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73|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慕陶 发表于: 2009-12-18 15:54:2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挖掘传承洞经文化 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佘    武

中国洞经音乐在我县城东二里的宝屏山(赤城山)起源,距今841年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传得沸沸扬扬,而我县多数人还不知道。现就三个问题作发言。

一、大洞仙经(音乐)的历史源流梗概

首先,什么是洞经音乐呢?洞经音乐是古代谈演《文昌大洞仙经》所产生的音乐,概括起来就叫“洞经音乐”,它属道教音乐范畴。主要用于道观庵寨、民俗祭坛、宫庭皇会、民间娱乐等范围,而且是中国惟一的,故称为“中国洞经音乐”。同时它又是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誉的,所以它又属“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它如何在宝屏山起源呢?历史上,东晋至唐、宋、元时期,这里是著名的东蜀(梓州三台以东)名山,“蓬莱洞天”、“一泓清可”、“十里桂香”等名胜景观均集中于此山间。山虽不高,但它却是道观胜地高峰山磁脉延伸,地灵网布所至。山上茂林修竹、环境清幽、庙宇轩昂、道教盛行、文昌鼎盛,堪称洞天福地仙子居也。故有东晋道士张亚子即后来的文昌帝君来此山注释老子《道德经》;唐代寒女谢自然来此修炼飞升;唐代大诗人杜甫撰《唐兴客馆记》;南宋道士刘安胜敬仰老子,崇尚文昌,于山上玉虚台撰著《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简称《大洞仙经》,这就是洞经音乐的词源基础。元代与宝屏山相邻的蓬莱山道士卫琪注释大洞仙经,以文图10卷,进表元武宗皇帝,并进宫谈演大洞经乐,受御封,声名大振。从此,洞经音乐在全国广为传唱,至今不衰。

再次,挖掘传承洞经文化的潜在价值。洞经音乐是洞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它取道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自然法则,因融儒家忠孝节义,礼乐治世,除恶扬善,和谐共生的应世哲理,兼佛家净、惠、禅、定思维,其精神和内容,极为适合历代帝王治世需要,也符合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唱曲古朴典雅、清淡飘逸、韵律舒缓,乐音悠扬,绕梁婉转,回味无穷,听洞经音乐确实堪为人生美的享受。四川、云南、山西、湖北、北京、内蒙古等地把传唱谈演蓬溪起源的洞经音乐,作为旅游文化促经济发展的重要品牌,效果尤为显著。特别是云南丽江把纳西古乐融入洞经音乐从北京演向英国、荷兰、挪威10多个国家,深受这些国王和元首的赞誉。国内票价高达68/人,年收入上亿元。美国音乐博士李海伦说:“中国洞经音乐是无价之宝,是打开中国传统古代音乐宝库的金钥匙。它的确很美,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外地专家学者多有好评,全国好几个省级以上博物馆收藏。云南民族大学雷宏安教授四次来信函,都肯定地谈到:“蓬溪拥有文昌经文、经注乐曲古谱,撰经人和地,系统证明蓬溪是洞经文化和洞经音乐发源地,谁都争不去”。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观音传奇之妙善公主·序》中指出:“蓬溪是洞经音乐发祥地”;四川省委党校孙和平教授来信说:“洞经音乐发源于蓬溪,是蓬溪人的福气和独有的宝贵财富,应很好保护加以开发”;贵州省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编审杨宗和来蓬溪赋诗:“洞经音乐在蓬溪宝屏山起源,史真无疑,可信可仰”。

二、当前挖掘传承洞经文化的现状和问题

199859,胡传淮同志在《文昌文化报》总第五期发表了《刘安胜是四川省蓬溪县人》一文,震动了学术界,引起了洞经学者的注意。1999年夏,吕历、代文益、胡传淮、邹新光、刘兰等同志,前往梓潼、丽江观访取经,带回了信息。随后,由廖凯荣、胡传淮等15位同志发起,开始从探索赤城山名胜做起,至2006年文体、民政两局批准成立“洞经音乐研究会”,由廖凯荣任会长,开展研究,揭开了挖掘传承的序幕。几年来,几十位耄稀老人,自筹资金10多万元,不遗余力日复一日地辛勤劳动,编辑会刊三期,30多万字,发向全国和港澳台地区,起到了宣传蓬溪、弘扬洞乐、反馈信息、吸引投资的良好效果。李模、杨森云、胡传淮、岳朝培、岳全谱、杨桂林等同志,多次,甚至顶风冒雪,往返明月、官升等地,从八九十岁洞经老人田菽藩、杨明兰、钟云斌、何世福处,挖掘收集到《文昌大洞仙经》、《文昌大洞经忏》、《孔子文昌孝经》等经籍原文线装手抄本数以百计,《南清宫》、《小开门》、《将军令》等工尺谱洞经古乐曲80多首。从此,铁石斑斑地证实洞经音乐发源于我县。仅管历遭战争瘟疫,极左毁坏,尚还有20多处的不灭星火,在继续洞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特别是80高龄的文化馆员刘新尧老人,呕心沥血,强压病疾,从浩瀚的史料、明月的传人中,采集编辑后唐以来的洞经古曲120首,即将付梓,奉献社会,可谓无价之宝。廖凯荣同志近近八旬,老当益壮,徒步跋山,挖掘发现梓潼寨文昌庙,带头捐资修复地震后裂损,抒写开发建言。几年以来踏破铁鞋磨破嘴的意志,讨求资助,开展文研,组建古乐团队各一个,70余人,花3万多元添制乐器、服装、道具,谈演洞经数十场,听众数万之多,反映极好。2008年发展了明月分会,研究会成员达400余人,为挖掘传承洞经文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当前影响挖掘传承的问题是大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行为缺位。尽管发了网讯,立了护牌,碑刻五史,承认是洞经发源地,但是行动无力。表现在几方面:

