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535|回复: 34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马蜂窝被曝点评造假 是行业原罪还是企业弊端?

 [复制链接]
马蜂窝回应点评抄袭:正核实 今将发布结果
源自:央广网
⊙记者:朱晓乐

  马蜂窝2100万条“真实点评”中,有1800万条都是通过机器人从竞争对手那里抄袭的?!

  近日,一篇《估值175亿的马蜂窝 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在网络上刷屏。今天中午,马蜂窝方面对此作出回应。

  马蜂窝一位市场经理告诉央广“下文”客户端记者,“我们现在正在核实相关情况。我们正在等结果,然后将对媒体反馈。”
  她表示,暂时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出结果,不过今天应该是可以的,具体发布渠道在讨论中。
  此前刷屏的文章称,作为一家主打用户生产内容的旅游网站,马蜂窝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接近于核心资产。然而,经过数据分析,马蜂窝上有7454个抄袭账号,合计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572万条餐饮点评与1221万条酒店点评。

  网传文章列出多条“抄袭实锤”:
  这些抄袭账号出现了很多自相矛盾的现象,忽男忽女,忽南忽北;
  一些评论搬运自Yelp上的英文点评,直接调用Google翻译接口,还有“来自‘简明英汉词典’”的字样;
  这些抄袭账号活跃在各种官方的抽奖之中,成为“幸运得主”;
  马蜂窝的大部分用户集中在周中写点评,一到周末就呈断崖式下跌;

  央广“下文”客户端查询发现,马蜂窝今年8月被曝计划融资3亿美元,其估值或达25亿美元。去年12月,马蜂窝在第二轮融资中筹集到1.33亿美元,新的投资者包括美国General Atlantic、Ocean Link、淡马锡、元泰投资和厚朴投资,以及现有的投资者──今日资本、启明和高瓴资本。
  马蜂窝在上一次融资时表示,每月有1亿活跃用户,其中85%来自其移动应用程序。该网站的用户每月发布超过13.5万篇旅游文章,预计2017年个人旅游产品的销售额将超过90亿元人民币(合13亿美元)。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区区之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区区之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区区之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区区之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区区之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区区之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英数十万民众参加反“脱欧”游行 伦敦市长在列 奢侈手机品牌VERTU推新机:29800元起,可远程删数据
34#
 钟云山 发表于: 2018-10-23 15:2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被捅后的"马蜂窝" 如何借"区块链文旅"扳回一局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金色财经
  这个周末,马蜂窝的日子不太好过。一篇题《估值175亿的马蜂窝,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在朋友圈像病毒一样传播,发布当天阅读量就超过了十万。
  文章直指马蜂窝的核心,数千万条用户的游记和点评。抛出了多条证据,意在证明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从其他平台搬运过来的。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截图和数据作为实锤,包括同一账号短时间内在发布了多条自相矛盾的内容,马蜂窝直接搬运国外网站用户评价以及内容和点评的数量会出现反常波动,特别是在休息日和非办公时间的大幅下降。
  而马蜂窝虽然在周一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但说法颇为勉强,难以让人接受。更是被网友调戏:马蜂窝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
  而在今年4月,马蜂窝的CEO陈罡还在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表示,“文旅融合是趋势,区块链文旅将改变旅游界。”但这次内容抄袭事件似乎很难让人相信马蜂窝真的想将自身业务与区块链整合,可能只是想蹭一波区块链+的热点。

众所周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有一个重要的落地点,就是建立信任机制,消除不必要的中介。而旅游行业恰恰是中介收入极高的领域之一。如果可以将区块链和旅游进行整合,消除各种不靠谱的第三方旅行团和中介,同时在支付阶段引入加密货币,简化支付流程,就可以大大的提高用户的旅行体验。

此外,可以将智能合约应用到旅游业中。由于部署了合约,无论是商家还是中介的欺诈和虚假宣传事件都将寸步难行,同时公开旅行社,当地服务商的业务数据,宰客的概率想必也会大大减少。
  针对此次马蜂窝事件,区块链也可以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通过内容上链,对每个原创的用户点评和游记进行版权保护。这样就可以杜绝平台之间互相搬运优质内容的情况,保护内容创作者的合法权益。这种应用其实已经有团队在搭建,也收获了较好的评价,有一定的前景和未来。

作为依靠用户产出内容的平台,马蜂窝此次是真的捅了个马蜂窝。上千万条的游记和点评一旦失去用户的口碑,也就意味着整个产品失去了生命线。用区块链的话说,就是之前建立的信任机制面临崩塌,整个社区产生分歧,导致共识破裂。
  那么马蜂窝到底是靠公关营销外加拖时间实现软分叉着陆,还是愈演愈烈彻底崩盘引起硬分叉,我们拭目以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郭成 发表于: 2018-10-23 15:06:00|只看该作者

