州犹名为戎,是夷其名也。请易之。”  苏时的建议从宜宾送到北宋王朝京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一搁就是7年,直到宋哲宗的第十一个兄弟宋徽宗上台后,方于政和四年(1114年)下令改戎州之称。按《尚书穧禹贡》上载有“西戎即叙”一句,以之为据,把“戎州”改称“叙州”。  与此同时,宋王朝又命令把僰道县改称为宜宾县。  “戎州”改为“叙州”与“僰道县”改为“宜宾县”,这至少反映出当时此地的如下政治态势:  一、宋王朝在此地的统治力量已比过去增强,对散后或聚居此地的“僰夷葛獠”等民族的控制力度也比以前增大。  二、汉族同胞在此地的人口数量,尤其是在州、县城的人口数量,已有相当大的比例。  三、汉族同胞和其他民族同胞的经济、文化交流融汇已达到相当程度,“车书同”、“声教一”已是客观事实。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j5sdvATW.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46:21|只看该作者
宜宾历史十大里程碑 (1)距今四万年前,市境已有人类生息。(2)距今五六千年前,市境原始农耕和氏族公社出现。(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僰人聚居,从事农耕和育荔、种姜、植枸等园艺,并开道、筑路、担任译事。(4)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僰道(宜宾前身)建城,汉人增多。(5)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犍为郡郡治迁设今宜宾城区,西汉末管辖12县,扼控西南半壁,宜宾成为今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6)1911年12月5日,宜宾人民推翻延续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王朝在此地的统治,成立了大汉川南军政府。(7)1926年1月30日,中国 在宜宾建立组织──宜宾特支。(8)1949年12月11日,宜宾解放。至1950年1月中旬,市境全部解放。(9)1949年12月17日,中国 宜宾地方委员会成立。(10)1997年初,完成撤地设市。1月27日,中共宜宾市委建立;2月24日,宜宾市人民政府成立。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opq3kEQx.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47:20|只看该作者
★大观楼  又名谯楼,位于市中区西街口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呈长方形,整个楼分四层。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四崐周棂窗,高敞明丽。在二楼东檐端,挂有“大观楼”三字匾额,每字见方1.5米,酣畅淋漓,挺拔雄健,是干隆年间知府托隆的幕僚冀宣明所书;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额,潇洒流畅,俊秀苍劲,为清代华阳顾汝修书,整个楼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壮,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形似北京的天安门。大观楼修建于何时有两种传说。一说唐元和五年,刺史张九宗所立《韦南康纪功碑》载,楼为唐德宗时,戎州都督韦皋所建,可惜碑与碑文早已无存。另一说,根据《宜宾县志》载,沮雍正廷尉邓时敏作的《叙郡谯楼记》称:干隆年章,“宜宾都司谕修······言郡有谯楼(在府署之东)创自明代嘉靖中······”。后一种说法较为确切。明朝末年,谯楼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知府张利宾重修,至干隆甲申年间又遭火焚。次年,知府托隆再建,并定名为大观楼。解放前,大观楼年久失修,楼台窗棂残破不全,栋梁屋檐腐蚀,楼下通道成了乞丐栖息之地,楼上则为观火报警和关押“壮丁”之所,整座楼宇萧瑟凄凉。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拔款修葺大观楼,使之焕然一新,比以前更加雄伟壮观。游人既可到楼内图书馆看书,又可登楼欣赏古建筑的精湛艺术。 ★“西南半壁”的由来  宜宾城中心大什字的大观楼,是宜宾市城市历史文化的象征,而大观楼西檐下的“西南半壁”匾,则更是宜宾自古以来在祖国西南的开发、建设中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和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活的见证。  题写“西南半壁”四字匾者,是成都华阳人以进士选入翰林院的顾汝修。