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89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爱四川 发表于: 2007-5-13 11:35:1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作家五十载乡音未改──访著名作家克非

 [复制链接]
⊙作者:宋明刚/文

  小时候,读过克非写的《春潮急》,当年那是一部有影响的畅销书,但一直无缘与作者见面,也不知道他是何方人氏。后来才知道他是东坡故里人,居住在绵阳乡间的一个小院里。1998年眉山成立地区文联。我们决定邀请他回三苏故里,参加眉山第一届文代会,他欣然应邀,那天,克非风尘仆仆,从绵阳赶到眉山,已是中午1点过,我们第一次见面,感到他很和蔼。后来,我们组织出版了《东坡作家书系》(共10册),请他写序,他欣然接受。
  2002年3月,我们在成都参加四川省作协全委会。我向他提出在开会期间采访他,向家乡的读者介绍一个他的创作成就。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虽然时间很紧,我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采访了他。

克非
地点绵阳
时间2007-04-18 18:20:27


  我们一起谈文学,谈创作,谈眉山,谈苏东坡
  我采访克非后,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小时候的克非有些顽皮,读私塾,第一天就把桌子搞坏了,家里很穷,大娃儿带小娃儿,穿着也是兄弟捡哥哥的穿。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把“坛神”搞坏了,房东老太婆不依,坐在草垫上哭诉:“坛神”坏了,怎么得了。老人只好自我安慰,说:祸要落到克非头上,但克非年纪太小,他不知道什么是祸。可消息传得快,克非还没有到家,但家里已晓得了,大家都担心,也害怕“坛神”会降罪于他。
  然而克非虽也害怕,但他却对“坛神”之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想,就一个写了几个字的木牌,大人们为什么那么害怕,那么崇拜,其实小时候的他也是害怕菩萨的,因为人们都说菩萨能呼风唤雨,来无影去无踪。克非小时候对端公、故事中的鬼神他也很有兴趣。与此同时,他对音乐、艺术、民间的东西他都爱好,特别喜欢川剧。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只要那里有人在讲故事,他便毫不犹豫地挤上去听,直到听完为止。而且记忆力强,能把听到的故事完事地摆给同学们听。为之他不仅很得同学们拥护,而且也小有名气。
  读中学时,克非就喜欢文学了,课堂上似乎满足不了他对文学的渴求,有时便偷偷看小说,但他家里穷,买不起书,可班上有的同学家里条件好,随时都有好的书,这类同学往往有一种小小的自豪感,有的同学就围到他转。而克非呢就采取一种策略,主动和他搞好关系,以期早点儿借得一看,尽管这样,也排序。有个同学有一本《说岳传》,他几乎天天说情,还是等了很久才轮到他,为了抓紧时间,上课也埋头读,谁知被老师发现把书收了。这可把他急坏了,他焦急不安,一方面要向同学道歉,二是向老师检讨,争取早日把书索回。初中时,他读了许多的武侠小说,这类小说事故性强,情节紧张、曲折,很吸引人。他常常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久了,他不但读小说,而且还讲故事。把故事讲得很精彩,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故事大王”,开初讲书上的故事或转述别人讲过的故事,后来就一边自己“编”故事。他说:有一位老太婆的眼睛瞎了,什么了看不见,但她善良,只要有孩子去那里玩,他总是端出点好吃的东西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很喜欢她,都称她“亮婆婆”,一天,她儿子回来了,看见母亲,“妈,你的眼睛……”每说到关键之时,他突然打住了话题,来一句“且听下回分解”。由此,他的身边经常有一群同学围着他转,想听他讲故事。他的语文成绩在班上也名列前茅。
  后来,他考上眉山高中,当年洪雅、丹棱、彭山、眉山的学生都可参考,录取108人,他是其中之一。后来他就读巴金的小说,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也就更深了,兴趣也就更浓了。
  1950年6月,克非在眉山高中毕业,被选送入成都革大,眉山保送13人,他在其中,经过三月的学习,就分到安岳。1959年调回绵阳专署,后又到地委农村工作部,1980年到省作协,任副主席。
  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又到大城市,但克非有个特点,并不怎么留意城市,而且喜欢农村,喜欢和农民打交道,对农村有特殊的感情。他写的长篇小说《春潮急》,以及散文集都是反映农村的变迁。他说:与农民打交道很实在,三分钟就熟悉了,他至今还和家人一起居住在绵阳的一个村庄,一个独家小院。他说住在城市不如住在农村习惯。
  克非已离开眉山50多年了,但他仍怀念家乡,他说:他写的作品,不时带有家乡的土语,人物的影子。他为自己出生在东坡故里感到自豪。
  克非长期生活在农村。因十分关注农民命运,写作上取材多掬于农村乡土间,也涉猎都市和城乡接壤部分生活。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的作家。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突然冒出一批“万元户”、“数万元户”。叫人眼花缭乱,成为报纸宣传的重头戏。县太爷的祝酒也是为“万元户”举杯。作家在困惑之余,深入农村考察研究,渐有心得,写出了长篇小说《野草闲花》,作品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展现出改革中的乡镇人的五光十色:“怪物”变“英雄”,土嵬子成为风流人物、名震遐迩;一贯革别人命的生产大队长,也要“奔赴改革”,抢做运输生意,害人害己,落得个翻车身亡,有趣的是胸怀义气的养鱼青年,为了朋友,竟化名“当代大侠”要报复骗子老烟,倒是那高尚的丑姑娘,她们心灵之美不仅征服了“英雄”还会扣动你的心。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中的复杂矛盾,塑造出新潮流中涌现的各类形象。
  克非曾对一部分作家掀起“寻根热”,也有不同看法。他幽默地说:何必寻得那么遥远而偏僻呢,太遥远,太偏僻,有可能将自己的根扎在岩石缝隙中去。虽难也可能长得秀丽,硬健,如同黄山县崖青松,却难扶摇直上,翘首云天。
  克非虽然少年时就离开了眉山,但他对眉山文学创作十分关心。
  眉山建立地区后不久,我们组织出版《东坡作家书系》,请他写序,他“闻听之下,不禁惊喜万分。”他说:“一个地区,一下子出这么多有品位有质量的书,这在我们老乡苏轼的那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我们的社会的前些年,也办不到”。他说:“我打心里为故乡出的硕大的而佳美的文化果实热烈欢呼,也为故乡的作家们有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创作环境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克非解放初期离开了眉山。他是五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的,先后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春潮急》、《鸦 片王国沉浮记》、《无言的圣莽山》等六部,中篇小说《牛魔王的后代》、《头儿》等一百多篇(部)。另有26万字的纪实专著《红楼雾瘴》一部,以及一些杂文小品。
  克非曾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作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爱四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爱四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网起了 [转帖]穿越时间迷雾的三个诗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7:33,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