用规则为“捅马蜂窝”止纷息争

源自:证券时报
原文标题:用规则为“捅马蜂窝”止纷息争

  斯涵涵
  10月20日晚间,一篇“小声比比”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引发行业关注,阅读量迅速10万+,文中直指“旅游独角兽”马蜂窝旅行网存在抄袭和评论造假。马蜂窝22日早上发表声明,“针对该文中歪曲事实的言论,和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马蜂窝,嗡嗡嗡”,今年世界杯期间,这条广告以让人恼怒的特别方式深入人心。如今,”马蜂窝旅行网又遭遇抄袭和评论造假的强烈质疑,让这个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陷入巨大漩涡之中。
  网购时代,广大消费者会参考商品好评率、用户活跃度等去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务,评价多且好、用户活跃度强的商品和平台越容易被消费者选中。而对于网络平台而言,却是融资的巨大依据,也是生存、变现和利润的重要基础,8月份,马蜂窝就进行了一次至多3亿美元的融资,此轮融资将对其的估值定为20亿至25亿美元。可见抄袭和评论造假利害悠关。这便成为一些商家利用虚假的手段伪造虚假的用户评价炒作商家信誉的强大动机。
  这篇曝光文章基于乎睿数据提供的数据分析,认为马蜂窝2100万条“真实评论”中有1800万条是从携程、美团等其他网站抄袭而来。如果此论据属实,相当于“马蜂窝”的大部分“蜂巢”都是虚假构成,作为一家主打用户生产内容的旅游网站,以何立足?
  目前马蜂窝已发布声明,斥责该文歪曲事实,有组织攻击行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该自媒体也声称将拿出更多证据,究竟是竞争对手抹黑还是正义人士捅了马蜂窝的痛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战况都将愈加激烈。而无论如何,马蜂窝之争都暴露了OTA平台(在线旅游企业)的运营中长期存在的扒文、抄袭账号、“水军”评论的潜规则,这其实对广大消费者构成了欺诈,还与其他平台之间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关系。严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侵害了其他消费者的知情权市场竞争秩序。
  日新月异的OTA平台(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给电子商务交易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和监管要求,面对日趋复杂的“真假评价”之争,要用规则来为“捅马蜂窝”行为止纷息争。首先政府部门要快速介入,查清事实始末,严惩违法违规的真实作俑者,还市场以公平公正。继而强化行业立法,完善法规建设,为在线旅游企业发展护航
  其次,争辩双方都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以正视听。在此基础上,行业内部要不断增强技术识别与纠错手段,如大力研发检测虚假评价行为的防治系统,更为有效地监控,加大违法成本和处罚力度,拓宽交易双方的反馈机制和申诉途径,大力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氛围。同时,消费者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增强鉴别能力和质量意识,减少跟风心理,一旦发现问题和猫腻,要积极举报,勇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多管齐下,严厉打击“虚假评价”“僵尸用户”后面的虚假繁荣。
32#
 帮5买 发表于: 2018-10-23 13:06:00|只看该作者

马蜂窝发声明否认点评造假 但又被爆游记内容存在抄袭

源自:蓝鲸TMT
  日前,一篇名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在社交网络发酵,文章抓取的诸多数据信息表明马蜂窝存在点评大量造假的情况,而点评造假的内容多来自诸多同行网站,并存在自建团队撰写虚拟点评的行为。今日早间,马蜂窝正式发布声明对此予以否认。
  原文章称,数据团队制定了严格的“抄袭”界定标准,最终在马蜂窝上发现了大规模的抄袭造假现象。文章显示,数据发现马蜂窝上存在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账号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
  昨日下午,马蜂窝对此回应称“正在核实情况,会尽快给出结论。”但是,截至10月22日凌晨,马蜂窝并未给出结论。
  昨晚接近凌晨,此前爆料的公众号“小声比比”再次发文(《马蜂窝开始毁灭证据了,但这水平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指出,原文章发出后马蜂窝对发布平台进行了投诉,同时发现原文章指出的大量造假点评正在被删除。并通过数据查证发现,马蜂窝在核心内容“游记”板块也“已经被水军严重污染”。

  新的文章称,他们对营销游记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中很多都是洗稿/篡改型软文,以一篇携程游记为例,原名为”走你从未走过的风景“去的是一家餐厅X到马蜂窝之后,被洗成”迷人小萝莉,带上比基尼去三亚,低胸下垂,老公直吐“,而吃饭的餐厅,则被篡改成了有营销嫌疑的“小胡子海鲜”,并用数据指出“马蜂窝7%的游记有有营销嫌疑,平均被顶次数是普通游记的364%”

  今日早间,马蜂窝发布声明对此予以否认,称自媒体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并称,自媒体将不法商家的违规行为归结于马蜂窝,也与事实严重不符。
  对于文章所述其抄袭点评占总点评数85%的内容,马蜂窝方面称,马蜂窝是旅游平台而非本地生活服务网站,用户分享的主要载体为游记、攻略与问答,马蜂窝的UGC内容数据中,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据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
  马蜂窝还表示,针对自媒体文中歪曲事实的言论,和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将采取法律段维护自身权益。
  但对于核心板块游记内容抄袭的指控,蓝鲸TMT记者今日早晨向马蜂窝方面求证,对方暂未回复。
  截止今日下午13:50,记者获悉,马蜂窝方面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承认部分点评造假,已对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进行清理,但马蜂窝方面认为,文章内容片面,存在明显误导倾向。

