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787|回复: 10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炮筒 发表于: 2012-9-13 12:23:2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方言用字就《本地媒体四川方言用字用词正误辨》与张世光先生商榷

 [复制链接]
  很久没到方言论坛了,浏览了几篇帖子。其中张先生《本地媒体四川方言用字用词正误辨》有几处笔者不敢苟同,今与先生商榷。

一:正误辨之十:“毛根儿”还是“帽根儿”?
  笔者认为还是“毛根儿”对,因其意思很显明,谁都懂,就是头发根。(别人要想说的就是头发根。)“帽根儿”虽从名人处来,但却与头发不相干。(我们不能说帽子是戴头上的就硬要把它和头发牵扯。“帽根儿”本意就是帽最下部,扯“帽根儿”孩子是不会痛的。名人不是什么都专精,比如巴金《春》第十七章,芸表妹对淑华说:“檀香点完了,请你再印一盒罢。”,其“印”即错,该“??”(音yìn印):“??”《康熙字典》释字是:《集韻》於靳切,殷去聲。劑也。一曰平量也。或作??。可见“??”为“量”。例句:这房子开发商来??过了;我买了八尺布,回家用尺子一??得七尺五。)

二:正误辨之十三:“霉到住”还是“霉到注”?
  笔者认为还是“霉到住”对。巴蜀人说的“到住”是指事情“达到止住(这个地步)”。“达到止住”,也就是自觉够了,抵拢坎坎了,应该停下来。如:这酒我喝到住了;今天累到住了。(巴蜀方言词条“抵拢坎坎”是指事至极,无回旋余地。坎坎:陡壁。例句:他每回都要抵拢坎坎才去报名。另有一词“整不住”与“到住”意相近,都是指感受──吃不消。整:搞、对付。整不住就是对付不住──吃不消。只不过“到住”是在吃不消层面上更进一层──因为吃不消,所以要停下来,而“整不住”没停下来之意。)如果是“到注”──“到了注了”,这“注”丝毫看不出与“到顶了”有什么关联,就算下注、赌注也与“到顶了”无关,因此出自名人也无法圆其说。明明白白一个大家都懂,而且通讲的“到住”,搞成不通讲的“倒注”,行吗?如认为通讲,愿受教。

三:正误辨之二十二:“扫把根”还是“肇八根儿”?
  笔者认为“扫把根”有其站得住脚的地方。巴蜀人把惹事认作肇事。“肇”义“引发”, 肇事也就是引发出事情。人们之所以要把“肇”变作“扫”( “扫把”的“扫”与巴蜀人的“肇”同音,都是sào),笔者认为是一种幽默,是说惹事者就像“扫把”,到处扫荡起灰尘,搜刮出垃圾,让人讨厌。把“肇”与“扫把”联系笔者地方也有。比如对爱挑事者,有人会说:你肇啥子?扫把肇都要打根签签。(签指竹条。“打签签”意思是有办法对肇事者整治。笔者地方从前扫把大都高梁杆扎制,为防扫头部分软不好用,常从头心打进一竹或木条。) “扫把根”的“根”是指头上的毛才有根根,一般指小孩。因此“扫把根”也就是“爱惹事的小孩”。什么叫“肇八根儿”?想听解释。

四:正误辨之三十四:“左撇子”还是“左刮刮”?
  笔者认为“刮”该“呱”。巴蜀人把习惯用左手的人称“左呱”。 “呱”本意是“声音响亮”,人们用这响亮的“呱”声表指对能者的赞美(比如“呱呱叫”),因此“呱”有称美义。“左呱”的“呱”即指对“左”的称美──指左手行的人。“左呱”一般称“左撇子”( “左呱”和“左撇子”不存在正误之辨,只是叫法不同,真要正,“左撇子”还正点,因为大家都懂,最流行)。“左撇子”也叫“左利手”,这“利”和“呱”一样,也是指“行、能干”。
  先生另帖《成都方言的特义词汇系列谈》有两处地方笔者觉也有可商榷处,在此一并说说。

