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30|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gwjian 发表于: 2012-10-27 20:00:28|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自然科学有关中微子问题

 [复制链接]
—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并未解决
作者  苟文俭
【摘要】:对有质量的中微子,假定它的运动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依据狭义相对论它的运动质量将为无穷大,表明中微子运动绝不等同于光的传播,这首先要依赖于中微子与光子到底是什么的回答,对此当代粒子物理理论完全无从知晓。
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不论是实验测量或是理论认识,都并未获得解决。
◎                             ◎
本文标题的符号“ND1”中的字母N、D,分别取自英文单词(Neutrino(中微子)、Dissertation(专题论文)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该文是有关中微子的专题论文的第一篇。
(一
2011年9月22日,英国《Nature》杂志网站报道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说意大利的Gran Sasso实验室下属的OPERA小组发现了中微子超光速运动。对此媒体的普遍舆论是:该结果直接否定了爱因斯坦创建的狭义相对论,意味着“时空隧道”将有可能实现,物理学将会因此被改写。
本系列文章所述的光速,均是指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恒定值,均用c表示。
接下来,理论物理学界另一种主流意见则是严重质疑,认定OPERA小组的这个实验一定有问题。
首先,《参考消息》于去年11月23日转发了路透社的文章,说意大利Gran Sasso实验室的另一个ICARUS小组的科学家们认为:如果中微子超光速运动,即使超过光速一点点,运动非常短的距离,能量都会有极大消耗,由于实验记录到的中微子能量没有显著消耗,其特征与以光速运行的粒子特征相符,因此即可断定:中微子运动沒有超光速。
随后,新华社于今年2月23日在《欧洲科学家5月重新进行中微子超光速实验》中报道说,CERN中心主任发表公报称:去年9月OPERA小组测中微子超光速实验时,由于一根与GPS接收器相连的光缆没有接好,因此导致了测量偏差。
最后在今年6月8日,新华网在《科学家撤销中微子超光速实验结果》中再报道说:在日本京都市举行的第25届中微子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国际会议上,OPERA小组公布了他们上月所做的实验结果,决定撤销去年9月公布的“中微子超过光速”实验结果。该文章还报道说,在当天的会议上,来自欧洲CERN等机构的多个研究小组也公布了他们的实验结果,都证明中微子运动与光速没有明显差距
对否定中微子的超光速运动,至此似乎已画上了句号。
(二
光子即是电磁场量子,它只有能量,没有表现出可以被加速的惯性质量,即光子质量为零。但中微子则不同,它是可以有惯性质量的粒子,即中微子质量可以不为零。SR的运动质量公式为M=M0[1-(v/c)^2]^ (-1/2)。若中微子有任意惯性质量Δm,当它的运动速度v=c时,则其运动质量将为无穷大。这当然不允许。该事实明白无误地证明:
质量的中微子运动绝不能等同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对此将在随后的《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专题之二(ND2)》做具体论述。