  以下为马蜂窝声明全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1#
 海风有咸味 发表于: 2018-10-23 12:43:00|只看该作者

爆料人梓泉:我承认,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我承认,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
  来源:小声比比
  一觉起来,看到马蜂窝给我们定了性
  下午它把我们告上了法庭
  我们很惭愧,确实
  我们确实是有组织的攻击马蜂窝
  毕竟,梓泉,加上乎睿数据
  一二三四,四个人
  众所周知,三人成虎
  四个人已是能取经的豪华犯罪团伙
  更何况写了两篇文章呢?
  我们有罪
  反观马蜂窝
  只有寥寥千人
  只拿了十多亿美元融资
  才抄袭了1800万条点评
  周末加两天班
  炮制出区区一纸公文,一纸诉状而已
  真是弱小,可怜,又无助
  而针对马蜂窝的声明
  我们本不想回应了
  但是有一些地方
  实在是太把用户当弱智
  不吐不快
  偷换概念
  这无非是在暗示点评不重要。
  但这个”数据量“是条数还是数据大小?
  如果这2100万”真实点评“
  占的是条数的2.91%
  那反推马蜂窝的游记、攻略有7亿条?
  明显不是
  如果这2100万”真实点评“
  占的是数据大小的2.91%
  那这个比较有什么意义?
  一条点评100字,大小只有几百字节
  但游记里一张图片就好几MB
  一篇游记的数据量
  可能是一篇点评的几万倍
  拿点评的数据量只占2.91%来说点评不重要?
  你对得起首页上那个“2100万真实点评”么?
  避实就虚
  用抄袭账号数量少说事
  就更糊弄人了
  我们说过抄袭账号数量多吗?
  我们说的是抄袭账号贡献的点评多!
  这至少7454个抄袭账号在用户中占比并不多
  但是它贡献了85%的点评啊!
  目前已被清空
  但在Web Archive上可查
  (后台回复”水军“可获得水军名单)
  平均每个账号清空了2662条点评
  我们跑了一下被删掉的点评
  这被删掉的“微乎其微”的抄袭点评
  合计约1,346,405,176字
  占点评总字数1,744,779,058的77%
  如果这是你们眼中的“微乎其微”
  我无话可说
  顺手甩锅
  马蜂窝居然把这7454个账号推到商家头上
  那为什么这么多官方账号也遭清零?
  更奇葩的是,什么样的商家
  翻译、搬运海外餐厅几万条点评
  然后狗屁不通的呈现在马蜂窝上
  什么样的商家
  在搬运上千条点评之余
  还冲进每条游记下面
  用千篇一律的机器人口吻灌水?
  又是什么样的商家
  孜孜不倦的在问答板块上蹿下跳
  为冷启动提供可怜的活跃度?
  (更多细节可见昨日推送)
  这不法商家,比他妈小蜜蜂还要勤快
  我还感到困惑
  为什么马蜂窝不回应
  同一用户12次中奖问题?
  为什么马蜂窝选择无视
  毒丸游记问题
  水军泛滥问题
  内部员工抢购得手问题
  我们还有更多的证据
  已经做好了公证和司法鉴定
  将在接下来逐步放出
  当然
  你问我们慌吗?
  也慌
  马蜂窝,一家几百亿的公司
  有一万种手段把我们玩死
  数据一删,倒打一耙
  改下点评日期,倒打一耙
  数据捏在他们手里
  而且我们一个写字的,三个码农
  没有马蜂窝那么强大的法务团队
  搞不好哪天就被他们扳倒了
  想到这里,我就觉得郁闷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捅马蜂窝?
  我们是不是做了一件错事?
  说起捅马蜂窝的缘由,有点曲折
  乎睿数据的团队几个同学
  回国没多久,参加创业大赛
  没想到吃外卖拉了肚子
  一怒之下去平台差评
  反而被污蔑诋毁
  碰巧这几位同学在美国藤校学的都是
  数据挖掘、语义分析
  因此决定训练一个模型
  用于筛选餐饮点评中的水军
  当时恰逢马蜂窝铺天盖地的打广告
  就决定拿他们练练手
  谁知道越爬越奇怪
  这点评怎么还带”简明英汉词典“的
  这才发现马蜂窝的点评抄袭严重
  于是决定寻根究底
  这一挖,就是四个月
  9月份,乎睿数据团队
  带着这份起底报告
  找了国内几家知名的科技媒体
  他们听说了事情很积极
  但是
  一听说主人公是马蜂窝
  都沉默了
  10月14号,乎睿数据的团队找到了我
  众所周知,我是一个头铁博主
  过去锤过的公司不知道有多少个
  因此看到这个丑闻
  一股熟悉的邪火就上来了
  动了175亿的大蛋糕算个啥?
  为了将来在中国吃外卖不用拉肚子
  干他娘的一票
  我们,也在这里要求马蜂窝
  公布你们查证的结果
  否则我们将视为诽谤
  并且发起反诉
  今天七家媒体采访了我
  无一例外都问到了这个问题
  “社区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你在揭发时就没有想到吗?”
  我觉得很可悲
  因为一个东西已经成为潜规则
  大家也都接受了这件事情
  因此点出来皇帝没穿衣服
  反而会被嘲笑“不会阅读空气”
  是啊,你灌水,我也灌嘛
  一部电视剧,160亿播放
  一条微博,1亿转发
  到最后想做实事的人
  也被逼着买量,灌水
  久而久之就比谁灌水能力强
  最后劣币驱逐了良币
  虚假摧毁了真实
  我最感到悲哀的是
  我们只是说了一句
  “皇帝其实没穿衣服啊!”
  就遭到马蜂窝疯狂的攻击
  以后还有谁敢去戳破各种泡沫?
  我们期待法院作出公正的裁决
  因为这个案子最终
  将决定未来中国二十年互联网的走向
  被水军骚扰的不厌其烦的你
  被软文欺骗、利用的愤怒的你
  对各种虚假、抄袭深恶痛绝的你
  请你关注这一场官司
  因为这一场官司
  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未来二十年
  到底是要活在水军、造假、抄袭中
  还是活在一个没那么繁荣
  但诚实能得到回报
  真话可以得到保护的世界?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29#
 妙娴 发表于: 2018-10-23 10:26:00|只看该作者