顾在翰林院“三年考满”之后,担任过两任高官,一为代表清干隆王朝出任过安南(今越南)公使,一为担任清廷大理寺正卿(古称廷尉,相当于后世全国最高法院院长)。顾是四川人,又出任过驻安南的公使,深知宜宾在西南所具战略地位,故选此四字书赠宜宾(也是应另一华阳人田某之请而写)。此匾挂在大观楼已237年。  “西南半壁”四字,其实并非顾汝修创造,乃源于一首旧诗:  “石城门峻谁开辟,更鼓误闻风落石。  界天白岭胜金汤,镇压西南天半壁。”  此诗有说为隋时大将史万岁,南征占据今云南的爨玩经过石门关(今云南盐津豆沙关)所写;也有说为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人与南诏修好,经过宜宾县石城山而写。  顾汝修能精选此诗结句中的四个字以赠宜宾,反映了他对宜宾历史的某些观点和见解确实很有卓识。此四字气势恢宏,准确生动,发人深思,引人入胜。2000年4月,中央电视台《军事百科》“聚焦长江”摄制组来宜宾,特别选取“西南半壁”匾拍摄并作解说,已全部载人该专题片的“序集”之中。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s9BrEY1y.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48:36|只看该作者
★真武山古建筑群  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市区内城西北真武山上。明清时为著名的道教胜地,占地50余亩。从山麓到山顶,有石级可达,古时曾分段建有头天门、二天门、崐三天门3座牌坊。山上寺观达十余座,现尚存8座。主庙有玄祖殿,亦称元极宫,系真武祠主殿,为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四川巡抚曾省吾镇压少数民族后班师回宜宾时,命当地郡守修建。曾供奉真武帝君神像。真武帝君乃宋真宗对玄武祖师尊封的称号,故名玄祖殿。现真武祠已毁,玄祖殿犹存。玄祖殿前石牌坊岩下有披发祖师殿,经过三拱石桥有望江楼,玄祖殿后有无量殿。这些古庙群依山取势,造型各异,不相连接,但建筑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以完整的石级曲径相通。在玄祖殿右侧毗邻建有斗母宫、三府宫、文昌宫、地母宫、寺庙等,参差栉比,错落有致,分中有合,形成整体,组成宏伟壮观的真武山古庙群。在玄祖殿后侧有郁姑台遗迹,原来台上建有遇仙楼,现楼毁台存。登台远眺,岷江帆影,峰塔耸峙,尽收眼底。“郁如仙踪”为宜宾八景之一。 ★真武山道教宫观  真武山与翠屏山毗连,海拔396米,因山上有真武祠而得名。此山又名仙侣山,师来山,元武山,均与神仙际遇有关。据《宜宾县志》记载:“昔有人浮舟于此,忽见一道人自空而降峰顶,即之不复见,土人呼道人为师,故名师来山。本名仙侣山,相传杨道人升仙之地,山产仙茅,杨仙遇郁姑于此。”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也。”真武山自以来就是川南道教名山,山上依岗取势,原建有飞来寺、牛王庙、半边寺、遇仙楼等庙宇十二座,今仅存八座。建筑布局,颇具匠心,参差邻峙,分中有合,构成了鳞次栉比、丛集壮观的真武山庙宇群,其势度、工艺均可与青城山的宫观建筑媲美。真武山因山上建有规模庞大的道教宫观群“真武祠”而得此名,是川南著名道教名山。山上道观以玄祖殿为主庙,建于山顶,视野开阔,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建筑;殿前十多米远的半山坡上屹立着一座木石结构的斗拱牌坊,把建筑规模并不宏大的玄祖殿烘托得还有几分庄严宏伟的气势。与玄祖殿处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建筑还有无量殿、望江楼、拔发祖师殿。右侧两座山峰上还建有斗母宫、三府宫和文昌宫;离望江楼不远处还有地母宫,总共有八大建筑,但都比较破败。真武山海拔虽然只有369米,但山上林木葱茏,四季常绿,风景特佳;特别是站在山顶俯瞰金沙江与岷江汇合处的绮丽风光、亲眼目睹长江起点处,目送一江春水向东流,会给人以一种心旷神怡的快感。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nQ4JS6Aj.jpg  保存到相册
6# 青城山
 楼主|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52:39|只看该作者