对狭义相对论表述的运动学规律,虽然在高能粒子现象中证明是对的,但如随后的《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专题之三(ND3)》所述,它并不具有普适性。由此自然的逻辑结论是:上述(一)开头所述那些中微子超光速运动的媒体舆论,由于把狭义相对论作为了普适真理,都是想当然。另外如下所述,ICARUS小组那种否定中微子超光速的判断依据也毫无道理:
1、现有物理学规律均不能直接用于描述超光速现象,说超光速运动粒子会剧烈消耗能量,实际只是一种主观臆断,并非科学结论。
2、中微子超光速的能量仍是动能,消耗它必然有能量转换,依据力学规律,这就只能是其它力做了负功,但对超光速运动的中微子并无任何其它施力者及能量的转换。
(三
对形成了惯性特性的物质,就称是惯性物质,其质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质量,物理学中一般也称是静止质量固有质量,或就简称是质量。光子有能量,而能量本身又是物质的状态量,光子的能量也只能构成于它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又总是以持续转移的方式存在,因此就称是转移物质
光子只有转移物质,它们的转移方式一定是自身固有的。因此,c也就是物质的固有转移速度,它量度的也就只是物质转移的固有方式,与现实世界的因果性完全是两回事。
设光子能量为E,由质能关系E=Mc^2,光子也有由能量E量度的物质质量M=E/c^2,对此就称是光子的转移质量,本文都用专门符号Mt表示。
说光子质量为零,实际是指它具有惯性特性的质量为零,但仍有转移质量Mt。注意光子的Mt为测量值,它并不遵守狭义相对论规律,也说它是非相对论质量。
本文之所要定义转移物质与转移质量,是因为光子本身就是物质的,它存在的特殊性应当有特定的概念做描述。
定义转移物质与转移质量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由于真空光速量度的是物质转移的固有方式,而并非现实世界因果性的界线,这也就自然规避了把对狹义相对论依据的光速不变视为是现实世界因果性的界限。对此,随后的《(ND3)》将做进一步具体论述。
(四)
什么是惯性物质?什么又是转移物质?对此当代粒子理论并没有答案,但全新的IV模型就非常明确地指出:它们都源自真空态基元的物质元素a,相关的具体结论如下【注】:
1、粒子有用V表示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来自真空,有真空态V与非真空态V这两类。每个真空态V都有一个物质元素a;每个V也都有nˇ0个用f表示的结构自由度。按自身固有方式存在的真空态V,其存在有各向同性的完美对称,称为Vˇ0对称
2、在真空涨落发生的Vˇ0对称破缺中,真空态V将会转变成左、右手性的两种不对称状态,有的a也可能在V之间转移。在宇宙真空演化中,会产生出特殊的非真空态Vˇc,它的nˇ0个f因为都有多余a的可动性而实现了各向同性存在;这种多余的a就记为aˇi。
3、一对左、右手性的单手性真空态V分别用Vˇnl与Vˇnr表示,它们个体在相互追求的Vˇ0对称中,就组成了真空量子化单位,用Q表示,它也是现实真空“点”具有的存在。
4、有静止质量的稳定粒子,都是Vˇc在nˇ0个f追求Vˇ0对称中、把相反手性V组织起来的最小V集团,它聚集了如下两种多余a,就形成了粒子的两类不同物质:
(1)在粒子V集团聚集的aˇi,它们在Vˇc实现的各向同性存在能使粒子保持静止,即是由粒子静止质量量度的物质,它们的测量值也即是粒子的惯性质量。
(2)当一些转移的a进入粒子的Vˇc冲击某个区域、在使Vˇc形变的同时也就产生了粒子运动,成为了使粒子在单一方向持续转移的转移物质;这种多余a记为aˇct,它们构成的粒子可转移程度,即是SR描述的粒子运动速度。显然,SR描述的运动物质,即是所有惯性物质aˇi与转移物质aˇct的混合,称是混合物质,其质量即是运动质量,由于它满足了SR计算,也称是相对论质量(符号“ˇ”表示下标)
(五
   由于狭义相对论描述的是惯性物质与转移物质的混合,总结本文的论述进一步就容易有如下的合符逻辑的结论:
1、对狭义相对论,以只有转移物质的光速不变为公理化前提,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2、对有惯性质量的中微子,因为它的所有物质转移离开了固有方式,就决不可能以光速运动,只有惯性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中微子,它的物质才会以固有方式转移,其运动速度也都必然与真空中的光速相等。