马蜂窝声明对被指抄袭将法律维权 自媒体人梓泉回应

源自:界面
源自:界面 作者:郑萃颖

  10月20日晚间,自媒体公众号“小声比比”发布了来自乎睿数据团队对马蜂窝的调查报告,称马蜂窝平台上抄袭自其他平台的点评数量占比达到85%。10月22日早上,马蜂窝对该文发布声明,表示已对全站数据核查,对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进行清理,并表示自媒体文中“歪曲事实”,是“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马蜂窝声明表示,10月21日,马蜂窝旅游网对全站游记、攻略、嗡嗡(旅行故事)、问答、点评等数据进行了核查,并对涉嫌虚假的信息展开查处,并称马蜂窝的UGC内容数据背后“是用户真实的情感与回忆,也是马蜂窝内容的真正价值。”
  “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部分账号进行清理。自媒体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声明表示,“马蜂窝将正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审查漏洞并采取积极改进措施,但不容许任何个人或机构将每位热情且真诚的马蜂窝用户称为僵尸和水军,将千万用户共同构建的社区描述为一座鬼城,并企图摧毁它。”
  10月21日晚,“小声比比”再次发布新的公号文章,称马蜂窝在自己第一篇文章发8小时后,已将文中提到的抄袭账号屏蔽,并删除了涉嫌抄袭的点评,同时公布了关于游记的数据报告内容,称马蜂窝内容的核心部分“游记”中,存在大量水军,还发现在近158万篇游记中7%的游记保留了联系方式,存在营销嫌疑,影响用户对某个景点或餐饮点的判断。
  10月22日上午,界面新闻采访了“小声比比”创始人梓泉,询问其如何看到马蜂窝声明中提到的”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的说法,梓泉回应,“我没办法否认我们是有组织的,我一个人,乎睿数据团队3个人,一共4个人,是个很明显的组织,唐僧西天取经也是4个人,这是个非常强大的组织。但是我们可以保证,我个人作为小声比比的创始人,还有乎睿数据团队这个公司,都没有接受OTA或者马蜂窝的潜在竞品的任何赞助,没有任何经济上的纠纷。”
  他谈到,乎睿数据调查马蜂窝的原因,是在回国创业、参加创业大赛时,点外卖吃坏了肚子,给商家写了差评,却被商家说是水军,于是想做出一个数据模型,专门分辨餐饮类平台上的水军。“正好当时马蜂窝的广告做得比较多,就想拿马蜂窝的数据来做机器学习的训练,却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发现数据不正常的地方。”最后乎睿数据团队联系到了愿意发表调查结果的梓泉。
  “互联网企业间的抄袭内容、灌水、营销等等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共识、潜规则。形成恶性竞争。我只是把一个被大家接受的丑陋的潜规则点出来而已。”梓泉表示,今晚还将对马蜂窝的声明作出回应。
28#
 dilei110 发表于: 2018-10-23 09:46:00|只看该作者

媒体:马蜂窝承认部分造假 估值或将暴跌

源自:中国企业家
马蜂窝CEO陈罡。来源:视觉中国
  马蜂窝最新回应:承认部分点评造假,已对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进行清理,但文章内容片面,存在明显误导倾向。
原文标题:马蜂窝承认部分造假,估值或将暴跌

  综合编辑:武昭含
  今日上午7:49,身陷“抄袭门”的马蜂窝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声明,称数据造假指控为:“言论歪曲事实,为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在声明中表示“针对该文中歪曲事实的言论,和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随后,马蜂窝又回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称,承认部分点评造假,已对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进行清理,但文章内容片面,存在明显误导倾向。

  针对自媒体指控马蜂窝数据造假行为,马蜂窝称,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自媒体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
  不过,对于马蜂窝的回应,网友似乎并不买账,网友“苏眉Lios”:“查也不查,什么证据都没有就说别人是歪曲事实,抹黑你们,别人可是做了很多的对比图,有理有据。”网友“神仙小土豆”:“我上学的时候一直都喜欢看你们的游记,唉,你们太让我失望了。”

