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张氏家族文化研究工作规划 (2012—2020) 蓬委〔2011〕137号文件提出:“深挖人文资源积淀,进一步弘扬名人文化。县委、政府成立张问陶文化研究领导小组,由县政协主席温勉双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军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专门负责研究弘扬我县与宋代眉山苏(东坡)氏家族、明代新都杨(慎)氏家族共同构成巴蜀三大名门家族之一的张氏家族文化。” 蓬溪张氏研究,与眉山苏氏研究、新都杨氏研究相较,落后甚多。我们应奋起直追,加大研究力度,努力打造张氏故里,助推蓬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时不待我。按照县委的要求,现将“张氏家族文化研究”2012—2020年工作,规划如下: 一、近期工作 (一)搜集张氏著作、家族史料、研究专著、文物等,为研究开发提供第一手可靠史料 研究要深入,资料必先行。张氏家族资料包括张鹏翮、张问陶等张氏族人的诗词、书法、绘画作品,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等。张氏家族为清代蜀中文学世家,有50余人留下了诗、书、画作品。如:张鹏翮《张文端公全集》、《治河全书》、《奉使俄罗斯日记》、康熙《兖州府志》、《信阳子卓录》、《诸葛忠武志》、《三国蜀诸葛忠武侯亮年表》、《关夫子志》、《治镜录》;张问陶《船山诗草》、《船山诗草补遗》、《张船山判牍》、《船山诗草全注》、《大清神断》;张问安《亥白诗草》;张问彤《饮杜诗集》、《饮杜文集》;陈慧殊《香远斋诗稿》;杨继端《古雪集》;张崇阶《遂宁张氏族谱》,等等。可以采用购买或复印的方式,尽量搜齐这些资料。 (二)召开《张鹏翮研究》一书首发会 《张鹏翮研究》于2011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张鹏翮的专辑。在此书问世之际,高规格筹办一次发行会,确保张氏研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三)开展“鹏翮问陶足迹行”考察活动 古人云:做学问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他“行万里路”而撰写出了名著《日知录》。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深入到张鹏翮、张问陶出生地(河北馆陶)、寓居地(湖北荆门、汉阳)、旅居地(四川至陕西蜀道)、任职地(北京、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逝世地(江苏苏州),沿着张鹏翮、张问陶的足迹,实地考察张鹏翮、张问陶当年留下的遗址、遗迹、遗物;搜寻张氏研究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包括专著、论文、录音;听取外地专家研究张氏文化的最新成果;拍摄当地风光,为将来新建“张问陶纪念馆”搜集重要史料。使考察活动成为蓬溪张氏故里对外的一次“文化之旅”、一次“外宣之旅”,对外宣传蓬溪,扩大蓬溪影响。 (四)编辑出版《清代蜀中第一家:黑柏沟张氏家族》一书 以张鹏翮、张问陶为代表的黑柏沟张氏家族,是一支兴盛时间长达200余年,在中国政治上、文学上、书画史上均有重要影响的家族,为清代蜀中第一大家望族,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将《清代蜀中第一家:黑柏沟张氏家族》列入“蓬溪文献丛书”出版,以改变目前张氏家族研究薄弱之局面。 (五)编辑出版张鹏翮廉政思想及事迹专辑;在蓬溪电视台《我们蓬溪》栏目中,定期播放张问陶诗词和有关张氏家族重要成员简介或轶事。 二、远期规划 (一)拍摄一部反映张鹏翮、张问陶的影视片 拍摄一部反映张鹏翮、张问陶等张氏家族名人在当时政治环境中的突出成就,以及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存的影视片。山西省太原青年作家张军撰有24集电视连续剧本《大清神断张问陶》(亦有同名小说出版);四川电视台汪建中有意编导张鹏翮影视片;西南大学王韬准备编写剧本《鹏程万里—─张鹏翮大传》。我县拍摄影视片时可与他们对接,共同完成影视片的拍制工作。 (二)编辑出版《张氏家族诗人选集丛书》(一套6本) 黑柏沟张氏家族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诗人世家,一家男女尽能诗。目前学术界对张问陶的诗歌研究较多,而其他张氏家族诗人却长期冷落,无人过问,没有研究宣传。有鉴于此,建议编辑出版一套《张氏家族诗人选集丛书》,包括《张鹏翮诗选》、《张问安诗选》、《张问陶诗选》、《张问彤诗选》、《陈慧殊诗选》、《杨古雪诗选》6本,每本精选每位诗人脍炙人口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善的通俗易懂的诗歌100—200首,并进行简明扼要地注释,全面反映张氏家族在清代诗坛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崇隆地位。《张氏家族诗人选集丛书》作为普及张诗及张氏文化的读本,可以一次性整体推出,以便引起社会、学界轰动。同时,《张氏家族诗人选集丛书》还可作为蓬溪县委、县府赠送外地客人的礼物,宣传蓬溪,提升蓬溪文化品位;也可发至蓬溪县各中小学,作为乡土教材,进行诗教教育。这样可以在全县宣传张诗、普及张诗,形成“凡有蓬溪人处即有人读张诗”的局面。 (三)修复张问陶墓,招回船山诗魂 张问陶系清代诗宗、诗书画三绝奇才、张氏家族文化艺术方面的顶峰,东坡以后,一人而已。其墓位于蓬溪县金桥乡翰林村两河口唐家湾月亮坪,可惜1959年大跃进中被毁,其墓碑尚残存于一农户家,致使北京、上海等地学术界许多专家,千里迢迢来到两河口,拜谒船山墓,均失望而归!建议政府尽快修复船山墓,招回船山诗魂,使船山长眠于他深深热爱的故土,与故乡山水永远相亲。 (四)召开一次张船山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年,是张问陶诞辰250周年、逝世200周年。计划于2014年在遂宁市召开一次张船山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家、省、市、县及相关部门领导;中国社科院、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诗词学会、张船山研究会相关人员;海内外张船山研究学者;县内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乡镇负责人参加。 (五)建设一个问陶文化基地 充分吸收包公故里、东坡故里旅游景区打造的成功经验,修复张氏祖居,把金桥打造成“清代四川第一望族旅游区”。为依托成、渝特大城市和遂宁城区,加快蓬溪旅游发展,建议将打造“张氏祖居地、四川第一家、移民寻根处、休闲养生园”一并列入蓬溪金桥新区开发建设,整体开发。为把“清代四川第一家”旅游区建设好、打造好,把蓬溪发展好,建议成立蓬溪县“清代四川第一家”张氏故里开发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领导牵头,宣传部、政府办、县政协文史委、文广局、旅游局、金桥乡等相关部门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尽快组织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