3、在日本京都市举行的第25届国际学术会议上,相关研究机构公布的结果是中微子运动与光速没有明显差距,这并不等于就证明了中微子运动速度就绝对等于光速。
4、要弄清楚中微子绝不等同于光的传播,首要问题就是要弄清楚中微子与光子到底是什么。对此,当代粒子物理理论完全无从知晓。
因此,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不论是实验测量或是理论认识,也都未获得解决
中微子与光子是性质不同的粒子,它们的运动自然遵循不同的物理规律。认为中微子运动就一定等于光速,中微子超光速运动就证明狭义相对论错误,这就完全错误地把中微子等同于了光子。
【注】:IV模型的具体论述见专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苟文俭著,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相关的几个具体结论见该书第一版的第53、55、57、60至61页。
本专题系列文章中常见内容的参考文献,均省略了对它们的注释。
                                          完成于2012-10-18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gwjian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gwjian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gwjian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gwjian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gwjian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gwjian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当美玉有瑕疵时 《世界科学工厂高等数学-物理》绪
2# 四姑娘山
 楼主|gwjian 发表于: 2012-10-27 20:03:1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微子与光子到底会怎样运动
【摘要】:中微子运动中,当它有惯性质量时,由于惯性构成的初始运动的参与,其运动速度都会小于或大于光速,但偏离光速的情形一般都微乎其微,而且它的惯性及惯性质量、以及偏离光速的运动情形,都是脆弱易变的。
◎                             ◎
本文标题的符号“ND2”,表示该文是有关中微子问题的专题论文的第二篇。
前面的《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专题之一(ND1)》已指出:(1)有静止质量的稳定粒子,都是Vˇc在nˇ0个f追求Vˇ0对称中组织了V的最小V集团;(2)在粒子V集团聚集的aˇi,就是粒子静止质量物质惯性物质,聚集的aˇct就是使粒子的Vˇc发生形变、产生了粒子运动的转移物质;(3)对一对左、右手性的单手性真空态Vˇnl与Vˇnr,它们个体在相互追求Vˇ0对称中,就会组成现实真空的最小量子化单位Q(符号“ˇ”表示下标)。
(-
对组成粒子的单手性Vˇc,当它有aˇct发生了形变时,如果aˇi数不能满足在nˇ0个f实现的Vˇ0对称、把V组织起来的特定需要时,这个Vˇc就会以碰撞挤压真空中单个Q的方式存在。这样的Vˇc就记为Vˇcs,它的多余a都只能以aˇi的可动方式持续转移,具有了中微子的全部特性(1),它也就是在实验室观测到的中微子
假定有一个右手性的中微子Vˇcsr与单个Q发生了挤压碰撞,它转移多余a的表示如图1所示。该图中:

1、A表示中微子Vˇcsr,B、C分别表示组成了Q的一对左、右手性真空态Vˇnl与Vˇnr;它们相互挤压在了一起,但为了便于分辩,画图时就把它们分开了。
2、在A与Q的挤压碰撞中,当A的多余a转移完毕时,如一对箭头Iˇc 所示,A与B个体就会在对Vˇ0对称的追求中再组成新的Q,而原来Q中的C便被置换了出来,效果上也就发生了A经过一个Q位置的运动,其方向如箭头cˇν所示。
