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87|回复: 9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邻杨 发表于: 2009-8-11 20:21:0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国画罗巨白先生的艺术人生

 [复制链接]
罗巨白先生的艺术人生

陈沫吾

“千山万水自有色,四季风物任剪裁。泼墨如诗方为画,大道无形堪巨白。”这是我对蜀中著名书画家、诗人罗巨白先生其人其艺的个人肤浅感悟。

巨白老祖籍四川遂宁,在成都生活长大,本名罗培根,半个世纪前拜在国画大师陈子庄先生门下学习中国画,蒙赐“巨白”艺名;复经子庄先生举荐,又跟随刘静生、谢慕沙两位老师学习作诗词、做文章。巨白老现为四川中国画院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如今年已古稀开外的巨百老,仍在孜孜不倦耕耘于书画艺苑,不遗余力地对中国书画进行研究和探索。十几年前,我曾在四川美术馆观看过罗巨白先生与同门师兄弟的作品展出,当时我就被展出作品的气势神采所震撼,从此心中就对巨白老先生执弟子之礼。后有幸通过我的老师邹文正先生和前辈郭耘光先生结识了巨白老先生,经过进一步深入并近距离地对巨白老其人其艺的解读后,我更加坚信当初对巨白老其人与作品的感觉。巨白老在涉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书画艺术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总是博采众长,游历神州名山大川,仰自然之浩瀚,舒展取舍,空灵豪迈,培植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和浩然正气。不管是山水、花鸟、人物,还是诗词、书法、篆刻,无论工笔,抑或写意,他都精研擅长,可谓是无所不钻。

淡泊人生路 悠然写巨白

巨白老的人生历程和艺术经历恰如其名,大道无形的布白写下了巨大的人字。《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的,与世无争者,人恒敬之。坎坷人生路历经风风雨雨,漫漫艺海中遭遇多少纸醉金迷?巨白老一路走来,却始终保持着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其行其为都拥有着一种亘古不变的大智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当年放下乌纱帽,毅然踏进山林里,领悟山水之乐;太白当年决然放弃使“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高贵而畅游天姥,吟唱飘逸。他们都用淡薄的清泉拂洗尘埃,让心灵恢复澄澈。在名利场中他们选择不争,故他们的成就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书画艺术这块园地里,我所崇敬的巨白老先生,他不愧为一位真正的思想者与耕耘者。虽画名远播,他却仍然只专注于耕耘自己的砚田和书写黑白分明的人生。泼墨挥毫、吟诗作画的生活给他带来无尽的满足。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与世无争的大智慧。他用心之炬照亮了学生,也感动了别人。在人生的角逐中,他没有为争夺什么名利、财富、权势而忙碌,但却赢了。他把自己的精力和汗水全投入、挥洒在书画艺术创作之上,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

法寄胆识处 形藏旷士风

巨白老所作工笔画可谓意追老莲,却独得玄珠。众所周知,陈老莲(1598-1652)是文人中的画家、画家中的文人,其独立不羁的高古奇胲格调,冲破形式主义藩篱,巍然突起于晚明至清初的画坛,具有振聋发聩、起衰拯敝的作用,在中国工笔画的发展道路上,矗起了一座里程碑。画史评论其是:“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其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近代画坛。鲁迅推崇道:“老莲的画,一代绝作。”可贵的是,巨白老没有折服于言,止步于斯,而是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独立的思考实践,大胆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巨白老的工笔重彩带有强烈的生活与时代特色,具有老莲的神韵,也有自己对生活与时代气息的感悟与把握,参合了写意画的一些精神理念,故他的国画完全有别于一些以技术至上、毫无文化内涵、低俗匠气的工艺美术式的作品。近年来,他创作的《什邡山茶》、《紫花桐》、《碧鸡海棠》、《山茶小鸟》等就是其代表作。

“敢于胡乱,深予寄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此为司马迁的美学见解,可解书道、画道之深致。陈子庄先生当年言:“以‘乱画’而论,文、沈、仇、唐、四王等人可以说尚未入门。”这并不是狂语,只是少有人悟其语中的机趣,故许多国画家还停留在“状物”阶段,许多书法家还停留在“描写”阶段。巨白老深深理解了司马迁的美学思想和子庄老师的谆谆教诲,最终使他达到脚踏千山背负天、历尽磨难心坦然、天地万物淘千古、画到无形诗亦禅的至高境界。中国画的创作就如同人的生活,要大道至简。有位哲人曾告诫我们:“愈是深刻的就愈是简单的。”我们平时都爱将简单的生活复杂化,其实这是最大的愚蠢。反之,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才是做人应有的智慧。画画也如此。巨白老深知传统的中国绘画造型模式是层层相因的恶果循环。他放弃了大多数中国画家将前人的废铜烂铁回炉重铸的办法,而是自己下大功夫深入山中采矿,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感受,提炼属于自己写意山水、花鸟画艺术的造型语言。自从他拜陈子庄先生潜心研究绘画艺术以来,五十年来始终保持速写本不离手,几乎是走到哪里画到哪里,把观察、体验、感悟、提炼,时时铭记心头。记录与创造都融汇在那支不停挥写的速写笔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他的写意山水、花鸟画创作中,那些与众不同而独具个性的艺术造型,一点一滴地慢慢地积累起来。他学习作画从不依靠画谱,因为他的画谱就在自然与生活之中。所以巨白老所作的《红杏闹枝头》、《千灯高挂》、《梨花溪》、《黄龙溪》等写意画,不管是方寸片纸,还是巨丈盈尺,都能显示出一种自然鲜活、灵气生动,气势磅礴、高古不群的气象格局。

