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6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讯喜剧大师梁左遗作推新版 刘震云马未都追忆故友

 [复制链接]

  昨日发布会现场:谢园、梁天、梁青儿、英达、马未都、刘震云(左起)。

  《笑忘书》封面
  记者邵聪 实习生:陈艳霞 发自北京 2001年,开创中国情景喜剧先河《我爱我家》的编剧、喜剧大师梁左英年早逝,享年44岁。作为梁左生前至交,王朔为梁左写的悼词最后一句是:“笑一下吧梁左,来世我们还做亲人、朋友,不管在哪里。”随后,王朔代将其遗作整理、编辑并起名《笑忘书》,于次年1月出版,一度引起强烈反响。这也是梁左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作品集。
  时隔12年,逢梁左56岁诞辰之际,该书推出全新版本。昨日下午,《笑忘书》再版首发式暨梁青儿《我的陌生父亲》新书启动仪式在梁左弟弟梁天创办的北京“梁家菜”餐馆举行,该书的“制作班底”刘震云、马未都、英达、臧天朔以及梁左弟弟梁天、女儿梁青儿等人齐聚,共同回忆与梁左有关的往事。

女儿梁青儿:希望这本书让大家更了解梁左
  “《笑忘书》初次发行,我只有十六岁,没能参与到策划与编辑过程中。”在新书序言部分,梁左女儿梁青儿表示,此番再版初衷,即让自己和喜欢父亲的观众读者们更了解梁左。“刘震云叔叔在文章里提起爸爸诉说在寂静夜晚写作之时的孤独。我希望他不再孤独。”
  据介绍,《笑忘书》中80%为梁左生前未公开的小说和随笔,20%是有关他的相声和情景喜剧,其中许多文章极具现实意义,许多涉及春晚爆红、内容审核、影响创作积极性等观点现在看来仍有新意。

英达:对挚友最好的纪念是把情景喜剧做好
  发布会上,刘震云特别感谢《笑忘书》“主编”王朔:“王朔为梁左这本书的整理做出了朋友应该做的事儿。”对于梁左在情景喜剧上的创作,刘震云坦言,直到今天,他仍会每天晚上一集不落地收看《我爱我家》的重播。“梁左的才华在《我爱我家》里边得到了最彻底,最完整,最具有独创性的发挥。他把一种崭新的戏剧形式、电影形式、屏幕形式拿到了中国。”
  英达坦言,在梁左去世后的12年里,他一直在尽力弥补这位挚友的离去的遗憾,而他对梁左最好的告慰就是,把他们一起开创的情景喜剧坚持下去。英达还透露,今年他与梁天刚刚完成了《我爱我家》“姊妹篇”的拍摄,希望用这部新戏向先辈和经典致敬。

马未都: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马未都谈及当下的电视剧,坦言自己受不了“那些抗日英雄跟我挤眉弄眼”。但只要播《我爱我家》,一定要看到片尾出字幕为止。“这部剧对我来说是一份营养,很舒服。”在现场,马未都特别谈到《笑忘书》中收录的王朔写给梁左的“悼词”。“最好的感觉就是你内心全有,你说不出,别人替你说出来。可见梁左跟王朔的感情之深。”话题至此,马未都突然念起韩愈的诗,一字一句地说:“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刘震云:梁左、英达当年叱咤风云
  作为梁左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师弟,刘震云笑称,当时的梁左和英达都是北大叱咤风云的“主流人物”,“梁左的母亲是当时中国最火的作家之一,她的《人到中年》一出来,在北大不说是‘谌容的小说’,而说‘梁左他妈的小说’。所以梁左在学校走路目不斜视。”因此在校期间,刘震云一直没勇气跟梁左说话。直到毕业后,刘震云通过王朔,才得以结识梁左,“王朔给了我通往‘主流社会’的钥匙。”
  刘震云回忆,他在梁左身上总能看到旧知识分子的习性。他举例说,拍《我爱我家》时,同梁左、王朔一同探班,见到英达就问候:“师兄好!”英达则说:“你比我年纪大,你还叫我师兄,太过谦了!”梁左事后跟刘震云说:“没文化害死人,在我们知识分子圈,和江湖上称兄道弟不一样,老师给学生写信,辈分高的要对低的叫兄才对。”
  与梁左有关的记忆带着欢声笑语
  刘震云回忆,有段时间他跟王朔、冯小刚、梁左四人总在人民日报社附近聚餐。有梁左在时,总是欢声笑语。“你给他打电话约饭,他马上就急了‘你今天晚上请我吃饭,你下午才告诉我,这个对于你们可能是正常的,但对于我是非常不合适的,甚至是非常仓促的,因为我的饭局已经排在了一个月之后了,都是朋友,你说我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这不是个吃饭的问题,这是个做人的问题,你让我怎么做人’。”于是王朔、冯小刚便开始央求,“梁老,你就原谅我们年轻不懂事,都是一群没文化的人,你就委屈一下。”

王朔忆梁左
  我跟他说剧本是写不完的,钱是挣不完的。他说是是,我是早晚要写小说的。他在潘家园市场买了本解放初期一个小知识分子的日记,他准备根据这个日记写一部长篇,那里面有很多肺腑之言,掌握得当,能改变一代人的认识,他还有一个小说构思,跟《红楼梦》和红学家有关,听他讲已经很乖谬了,写出来一定是超讽刺。这两本小说都是一听想法就对,也适合他发挥的东西,写出来就占一席之地。我劝他,写吧,相声你也祸害了,情景喜剧你也是头牌,该往我们小说里搅和搅和了。他美滋滋地说,真的,全瞧我啦?
  大概是导完《临时家庭》之后,他说要写小说了,闲了半年,每天愁眉苦脸,昨天1万字了,今天只剩下300。我说你就用刘震云那法子,先往下趟,最后一块儿改,这么弄,一个自然段就能改一年。他说道理我明白,可是做不到。他那不是写小说,是改笔路子,从电视剧下来都有那么个苦恼过程,在我看那甚至是改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写剧本和写小说是两种活法,一个直通欢场一个自断尘缘。他坚持了很久,又接戏了。一天说,没办法,得过日子,反正这俩小说在我脑子里,丢不了。
  (摘自王朔2002年写作的《回忆梁左》,收入《笑忘书》)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私立学校开办读经夏令营 每天反复诵书无需理解 小人 or 能臣:大宋不洗脸的改革家王安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9:20,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