3、当某些多余a以aˇi的可动方式滞留在A的时间较长、A也有了可观测的各向同性存在的表现后,这些a就会具表现出附加惯性,对它们就会测量到质量;这也就是中微子质量,本文就都用专门符号Δm表示。
设中微子全体转移物质构成的能量为E,某些多余a在A滞留形成的附加惯性质量(用能量作单位)的取值为ΔEˇm,在作者的研究中,E与ΔEˇm的取值关系表示式是(2):
ΔEˇm=f(α)E……(1)。
该式α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原子能级的超精细结构常数,它与通过真空转移物质的两个因素有关。(1)式中ΔEˇm将随E增大而增大,但由于f(α)是α的二次非线性函数,ΔEˇm随E增大具有非线性的复杂性。
(四
IV模型中,当存在物的多余a以aˇct的可动方式进入真空、通过真空量子Q持续转移时,它们的可动性就会把一些Q组织成为形变Q集团,并具有电场与磁场同步振动的量子化特性(3);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子
在粒子衰变中,如果粒子V集团的Vˇc个体在Vˇ0对称中转移了多余a,它们也就只能以aˇct的可动方式进入真空持续转移,并在多余a的这种转移中组织起了形变Q集团。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粒子电磁衰变
产生光子的存在物称辐射源;它辐射光子的表示如图2。该图中:

1、A是辐射源,R表示成为光子的形变Q集团。箭头k是A转移多余a的方向,箭头c是R以aˇct的可动方式转移多余a的方向,也即是光子的运动方向。
2、因为R的所有多余a通过不同Q的转移都是固有的,其速度就只能是真空中的光速c。
与光子的情形不同,有质量的中微子Vˇcs的全部物质a持续转移的同时,部分多余a还可以滞留于Vˇcs形成附加惯性,这就会把中微子运动分成了如下这两个部分:
1、全体多余a在真空以恒定光速c的固有转移,称是中微子运动的转移部分;多余a在这部分运动中的质量,也即是中微子的转移质量Mˇt。
2、当部分多余a滞留于Vˇcs形成了惯性质量Δm时,它在中微子产生中要分配系统的能量或动量,形成的初始运动有惯性要保持,对此就称是中微子运动的惯性部分
中微子实际运动即是上述这两个部分的合运动:(1)这种合运动与运动学描述的合运动有根本区别;所有粒子只有中微子运动才可能有这两个部分;(2)Δm是相对论质量,Mˇt则是非相对论质量,中微子总质量Δm与Mˇt之和也自然是非相对论质量
(五)
中微子运动惯性部分的初始速度在物质转移方向的分量,称是初始运动有效速度,设为v,它影响转移质量Mˇt的速度设为V,称是Mˇt的附加速度。由动量守恒即得:
V=(Δm/Mˇt)v……(2)。
中微子实际运动速度用cˇν表示,它应是光速c与V的矢量和:cν=c+V……(3)。
以Л^±介子大几率衰变为例,它的末态粒子是μ^±重轻子及μ中微子。假定Л^±介子衰变是一个孤立系统,初态与末态粒子都在同一直线,其特殊的动量分配表示如图3。

该图中:E是μ中微子运动转移部分的能量,其动量为Pˇ2,惯性部分的动量为ΔPˇ2,Л^±介子衰变前的质量为Mˇs、速度为Vˇs,反向运动的μ±重轻子质量为Mˇr、速度为Vˇr,它们都是SR的物理量。由动量守恒即得:MˇsVˇs=Δmv+E/c-MˇrVˇr。
结合(1)式即得Mˇt的附加速度为V=[(MˇsVˇs+MˇrVˇr)/Pˇ2-1]c……(4)。
由(4)式,当P2取特殊值Pˇk=(MsVs+MrVr)时,V=0,中微子将以光速运动,当Pˇ2≠Pˇk时:
1、当(MˇsVˇs+MˇrVˇr)<ˇ2时,V取负值,中微子运动速度将小于光速c;
2、当(MˇsVˇs+MˇrVˇr)>ˇ2,V取正值,中微子运动速度将大于光速c。
对Л^±介子衰变系统使用能量守恒,即可以得Δm=Mˇs-(Mˇr+E/c^2)……(5)
Δm不能小于零,由(4)式当Δm=0时E有特殊值Eˇk=(Mˇsc^2-Mˇrc^2),此时必有V=0,中微子将以光速运动。当E<Eˇm时,Δm>0,中微子就会偏离光速运动。(未完,接回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gwjian 发表于: 2012-10-27 20:04:22|只看该作者