三塔映戎州 ★旧州塔  距宜宾城北约三公里的旧州大坝上,屹立着一座酷似西安小雁塔的白塔。这就是宜宾有名的旧州塔,又名旧州白塔。多注年来,每当渔舟唱晚,鸟落平沙的日坠时分,“古塔斜阳”便被誉为宜宾的八景之一。旧州塔为古三级空心密檐式方形结构,砖砌泥粘,无石料基础,类似云南大理弘圣寺塔。塔高压锅29.5米,底部每边宽7.23米,塔内分一底四层,每层皆有砖筑藻井斗拱及绕塔心而上的蹬道。塔外,每重短檐下,各面正中设有注窗,四面四古八窗之中,真窗只有十分之二,余皆假窗,并不与内相通.各层每面除正中小窗外,两面三刀侧作小塔及窗棂。整个塔形,比例匀称,玲珑庄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印缅塔式建筑艺术风格。据塔砖铭文和塔身内壁的合修造佛龛韪记考证,此塔建于北宋崇宁元年至大观三年(公元1102-1109年)。令人惊奇的是,整个塔基不深,全用土砖直霎从凝结的鹅卵石上砌造,虽经历了八百多年风雨侵蚀和地震影响,毫无一点倾斜和毁裂。抗战期间,我国建筑专家梁思成、莫宗江等曾来此地考察,评价极高。这座塔何名“旧州”呢?这和宜宾三易其城有关。从旧州塔逆江而上下班150米,在约定俗成20米长的数仞江岸石壁上,有摩崖造像三处,即“大佛沱石刻”。这里曾经是唐代古州的朝佛圣地。其中,有两处为唐代凿刻。第一处依崖凿刻的巨大弥勒佛头像,高5.4米,宽3.9米,低眉微笑,雍容大度,气魄雄伟。第二处造像八龛,在释迦诸菩萨、罗汉、天神等石像,还有”释迦说图”等47躯。石像高0.9米至0.5米不等。第三处造像三龛,像高0.7米,共六躯,系宋代天圣六年(1028年)凿刻。三处造像丰颐细目,别具匠心。可惜因长年侵蚀,风化严重,面目已模糊了。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pFhOaxeg.jpg  保存到相册
★白塔  在宜宾城东面的登高山(又名东山)上有座巍然屹立的古塔,名叫白塔。又名东雁塔。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塔身空心密檐六方圆锥形砖石结构,共八层,高35.8米,基层直径11.2米。塔门雕龙抱柱;塔座雕负重力士;塔内有梯旋环可通顶端。在塔顶有约六、七平方米平台,可鸟瞰宜宾城及远近山水,是宜宾登高览胜的极好地方。清代诗人杨端,曾写诗道:“竹杖芒鞋兴颇赊,郊原到处听清笳。欲登白塔穷秋望,且泛扁舟荡日斜。山外白云浑似水,江头红树胜于花。归来未觉经行倦,更向河亭问酒家。”白塔于1982年被列为宜宾市重点保护文物,1984年全面进行修茸。塔旁,有登高山城和搞元遗址。距塔数十步,有报恩寺,又称白塔寺,寺内一栋三楹,两侧有厢,颇为幽静。现有部分已毁,旧址沿存。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I8b9je83.jpg  保存到相册
★黑塔  隔长江与白塔,旧州塔遥相辉映的是七星山黑塔。黑塔建于逶迤的七星山巅,距城10公里。塔造于明代靖年间,为空心密檐八方圆锥形砖石结构。塔高27米,塔顶早圯,现有七层。塔内有空室,置佛龛,多浮雕石刻,有蹬道盘旋而上。顶部为“人”字形拱。大门两侧刻圆弧形“龙柱”,底层藻井刻“二龙抢宝”。第四层藻井刻“双凤朝阳”,第七层藻井刻“盘龙”,图案雕琢细致,形态逼真。整个塔身,因砌砖近铁青色,未涂敷料,远看如黛,故称黑塔。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qiIsRMFc.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53:44|只看该作者
★流杯池  流杯池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宜宾城岷江北岸的山下,为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建。黄庭坚及其友人经常围坐池旁,流杯饮酒,赋诗和唱。元末渐废,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修复。池凿于天然世石的峡谷中,池位于谷底,呈九曲形,周围置有石凳,谷底中溪流经九曲池后入石缝。峡谷长52米,谷壁最高处13.9米,谷底最宽处7米,池长5.2米,宽0.55米,池旁石壁上有黄庭坚手书“南极老人无量寿佛”真迹及宋、元、明、清历代名人诗词、书法石刻遗迹98幅,最早的为宋淳熙已酉年(1189年),其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及诗文内容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明朝正德十五年(1520年),四川新都状元杨慎(升庵)题写的“胜概”二字,款识可辨。在距池旁不远的岷江边世石上,还有黄庭坚书刻的“锁江”二字,旁记“山谷”,款识清晰可见。锁江石旁有苏东坡旅居宜宾时修建凭吊黄庭坚的吊黄楼遗址,现楼已废圯。宜宾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在流杯池旁重建吊黄楼,“流觞曲水”为宜宾八景之一。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XbK35MVl.jpg  保存到相册
8#
 楼主|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54:54|只看该作者
