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90|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1-4 08:05:1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大战秦军 末代蜀王兵败葬船棺?

 [复制链接]
 郭庄 
  
  在蒲江县鹤山镇飞龙村盐井安居小区工地发现的第二座船棺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宝贝?昨日,谜底终于揭开:尽管船棺棺体已经腐朽,但考古人员还是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陶器,一件青铜斤。更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他们在船棺里面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巴蜀图语印章。“到现在为止,巴蜀图语还是不能破译的天书,如果有一天有人能够正确地解读它们,那将是古巴蜀文化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有专家认为,这个工地上发现的第一座船棺墓葬,可能是末代蜀王开明十二世的墓葬!
 
  腐朽成泥
 
  船棺里的物品也被损坏 
   
  昨(27)日上午,蒲江县鹤山镇飞龙村盐井安居小区工地,考古人员正忙着为墓内的文物绘图。船棺的大部分已经腐朽成泥,只剩下了几个黑色的木块。在放船棺的位置,层层叠叠堆放着一些还没有取走的陶器。考古人员说,他们测量发现,船棺长6米多,棺木的直径比第一座船棺要小得多。因为船棺埋葬的深度不及第一座船棺,地层的水分较少,加之船棺里面被凿空和盗墓的原因,船棺棺盖腐朽后断裂坍塌,泥土和棺木将棺内的随葬物品损坏了。年深日久,船棺主体也就腐烂殆尽。陶器主要是一些陶豆和陶壶。
   
  据了解,船棺里还发现了几件青铜器,考虑到文物安全,它们已经被考古人员取走了。下午2时许,为了配合绘图,一名考古人员将这几件青铜器带到了现场。在船棺的尾部,躺着一把长约20厘米,细长,状似斧头却顶端有柄孔的青铜器。考古人员介绍,这件文物叫“斤”,上面还有花纹,是古代木工用来加工木材的工具。在船棺中部,有一只青铜盖,上面雕刻有三条盘龙,这是一只铜壶的盖子,壶身已经无法找到了。
 
  惊现天书
 
  巴蜀图语印章破土而出
 
  当考古人员将一个大小和形状都很像纽扣的青铜器小心放到船棺中部时,人们都在猜测它到底是什么文物。“别小看了它,这是这座船棺里面发现的最珍贵的文物──巴蜀图语印章。这是真正的天书!”考古人员一语道破。只见圆形的印章正面雕刻有一个正方形的框,框内有一个形状像“4”的符号。印章的背面中间凸起。
   
  “古代巴人和蜀人是一个神秘的群体,在秦灭巴蜀后,他们迁徙到了什么地方至今还是一个谜。巴蜀图语被认为是巴蜀地区一种古老的文字符号,在四川和重庆地区发现的还不多,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读懂它。有一天,如果有人能够破译巴蜀图语,那等于是找到了打开古代巴蜀文化的钥匙!”蒲江县文管所考古人员龙腾说。而蒲江县志办执行主编、研究船棺多年的杨晓杰说,此前四川和重庆地方发现的巴蜀图语印章上有“王”字、花蒂、箭等图案,而新发现的这枚印章上除了一个“4”字,没有其他图案,极为罕见。
 
  船棺猜想
 
  末代蜀王安葬在此?
 
  悬疑一:船棺为何如此密集?
 
  盐井安居小区工地考古让人惊喜连连,该工地第二座船棺发掘工作还没有结束,考古人员又发现了第三座船棺!昨日,第三座船棺的棺体已被清理出来,它用一节3人才能合抱的树木制成,大小和埋葬的方向和第一座船棺几乎相同,两座船棺相距不到5米。在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范围内,竟然高密度地分布着三座船棺,这让考古人员吃惊不小。在战国时期,船棺这种墓葬的方式并不是一般百姓所能独享的,然而在距离成都七八十公里之外,当时算是很偏远的蒲江,到底住着些什么样的大人物?
 
  悬疑二:蜀王抗秦战死葬在此地?
   
  考古人员还是只能根据出土文物,尤其是神秘的巴蜀图语上的文字、图案来进行猜测。杨晓杰说,在目前发现的巴蜀图语印章中,很多上面都雕刻有“王”字。但“王”字字型的不同标明墓主身份的不同:“有的王字是完整的,有的王字故意缺了笔划,缺笔划的代表其墓主的地位比王低。”但该工地第一座船棺中出土的巴蜀图语印章上,杨晓杰竟然发现了两个“王”字。他说,史书记载,秦国进攻巴蜀的战争中,蜀王开明十二世在如今彭山武阳战败身亡,而武阳与蒲江仅一山之隔。根据印章上的两个王字,杨晓杰认为其墓主很有可能就是开明十二世的后裔或部下,甚至是他本人。
 
  悬疑三:傀儡国王之墓?
   
  而龙腾对这一推测又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史书记载,秦灭蜀后,蜀国的王宫贵族被迫向成都南方撤退。秦为了巩固统治,曾经扶持末代蜀王的儿子建立了一个秦的傀儡国。“依我看,这个船棺还可能是傀儡国的国王的。这两个王,一个是代表他自己;另一个代表秦王。”龙腾说。不过考古人员都认为,种种推测还有待证实。
 
 
  源自:《成都商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文明“唇语”与文化“心音” 和谐思维: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
2# 四姑娘山
 何晓 发表于: 2007-1-4 10:39:5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关注一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11:5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