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53|回复: 5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cclave 发表于: 2006-1-24 13:47:2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耙红苕

 [复制链接]
红苕,是我老家的方言,也是童年在我脑海里烙下的挥之不去的字眼,其实用普通话讲就是烤红薯,但我却一直固执地拒绝将两者等同起来,我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耙红苕三个字才能勾起内心美好的记忆,激起连绵不断的回味。
  我的老家位于川东北的南充市下属的西充县,盛产红苕,当地人天生具有以苦为乐的黑色幽默,常常据此在外乡人面前,面带豪色地称这片土地为“苕国”。由于地处典型的丘陵地带,人多地少,田更少。各位不要太奇怪,在我们那一带,田和地其实是有着严格的区分的,位于较高的地理位置比如半山腰或山顶,平时不能盛水的称作田;而位于地势较低较为平坦的坝子上的,能够盛水的则叫做田。在我小的时候,由于水利设施还未投入使用,田只是在春天的时候用来种一季水稻,秋天收割后,就盛满水,等待来年开春栽种新一季的水稻。地则不同,地里一年基本上有两季的收成,每年端午节前后,也正是头一年秋天播下的小麦收割后,会将地耕一次,把麦桩翻进土里,然后用锄头垒成长长的轮(意思同普通话的垄?),家乡话叫刨苕轮。这是一个力气活,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评判你是不是一个干活的能手,刨出来的苕轮会将你的底细揭示的一清二楚。高手刨苕轮,速度自然不在话下,转眼间平地起“长城”,当然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只能用来形容象我这样子平时都在上学只是周六回家帮父母干点活的业余人士的作品了。专业人士的锄下功夫,整个苕轮身体匀称、笔直,没有啤酒肚,也没有水蛇腰,套用一句文绉绉的专业用语,那绝对是流线型设计。
  其实整个红苕的栽种工作还有一个前置工序(看来要吃个耙红苕,也不是手到擒拿那么简单的事哈),那就是苕苗的培育工作。这道工序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临近春节前进行的。大概步骤是这样:
  一、挑选形状大小外观都挺好(上海话讲卖相好)的红苕,注意红苕不能有皮肤病,更不能有什么胃溃疡、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等内病,否则不能发芽是小,耽误了来年的收成一家人饿肚皮是大。
  二、在选好的种苗地里挖上比红苕身材大一倍、足以让其裹上土睡上一觉的坑,数量根据自家土地的面积参考经验数据确定。坑的分布要均匀,标准向国庆阅兵队列看齐。
  三、用中餐配熬了数月的老汤(农家肥禽家也即畜排泄物)和西餐(化肥)为红苕操办一场大宴,陈列在挖好的坑里,红苕置身其中,用土掩上“包间”的房门,挂上“非请勿入,谢绝打扰”的提示牌。
  四、四川的冬天,寒冷的滋味对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来说,应该有所体会的。川人没有北方人幸福,房间没暖气,也只好作罢。但却不能怠慢了红苕,否则它们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只得给它们盖上一层薄膜,虽不及北极绒来得温暖,红苕也体谅尚不能解决温饱的人们,知道得到如此待遇已实属不易,也就不和人们计较太多,冬天只管吃了睡、睡了吃,好不快活。
  五、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红苕们也没因睡大觉耽误正事,一揭开冬衣,便迫不及待地探出了丝丝嫩绿,向人们示好,同时告诉主人需要加餐了。为不让苕苗变成肥胖儿(专业术语“烧苗”),起先会给它们喂养一些较为清淡的“食物”,然后逐步增加营养。
  苕苗茁壮成长(怎么成长的就不说了,看文章的朋友想必已经嫌我够罗嗦的了,我还是见好就收吧,省得挨砖头)。到了栽种的季节,苕苗长好了,苕轮刨好了,万事俱备,只欠春雨。老家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那段时间家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天何时下雨,至于娘要不要嫁人也没得人再有闲情逸致去关心这码子事情了。
  盼星星盼月亮,好比旧中国老百姓盼来了共产党,雨终于来了。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个人认为前半句说对了,后半句不是太正确(什么,这两句本来就不是上下句关系?待鄙人日后有了时间到BAIDU上去搜搜看,弄明白后一定帮它们找到原配)。即便春雨是随风“潜”入夜,家人早已用耳朵记录下来,天刚蒙蒙亮,怀着喜悦且时不待我的心情来到苕苗地。苕苗也知道是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时候,个个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即便知道自己马上会身首异处,也在所不辞,“割我吧,割我吧”的豪言壮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镰刀翻飞,苕苗英勇就义,剪刀舞动,个个被加工成三寸长的标准件,好象国家标准是每段苕苗上需附着三片叶子。
  如果说男人凭着上天给予的好力气在刨苕轮上能显示出力量在该项目上的先天优势,那么在栽红苕这段工序上,女人手足的麻利验证了这么一句话“上苍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方面少给了你,另一方面就会多给你”。看女人栽红苕确实是一大享受,只见她们左手持苗,右手挖土,坑现苗落,转瞬间,苕苗苕轮上端坐。我觉得那就是一种舞蹈,伴随着两手翻飞舞动,光秃秃的苕轮上神奇般地点缀上了片片新绿。当然手也会吃很多苦头的,破皮、出血、老茧一个也不能少,腰酸背疼也绝对不能幸免,即使腿抽筋,他们也不会停下来,更不会想到补钙或喝**牌口服液。她们播种的是希望,而即将收获的是苕国女人唯一能保足供给孩子们的香香甜甜的耙红苕。