五:成都方言的特义词汇之二十六:肉
  笔者认为“肉”该“柔”。“柔”指软──不刚,生活中指不决断。例句:你不要跟我柔起,去不去你说一声。因此先生用“肉”笔者觉讲不通,欠妥。

六:成都方言的特义词汇之三十一:大块
  先生既举“大块”又没说出何为“大块”,没达到举“大块”的目的,笔者试作解释:“大块”民间说法是指穿得好。旧时经济不发达,人们普遍穷,身着补疤疤衣服者不在少数,有穿着光整者,人们就说这人大块。(衣服是由大块布料组成,不是小块零碎布料组成。)而衣服光整者大多有钱有势,有钱有势又大多一副要不完的样子,因此人们把“大块”指有钱有势或自恃气傲者。
  以上信口开河,冲撞,欢迎批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炮筒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炮筒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炮筒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炮筒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炮筒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炮筒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该“眼睛下乡”还是“眼睛下厢”? 缙云山上拍风光
2# 四姑娘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12-9-13 21:45:2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有意思,有意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张世光 发表于: 2012-9-18 11:38:22|只看该作者

回复炮筒先生的商榷

      很高兴读到炮筒先生的《就<本地媒体四川方言用字用词正误辨>与张世光先生商榷》一帖,同时对先生关注四川方言并提出商榷意见深表感谢。
      敝人发《本地媒体四川方言用字用词正误辨》的初衷,正如该帖“前言”所说,是“为本地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尽绵薄之力”。现在看来,帖子的标题可能欠妥,因为“正误辨”有点绝对。不过,敝人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以尽绵力。
     有朋友曾对我说:方言无定字。当然,方言的用词,或许也“不定”。敝人不才,仅抛砖耳。
      对于先生提出的商榷意见,对我很有启发,敝人表示感谢。对于先生提出的几个问题,拙见如次:

一、关于“毛根儿”还是“帽根儿”?


从先生的帖子来看,是赞同“毛根儿”的,因为它指“头发根”。敝人帖子中所说的“帽根儿”指的是“辫子”,而非“发根”。大家都晓得,“扯帽根儿”就是“揪辫子”。
在原帖上敝人还写道:至于“帽根儿”的由来,劼人先生未曾谈及,敝人亦无研究,不敢妄说。如有知者,敬请指教。
      不过,敝人还从未听说过“‘帽根儿’本意就是帽最下部”。
       至于“名人不是什么都专精”,敝人同见。


二、关于“霉到住”还是“霉到注”?


四川话中所说的“到住”,大家都明白,而且一般都这样写。
      至于“到注”,是流沙河先生前几年在他家所说,敝人有幸在场。只是,没有进一步解说。如有机会,当再请教。之前,敝人在拜读李劼人先生的大作《暴风雨前》时,也发现他用的是“(整)到注”。
      敝人不迷信名人,不过尊重名人。在没有证明他们此说有误之前,还是接受他们的说法的。


三、关于“扫把根”还是“肇八根儿”?


先生已经说了,巴蜀人把惹事认作肇事。“肇”字,普通话音同“照”,四川话音同“扫把”的“扫”。但“把‘肇’变作‘扫’”,以作“幽默”之说,敝人不敢苟同。
      敝人所见四川、成都的几本方言词典,均用“肇”字,并释义为“捣乱”。有的词典并列出了“肇八狗儿”或“肇巴哥儿”词条,释义为“调皮的小孩儿”。
      或许,“肇八根儿”可以写作“肇八哥儿”。但敝人以为,写作“肇八狗儿”或“肇巴哥儿”均不妥,读音不对。
      至于“捣乱”一词用“肇”字表示是否正确,抑或另有本字,敝人没得研究,不敢妄言。
      先生认为“‘扫把根’有其站得住脚的地方”,敝人不敢苟同。


四、关于“左撇子”还是“左刮刮”?