1、未将洞经文化纳入当年引资开发项目,实行政绩考核,认识上没有明确定位;2、没有建立群众挖掘传承的普及机制,放任自流,任其存亡;3、没有直接负责的领导机制,如没有像赤湖创意,世界佛博,高峰街市那样领导负责;4、民众研究与政府管理严重脱节,对洞经音乐研究会平常很少问津,更不用说有力指导。5、洞经开发,音乐先行,可两个古乐团队,乐器、服装等全靠自捐自募。6、后继乏人。群众演员均是60岁以上老人,没有新生的年青力量。如此严重的实际问题,怎么能把挖掘传承搞得有声有色,怎能体现发源地风貌,吸引投资开发,促进蓬溪发展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慕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慕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除夕夜他们坚守港珠澳大桥 蓬溪县政协文史委工作总结
2# 四姑娘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09-12-18 15:55:1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三、挖掘和传承洞经文化,助推蓬溪旅游发展的建议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要打造特设文化县,应努力挖掘蓬溪的文化资源。洞经文化已备受世人关注,基本成为品牌,洞经文化(音乐)起源我县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必须急迫引领开发,否则,稍纵即逝。建议以赤城山、蓬莱山、石鱼山建洞经文化基地。恢复重建七曲老人祠、玉虚台、卫琪宫、梓潼宫等先圣景观,按史迹塑相关圣像,配建庙、阁、亭、榭。连同古县城茶店子、盐神庙、谢仙洞、灵芝寺、定香寺、高峰道观等瓜藤式连同开发,以旅游快速通道连接,形成“道教文化”或“道儒文化”黄金旅游线。再与赤湖创意园、形成浩大恢宏的三教文化旅游,丫字形金三角成为旅游富县的响亮品牌。

2、加强领导,成立班子。挖掘传承洞经音乐文化,是宏大的文化工程,没有政府强力的直接领导和高度的认识定位,是难获成功的。因此,建议请县府一位副县长牵头挂印,文化、旅游、招商、经贸等部门领导参与,成立“洞经文化研究领导小组”,设办公地,抽专人办公,负责挖掘传承,引领开发,长目标、短安排,详细实施,纳入目标考核,力求3-5年大见成效。

3、深入研究,精典演奏。鉴于洞经研究既有史料挖掘,文字深研,又有演乐任务,吸引投资人眼球,具有开发的特点,建议县政府每年从文化资金预算中拨给8-10万元,民办公助经费,让其在政府研发领导小组领导下,搞好下列工作:1.深度挖掘洞经的原经原曲;2.开展学术讲座,培训普及队伍;3取它山之石,帮本地发展;4搞好古乐演出,提高演艺水平,展现发源地洞经形象和风貌。

4、理直气壮申报中国洞经文化之乡。与世界洞经文化研究接轨,更好地吸引投资建设。县委、县府要高度重视,直接引领。申遗硬件齐备:宝屏、蓬莱两山俱在眼前,撰经人刘安胜,注经人卫琪,向元武宗皇帝献文和苍胡颉宝、檀炽钧音图俱存,可取回原文原图,复印资料,证明人除前述大文人外,古时有宫廷大臣张仲寿、二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蓬溪人河南巡抚杨作楫,史料汗牛充栋,申遗势在必得。

5、大力宣传,加强保护。赤城山2008年立了保护碑,是个远见之举,但必须采取法律的手段,立即遏制开采挖山,否则,遗址将毁灭。让新闻媒体多方面宣传报道蓬溪洞经文化,在报刊和电视台开个洞经音乐专题栏目,政府网和新闻网发送本县洞经研究传承弘扬的文章和图像,让外人更多了解蓬溪,扩大蓬溪的知名度的影响力。

总之,洞经音乐,国之瑰宝,源于蓬溪,盛行华夏。挖掘保护,燃眉之急。文化兴县,功在当代,利泽千秋。让我们大力弘扬洞经文化,助推蓬溪经济发展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02:05, Processed in 0.390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