  红苕在努力地成长,它说它尽全力了,而在我们这批孩子看来,那全是瞎话。我们希望的是今天栽下去,明天就能长出红苕来。至于红苕和孩子们谁讲的是实话,这用不着大家来评判,只管跟着我一起去品味耙红苕的美味吧。
  且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吃耙红苕,得先把它们从土里刨出来吧?每年这个时候,农村的学校都照例要放一次农忙假,好帮家里的大人干点农活,减轻一点大人的负担,同时给学生上一次活生生的思想政治课—农民的日子不好过啊,再次加深一下“万般皆下品,为有读书高”在心中的印象。
  红苕的产量是很高的(它们不搞计划生育,强调人海战术),一锄头挖下去,多的七八个,少的也有三四个。大人们看见丰收了,自然笑逐言开。而孩子内心却进行着更为复杂的思想斗争,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此话怎讲?喜的是耙红苕有得吃了,甚至可以烧两个耙红苕,吃一个扔一个;忧的是这么多红苕,要花多长时间才能从地里挖出来,一背篼一背篼地背到山下的家中。
孩提时代的担忧,现在想起来确实可笑,不过那绝对是实话实说,没有半点想炒作的意思。好在耙红苕的诱惑力轻而易举地将担忧PK出局。
  我想好多没耐心的朋友早就愤然离去,懒得看这好似懒婆娘的裹脚的文章。尚有一部分深陷耙红苕美味中的朋友,进退两难,估计也快开口骂娘了。
  别怪我,首先,我这人思维古板,写文章只会写直序,什么倒叙、插叙都不懂,也不愿意轻易去尝试;其次,前面讲到红苕已经背回家里了,但还得洗去它表面的泥巴,还得进行烹饪,否则,这么带着泥巴生的吃下去,对你的身体不利,我可不想让你这么早就加入到“医改提前给你送终”的名单中去。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选几个自己中意的红苕,洗干净。烧耙红苕其实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没经历过几次把耙红苕烧得皮焦骨头生的人,对这话缺乏感性认识,可能很不以为然。本人好在虽然IP、IC都交给了范伟,可IQ还留了下来,也是在利用当了八年之久家庭御用伙夫的工作之便,经历了N次失败后,才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了一套经验,下面列示出来,以飨看我文章看得饥肠辘辘的读者
  一、柴火的选择:小时侯家里穷啊,烧的是老虎灶,没沼气,当然更没煤气、液化气,柴火基本是竹叶、枯草、秸杆、干柴(树枝),有钱人家也买点煤炭烧。排个序,更直观,干柴优于秸杆(棉花树、辣椒树较好)优于枯草优于竹叶,煤炭根本就不合适,直接排除。
  二、烧柴火的时候可以混合著烧,先烧竹叶、枯草,然后烧秸杆、干柴,这样使得火力柔中带刚,刚中带柔,说白了,就是老祖宗奉行的“中庸之道”是最佳境界。
  三、先用火钳夹住红苕,快速地在明火上烤上一两分钟,其间不停地翻传,使红苕受热均匀。
  四、在红苕表面未烧焦之前,将其埋入竹叶、枯草、秸杆、干柴燃烧后的灰烬中,隔三五分钟翻转一次。
  五、一刻钟以后(根据红苕大小,时间各不相同),恭喜你,你终于可以享受传说中的耙红苕的美味了。
  友情提醒:1、吃之前记得拍掉表面的灰2、不必向城市里吃烤红薯那样去掉外面那层皮,那是耙红苕的精华所在(当然,如果你技术不好,把外面烤糊了,吃不吃皮,你自个看着办,这是宪法赋予你的权利)。
  毛主席说“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我不是一个不劳而获者,可我最怀念的不是自己烧的耙红苕,那只是满足人作为动物最基本的需要。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是在我念小学时,每天天还没大亮,母亲叫醒我去上早自习,同时塞给我的一个热乎乎的耙红苕。那种甜甜的香味夹着浓浓的母爱,到今天还一直在温暖着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cclav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cclav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山后是故乡──写在父亲回忆录《远去的黄城》出书前 [公告]大年三十(2006-1-28日)乐山大佛寺采风(免费活动)[已过时效]
2# 四姑娘山
 花舞语 发表于: 2006-1-24 14:5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不过现在卖的烤红苕,似乎味道也so so了。没有儿时的红润和甜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胡晓慧 发表于: 2006-1-26 10:30:10|只看该作者
每天一个,你真有福气!
4# 金佛山
 黄刚 发表于: 2006-1-30 23:05:25|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吃糖心烧红苕,现在基本上吃不到,怀念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蕊寒香冷 发表于: 2006-2-13 10:59:54|只看该作者
流口水了…………
6# 青城山
 向勤 发表于: 2006-2-23 21:36:17|只看该作者
在老家时,秋天是最快乐的。

勤劳的农人铲坡剔崖,把铲出的草草堆在一起烧灰,把红苕埋进灰堆边,隔不了好久去拣出来,天,那个香味,至今怀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3 15:43,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