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4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23-12-27 14:40:48|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聚焦主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上)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编者语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时要求,“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考察时,再次强调这条工作主线,用意深刻。
  为推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本报邀请专家学者展开讨论。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广西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俸代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广西考察,对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十分关心,指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求广西“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这些重要指示,为广西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8月,广西率先提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目标,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彻落实总书记嘱托的重要举措,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广西民族关系和谐、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人心归聚,具有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坚实基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区5700余万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如今,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已在广西全面展开,并初步取得成效,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之路正逐渐形成。
  聚共识,汇合力。悠久的历史,培育了广西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历史上,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广西涌现出瓦氏夫人、冯子材、刘永福等一大批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进一步坚定了广西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治区党委、政府率先提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目标,并出台实施意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门决定,自治区政协开展专题委员行动,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纳入”具体办法,民宗委、教育厅、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活动,自治区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由40个增加到51个,每个委员单位结对挂点一个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民宗委、教育厅联合命名了1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协作下,广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有序展开,形成了上下同心、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格局。
  活载体,重实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有形、有感、有效。广西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过程中,大力搭建载体平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区各项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生态移民安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都被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五个认同”的重要载体。社区、学校、博物馆、文化体验馆等,成为宣介、培育、体验、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灵渠、花山岩画、壮族铜鼓、“壮族三月三”等特色文化遗产,作为反映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见证,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载体。
  补短板,强弱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广西最突出的短板,也是广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难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区的头等大事来抓,实施了一系列优产业、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工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民族地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基本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乡镇通5G网络,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量居全国前列,民生福祉显著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空前增强。
  促三交,增认同。交往交流交融是各民族相互了解、增进认同的重要途径。广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之间互动频繁。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广西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过程中,始终重视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如,构建互嵌式社区,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以“插花”方式安置16万多户、70多万各族群众;创新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举办“石榴花开青春梦”同心营活动,让民族团结“金种子”根植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着力将“壮族三月三”打造成各民族共享共乐的节庆,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使民族关系更加融洽,“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理念和“五个认同”进一步增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将迈上更高的台阶,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将进一步改善。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位于广西桂平市的大藤峡水利枢纽是国家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历时9年艰苦建设,枢纽主体工程于今年9月正式完工。图为船只从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通过。 ●
  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刘金林(副院长)卞之峣 程凡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发展,事关民族团结、边疆巩固,事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汇聚,是边境地区的显著特征。受历史、地理等多重因素影响,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任务,这既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要在推动边境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把推动边境地区与全国一道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重要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弘扬中华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边境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不断实现各族边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围绕主线,落实重要任务,不仅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还要统筹各方面共同发力。
  加强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夯实政治基础。要加强理论武装,切实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建+社区(村屯)警务+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常态化机制,确保党的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完善边境地区干部队伍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既培养好本土人才,又引进优秀人才。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夯实社会基础。全面推进边境交通网提质扩面,有序推进沿边铁路、沿边地区各级公路建设,提升边境重要口岸通达能力、重装备通行能力;加快供电、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补齐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水平,在社会保障方面,按需拓展边民补贴范围,健全边民补助动态管理机制;在教育方面,丰富边境地区教育资源供给,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师“培引育留”制度,提高办学质量;在医疗方面,完善边境地区医疗设备,选优配强医疗人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在就业方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协同机制,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实经济基础。依托边境地区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等资源禀赋,推动边境地区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建设兴边产业园,设立兴边产业基金,优化边境地区差别化支持政策,支持在边境地区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完善边境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产业战略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发挥好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深度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边境贸易相关政策,推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加快探索新机制新方式,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夯实文化基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中心、主题公园等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深挖边境地区红色文化、边关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
  实施边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夯实生态基础。落实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完善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体系,建立健全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网格化工作机制,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筑牢边境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抓好边境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开展边境村屯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不断改善边民居住环境。
  2023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开幕式现场的齐跳“同心舞”活动。 ●
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
广西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杨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既要苦干实干,也要巧干。
  “一家人、心相通、无隔阂,一家事、齐奋斗、共繁荣”,广西自古以来就有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过程中,要弘扬优良传统,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要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同市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衔接,健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建设基层服务管理工作站(中心),打造平安社区、完整社区、智慧社区。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因地制宜,支持各族群众联合创业、互嵌式居住生活。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发挥“树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效应。
  营造良好氛围。在广西,“十口之家、情融五族”的现象比比皆是,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随着社区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各族群众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频繁,社区要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条件。
  创新治理模式。要以各族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培育一批“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帮得了群众、顶得住考验”的网格员队伍,压实责任。完善服务网络,开展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切实让各族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势,按照“社区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原则,高标准打造高效能、常态化、长效化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完善社区服务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要完善各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制度保障,着力解决就业、社保、教育、住房、卫生等“急难愁盼”问题,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给社区服务质量做“加法”,给办事流程做“减法”,使“民生账本”越记越细,让各族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有事能解决”,为各族群众送上“定心丸”,为社区治理装好“稳定器”。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要坚持“能帮善引,诚交善融”,为各族群众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服务,并将其与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提升各族群众的就业能力。
  提高社区服务智能化水平。要推进社区治理智慧化、数字化,实现政务服务“码上办”“网上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服务“零距离”、管理“全覆盖”、诉求“全响应”,形成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良好格局,让社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丰富社区活动
  传统节日共庆。要引导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共同编排、表演文艺节目,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增进相互了解,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建立文艺舞蹈队、志愿服务队等,吸引社区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社区各族居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在社区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常态化开展民族联谊等群众性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各族居民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14:4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