抄袭,数据造假?
  10月20日,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发布了一篇题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直指旅游社交分享网站马蜂窝上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中,有1800万条都是“通过机器人和从点评和携程等竞争对手那里抄袭过来的”。
  作者认为,作为一家主打用户生产内容的旅游网站,马蜂窝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接近于核心资产。然而马蜂窝点评的增长趋势在某段时间里非常诡异:比如,点评的数量,会在特定时间节点呈“指数级上升,随后断崖式回落”,并且出现了很多点评账号自我身份矛盾、时间错位的现象。
  作者抓取了马蜂窝上116万家餐厅,并抽取了其中三分之一作为样本,同时又抓取了大众点评、艺龙、携程等其竞品网站的内容进行对比,同时强调,自己定的“抄袭标准”为“一字不差”,也就是说,和来自其他网站的内容一字不差的点评才会被定性为抄袭,“哪怕十句话中有一句不同,就不算抄袭”。
  尽管“抄袭标准”已经十分宽松,但作者还是有所发现:
  在餐饮方面,发现了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人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他们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
  随后,10月21日该公众号又发布了文章《马蜂窝开始毁灭证据了,但这水平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文中称马蜂窝在10月21日凌晨1:23分以“不实、损害商业信誉”的原因投诉了该公众号,作者表示,文章《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中提到的账号全部都搜不到了,用Google搜索后,账号还在但已从搜索栏屏蔽了,这些账号的点评也不见了。
  同时,作者对马蜂窝UGC内容主要板块“游记”与“问答”内容的真实性也提出了质疑,作者提炼了160万篇游记,从评论中找到了诸如“有没有详细介绍”(回复3238次)、“没更新完吧,等楼主更新哦”(回复3234次)等21条最频繁语录;同时通过抓取493,487位用户1,579,178 篇游记发现其中有7%的游记疑似营销游记,这7%有营销嫌疑的游记平均被顶次数是普通游记的364%。乎睿数据抓取了175万个问答,作者发现抄袭账号同样活跃其中,不过这些抄袭用户在2014年以后不再活跃于问答板块。目前这篇文章显示“内容存在争议”。
  针对抄袭、数据造假等质疑,马蜂窝方面指出,上周日他们对于全站的游记、攻略、嗡嗡(旅行故事)、问答、点评等进行了排查,并对虚假信息进行处理。
  排查后发现,马蜂窝的UGC内容数据中,游记和攻略占比为78.91%,嗡嗡(旅行故事)占比7.92%,问答占比10.26%。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据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认为,这样的事实显然与自媒体文章中所说的不符。
  公开资料显示,马蜂窝由陈罡和吕刚创立于2006年,从2010年正式开始公司化运营。马蜂窝宣称,景点、餐饮、酒店等点评信息均来自上亿用户的真实分享,每年帮助过亿的旅行者制定自由行方案。一直以来,马蜂窝要讲的故事就是海量垂直UGC内容带来的大量用户和流量,据官方披露的数据,马蜂窝现有用户量约1.2亿,其2017年整体GMV近百亿(主要来自自由行业务和酒店交易)。
  而如今,抄袭、内容造假的事故一出,这样的优势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估值或受影响
  马蜂窝的估值或已达百亿元。
  今年8月,马蜂窝在众多知名机构的投资后被曝再获3亿美元融资,估值或达25亿美元。2017年12月,马蜂窝在现有的投资者──今日资本、启明和高瓴资本之后,获得第二轮融资1.33亿美元,新的投资者包括美国General Atlantic、Ocean Link、淡马锡、元泰投资和厚朴投资。
  当时,马蜂窝CEO陈罡在一封公司内部信中喊出过马蜂窝的目标:三年后,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流量平台。但实际上,马蜂窝和其竞品企业之间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根据艾媒的数据,2018年5月,马蜂窝的月活为845.3万,而携程为6855.2万,去哪儿为4179.3万,同程为2221.8万。
  但马蜂窝是旅游内容平台中为数不多的变现完成度还算高的一个。
  最初,马蜂窝之所以能实现基础的“流量-广告”变现,就是靠着大量的攻略、游记、点评等内容优势。
  马蜂窝曾在上一次融资时表示,每月有1亿活跃用户,其中85%来自其移动应用程序。网站用户每月发布超过13.5万篇旅游文章,预计2017年个人旅游产品的销售额将超过90亿元人民币(合13亿美元)。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加之上百亿元的体量,称之为独角兽毫不为过,不过,涉嫌数据抄袭的马蜂窝是否真的捅了“马蜂窝”,我们拭目以待。
  据中新经纬报道,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介绍,马蜂窝的商业模式目前已经得到市场认可,一方面它能够通过优质内容和结构化内容,吸引大量的游客来阅读、关注,从而形成流量效应;另一方面,它通过对内容的模块化处理,以及对目的地碎片化商户的链接,实现了流量的商业化分发。
  不过,杨彦锋指出,上述“抄袭事件”发酵后,马蜂窝的公信力将大打折扣,进而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赖度。“此外,根据新出台的电商法以及消费者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若曝光信息属实,马蜂窝的做法已经构成违规。”
  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获得通过,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在中国经济网的采访中表示,“不论是引导消费者还是为了数据的美观,都不应该采用抄袭的方式来实现。”陈礼腾说,抄袭用户评论如果属实,消费者对于平台的信任度将受到极大影响,造成用户的流失。
  陈礼腾认为,与携程、去哪儿等老牌OTA相比,马蜂窝在用户流量与转化率上并不占优势,但以用户生产内容(UGC)起家的马蜂窝拥有更高的用户黏性。对于这些群体的流量转化,需要平台完善自身体系,从而实现内容交互到交易的流畅性、一体化。在此过程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是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社区类产品早期为汇集人气和内容,大多带有抄袭、搬运的色彩,很难避免。尽管确实能创造出一定价值,但消费者是不能接受的,法律法规也是不能容忍的。”杨彦锋称,马蜂窝的估值很可能因为上述“抄袭事件”大幅缩水。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专家刘兴亮也认为,若前述质疑被坐实,马蜂窝一直以来强调的用户PGC神话将被打破,粗略估算其估值或将降到20多亿元,不再是独角兽。