(接主题未完部分)

(六
注意(4)、(5)式只适用于上述假定的理想情形。中微子实际产生中,不同粒子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绝不可能是真正的孤立系统,所有相关粒子动量也绝不可能是在同一直线的特殊分配,图3中的Pˇ0、Pˇ1及ΔPˇ2均可以是任何可能的方向、任意可能的取值,因而(4)式中的V完全有可能取正值或负值,使中微子运动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光速,此时上述图1中A经历Q位置的运动就不再是a转移的固有情形:
1、若惯性部分的运动对A经历Q位置形成了阻碍,中微子就会小于光速运动。
2、若惯性部分的运动A经历Q位置形成了推动,中微子就又会超光速运动。
在图1的表示中,当中微子A通过B、C实现a转移时,除了完全有可能与粒子中的Vˇc发生碰撞外,也还要受真空Q海洋大量随几涨落的影响,这就完全有可能:(1)使滞留于A中多余a的情形发生改变;(2)使A经历Q位置运动受阻碍或被推动的情形发生改变。如此,中微子的质量及其运动速度就会自动发生变化,对此就称是中微子振荡
以重子为例,它的惯性物质是单独聚集的aˇi,其惯性及惯性质量是牢固的。但对中微子,它的惯性物质是转移物质a附加的,其惯性及惯性质量就容易在振荡中发生变化,对此也称中微子惯性及惯性质量是脆弱的。
在上述(1)式中,电子型中微子的Δm实际都为零,μ中微子的Δm也都远远小于Mˇt,由Vˇcs初始运动形成的附加速度V一般都远远小于光速c,而且是脆弱可变的。因此,中微子运动惯性部分对全部物质转移产生的影响一般都微乎其微,而且是脆弱可变的。
中微子与光子是性质不同的粒子,它们的运动自然遵循不同的物理规律。总结以上的所有相关陈述,对中微子运动就很容易做如下解读:
1、中微子Vˇcs的运动中:当它有惯性质量时,由于有惯性保持的Vˇcs初始运动的参与,其运动速度都会小于或大于光速;只有在惯性质量可以忽略时,其速度才等于光速。
2、当中微子有惯性质量时,它运动偏离光速的情形一般都微乎其微。
3、中微子惯性及惯性质量、以及偏离光速的运动情形,都是脆弱易变的。
对上述三个重要结论以及本文的(1)、(5)式,都可以设计恰当实验做直接验证。
参考文献:
1、《粒子及其质量计算》,苟文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214页。
2、同上,第217页。原书中的该公式为Eˇm=f(n、k)E,其中n、k,就具体表示了稿件中所说的、“与通过真空转移物质的两个因素有关”的内容。书中217页的kˇα,也就是原子能级的超精细结构常数α的倒数,对此的具体论述可见该书的第329页。即本文中的(1) 式是对书中质量公式的改进。
3、同上,第138页。
                                   最后完成于2012-10-20
4# 金佛山
 楼主|gwjian 发表于: 2012-10-27 20:07:20|只看该作者
—我们应当怎样解读狭义相对论
摘要:把狭义相对论视为普适真理,特别是当今主流社会对其宗教似的追捧信仰,已经对物理学及人类认识构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不仅形成了诸如超光速就可能形成“时空隧道”、牛顿力学不成立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荒唐错误,也还严重禁固了人们离开狭义相对论对未知的探索,这无疑是当今物理理论仍至人类科学的不幸。
对物理理论,摈弃离开描述对象实在性存在的形式化解读,在物理学需要革命性突破的今天尤其重要。
                  ◎                               ◎
对狭义相对论,以下仍都用它的英文缩写“SR”表示。
对有静止质量存在物的运动描述,SR有一系列与实际相符的成果。SR的形式化表述也简洁漂亮;它的起点及表述语言与牛顿力学完全不同,但又能自然回到牛顿力学。在对现实世界认识观念的革命性突破方面,SR也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这些都表明,作为物理理论SR非常成功。
(一
那么,SR到底是什么样的成功理论?它是现实世普遍适用的普适真理吗?