巨白老在绘画吟诗之余,也爱自制印章自给。他不拘陈法,大胆弄刀,方寸之间凝聚着苍茫浑厚、大巧古拙,于无法处尽显过人的胆识才智与风流潇洒。尤其是他创作的《巨白》、《巨白书画之印》、《长久》、《清极则神》等作品,灌注 了“有笔有墨”的理念于其间。他将自己的学识功力融入印面之上,于方寸之间熔铸己意;通过线条的纵横对比,表现出一种凝重迟涩中的流转酣畅,形成浑朴遒劲的大拙风格。其在有意无意间谙合了钟鼎彝器款识的结体章法,大胆打破了既定的匀整对称,显示出一种新颖别致的参差错落之美。

信手涂黑白 柔语吐豪情

巨白老擅于书、画与篆刻,兼长诗词。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野逸生涩,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他的书法以行草为特佳,能以隶书笔法溶入行书,尤具独创。 其行草有苏东坡、米芾、徐渭之风韵骨格,潇散爽逸,实为个人内心真情实感的宣泄。他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人生苦乐,都凝结在扭来缠去的笔痕轨迹之中,大有书高不入时人眼、墨香有待传千年的气概。

文合时而著,诗合事而作。巨白老做诗词也颇具个性,清新温婉中犹见豪气。不管是他的题画诗还是他的应时应事之作,都给人一种画境和回味无穷的感觉。巨白老有一首题画诗曰:“大叶粗枝花报秋,芙蓉江水远高楼。黄龙溪向东流去,万里风烟写语柔。”此诗道出了他对成都平原上田园风光的朴实无华的认识。“林木枯荣九十春,艰难岁月四为邻。收来天地囊中物,朝暮清闲不染尘。”这是巨白老对山茶花的礼赞。他用其独特的笔触和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出了一首首饱含自己艺术激情、凝铸着炽热的灵魂与血肉的诗词。语言凝炼含蓄而生动, 不以华丽的辞藻取胜, 而以优美的意境动人。内容涵盖了华夏民族文化、人生态度、社会生活、山川自然等各个方面。如吟梨花曰:“占却风流莫负春,一枝千叶也求伸。古今何苦争名士,白雪梨花不效颦。”总的来说, 巨白老的诗既具有渊明浑融完整的意境, 又有灵运精工刻划的描写。语言清新洗炼, 朴素中有润泽华采, 深得陶渊明诗的“清腴”特色。

走进巨白老的艺术人生,感叹他如此博学多才,而其画当为先生首绝。巨白老的国画作品,画面构成灵活多变,无论大小繁简,都有一股中国文人画的笔墨气息充盈其间。他用花鸟画法画山水,将书法式的写意用笔移植到山水画创作中,消解掉了传统山水画的皴法。可以说,巨白老的山水画中几乎见不到传统山水画的皴法,因而只是由一些书法式的线条构成图案来表现山石的质感。他不因循旧法而别出新意,其画同样高古气派。他深深懂得陈子庄老师当年提出的中国绘画的传统并不存在于传统绘画的样式之中,而应该是一种精神。同时,巨白老的写意花鸟、山水,也有别于他的老师子庄先生仅限于小品幅式,而是收放自如,大小随便。他所描写的活泼、平易、玲珑、娇俏的巴山蜀水,简淡、亲切、活脱,看不到明清以来陈陈相因的、程式化的各种皴法,看不到“四王”之后重山复水的、雷同的构图样式。他每幅作品的情调、笔墨、趣味、结构、格调,都能做到和谐地统一在自己对山川自然的独特理解之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多元化时代,艺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画的创新关键在于张扬画家的个性。同时,更要以民族气象为立场,画出具有中国味的东西。保持民族性,但绝不意味着就要因循守旧。巨白老的画,深谙蜀中风物,本真朴实、闲散舒适、温情真实;除了构图疏朗、透脱之外,笔墨也是相当自由灵动的,这是常人无法简单模仿的地方。他在用墨方面非常重视随机应变,在用笔上注重书法用笔的夸张和变形,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有齐白石、黄宾虹画风的遗韵。真正好的国画作品,必须要观者借助笔墨呈现的意象,去洞察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去联想并走近画家的创作氛围,才能衡量出画家水平的高低。艺高独持偏见,胆大一意孤行。巨白老是一个有胆识的书画家,敢于远离追风热闹的氛围,敢于坚持自己艺术发展的本位态度,敢于坚持自己特立独行的艺术取向,走了一条寂寞的艺术人生之路。总之,他简易疏淡的画风,多得益于他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切感悟和对巴山蜀水中的田园风情进行诗意般的解读。

人生七十古言稀,近追八十志不移。丹青不畏老将至,大器晚成着新奇。我衷心祝福巨白老的艺术之花开得更加光艳夺目,生命之树更加郁郁葱葱。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邻杨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邻杨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邻杨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邻杨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邻杨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邻杨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西德尼 戴维 甘博:1917年拍摄的四川理县[组图] 我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会召开
2# 四姑娘山
 向维果 发表于: 2009-8-11 20:42:1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小子不忘来路,有前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邻杨 发表于: 2009-8-12 19:03:55|只看该作者
呵呵,一辈辈的传承。
4# 金佛山
 楼主|邻杨 发表于: 2009-8-12 19:05:57|只看该作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邻杨 发表于: 2009-8-12 19:10:32|只看该作者
6# 青城山
 楼主|邻杨 发表于: 2009-8-12 19:12:21|只看该作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邻杨 发表于: 2009-8-12 19:13:41|只看该作者
8#
 楼主|邻杨 发表于: 2009-8-12 19:15:37|只看该作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邻杨 发表于: 2009-8-12 19:17:02|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邻杨 发表于: 2009-8-12 19:19:37|只看该作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02:42,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