评论灌水为行业之痛
  评论灌水是行业原罪还是企业弊端,一直都是OTA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据《经济日报》报道,有行业从业者表示,行业比较普遍的是销量、评论灌水,并不是每家都会去抓取用户评论。
  因为“搬运”用户评价发生纠纷在互联网行业比较常见。7月28日,小红书APP官微发布消息称,大量用户向其反映大众点评疑冒用小红书用户名称账号,批量建立虚假账号,抄袭及搬运用户在小红书发布的原创笔记。要求大众点评立即采取删除所有侵权链接、关闭侵权账号等相应措施。一天后,大众点评回应称接到投诉后立即采取相关技术措施,在7月27日完成所有内容排查与全部清理下线,并通过技术手段确保该类问题不再出现。
  此前,OTA领域的公司曾因用户评论归属权一事对薄公堂。
  据相关媒体报道,2008年4月起,携程发现“去哪儿”网站酒店栏目内,有数万个页面均转载有携程酒店点评文章。携程表示,这些酒店点评已成为携程会员预订酒店的重要参考及衡量标准,是属于携程的珍贵信息资源。
  在发现“去哪儿”网站的侵权行为后,携程于2008年6月19日、7月4日、7月11日三次发函给“去哪儿”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去哪儿”在 2008年6月23日向携程回函,对转载内容做了部分修改外,未做其他任何改正措施并一直持续至携程发起诉讼之日。
  法院经过审理确认,携程拥有该网站内容及资源的版权,酒店点评等相关内容的著作权归携程公司所有,“去哪儿”行为明显属于侵权,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在此次马蜂窝的事件中,马蜂窝侵犯用户著作权,对被抓取数据平台构成不正当竞争,用户和被抓取数据平台有权要求其停止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经济日报》透露,一般而言,各旅游社交平台会对内容进行审核,但主要是针对用户提交部分,一般会采取“机器+人工”的方式对提交内容进行审核,虽然各家的审核标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审核人员在操作时,更多是对用户提交的内容中的广告、黄赌毒部分甚至是涉及投诉的部分进行审核。
  而对于用户提交的内容是否涉及抄袭、是否为原创,平台一般无法做出精准判断。有技术人员解释,点评的海量基础数据,无论是使用机器还是人工,进行抄袭审核都是一个工作量极大且存在一定难度的工作。
  也正是平台的这一审核漏洞,成为许多人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尤其是在旅游社交平台发展的前期,平台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活动运营以激励更多用户更加活跃的提交点评。有许多“深谙此道”的用户,就会采取抄袭、搬运的方式大规模提交点评,以获得更多的平台奖励。
  此次马蜂窝被质疑出现造假问题后,有观点认为,受到这次事件影响的将不仅仅只是马蜂窝一家企业。

参考资料
  《最新!马蜂窝承认部分点评造假,不过……》,中国青年报
  《涉嫌抄袭携程点评数据?马蜂窝“捅了马蜂窝”》,经济日报
  《85%的点评都是抄的?马蜂窝“被捅”背后:估值或从175亿降至20亿》,中新经纬
  《1800万条评论涉嫌抄袭,马蜂窝捅了“马蜂窝”?回应来了》,经济日报
  《马蜂窝开始毁灭证据了,但这水平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声比比
  《1800万条点评内容抄自携程美团?马蜂窝最新回应:事实歪曲,遭有组织攻击》,虎嗅APP
  《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小声比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honjehai 发表于: 2018-10-23 09:23:00|只看该作者