要回答这种认识SR的问题,首先就要确定SR的边界条件是什么,这就需要弄清楚光是什么、真空中的光速为什么是绝对的、什么是固有质量及运动质量,等等这些与SR描述对象相关的基本问题的实在性内容到底是什么。但所有这些问题,当代主流物理理论却甚么也不能说。因此,对上述关于认识SR问题的回答,当代物理理论就只能从形式化的数学表述去考虑问题,对SR就形成了主要是如下三个方面的解读,由于其依据是单纯的形式化数学表述,本文就称是SR的形式化解读
1、是在现实世普遍适用的普适真理。
2、是关于时空相对性的理论,对现实世界的因果性给出了由真空光速构成的界限。
3、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证明了牛顿力学不再成立。
如本文(上)所述,与SR描述对象相关的上述基本问题,IV模型就具体给出了十分明确的实在性内容:(1)光子就是在真空以aˇct的可动方式持续转移物质a时,把一些Q组织成起来的形变Q集团;(2)光速c量度的是物质转移的固有方式;(2)固有物质就是在粒子V集团聚集的形成了粒子各向同性存在的aˇi;SR描述的运动物质,则是存在物所有固有物质aˇi与转移物质aˇct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质
这些基本问题实在性内容就自动给出了SR的边界条件,由此也就可以对它做有别于形式化解读的另外的不同解读,对此本文也就是对SR的实在性解读
(二)
在对SR的实在性解读中,与SR的形式化解读截然不同的首先是如下两点。
1、由于SR的成功在于对混合物质存在的描述,并不是对静态物质或转移物质存在的描述。因此,SR并不是描述现实世界所有一切的普适性真理,它并不具有普适性。
该论题的论据是:SR不能对静止存在物的力作用平衡做有效描述,也不能对一切以光速运动的物理现象做任何有意义的描述,这是因为它既不能描述只有静态惯性物质的存在,也不能描述只有转移物质的存在。同时,SR也不能描述热力学系统及微观粒子的物质波,深入到了粒子内部空间,它也不能理解诸如粒子自旋这种粒子内部可动性的物理过程。这是因为它描述混合物质存在的前提是物质转移的固有方式(光速不变),这是完全确定的,只能使用确定的形式化表述,因此不允许转移物质存在任何可几性。
2、由于光速c量度是转移物质的固有存在,这当然就不是现实世界因果性的界限
与事件发生的过程相联系时,因果性讲的是某些事件(原因事件R)、在直接或间接形成另外的事件(结果事件E)时,R发生在先,E发生在后。“时空隧道”的意思是:如果有超光速运动,E就会先于R发生。显然,“时空隧道”就隐含了这样的假定:(1)R形成E都实现于物理场的传播;(2)物理场传播,是构成因果性的极限。
但现实世界实际的普遍事实是:
1、除了由物理场传播构成的事件外,如宇宙演变,生物进化等等,实际大量从R到E的因果性,都与光速无关,即从R到E的因果性过程并不都受物理场传播的限制。
2、如人的大脑瞬间就可以思考一百多亿年的宇宙、计算机也可以模拟几十亿年前的地球环境等等,由于人类大脑及计算机也属于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即在现实世界,从R到E的因果性过程实际都可以远远超过光速。
由此即可以有这样的合理结论:物理场传播并非现实世界因果性的界限,即使R到E的因果性过程超光速,仍然是R先于E发生,绝不会生成所谓的“时空隧道”。
(三
在对SR的实在性解读中,也还有如下与形式化解读完全不同的重要内容。
1、在时空的普遍意义上,SR并非是关于时空相对性的理论。
由于SR描述的是混合物质存在,它的时间变慢和空间减缩,也都是有混合物质的存在物运动的时钟变慢了,可测量长度变短了,都只属于混合物质存在的属性,这与普遍意义上的时空显然是两回事。对同一存在物,如果它的转移物质多少不同,相对于真空“点”的运动速度就不同,它存在的时空特征也就自然不同,这与该存在物之外的时空毫不相干,也绝非任意物质与时间、空间之间的普遍关系。
即在时空的普遍意义上,SR并非是关于时空相对性的理论。
2、绝对时空仍然是存在的事实,SR与牛顿力学之间并无相互论证的逻辑关联。
牛顿力学以惯性定律为描述基础表明,它描述的只是静态的惯性物质存在。这也是牛顿力学可以把物质存在抽象为一个质点的根本原因。
如果真空各“点”本身可动且非等同,也就绝对不会有真空中的光速不变。光相对于真空的运动具有绝对性,这就表明真空各“点”本身等同且绝对静止,即真空“点”本身、也即真空Q本身就是一个静止的优越惯性系。