四川人把“左撇子”说成“左拐子”、“左拐拐”或“左刮刮”。
       如把“刮”改成“呱”,读音有异不说,先生对“左呱”的解释,敝人更不敢苟同。


五、关于“肉”


我们先不说“柔”字的读音跟四川人所说不同,其义也只指“软”。而四川人在此所说的“肉”,指的是“(做事情、做决断)不果断,不干脆”。
      试想,切肉的感觉跟切菜就不一样。切菜时,一刀下去就断了:干脆。而切肉时,要来回地割几下,这种感觉就叫“肉”。所以才有“肉扯扯的”以及“(一)肉一肉的”之说。


六、关于“大块”
      敝人不知其源,只知其义。至于说是由“大块布料”而来,头回听说。


敝人愚钝,欢迎批评指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4# 金佛山
 wuchongyis 发表于: 2012-9-19 09:35:49|只看该作者
我来尝试解释这个“大块”:

1、我的记忆中,这个大块是个贬义词。

例如:这个娃娃还大块得。

你娃真的有点大块。

2、这个词有袍哥切口的风味

啥子大块?肉头大块。

老成都在袍在字的不少,包括茶坊酒肆的贩夫走卒,接人待物均讲究一套礼仪,如果不谙世事,不知应答对接的,必是“空子”,这空子不知江湖礼仪,往往露出财白,外在表现狂妄和有点目中无人,往往惹是生非,这个大块的肉头其实就是最好的肉票。

所以,老成都说的大块,就是咒这个狂妄不知礼仪的家伙出门遇到“对红心”,时刻可能成为绑票的对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补充,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wuchongyis 发表于: 2012-9-19 09:49:40|只看该作者
霉到住--这个词汇不是老成都方言,应是南路腔口儿。

老成都表现该词的内涵,往往说:

霉戳戳,霉得起冬瓜灰,霉求的很,我在霉嗦,咋个那么霉哦,背时倒灶
6# 青城山
 wuchongyis 发表于: 2012-9-19 09:52:49|只看该作者
帽杆儿朋友,总角童子即为相熟。帽杆儿,就是发辫,无需质疑。我现在还经常给屋头女子扎帽杆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王君 发表于: 2012-9-21 11:00:09|只看该作者
刚刚经版主指导才上来。果然看见世光兄关于方言的文章;并有方家讨论。甚喜。但大家意见不一致不奇怪,在下只是似乎都缺乏对方言俚语出处的说明考证。几乎大家都在以望文生义推论。对wuchongyis 的参与有兴趣。我坚决支持对方言的保护。但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弄不清其意思,文字及来源,显然无法传承保护。向各位参与者致礼。

8#
 cdmiaoxy 发表于: 2012-9-22 09:54:50|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毛根儿”或许由“冒杆(儿化音)”而来,该是“朝天辫”--“冒起的杆(根儿)”

好多“儿”是不该写出来的,只是“儿化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张世光 发表于: 2012-9-23 11:59:01|只看该作者
王君 发表于 2012-9-21 11:00

刚刚经版主指导才上来。果然看见世光兄关于方言的文章;并有方家讨论。甚喜。但大家意见不一致不奇怪,在下 ...

王君所言极是。敝人虽为老成都,很多方言会说,但要究其根底,茫然矣。故云,“敝人不才,仅抛砖耳”。

要保护和传承方言,非一己之力所能,需大家共同努力。敝人无力追根究底,仅把所知列出,盼能引玉耳。

任何一种语言,环境最为重要。然而,现在方言的空间大为压缩,娃娃些说不来方言已不鲜见。敝人所能,仅发发帖子,把“知其然”写出来以免忘怀。至于“所以然”,敝人欠缺,还望诸君指教。
10#
 受和源子 发表于: 2012-10-2 13:28:31|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和意义的讨论。支持畅所欲言。

任何一个论点成立,都不能望文生义,都要有实例,孤证也不行,无三不成例。例子要从书面语言中找,更要接受大众检验。但是方言很多没上书,某名家写进他的作品,只算一例,后来大家都公认了,就可成定论了。所以有的方言的书面形式,很可能有几种。如毛根儿,帽根儿,都应当指辫子,两种写法都有例子,老百姓讲辫子和儿时朋友的时候,多数会认为是“毛根儿”,而不是“帽根儿”,“整到zhu”,还是写“整到住”的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17:33, Processed in 0.234001 second(s), 1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