马蜂窝被疑造假背后:水军公司化运作 人工机器不同价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马蜂窝被疑造假,流量时代的“商痛”
  乐琰
  [马蜂窝曾公开表示,其每月有1亿活跃用户,其中85%来自其移动应用程序。网站用户每月发布超过13.5万篇旅游文章。]
  经过了一整天的紧急会议和商讨,被质疑点评造假的马蜂窝终于在10月22日发表声明,针对质疑,马蜂窝称:“《估值175亿的马蜂窝,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文中歪曲事实的言论和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马蜂窝旅游网对全站游记、攻略、嗡嗡(旅行故事)、问答、点评等数据进行了核查,并对涉嫌虚假的信息展开查处。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自媒体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
  一石激起千层浪,业界和消费者一时间都将目光投向马蜂窝乃至整个在线旅游、互联网行业。有消费者表示失望;有人认为对于马蜂窝涉嫌造假的质疑,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认定;也有分析人士在研究,如果确实存在造假,那么到底是马蜂窝主动造假还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了被动造假?
  在笔者看来,主动或被动都不是关键,根据笔者的了解,其实“水军”和“爬虫”存在于互联网行业已久,这在业内看来根本不是新鲜事。马蜂窝事件或许仅仅是行业的“冰山一角”,在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流量时代的商业模式痛点。
  先说马蜂窝的模式,这是一家懂得差异化竞争的企业,其看到了携程、途牛、同程、驴妈妈等金玉在前,如果还是做简单的机票、酒店、景点预订业务则毫无优势,于是其精明地选择了自由行业务,且以点评和个性化推介等为特色,以UGC(用户生产内容)起家。这样的模式在不少针对年轻消费者的在线企业中被广泛运用且收效不错,比如哔哩哔哩、抖音等。且在此模式下,马蜂窝不仅拥有更高的用户黏性,还与携程等同业者产生一定的差异化。
  然而,UGC对于用户内容的生产即攻略、游记、点评等是有规模和质量要求的,只有内容被广泛关注和认可,马蜂窝才能实现从流量到广告的变现。
  马蜂窝曾公开表示,其每月有1亿活跃用户,其中85%来自其移动应用程序。网站用户每月发布超过13.5万篇旅游文章。
  且不说上述数据是真是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类模式的企业一定要让大家看到自己是具有流量的,这样才有市场影响力,才会有更多用户来使用,更重要的是会获得投资者青睐。
  现如今,说一个故事就能拿到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近两年的资本机构在砸钱时非常谨慎,因为此前倒闭了太多互联网概念或商业模式不靠谱的创业型公司。于是,为了让客户尤其是投资人相信自身的流量很高,才能吸引投资者目光,你如果不买流量,别家会买,最后你家企业就是行业“落后者”。
  很多业者都反馈,在互联网业界,涉及“水军”、“爬虫”的公司太多了,以至于“水军”、“爬虫”都已经公司化、制度化运作了,还分为人工和机器刷单不同的价格,足见流量和数据造假之泛滥。且对于造假的相关监管和处罚力度也不够,很多业者都认为,既然如此,那么为何不做呢?于是乎,大家可以看到如今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动辄10万+,电影票房轻松就可破亿,一个电视剧在网络平台的点击量可逾百亿。
  可是虚假数据之下,实际的商业转化率会变得越来越低,曾经或许还能做到千分之一的转化率,如今要在万分之一的比例,这也成为了商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合作方最终是要看商业转化价值的。
  然而,对于企业而言这又是道难题──如果不买流量,那么客户和投资者会认为你是一家门庭冷落的企业,但流量造假后,又难以获得实际的商业利益。如果长此以往,会对行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尤其是一旦被揭露了数据造假,则对于企业品牌的信誉度和估值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获得通过,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笔者认为,在我国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有偿换取虚假信息的现象确实存在,甚至已经很严重,为了我国互联网产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举一反三、全面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全面检查互联网中存在的不良倾向,规范市场,否则会对行业整体造成伤害。比较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部分平台企业关闭了前台流量,并表示核心内容和产品才是关键,一些并不太实际的流量数据在今后会越来越弱化。
26#
 真爱你 发表于: 2018-10-23 08:28:40|只看该作者

乎睿数据回应遭马蜂窝起诉:分析内容都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托 |新京报财讯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乎睿数据回应遭马蜂窝起诉:分析内容都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托 |新京报财讯

  新京报快讯(记者:朱玥怡)10月23日凌晨,因指马蜂窝涉嫌评论造假的深圳市乎睿数据有限公司就遭马蜂窝起诉回应新京报记者,表示乎睿的分析内容都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托,对于马蜂窝的声明和起诉“老实说团队现在还是懵的”,并表示曝光马蜂窝并非针对个人或企业。
  10月21日,微信公号“小声比比”援引乎睿数据报告称,马蜂窝点评板块近九成内容涉嫌抄袭,引发舆论持续关注。10月22日,马蜂窝发布回应,承认存在部分评论造假,但点评内容仅占马蜂窝整体数据量的2.91%,并称已对涉嫌造假点评的账号进行清理;此外,马蜂窝表示“针对该文中歪曲事实的言论,和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10月22日晚,马蜂窝向记者证实公司起诉深圳乎睿数据有限公司、丁子奎名誉侵权案获立案一事属实。
  公众号“小声比比”在22日晚发文,文中称马蜂窝的声明存在偷换概念,其指点评内容仅占数据量的2.91%混淆了条数与数据量的概念,且马蜂窝并未对此前发文中提出的官方账号抄袭大量评论、机器人灌水、疑似内部账号中奖等问题作出回应。
  10月23日凌晨,乎睿数据团队回应记者,表示乎睿至今的分析内容都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托;团队曝光马蜂窝数据造假“纯属顺手为之,没有针对任何个人或企业”。乎睿团队称,他们在分析过程中对马蜂窝存在的数据异常行为进行了视频录屏、视频截图和司法公正。
  第三方工具天眼查信息显示,深圳市乎睿数据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1月,注册资本102万人民币,股东共三人平均持股。
⊙编辑:王晓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午夜思 发表于: 2018-10-23 07:48:00|只看该作者