由此就可以确定:光速不变证明了真空Q本身是绝对静止的,即证明了牛顿的绝对时空是真实的存在。实际上,不论是人们的生存活动,还是更普遍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对不考虑转移物质的存在,所有现象就都是发生在牛顿的绝对时空,遵循的也都是牛顿力学规律。对惯性物质存在的描述,SR从来就没有取代过牛顿力学。而且,牛顿的绝对时空陈述的是普遍意义上的时空,与混合物质存在的属性无任何关联。SR与牛顿力学描述对象各不相同,它们是前提与基础完全不同的形式化体系,并无相互论证的逻辑关联。因此,SR根本不可能对牛顿力学的对错做出有意义的判断。
(四
SR描述混合物质存在的前提是转移物质的固有存在,它用速度量度的混合物质存在的可转性、当然就只能相对于转移物质的固有存在而言才有意义。因此,SR描述的相对速度,就都应当是相对于静止真空“点”位置的速度
但创建SR的爱因斯坦则认为:现实世界没有优越的惯性系,所有运动的惯性系都是平权的,SR描述的相对速度可以是任意值。由此对SR就必然形成了如下的逻辑学缺陷:
1、光速不变原理以真空“点”的绝对静止为基础,而相对性原理则是以任意惯性系为基础,这就使SR的形式化体系有实在性基础相对立的逻辑学缺陷
设想:若有一对A、B双生子,A乘宇宙飞船,他相对于真空“点”本身的速度为v,B不乘宇宙飞船,他相对于真空“点”本身的速度为零,他们之间自然就不存在所谓SR的“双生子佯谬”了。容易理解,也正是因为SR有上述描述基础的逻辑学缺陷,才导致了“双生子佯谬”等的一系列悖论。
2、在不同惯性系,物理规律表述形式不变,但运动速度可以不同。如此在SR的表述中,同一存在物的运动速度取值、也包括质能转换在内的所有结果也就都可以是任意值。但在高能粒子实验中,我们实际都只能选择体系的质心这一个惯性系,计算才能与实验符合得很好。这就直接导致了SR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之间并不一致的逻辑学缺陷。
如果我们尊重真空“点”本身是一个静止的优越惯性系这一事实,只选择静止真空“点”的参照系确定SR的运动速度,对相对性原理做如此简单的修正,不仅能够自动除消上述那些逻辑学缺陷,而且不论是形式化表述及对表述结果的理解,就都变得更简洁明了。
理论有如此优越的简单美,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非要死守爱因斯坦制定的戒规、把相对性原理及光速不变原理的实在性基础对立起来呢?
(五
在当代的理论物理研究中,SR的形式化解读还形成了如下两个非常突出的有害表现:
1、-些理论家们完全无视SR描述的仅仅只是特定的混合物质存在,他们只从形式化表述方面认准了SR带来的观念的革命性突破,以及描述混合物质存在的成果,把SR看成似宗教教义,拒绝、甚至反感对SR的任何质疑,完全忘记了SR也是一个需要发展的物理理论。
2、另一些理论物理研究者发现,在普遍意义上SR的许多论述并不成立,于是在没有弄清楚SR表述的到底是什么的条件下,凭想当然就要彻底推翻它打倒它。
在更普遍意义SR不成立,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反感对它的质疑呢?SR有一系列重要成果,我们为什么又要对它求全责备,非要彻底推翻打倒呢?SR存在并争议了整整一个世纪,我们为什么不去认真思考:它存在的合理性、及争议的实质都到底是什么呢?
(六
SR的实在性解读使我们明白:SR只是对混合物质存在做成功描述的物理理论,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是;SR只有转移物质的光速不变为公理化前提,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但必须选择静止的真空Q形成的优越惯性系来确定所描述的运动速度,形式化表述的实在性基础才具有逻辑的一致性。
我们认识SR的有限性及逻辑学缺陷,目的是在有效的范围内正确使用它,继承并完善它,决非推翻打倒它。
把SR视为普适真理,特别是当今主流社会对其宗教似的追捧信仰,已经对物理学及人类认识构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不仅形成了诸如超光速就可能形成所谓的“时空隧道”、牛顿力学不成立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荒唐错误,也还严重禁固了人们离开SR去探索非混合物质存在的未知事件,这无疑是当今物理理论仍至人类科学的不幸。
包括SR在内,注意对当代主流物理理论做实在性解读,摈弃离开描述对象实在性存在的形式化解读,在物理学需要革命性突破的今天尤其重要。
                              最后完成于2012-10-24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6:28,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