★夕佳山古民居  夕佳山古民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安县夕佳山境内。根据史料记载明代锡姓富户在此建园。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行扩建。1930年又增辟小花园──怡园,逐步成为现在结构宏大,占地1万余平方米,有房屋108间的大型园林建筑,成为一座典型的清代庄园。庄园由两个对称的四合院组成。客厅堂屋、花厅、小闺楼等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建筑群中石台阶,栏杆和柱石上的龙凤草浮雕,刀法娴熟,镂刻细腻,形态自然。幽深雅致的怡园,曲径萦回,暗影浮动,堪称佳境。庄园曲雅幽静,四周簇拥着60多亩郁郁葱葱的楠木。每年春季数千只白鹭飞来此地栖息。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X2eAbdgA.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55:53|只看该作者
★古镇李庄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位于宜宾市东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大桂轮山对峙,与长江有机融合,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建镇至今1450多年),人文景观荟萃。 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奎星阁”、“白鹤窗”、“九龙石碑”共称古镇四绝。  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国立同济大学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如、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  那时的李庄是与重庆、成都、昆明齐名的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Rki6648b.jpg  保存到相册
10#
 楼主|aprilfan 发表于: 2004-4-25 23:57:27|只看该作者
★僰人故里 距今2400年前,已有僰人聚居,600多年后,东汉的应劭注《汗书》,方称之为“故僰侯国”。战国至秦汗,僰人活动范围大体以今宜宾为中心,东至今泸州,南达今云南巧家、东川,西邻今乐山,北接今彭山。僰人与汗民族接触频繁,是西南各少数民族中接受中原文化较早的民族之一。他们已种植水稻、姜等作物和经营荔枝园著称。僰人习“岩葬”,在悬崖之上凿石穴为墓,或将棺木置于悬岩巅缘。从今宜宾县境内部分汗墓出土画像石上可见,僰人男椎髻、短服左袄,女丫髻长裙,皆为赤足。一部分僰人曾被掳卖为奴隶,东汗著名经学家服虔,曾在京城洛阳看到僰人女子为人作婢。现在在宜宾各郊县都有往日僰人的迹踪。珙县、兴文、屏山等等。 ★僰人悬棺 位于珙县境内,系根据《珙县志》“珙僰本地,僰人多悬棺”而命名。早在1956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珙县、兴文与云南接壤,为古西南夷腹地,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历代僰人等少数民族聚居于这一带,故遗存的悬棺多,但现在最多和最集中处,当首推珙县洛表乡的麻塘坝和曹营乡的苏麻湾。珙县麻塘坝南北狭长,东西两侧奇峰挺拔,在悬崖峭壁上现存悬棺160多具。距麻塘坝10多公里的曹营乡苏麻湾,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布着悬棺48具。悬棺离地面多数为26至50米,高者达100米。悬棺的崖壁上有许多红色彩绘壁画,内容丰富,线条粗犷,构图简练,形象逼真。悬棺及岩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带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实物材料。已成为世界悬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时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悬棺区内景物丰富多彩。距麻塘坝悬棺区4公里的官帽山林区,面积上万亩,茫茫林海,颇为壮观。曹营乡苏麻湾悬棺区一带的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格外秀丽,奇峰突兀,若隐若现,在茫茫的云雾山中,隐藏着大量保存完整的古寨、古堡、古战场等棘人遗迹,使这个景区充满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另外珙县城边的洛甫河“蜀南温泉”水质良好,水温适宜,流量充足,具有很高的浴疗价值。
西南半壁古戎州,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CCee7u1D.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17:31,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