马蜂窝事件折射出在线企业的信任管理危机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马蜂窝事件折射出在线企业的信任管理危机

  “马蜂窝”捅了行业的马蜂窝,捅了整个在线行业的痛点。最重要的是马蜂窝事件,掀起了广大消费者对企业的声誉、信任和道德问题的一次大觉醒。在这样的局势下,我们要不要轻易放过“马蜂窝现象”?这不仅仅涉及马蜂窝这个公司,更是关乎如何看待和洗涤整个行业的运营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
  不管面临如何的风雨,这次事件后,马蜂窝都会成为在历史上值得回眸的公司,它将会带来中国服务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任管理的一次大变革。
  这次事件的核心是关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管理问题。谈到信任管理,我们的研究团队曾和领域内的一流专家进行过合作交流。马蜂窝事件涉及到三个重要问题。第一,在线产品的信任管理是否存在着难以突破的难题?第二,是否能避免这样的事件再发生?第三,马蜂窝事件跳出技术问题,跳出管理思维问题,对我们的行业、对我们的消费者、对中国服务产业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关键问题?
  第一个问题,对在线产品,信任管理是否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从信任管理的技术设计框架上来看,信任管理包含以下7个技术关键点:

▲ 信任影响因素甄别

▲ 声誉值算法生成

▲ 密码系统

▲ 控制──反馈机制

▲ 隐私保护

▲ 人机友好设计

▲ 易用性测试
  在这些节点当中,整个中国的在线商品/服务销售通常都存在三个大的技术问题,第一是对用户的信任影响缺乏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甄别,缺少对影响用户信任度的特定因素进行识别的行为学研究。比如说对旅游产品进行神经学方面的定点测试十分缺乏。第二是关于隐私保护问题,现在普遍存在“用隐私换声誉”的问题,这也体现在这次的事件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时候点评客户的隐私得不到保护,于是很多用户不愿意表达真实评价,掀起了“我不大数据”和“我就不众筹”的运动,由此导致在线公司极度缺乏高质量的用户生成内容(UGC)。最后是现在的在线服务销售缺乏“安全门”,评价对所有人可见。这是不科学的,应该基于密码学对点评进行分级管理。比如,一些敏感点评,只能高级别会员可见,同时对某些会员推出“保真而脱敏”的精确评价。
  第二个问题,马蜂窝事件能否得以“下不为例”?通过分级管理和隐私保护,一定程度上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发。通过设置“意见偏差”的对比分析和警戒处置,也可以在技术上,来防止恶意的点评、防止倾泻性点评、防止矛盾的点评,甚至防止攻击性和抄袭性点评。因此,杜绝类似问题的关键源于主观意识,也说明了这次事件如果定性,更应该从主观而非客观层面去认定。
  第三个问题,马蜂窝事件的本质问题到底是什么?它涉及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还涉及整个中国服务经济的质量。
  姑且不谈马蜂窝这家企业,但我们不应轻易放过“马蜂窝现象”。对此,要问的实质性问题是定性问题而不是定量问题,即公众需要了解的是马蜂窝是否抄袭或伪造了点评,而不是抄袭了多少?从目前所掌握的证据和行业潜规则来看,马蜂窝被定性为存在抄袭点评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马蜂窝的问题被定性,那么马蜂窝就背离了它的初心。马蜂窝的核心竞争力是“真实的用户点评”。这样的一个公司竟然会出现抄袭、伪造用户点评、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将是行业中典型的“污点证人”。由此我们看到,责任管理和信任管理会成为大规模在线服务公司的“死穴”。马蜂窝的窝主陈罡如何表态,也极有可能将成为一个标杆姿态。
  在技术层面上加大信任管理的成本很大,但马蜂窝事件提醒了所有类似企业,最大的成本是难以挽回的成本,那就是消费者的信任。所有的估值,建立在真实销量基础上,而不是UGC(用户生产内容)。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的在线行业面临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是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明确表态和确认过眼神的方向所在。未来的趋势是从规模竞争转向信任竞争。利润生成的最大关键点是否能取得客户的信任,信任值千金。否则企业就会陷入内容竞争的红海。
  我想,马蜂窝比谁都懂这个道理,因为这是它们的初心。但为什么初心常常被突破,因为还有贪心。
  所以,不应轻易放过“马蜂窝事件”,而是应该期待在线企业能够以马蜂窝事件为契机,重建中国服务企业的信任水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魏翔
⊙编辑:王晓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9:00,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