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读到炮筒先生的《就<本地媒体四川方言用字用词正误辨>与张世光先生商榷》一帖,同时对先生关注四川方言并提出商榷意见深表感谢。 敝人发《本地媒体四川方言用字用词正误辨》的初衷,正如该帖“前言”所说,是“为本地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尽绵薄之力”。现在看来,帖子的标题可能欠妥,因为“正误辨”有点绝对。不过,敝人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以尽绵力。 有朋友曾对我说:方言无定字。当然,方言的用词,或许也“不定”。敝人不才,仅抛砖耳。 对于先生提出的商榷意见,对我很有启发,敝人表示感谢。对于先生提出的几个问题,拙见如次:
一、关于“毛根儿”还是“帽根儿”?
从先生的帖子来看,是赞同“毛根儿”的,因为它指“头发根”。敝人帖子中所说的“帽根儿”指的是“辫子”,而非“发根”。大家都晓得,“扯帽根儿”就是“揪辫子”。
在原帖上敝人还写道:至于“帽根儿”的由来,劼人先生未曾谈及,敝人亦无研究,不敢妄说。如有知者,敬请指教。 不过,敝人还从未听说过“‘帽根儿’本意就是帽最下部”。 至于“名人不是什么都专精”,敝人同见。
二、关于“霉到住”还是“霉到注”?
四川话中所说的“到住”,大家都明白,而且一般都这样写。
至于“到注”,是流沙河先生前几年在他家所说,敝人有幸在场。只是,没有进一步解说。如有机会,当再请教。之前,敝人在拜读李劼人先生的大作《暴风雨前》时,也发现他用的是“(整)到注”。 敝人不迷信名人,不过尊重名人。在没有证明他们此说有误之前,还是接受他们的说法的。
三、关于“扫把根”还是“肇八根儿”?
先生已经说了,巴蜀人把惹事认作肇事。“肇”字,普通话音同“照”,四川话音同“扫把”的“扫”。但“把‘肇’变作‘扫’”,以作“幽默”之说,敝人不敢苟同。
敝人所见四川、成都的几本方言词典,均用“肇”字,并释义为“捣乱”。有的词典并列出了“肇八狗儿”或“肇巴哥儿”词条,释义为“调皮的小孩儿”。 或许,“肇八根儿”可以写作“肇八哥儿”。但敝人以为,写作“肇八狗儿”或“肇巴哥儿”均不妥,读音不对。 至于“捣乱”一词用“肇”字表示是否正确,抑或另有本字,敝人没得研究,不敢妄言。 先生认为“‘扫把根’有其站得住脚的地方”,敝人不敢苟同。
四、关于“左撇子”还是“左刮刮”?
四川人把“左撇子”说成“左拐子”、“左拐拐”或“左刮刮”。
如把“刮”改成“呱”,读音有异不说,先生对“左呱”的解释,敝人更不敢苟同。
五、关于“肉”
我们先不说“柔”字的读音跟四川人所说不同,其义也只指“软”。而四川人在此所说的“肉”,指的是“(做事情、做决断)不果断,不干脆”。
试想,切肉的感觉跟切菜就不一样。切菜时,一刀下去就断了:干脆。而切肉时,要来回地割几下,这种感觉就叫“肉”。所以才有“肉扯扯的”以及“(一)肉一肉的”之说。
六、关于“大块”
敝人不知其源,只知其义。至于说是由“大块布料”而来,头回听说。
敝人愚钝,欢迎批评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